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 (ID:cxericreading),作者:CxEric,题图来自:AI生成
在股市中,参与者往往高估困难与复杂性的意义,以为更难的题目、更复杂的方法、更难得的信息,理所当然地有更高价值;而低估了一些容易题目、简单方法和公开信息的价值,陷入到某种思维误区中。
曾有个专家说,没有4个电脑屏幕,你都没有资格炒股——这就是对股市投资的刻板印象,似乎你非要搞得如此复杂不可。
我将这类想法称为:股市的难题崇拜。
又或称:股市的复杂性崇拜。
一
分享一段美剧剧情。
《Billions》是一部关于私募基金的美剧,主要讲述天才投资者如何在市场巧取豪夺,与各方斗智斗勇。
某天,主角召集大家开会,他问一名研究员:你有什么投资想法?
这位研究员没有做好功课,只能搪塞一句:我认为苹果还有上涨空间。
“Really?”主角先回了一句,然后开大怒斥:“投资者支付我们3%的管理费、30%的业绩提成。你却想要我告诉他们,我们准备买一些X蛋的苹果?!”
研究员满脸惭愧地说:“Sorry,我想我有点看不清楚这个行情。”
这段对话生动地描述了,投资行业有多看不起简单、众人皆知的投资方法,他们不研究分析苹果的价值,仅仅因为这是一个“大路货”,就弃如敝履、避之不及,甚至内部推荐都要感到羞愧。
他们的话语共识是:人人都会,还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可是专家!
这就是一种对难题、对复杂性的崇拜,剧中人理所当然地默认:更复杂的方法,具备更高价值;隐秘无人知晓的信息,能赚更多的钱。
这背后的认知逻辑是,公众(编剧)认为股市是复杂的,因应之道只能是以复杂对复杂,以困难对困难,以刚克刚——除此别无他法。
因而,想要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你就必须使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困难的题目——譬如说,预测美国总统选举,猜测明天黄金涨跌。
又或者像电视剧一样,暗通款曲,干一些不能言说的秘密。
这段剧情已经很有趣,但有一个要素注定让这段剧情成为股坛典故,那就是:时间。
这部美剧上映于2016年,巴菲特开始投资苹果也是在2016年。
就在同一年,巴菲特大量买入所谓“X蛋的苹果”,还公开讲解买入逻辑,创造了最高的收益金额纪录。
相较之下,如果主角的私募基金运作至今,我想会大幅跑输他所鄙夷的苹果;考虑到高昂的收费标准,他的客户将更大幅度地跑输,乃至跑输美股大盘也不奇怪。
难,不一定有价值;容易,不一定没价值。
人人都知道,不一定没价值;人人都不知道,不一定有价值。
这真是废话一般的不证自明。
二
A股有许多难题崇拜、复杂性崇拜的例子。
譬如说,如果你的持股是众所周知的大蓝筹,股民会兴趣寥寥,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你押中某只重组概念股,又或成功预测指数短期走势,股民会觉得“这才是高手”。
同理,一个只购买指数基金的职场人,跟一个全天候盯盘的全职股民,后者很容易被认为有更高投资水平,理由是他使用更复杂的方法、工具,投入更多时间与精神资源。
但事实上,前者的长期收益率往往会跑赢后者,甚至跑赢很多基金经理也不奇怪。
这就像在中学学数学时,有些同学特别热爱钻研偏题难题一样,但实际上,高考大多数题目都是常规题型,钻研偏题难题没有很大意义,往往还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过,股市有一个比考场更离谱的地方:不论你解答的题目是小学数学、高考数学,又或者是奥数,它们的分值是等值的——股市,没有难度系数的加成。
你通过余额宝赚到的100块,跟追涨杀跌赚到的100块——它们是等值的,在数学意义上没有区别。
你自己炒期货亏掉的100块,跟买公募基金亏掉的100块——它们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显然也是一个普通常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在上一轮白酒周期低谷时,有两位朋友买了高端白酒股,却都遭到了周围人的否定与讥讽。
一位被批评说:白酒没有成长性,涨不快的;另一位被讥讽说:白酒是养老股,只适合老人家玩。
我甚至曾听到有人批评某投资者:只会买茅台——仿佛只买茅台,就显得水平很低一样。
这就是一种复杂性崇拜:如果你只会买指数基金(苹果/BRK/茅台),就算赚了钱,股民还是觉得你水平差;
反而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十年A股没回本的人,股民却觉得这真是高手——真是奇哉怪哉。
在投资上,关键是你的策略有效、思路正确,那什么才影响策略有效性?
巴菲特说:“如果你的假说正确,你的证据正确,而且你的推理正确,那经过许多交易之后,你就会是对的。真正的稳健只能仰赖知识和理性。”
无关难度系数,无关复杂程度。
三
在信息上,投资者也有类似的难题崇拜。
一种常见情况是,股民会将信息的“获取难度”,误解为“信息质量”、“信息价值”——信息越是难获取,它就越有质量、越有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打探小道消息,热衷于与董事长董秘交流,他们都试图知道一点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但事实上,一个信息难以获取,不代表它有质量;一个信息公开可得,不代表它没有价值。
譬如说,如果你要理解贵州茅台的投资价值,所有必需素材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而且是在2015年以前就已经“唾手可得”——你并不需要卧底茅台镇,也不需要认识董事长。
难点不是获取信息,难点是理解信息。
另一种对信息的常见误解是,股民以为“信息越多越好”,于是7X24小时关注新闻,全天候监测经济数据、指数走势——所以需要买4块电脑屏幕。
但事实上,在摄取信息这件事上,你读得太多,反而理解越少;你读得少些,反而明白更多。
当你信息过载时,你实际上什么信息都没理解——就像一个人吃得太多,反而无法消化一样。
重点不是获取信息,重点是筛选信息。
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四
当我颇费篇章讨论完难题崇拜后,我的潜台词就不得不浮现水面:股市存在一些简单投资方法,你可以选择简单路径,而非一定要选择困难模式。
譬如说,只投资指数基金。
选择你认为大有潜力的股票市场,低估值地、低费率地、定期地、长期地投资它们,你就将获得这个市场的长期平均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避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尤其不要尝试“机智地”地择时交易、板块轮动,以博取更高短期收益。
这是基于逻辑自洽的要求:既然你只选择指数基金,就意味着你的战略目标就是平均收益;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没有选股与择时能力——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在指数基金上重复考验自己?
又譬如说,你可以彻底贯彻“不懂不做”的理念。
“不懂不做”的另一个含义是:懂什么,做什么;懂到哪里,做到哪里。
如果你不懂新能源,就不要买新能源;
如果你不懂个股,就不要买个股;
如果你不懂主动基金,就不要买主动基金;
如果你不懂银行理财,就不要买银行理财。
甚至,如果你对股市一无所知,你完全可以远离股市,专心工作和做生意,只买货币基金,或者干脆将钱只存银行。
因为,不懂不做是最高原则。
错过收益,最多是一种潜在风险;
不懂装懂,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风险——你已经坐在炸药堆上,只是不知道会不会爆炸。
行文至此,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发现,这里所说的“简单题目”、“容易路径”,也有其不容易的地方:
你需要一点看清现实的勇气,你需要一点洞察本质的智慧,你还需要克服一点点欲望。
五
在文章最后,我试图重申一个简单常识:困难/容易、复杂/简单、有效/无效、正确/错误——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人类却很容易将它们混为一谈。
这意味着,有些方法困难而有效,有些方法困难而无效;
有些方法容易而有效,有些方法容易而无效。
就此而言,理性的投资者应该聚焦在正确与否、有效与否上,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崇拜困难、崇尚复杂,默认那些花里胡哨的酷炫方法,天然就能带来更高收益。
究根结底,你是否正确,只跟你的假说、证据和推理有关——而跟你有几块电脑屏幕无关。
逻辑,只问对错;方法,只问效果——你别管它看起来傻不傻。
让我们重温一句名言:
如果一个蠢方法有效,那它就不蠢。
If it's stupid but works,it isn’t stu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