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题图来自:影视剧《谁的青春不迷茫》
在获得香港大学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时,马云感慨道,“我考了三次才考进大学。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成为博士。但是我的确很努力,尽管我不停地考试失败。所以,我的故事告诉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人:别放弃,总有一天,会有一所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好学校等着你。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嫉妒羡慕也没有用。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就坚持再考几次吧。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自己的问题的。”
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因为高考,他们改变了人生轨迹,成为了今天中国市场经济的拓荒者。在当知青的艰苦岁月中,我时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因此在茶余饭后,常常博览群书。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给了我们新的机遇,使我能够直接从农场考上了大学。我们感谢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生于非典,高考于新冠,度过了史上最长的寒假, 2020 年的高考生确实太不容易了。今天,有千万学子正在高考,我们把几位企业家高考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祝所有的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
任正非的小学是在农村上的,不仅教室简陋,而且条件艰苦。当时,他十分贪玩,对于上学渐渐有了退缩的情绪。为了鼓励儿子好好念书,任正非的母亲会给他讲《大力神》的故事。虽然任正非年纪小,但他也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大力神之所以成名,是因他为人类做了很多有益的大事。此后,任正非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像“大力神”一样。
然而不幸的是,当任正非念高中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虽然迫切的求知欲望让他可以一头扎进书本里尽情地吸取书本上科学知识的“乳汁”,但书本中的“乳汁”只能解决精神上的贫乏,饿肚子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长久下来,任正非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得靠补考才能过关。
临近高考时,在家里复习功课的任正非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望着书桌正对着墙边放着的一个瓦罐,他泪流满面。任正非知道,要是自己从罐里面抓一把粮食吃,一家人今天就得挨饿了。为了能攒点力气将高考的功课尽快复习完毕,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米糠和野菜掺和一下,然后放在锅里当饼一样烙着吃。一旁的母亲看到后,默默掉下了眼泪。
为了让儿子安心学习,此后,任正非的母亲早上总是塞给任正非一个玉米饼,并叮嘱他,一定要安心复习功课。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的一样: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任正非
功夫不负有心人,任正非凭借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最终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多年后,任正非回忆起这段辛酸往事时感慨道:如果不上大学,也许我就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只是社会上多了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对于父母的恩情,我无以报答……
生活的残酷有时会让人不知所措,不愿睁大眼睛去看清局势的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而极力拼搏,渴望远方的人最终改变了命运。如果,你再更加努力呢?
二
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每年只有一两次能吃到猪肉。由于父母常年跑船,他和妹妹被寄养在了外婆家,妹妹喊饿, 5 岁的刘强东就在地上用砖块搭灶做饭。再长大一点,割猪草、挑粪他什么都做。
在一次演讲中,刘强东回忆说: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公平可以说真的是充满了渴望。我们那时候教育资源特别的紧张,其实那时候也是生育高峰期,改革开放了,好多人生了好多孩子,然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但是镇上呢只有一个初中,里面有一半的名额是留给镇上各种领导的孩子。所以这样一来,从村小学毕业要想考上初中,等于跟高考难度差不多了,像当时我们村就给了 5 个名额。班里面这么多孩子,实际上只有我们 5 个孩子,离开了村子去镇上上了中学。
刘强东表示,“我们那个年代可以说最好的学校,不是上高中,不是考大学,最好的学校是考中专和中师。比方说宿迁,我们最好的是无锡商校,如果你从初中考上无锡商校,出来就去供销社工作了,那太牛了!那是最好的学校。其次就是中师,出来就可以做老师,不是农村户口了,你就变成城里人了。但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之后,我发誓一定要考大学。”
刘强东
刘强东指的那件事,就是出门远行。初中毕业时,父亲原本答应带刘强东去上海旅游,结果突然改口说“没时间”。于是,刘强东悄悄带着自己攒了很多年的 50 块钱出去旅行,他要去看看这个世界究竟怎么样?在此之前,刘强东从未出过远门。
在南京金陵大厦,穿着拖鞋、大裤衩和两根筋汗衫的刘强东,绕着大楼走了许多圈。当时,刘强东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比宿迁更大的城市。于是,他开始憧憬上海、北京、纽约……会是什么样子。在回去的路上,刘强东想到:人生就像一江春水,去了大海再也回不来了。在没有离开农村之前,你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到了外面,才发现差距太大了。所以那时候,我就发誓: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上学。因为我坚信在那儿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旅行回家后,刘强东开始拼命读书。高考那年,他所有的志愿只报了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最终,刘强东以全宿迁第一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刘家连放三天电影。在去大学就读的路上,刘强东背着两个包裹,其中一个包裹装着书本、衣服、被褥、脸盆……以及东拼西凑的 500 元钱;另一个包裹里是亲戚朋友们送的 76 个熟鸡蛋。
刘强东感言:可以说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因为上大学,我才有了看得更远,走得更远的机会。今天,我依然在努力地学习、看书,我依然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没有周六日。坚强的人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奔跑。
三
小时候俞敏洪十分喜欢看书,他一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那个熟悉的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可是,命运还是给了他太多的障碍。俞敏洪初中毕业时,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当时有项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而俞敏洪的姐姐读了高中。
于是,不能上学的俞敏洪回到家里开手扶拖拉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画画。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俞敏洪的母亲看到儿子特别郁闷,也觉得很难过。她几次跑去跟公社的领导求情,希望能给俞敏洪一个上学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那时候恰巧隔壁村的一个女孩不愿意上高中,就退学回家了。俞敏洪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费了好大的劲到处求人,最终把俞敏洪塞进了高中。
由于在家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当俞敏洪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一马上就结束了,而当时高中一共就两年,所以,俞敏洪实际上只读了一年高中就参加了高考。离开农村一直是他的理想,实现这个理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考上大学。
俞敏洪
然而 1978 年时,俞敏洪的英语只考了 33 分。落榜后的他又回到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三个月。突然有一天,俞敏洪的母亲打听到大队中学原来的英语老师怀孕回家了,于是又拼命把俞敏洪弄进去,当了代课老师。
正是在代课期间,俞敏洪的理想之火又一次被点燃了。他总是想起班里有一个同学考上大学后远走高飞,而其他同学都变成了地道农民的场景。于是,不服输的俞敏洪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可是第二次高考,俞敏洪又落榜了,他的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经过两次失败后,俞敏洪几乎都要放弃高考了,但俞敏洪的母亲还在坚持。听到县教育局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的消息后,俞敏洪的母亲拼了命要将儿子送去学习,可当时只招 40 名学生。为了将俞敏洪弄进去,俞敏洪的母亲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找到其中一位老师,并提着鸡蛋和菜去拜访。得知老师身体弱,又没有足够的奶水给孩子吃时,俞敏洪母亲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帮助对方带孩子。于是老师十分感动,最终收下了俞敏洪。
当俞敏洪的母亲兴冲冲地从城里赶回家时,正好赶上大暴雨,一路上,她好几次摔进路旁的水沟里。看到母亲像个泥人一样站在自己面前时,俞敏洪立刻明白:我只有一条路,拼命学习。
此后,俞敏洪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课文,晚上点着煤油灯做习题,他也不管别人学得怎么样,就是自己拼命学。俞敏洪回忆说,在坚持努力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有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那时候,我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用特别痛苦的方式来弥补。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能把一整本英文字典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实现了。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很不可思议。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一咬牙发现自己走过了很长一段路。最终在第三次高考时,俞敏洪成功考进北大。
多年后,俞敏洪总结道:我对高考的感情是比较深厚的,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想得更多的是用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当年没有上大学,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现在,虽然高考被许多人诟病,但它依然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条线。一个农村孩子是可以有广阔天地的,这个广阔天地只能来自于教育。
四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选择,但路上的风景千差万别。庆幸我最终推开了北京大学的门,回顾以往的日子,考上北大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质变。然而,为了推开这扇沉甸甸的门,我走了比一般人更坎坷的路。”——龚海燕
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从小到大,龚海燕都没有觉得自己有过魅力,因为从来没有人说喜欢她。
高一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几乎改变了龚海燕的人生轨迹。她的右腿严重受伤,脸也被撞伤了,当时学校建议龚海燕休学。然而龚海燕的母亲搬到了女儿的宿舍里,每天背着龚海燕去上课。那时候实验楼有四层高,龚海燕的母亲要歇好几趟才能上去,这导致了龚海燕的母亲在日后走路时不自觉地驼背。后来有记者问龚海燕的母亲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为何要这样做?龚海燕的母亲说:上学是她唯一的出路,我们不想让她与我们一样做农民。
尽管龚母费尽了心血,但懂事的龚海燕心里不舒服,她觉得自己愧对父母和家庭,让家里每个人都在为她付出。龚海燕回忆说,“出车祸让我们家都乱套了。原本清贫的家欠下三千元的债务,弟弟也因此辍学。”
那段时间,少不经事的龚海燕一边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一边经受着灵魂的打击,导致自己经常整宿睡不着觉,白天上课也出现神经衰弱的状况。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让龚海燕受不了了,她跑去跪求父母让她退学。
1993 年 10 月,高二上了将近两个月后,龚海燕放弃了学业,走向社会。当时她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希望能尽早去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于是龚海燕找亲戚借了三千块钱开了一家礼品店,没想到生意非常红火。为了让父母不再务农,开店一年后,龚海燕就把小店交给了父母,只身南下,来到珠海松下马达有限公司打工,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流水线上的打工妹。
龚海燕说:虽然道路不同,但只要努力赶路,生活都会给予馈赠。在一次公司举行的征文比赛中,龚海燕积极参加并获得了第一名。也正因为这次机会,龚海燕被领导提拔到厂报《松风》担任编辑。从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生活为她打开了又一扇门。
龚海燕
1996 年国庆,龚海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念书的小学同学熊志玲来珠海玩,借住在她的员工宿舍。小学同学的到来,让龚海燕了解到大学的美好,也让她不禁黯然神伤,开始后悔自己走过的路。在博客上,龚海燕写下:对于新世界的憧憬点燃了我的冒险精神,我在海边发誓我要改变一切我所能够改变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要考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当时,龚海燕肠子都悔青了,过了将近一个半月才鼓起勇气给父母打电话说要回去念书。龚海燕的父母也十分开明,当即同意了,并希望女儿能坚强,万一考不上也没事。据龚海燕描述,“几乎村里所有的人都反对我回去读书。他们说,你已经快 21 岁了,赶紧找个人嫁了。”
1996 年 11 月 23 日,龚海燕重新回到了母校桃源一中复读。她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自我驱动远大于外界给她的压力。龚海燕说:我这个人内心非常坚韧,我非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不管前进的途中是不是有流言蜚语,我都会坚持走到我的目的地,因为那是我的幸福王国,是属于我的天堂。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8 年,龚海燕以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上北大中文系。辍学三年的她,只用了一年零七个月,堪称奇迹,因此有了“最励志的北大才女”的称号。对此,龚海燕回应:这个世界没有奇迹,汗水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利器。龚海燕的班主任还表示,如果龚海燕的历史能发挥正常,说不定她就是省状元了。
多年后,龚海燕总结说,“我的高考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赌博,我赢了。我这一生带给父母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高考,现在家乡人谁都知道我父母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考上了北大,父母常常以此为荣。然而,我母亲也告诉我,常常有人对她说:你们读北大的那个娃儿,是个男孩还是女孩?我母亲回答说是个女儿。对方便遗憾地说:唉,是个儿子就好了。我母亲对于这样的话语耿耿于怀。”
五
事实上,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例如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就足足参加了三次高考。他曾回忆:我觉得能考上大学,真有一点靠“悬梁刺股”努力出来的。当时在农村,夏天非常热,又有蚊子,为了防止自己学习时睡着,就在头上系一根东西,然后要打瞌睡的话,顿一下。靠这样一种努力,通过两年的复习,第三年才考上了大学,改变了我本人的命运。
《高考 1977 》|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尽管高考不是一个学生的终点,但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生的走向。对很多贫困地区的考生来说,今天,高考仍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关键通道。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会唱歌、会打篮球或参加个综艺节目就能坐享其成,但现实是,你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任何一条道路。而且,不管大家将来想要做什么,都需要相应的教育。
这世上几乎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正如潘石屹所说:每个人都如同一座宝藏,而教育会把这些钻石、黄金一样的宝藏挖掘出来。是知识和教育改变了我家每一个成员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家庭的命运。
愿所有的考生乘风破浪、落笔无悔,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本文来自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