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志象网(ID:passagegroup),作者:刘荻青,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硅谷三星的R&D Center工作了一年半,职位连升7级,在别人眼中,这是一条稳定的晋升轨道。但在江海庆看来,这份工作已经不能再给他向前冲的动力。
江海庆说“自己比较喜欢折腾”,就这样,在2015年创业风潮正盛的时候,江海庆决定辞职创业。
生于1988年生的江海庆来自福建龙岩,“准确的说是永定(龙岩市下辖市辖区),张一鸣和我都出自同一个高中。”
在中科大毕业后,江海庆选择去美国继续读书,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不想走一眼望得到头的路线,他选择创业,还拉上了在三星的顶头上司。
Hiretual联合创始人江海庆
学计算机出身的人最终却决定进入招聘SaaS行业,源于江海庆初到三星新成立的研发部门时,全组人每天都在烦恼,如何招到合适的新员工。在他看来,招聘是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的基础问题。
利用技术能为雇主更精准地找到候选人。在尝试了几款产品都未果后,2017年,江海庆找到了成功的模式,Hiretual上线。
据Gartner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预计招聘SaaS市场的规模可达到760亿美元。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技术型公司初期都要做出一些抉择,比如先从哪一块市场切入。Hiretual选择了有比较高招聘门槛的行业,包括高科技、医疗卫生、生物科技、金融、航空航天防御等。目前,公司已经做到了收支平衡,今年6月还获得了海松资本领投的过亿元B轮融资。
未来,在招聘SaaS行业中,技术可以做到增强人力,因此,人力和机器的计算力并不会此消彼长。用江海庆的话来说,“招聘市场就像是一个披萨,可以越做越大。”
以下内容来自江海庆的自述:
一、拉自己上司创业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之后,2010年,我来到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想要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但读了两年之后我就不读了,最后拿了一个硕士学位就去硅谷打工。
在NCSU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教授在三星里面做VP,通过他的介绍,我去了三星工作,当时三星在硅谷有一个非常大的团队在做手机的操作系统,我们做的项目就是给企业提供手机的安全方案,产品叫做Knox。
在三星的一年半时间里,升职快、加薪快,一年时间内,职位就晋升七级成了manager。很快,我发现三星并不能再给我向前冲的动力,依照我当时的工作轨迹来看,可能会从最年轻的manager变成最年轻的director,然后最多变成最年轻的VP。
我比较喜欢折腾,所以也有一种想要自己去做产品,创业的冲动,这也跟我的性格有关。
但三星的这段经历也由此让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合伙人,也是Hiretual的CTO张新文,当时他是我的上司。在公司里,我下午都会和他在San Tomas Aquino Creek Trail路线跑步,边跑边和他讲一些我的点子。
那时候,我在三星一天能工作14小时,通常晚上9点回到家,花15分钟简单吃个晚餐,就开始在电脑上试着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也是当时年轻,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都没什么问题,每周超过100小时。就这样,我用闲暇时间不断尝试,每天跑步时,再把源源不断的新点子灌输给张新文。
回过头想想,当时觉得很棒的想法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天真,但脑子里想的都是得创业。就这样,张新文没扛住我的“攻势”,和我一起出来创业了。
选择招聘赛道和我与张新文的经历有关。当时,我们在三星新设了一个研发中心,初期只有7名员工,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就增长到两三百人。那时候,招人是我们每天都在讨论的问题。
我们发现,无论是招人的流程,还是过程、方法都有很大问题,效率极低。当时我们就在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决定进入招聘SaaS行业。
从我开始有创业想法,再到用业余时间把prototype(产品原型)做出来,前后就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我做决定很干脆,在没有融资,也没有其他的东西的情况下,就辞职了。
2015年的融资氛围很好,从三星离职后的一个星期,我就拿到了天使融资,就开始招聘工程师,组建公司团队。
Hiretual在硅谷的办公室
创业开始的那一年半,我们确实过得很难。当时第一款产品并不成功,最开始的半年,纯粹想做一个互联网平台,可以让所有人给他人推荐工作机会(public referral),不过后来发现,它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立,很难变现,也很难做到很大规模。
创业初期,在做产品上,我们没有任何的商业思想,即便有也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加上当时对招聘行业、招聘者画像、日常工作流程缺乏了解,走了很多弯路,很难做出一款被广泛使用,同时又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因为这些原因,在Hiretual之前,我们失败后再尝试,前前后后做了4款产品,一直舍不得放弃。更幸运的是,我们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又拿到一些资金支撑下去。
创业初期,很多技术公司都面临一个抉择,到底要切入哪一块市场,Hiretual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是中高层人才市场。包括高科技、医疗卫生、生物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航空航天防御等在内的行业,普遍都有比较高的招聘门槛。
二、切入招聘SaaS行业
我还记得Hiretual上线那天,我们加班到早上6点才把产品推出去。当天中午12点多,有人刷信用卡购买了我们的产品。这让大家很兴奋,才刚上线不久就有人付费了!就这样,Hiretual有了第一家客户,是来自圣地亚哥的一家猎头公司。
最开始的两三个月,Hiretual的客户大部分是猎头公司,因为他们对招聘工具的需求强烈,并且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后续我们慢慢发现,Hiretual服务的客户中,公司客户为Hiretual贡献了75%至80%的营收,已经超过了猎头公司。
目前,有将近50家“世界500强”是我们的客户。Hiretual还有千余家付费企业客户,大客户的增长率每年超过300%。很多SaaS公司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从500万美元增长到1000万美元时就会放缓,甚至上不去,但是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ARR就冲破了1000万美元。
我认为招聘中的难题,本质上是数据问题,无论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其实就是数据系统问题。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能够打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数据中台,同时用AI技术来做大量数据的自动化流通,这样很多招聘环节都会变得更智能。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招聘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更多高质量的候选人,Hiretual的很多产品都在围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维度,我们思考如何把人才数据库变得更广。
举个例子,像领英等类似网站上有很多简历,但这些网站被招聘者过分使用,网站上的人才池变得拥挤,好的候选人或是活跃候选人不断收到海量信息,他们就越来越不活跃,这是一个问题。其次,有很多优质候选人本身就不活跃,所以我们在想,这些人的数据在哪?能不能有一个更大的数据库,搜罗到更多的人,让这些人能够进入到招聘者的搜索范围。
这就像是做一个小的谷歌搜索,我们面临的就是如何把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流散在互联网当中的人才数据聚合成一份份的简历,让招聘者能够检索信息。
随着我们服务的企业客户越来越多,产生很多其他维度的需求。像我们发现很多招聘者的搜索能力不够强,我们就想到能不能用AI增强搜索能力,使之变得简单、快速和精准,这样,我们第二维度做的就是帮忙。
接下来,如何将找到的候选人转化。我们就建立了一个非常大的候选人关系管理系统,持续地维护这种关系,让公司能够快速联系到候选人,成功转化为公司职员。
开始做招聘平台时,我并没有想要对标哪家公司,这个东西很新,市场上没有绝对能对标的企业,也没有沿着这个方向做的大公司。
Hiretual刚进入招聘SaaS行业时,也还是有一些竞品,但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早已经被甩在后面,在所有用AI sourcing做招聘的公司中,我们排在前列,目前已经做到了收支平衡。
Hiretual硅谷办公室
我记得2017年Hiretual上线时,旧金山有一家成立六年的本土企业,它们的产品很成熟,营收也不错。那年年底,北极光创投要投我们,我和他们提起这家公司时说,两年之后应该没有这家公司什么事,Hiretual会取代它,事实证明我的预判是对的。之所以当时有足够的信心,一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远远超越他们;二是我们团队非常以客户为中心,且狼性十足。
一直以来,我们在营销上面的投入非常少,这也和招聘SaaS行业的属性有关,它显示出用户画像的升级。起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进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后,较保守的公司也会开始尝试使用这款产品。大公司的技术多、预算充足,他们的需求和市场占有率会比猎头公司大。
在找融资上,我们没有下什么功夫,从天使轮融资到最近由海松资本领投的过亿元B轮融资,都是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人同时盯着一些企业,觉得到了合适的时间点,就投资了我们。
对Hiretual来说,融资并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策略,但什么时候要融资,融多少,还是要有明确的概念。设定一个目标,当达到这个目标时我们就要拿到一笔融资,当这个目标也实现后,就再接受下一轮融资。
像我们拿到北极光创投的投资时,我们明确地知道Hiretual产品模式是可行的,我们需要一笔资金来扩大规模。等到海松资本进来时,我需要向他们说明的是产品非常有价值的,已经做到product-market-sales-fit,是可以成为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其实也有美国当地的资本想要投资我们,最后我们选择的是有中国背景的资本,但他们都是市场资本,也是美元基金。我觉得融资看的是信任,归根到底还是你信不信任他们,信不信他们做的事。在我们项目上,他们会比其他基金跑的更快,这就代表他们信任我们,所以要找最相信你的人。
三、硅谷的华人创业者
2015年开始在美国创业时,中国的创业气氛也很浓厚,我的很多朋友回国创业了,当时很多的风投活动,也是鼓励大家回国创业的。但我决定留在硅谷,一是我在硅谷工作的时间还不长,一切都很新鲜;二是从创业需要的钱、人、方向来看,对我来说,硅谷都是最佳选择。
在硅谷,也有一些华人创业者,在偏技术类、高知识结晶的一些领域做得还是很好的,包括生物技术、互联网、软件,但SaaS行业反而相对会少一点。至于成绩做的如何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从硅谷起家,但对于一个华人创立的公司和团队来说,很多文化和思想上的观念并不是百分百的本地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算是一个特殊的出海项目。硅谷很多的华人创业团队,在当地创办一家公司,但业务面向中国市场。不管是不想、不敢还是不知道如何进入,他们在回避主流市场。
但我们不同,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进入欧美主流市场。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定了很多策略,好让我们能够在主流市场里慢慢走出来。
现在,Hiretual的团队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有来自7个国家的成员,最多的就是中国、美国和印度员工,硅谷的团队目前大概有60名员工。2019年6月,我们在北京也设立了一个办公室,目前发展成一个25人的团队,北京的研发中心和美国团队进行合作,共同支持公司现有业务。
管理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员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对他们乱下定义,要创造一种大家都能认同的企业文化,才能合作达到想要的目标。我们公司文化也很简单,“Commit and Deliver”,说到做到。
Hiretual员工
Hiretual不能简单的被归为是一家美国公司或是中国公司,我把它定义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就像我们关注的招聘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一样。
短期内,我们应该不会在国内拓展业务,所以北京团队重心还是会放在技术和产品上。
除了做产品,Hiretual的团队本身还有着做研究的基因。之前,Hiretual曾和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发表了一些论文,接下来,我们也会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人力资源中心合作,也算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上的一些尝试。
这也是张新文牵头在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团队中有很多博士生,他们擅长去研究问题,并且把它研究的更透彻。张新文是乔治梅森大学的计算机学博士,他的学术研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超过万次。
当然,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新点子,可以用作商用,两者算是相辅相成。而且,我们也需要不断补充知识,只在办公室里开发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最前沿的技术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如果纯粹用AI技术去做招聘会很难,因为招聘掺杂着许多人为因素,但沉淀下来看,招聘最基础的东西是数据,技术就是要让数据变得更加智能,随着数据积累越多,它越能理解招聘者的意图。
未来,人力和机器的计算力并不会此消彼长,招聘市场就像是一个披萨,可以越做越大。机器能做的应该是增强人力,像猎头并不会因为机器智能越来越好就出现萎缩。相反,他们会更欢迎新技术。
(文中图片均来自受访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志象网(ID:passagegroup),作者:刘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