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22 22:41

中国脱口秀的至暗一天

今天(7月22日),经历了数月喧嚣和热闹海选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终于官宣上线。同一天,赖宝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此刻,“笑果文化”最不愿被提起,也是关注脱口秀的人们最意难平的记忆,还停留在两天前那个黑色星期一。那一天脱口秀圈发生了两件大事:年仅39岁的赖宝,圈内知名脱口秀编剧,因突发心梗离开了人间。卡姆,95后,《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冠军,本该冉冉升起的脱口秀新星,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处八个月有期徒刑,就此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前浪哀其不幸,后浪怒其不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igure(ID:FigureVideo),作者:康宸玮,编辑:鲜于,头图来自:《脱口秀大会》节目截图


仅仅几个月之前,《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持续走高的热度,还让人们沉浸在“脱口秀将在中国大热”的错觉。


然而,内讧、丑闻、天灾人祸,频频揭开中国脱口秀锦袍下的破洞。


大张伟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在《吐槽大会》上信口开河的段子:“池子是中国脱口秀的未来——中国的脱口秀没有未来。”越来越接近一语成谶。


“我有两位朋友,一个叫蛋蛋,一个叫赖宝”


“活着活着,梦想竟然变成了欲望……”离世前一天,赖宝发了这最后一条微博。


曾几何时,李诞也在赠书中提醒宝哥“少喝点”,而今天他在悼文中写,“好好睡一觉”


赖宝原名杨小星,是中国有互联网记忆以来真正的第一代“网红”。2002年,他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小说,主人公名为“赖宝”。后来有心的读者自发把书里有趣的内容集结成“赖宝语录”在网际传播,爆红,杨小星成了第一代个人IP的缔造者——《赖宝日记》趁热打铁出版上市时,微博都还没诞生呢。


微博乍起时,是叫兽易小星、天才小熊猫那些段子手的时代,赖宝也是其中一位。他们频频聚会,在酒杯的碰撞中,一起憧憬着即将成为前途璀璨的笑星。


本来看广告看得津津有味的……该死!又插播电视剧!


今晚仰卧,明早起坐,明晚俯卧,后天撑~~~锻炼,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我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生气! 


男人,上半身是修养,下半身是本质;女人,上半身是诱饵,下半身是陷阱。 


如果幸福是浮云,如果痛苦似星辰。那我的生活真是万里无云,漫天繁星……


创作这些段子时,赖宝还是个媒体人,在《博客天下》杂志做主编助理,负责几个幽默娱乐小版块,待人和善,总是笑呵呵的。因为一只手天生残障,赖宝拍合照时总是揣在兜里……


在他去世后,我和认识赖宝的老朋友聊起以上,他们嘴角轻扬之后是漫长的晃神。


师承侯耀华的王自健在2012年正式搭台《今晚80后脱口秀》,赖宝转型脱口秀编剧,和李诞、王建国一起加入,三人逐渐成为“今晚80后”的幕后“铁三角”。王自健的包袱总是以这句话开场:


“我有两位朋友,一个叫蛋蛋,一个叫赖宝。”


王自健口中常常提起的“赖宝”一度被以为是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


八年后,王自健走向了抑郁,赖宝离开了人间,蛋蛋成为了诞总。


从2012年开播到2017年宣布停播的五年里,是脱口秀寻找商业化途径的五年。最终跑赢赛道的人是李诞,笑果文化几档脱口秀类节目的成功,让李诞身价暴涨轻松跻身亿级俱乐部(江湖传言从3亿到12亿不等),并建立了业内非常成熟完整的培养链条——笑果文化对外宣称:“搭建起从人才挖掘到创意孵化,再到制作投放、整合营销的完整内容产业链”。


卡姆就是笑果按该模式培养出来的顶级新人。


在卡姆的当庭致歉中,有几句吸毒原因的自辩:


“我患有双相障碍已有几年,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我的精神状况也越来越差。医生给我开具的精神类药物剂量也渐渐提高,药品的副作用让我痛苦不堪。停药后,情绪又会极不稳定。”


卡姆于庭审上郑重致歉


虽然这个理由不能构成犯错和违法的借口,但卡姆因工作压力陷入精神失常状态的困境,我完全可以理解。


赖宝死于突发心梗。他的微博里,常常透露出工作负荷超载的状态:“每次做关于工作的噩梦,醒来都希望是真的,因为在梦里我是真骂出声来了。”赖宝曾说,他有至少十几年没有真正松口气的日子了,连过年、过节、出去旅游玩都想着工作的事儿,能有几分钟路边晒太阳的时间都感动得要发微博。


在中国脱口秀界,像赖宝、卡姆一样承受精神压力的创作者为数众多。这个“散播欢乐散播爱”的职业,当聚光灯熄灭,舞台的帷幕缓缓落下,焦虑与压力覆盖了每个深夜。


他们要跑赢观众的遗忘曲线和审美疲劳的周期,要跑赢资本回报的周期,还要跑赢自己创作生命的生老病死。


从一贫如洗到负债累累


真的,你不进脱口秀这行,你就不明白为什么说谈钱伤感情。


首先,为什么脱口秀这几年这么火,它和相声这些传统喜剧形式相比的差异在哪里?在笔者看来,最主要的差别是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脱口秀创作者的思路必须要足够快,才能让一个包袱抖响。换个棚拍布景、差一秒火候、微表情的一点差别都可能“没内味儿了”。


有百听不厌的歌曲,但没有百听不厌的段子,所以编剧们必须一直想,还要不落窠臼地想,一直领先观众的笑点半步。工作强度有高呢?笔者曾经旁听过一次编剧会。几大编剧在一个咖啡桌旁,围坐一整天,桌旁的烟灰可能比磨掉的咖啡粉都重。


赖宝、王建国、蛋蛋都曾是《今夜80后脱口秀》的核心编剧


付出了巨大的智慧成本和情感输出之后,脱口秀这行的收入如何呢?


美国最知名的喜剧演员年收入可以达到两千万美元,一般喜剧演员只有三万美元左右——这个收入在美国可以维持生计,但无法享受生活。


在国内,编剧和演员基本不分家,如果是全职做,在熬成头部IP前,基本都是用爱发电。2017年时,一条段子大约能卖三五百元。这两年,各地脱口秀线下专场演出的门票价格在50~100元之间,小xin这样拥有200多万的网红演员最高票价可以卖到380元。但以锻炼新人为主的“开放麦”,门票往往只有几块钱。


Tony Chou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是北京老书虫·幽默小区脱口秀俱乐部的开创者。在三里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维持着一个不显眼的小俱乐部,曾是很多热爱新兴文化的人们的精神乌托邦,池子、黄西、大山、崔永元等人都曾上台表演。去年年末,老书虫宣布结业消息的时候,纷涌而至纪念打卡的,除了书迷,更多的是北京资历最老的那一批脱口秀拥趸。


Tony Chou在老书虫


有一次,我和Tony聊到该怎么靠内容变现。电话从午夜时分打到凌晨四点,最后依然没有想到办法,好像我们的焦虑让夜色更浓了。


那段时间我在北京租7平米的房,一个月房租1800,电话聊完我就摸黑去便利店等特价水果了。


北京知名的喜剧厂牌“单立人”创始人石老板曾经自嘲,自己是从一贫如洗,干到负债累累。做脱口秀不挣钱,几乎是行业共识,但做这一行要求具备比常人更敏锐的感受力,才能写出好的东西——一个敏感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收入与能力严重不相匹配这事儿处之泰然呢?


大部分人只能在极度的悲喜中反复切换,被一杯又一杯、一根又一根的情绪炸弹裹挟着。


“只要有一次成功,你就再也离不开舞台了”


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行业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同情,影院复映的消息甚至引起了一场舆论狂欢。但人们很少会想到更加依赖线下演出的脱口秀行业,失去舞台的演员们不得不在“抖音”上直播。


尚未守得云开,池子解约风波和卡姆吸毒被抓,就将脱口秀送上了大众讨伐的风口浪尖。短暂的风光过后,脱口秀在中国的漂移路线还是失了速。就如池子所说:


“脱口秀还没有站起来,在中国还是很浅的一汪水。”


人才似乎成了最大困局。在互联网快文化的催化下,受众对喜剧的好奇和期待指数级增长同时,对喜剧内容产品质量也愈发挑剔,压力、诱惑以及环境使然,加剧了脱口秀圈里的人才消耗。


李诞和池子,脱口秀头部演员


很多人喜欢用天赋来评价脱口秀演员的状态,这其实是非常无情的。因为一切天赋不经打磨,都不能长期供给,更不用说持续商业化了。呼兰,脱口秀界的学霸,休息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反复观看自己的表演,琢磨哪里可以改进;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冠军庞博,一度因精神压力不愿接受采访;王建国,一晚上交三篇稿子,第二天还要往返于京沪之间开会。


今天一切能叫得出名字的脱口秀演员,都忍受了常人之不能忍。


自然,择一行就是接受了一行的价值观和使命。对于很多人而言,脱口秀的确是治愈的出口。“真实故事计划”曾经写过成都一个叫蔡师傅的人,历经了抑郁症与送外卖的生活磨砺,最后打开了脱口秀世界的大门;“单立人”最红的喜剧演员教主刘旸在新东方教英语累到躁郁症时,找到了脱口秀;Tony Chou是个焦虑的人,但看外国的脱口秀节目时的他非常开心。


行内人有句话:“你只要有一次成功,你就再也离不开舞台了。”


“连自己想做啥都没想清楚,只想圈钱”


往网综方向发展,是脱口秀现在的趋势。


卡姆曾在节目中不点名吐槽其他脱口秀俱乐部“看不起网综”,只想发展线下演出。之后,“单立人”有了第一档脱口秀网综《福鹿秀》,主咖小鹿模仿卡姆的语气回应:


“我们过去不是自视清高,我们是单纯的没有能力。”


但网综的模式也有问题。一个是尺度,幽默是冒犯的艺术,线下表演时的很多灵感不适用于线上,而且失去了氛围感之后,冒犯性会增强,甚至显得唐突。第二个就是表演者艺人化,不同的平台为不同的脱口秀节目下注,跑赢的逻辑是相似的:标签化的艺人、疯狂地量产段子、大水漫灌的节目设置,几百个T的素材拍完再回来研究怎么剪。


Tony Chou对脱口秀节目的批评更加尖锐:“策划的版本是A,拍的时候变成B,剪辑时变成C,宣传时变成D。这不是做内容,这是连自己想做啥都没想清楚,只想圈钱。”


工业化流水生产出来的内容,和靠热搜炒红的节目可以获得一时流量,但如何持续发展?短期圈来的钱,不过是在透支未来。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邀请两位当红流量


任何一个行业处在良性发展的状态时,最顶尖的人关注的焦点一定不是怎么捞钱,而是如何突破和创新。脱口秀行业也是如此,让行业专业起来,商业模式更加健康,才能让从业者没有那么辛苦。


今天,在资本加持下站在脱口秀金字塔尖上的那批人,更像是受困于剧场效应的怪圈之中。本来大家一周想一个段子,突然有人开始一天出一个段子,不跟上速度的人就会被淘汰。可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看,也许这个行业本来就只适用于小作坊式的生产,泡沫多了,大家就以为那是天鹅绒铺的路。


小时候翻《意林》,有一篇短文我至今留有印象。孩子问爸爸,幸福是什么。爸爸回答,幸福就是吃得好饭、睡得好觉、笑得出来。小孩很生气: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每天都做得到。爸爸神秘一笑:等你长大就懂了。


少年时的我也不懂,现在我长大了。


谨以此文,祝脱口秀行业的从业者吃得好饭、睡得好觉、笑得出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igure(ID:FigureVideo),作者:康宸玮,编辑:鲜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