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叁里河(ID:Sanlihe1),作者:卡罗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曾是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2010 年才转制为公办。这类用于“托底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专门学校”,在杭州市政府关于严格实施公民同招政策的说明文件里,这类学校甚至可以不按 “同步招生规定的时间实施”。
这条信息是 S 的爸爸从网上搜索得来的。虽然杭州家长在教育上远不如上海北京家长那样拼,但是两年耳濡目染下来,他也知道了鸡娃、牛小和菜小这类 “黑话”。但不管怎么排,像天成小学这样用来 “保证人人有学上” 的选项是不会进入他的视线范围的。
杭州本地论坛 19 楼上有个去年的帖子 — “天成集团和天杭集团哪个好?” 下面有人回复:“天成是民工子弟学校,校风很差的,学校里啥人都有,你确定你要去天成?” 在杭州本地人看来,天成连菜小都算不上。
但是在今年严格的公民同招政策下 ,一向佛系的 S 爸爸差点经历了从知名双语学校到天成小学的巨大落差,也让他知道了在中产菜小普小牛小的等级之外,还存在着用于为社会托底的专门学校。
面对新政策,家长一般分成三个阵营。
对有优质学区房的家长来说,如果一表排名靠前,出于稳妥考虑基本不会像往年那样用公办保底,同时选择去民办碰运气。一表靠后的家庭参加摇号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因为即使摇不中回到公办还是一表靠后的位置,毫无损失。而本来对口菜小的可能仍会报民办,能摇中自然好,摇不中最差还是回到菜小。
最焦虑的是中间的家长,选公办,对口如果不是名校会很不甘心,选民办,如果没摇中,就连之前的公办也不能保证。
但总体来说,在公民同招的情况下,家长们的选择比以往更加谨慎,没有人会愿意放弃稳妥的选择去拼小概率的名校。新政策下,家长们更佛系了。热门民办小学没有出现之前预料中的夸张摇号比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因为自己的留学背景,也因为女儿出生在美国,S 爸爸一直希望女儿能够在体制外学习成长。尤其是 S 坐不住的性格,更让他觉得女儿不适合体制内的培养方式,所以更倾向于报民办小学。同时,因为 S 一家没有杭州户籍,报公办也只能是非户籍生,除非早早买房落户,进顶尖公办的概率基本为零。
本着只报民办的态度,S 爸爸也预约了杭州几家热门民办小学实地参观,最后综合考虑教学理念、师资、硬件、离家距离等因素将崇文实验小学作为首选。
当时杭州幼升小的政策还没正式出炉,虽然公民同招以及民办摇号是确定的,但问题就在于民办摇号是否会严格按照百分百实施。结果等到今年杭州幼升小政策一公布,比想象中严格得多,民办锁区外加百分百摇号,让孩子报民办小学的风险大大增加。
政策一出,包括 S 爸爸在内的许多家长的计划都被打破。
“如果只有上城区的孩子能报,那可能上城区的孩子都去报崇文,万一爆表了摇号摇不进怎么办?” 而且因为锁区,想报崇文还得去上城区买房或租房,时间根本来不及。
所以他不得不开始做两手准备,一边继续选择民办学校,一边开始考虑买房,虽然学区房是来不及了,但好歹有个地方可以报,免得到时民办摇不中连个调剂的地方都没有。最终,抱着国际学校应该不会过分热门的想法,S 爸爸报了一所面向杭州全市招生的双语学校,按照往年经验,这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结果令人始料未及。“报名人数只超过招生人数不到 20 个吧,我们还是没有进,运气实在太差了。” 而之前想进的崇文,今年摇号比例也就 1.69:1,远没有想象中夸张,这让 S 爸爸的心情更复杂。
在这之后,他尝试找人打招呼,但得到的答案是今年的 “后门都关上了”,对方还转了一篇杭州本地公众号的文章过来,划了重点,“第一批没摇中的,等待第二批”。第二批反而更难,比如第一批差 6 个人没招满的上世外,在补招中瞬间成了家长们的救命稻草,派位比达到了 25.83:1。
民办摇号没中就只能 “退回” 公办调剂,而作为没有杭州户籍的四表生,已经没有选择权可言了。如果是别的爸爸,可能已经愁到不行,但 S 爸爸仍能 “稳得住” 的原因在于,S 出生在美国拥有旅行证,再不济还能去读个纯外籍国际学校。
虽然按照规定纯外籍学校不再招收拥有旅行证的双非宝宝,但因为杭州纯外籍学校需求和体量没那么大,学校实际还是会招收这类学生。所以即使学费比双语学校贵,但外籍学校不用摇号,课程也更自由,整体来说算是张不错的底牌。
而正因有这样一个保底选项,导致 S 爸爸在选择过程中不够果断,既没有提早买房,也没做好摇号没中的备选方案,使得孩子一步步从热门民办到双语学校到公办菜小再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之类的兜底学校,可能性全部走了一遍。
因为择校过程的纠结,S 爸爸蛮后悔:“早知道就不这么佛系了,房产中介推学区房还是有道理的。”
这种心态的家长不只 S 爸爸一个,小 Y 妈妈也算是一位心态平稳的佛系家长。在最初接受采访时,小 Y 还在以上城区一所热门公办小学 “三表生” 的身份 “排队”。三表生就是有杭州常住户口,但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杭州没有自己的住房或住、户不一致。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小 Y 一直在滨江读幼儿园。之前他们一家的计划是让孩子在滨江上公办小学,所以早早就开始在滨江看房。
小 Y 妈妈选择公办学校的心一直很坚定,觉得民办学校对自己一家性价不高。一方面国际学校费用昂贵,目前也没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打算,没有上国际学校的必要。另一方面是现在公民同招,虽然进民办学校不用像以前鸡娃、报班、测试,但也存在摇号不中的风险,而且就算能进好的民办学校,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会很大。
然而因为家人犹豫导致赶不上买房迁户,再加上当时看中那套房子主要是为了对口的中学,对口的两所小学却不太均衡,所以她担心万一落户年限不够,好的那所小学进不去,被调剂去另一所菜小就得不偿失。
“反正买学区房已经来不及了,干脆还是按孩子户籍报上城区的学校好了。上城区公办学校整体质量还是好过滨江区,所以先排着胜利实验的三表生吧。不过今年胜利实验对口的中学从开元中学变成了北师大附中使得学校更热门,我们三表生太靠后了,根本不报什么希望,还是只能等结果出来再看怎么办。”
小 Y 妈妈表示,“小学阶段差别不大,只要不是特别烂的学校都能接受。而且小学教学内容也比较基础,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平时自己多花点时间教教孩子,给孩子更多陪伴,比起做题和成绩,更希望他能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性格。”
幸好小 Y 运气还不错,虽然没能进第一志愿,但进了上城区另一所不错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到时候要搬校区,但好歹小升初能少操点心了。”
小 Y 妈妈还提到有家长更加“想得开”。小 Y 班里有个同学,家里买了自己之前看中小区的学区房,结果当时大宝被调剂去了菜小,就给孩子报了许多课外培训班加补。到了二宝幼升小,“也打算这么干了”。
如果说 S 爸爸和小 Y 妈妈的佛系还有自我选择的成分在其中,有些家长却只能是 “被” 佛系了。
85 后两娃妈妈莫妮卡在 19 楼爆料,自家大宝今年幼升小被调剂到了离家 5 公里、也没有直达公交车的公立小学。作为一个每天通勤两小时、小宝未满 15 个月的非全职妈妈,其实很不方便。
在 16 年底,莫妮卡一家在余杭买了房。“因为年轻没经验,当时买房就和买菜一样,太随意了,看房加买房也就用了两三天时间,钱付出去了,冷静下来才觉得太冲动了,但是后悔不起。” 经过慢慢了解,她才发现房子周围没有公办小学,最近的小学离家 2、3公里,虽然有所离家很近的小学但无奈是私立的,学费 3 万一学期。
莫妮卡当时没打算生二胎,所以三年后读私立也可以承受,“不过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万一私立进不去就上公立,所以早早就把孩子的户口迁了过去。”
结果后来生了二胎,导致大宝私立学费吃力只能选择公立。因为落户余杭已经快 3 年,报名核验也是一表生,莫妮卡还很乐观,“感觉上公立也是妥妥的”。
然而没想到收到的通知是被调剂到了另外的校区,“离我家足足 5 公里有余”,更无奈的是从小区到女儿即将入学的小学没有直达公交车,转个公交车差不多要 50 分钟,莫妮卡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
除了莫妮卡,还有家长在买了大江东的期房后,被有居住证的江干区公立学校拒绝接收材料,而另一边的大江东学校也因为未交房而拒绝接收。所以这位家长感叹,当初狠狠心买房还买错了,还不如当初不买房,老老实实在江干交材料多好。
总体来讲,今年幼升小局势在“公民同招”和“百分百摇号”的双重作用下变数很多,再加上民办锁区的限制,家长们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或者说不得不保守,有些热门民办甚至没有报满。
摇号比例最高的是采荷实验(小学部),达到 7.92:1。摇号超过 3:1 的还有 3 所,包括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小学部)、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和杭州文澜未来科技城学校(小学部)。
这些摇号比例高的学校,基本都是九年制,在小学毕业升本校初中部多少能受照顾,热度更高也就不奇怪了。
前所未有的公民同招相当于在政策层面强行为家长们梳理好了入学路径,像以前那样以公办为底冲击民办名校的 “多样化” 组合不存在了。新政策削弱了学区房家长的选择,抑制了小升初阶段的择校焦虑,从整体上来说,这自然增加了公平性。
没有更多的选择,很多家长也就偏向早早选定一条可能性最大的路来静静等待升学。但是这种佛系是假佛系的,如果没有一张绿卡或一个当地户口作为底牌,S 爸爸和小 Y 妈妈最后就可能面临被无限调剂的结果,现在应该还在等待教育局的通知。
就像家长帮论坛上一个真佛系家长,没有任何托底选项,只是寄希望于摇号进民办的这位新杭州人家长,看到自己女儿第一批没摇中的结果,坐在办公室里忍不住就要哭。
哪有什么真佛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叁里河(ID:Sanlihe1),作者: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