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1-22 08:48

被父母“自恋式养育”的6个迹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Uni,作者:简单心理Uni,编辑:Aurora,责编:Alwaysfifi,原文标题:《从豆瓣9.1分的〈好东西〉,谈被父母“自恋式养育”的6个迹象》,头图来自:《少年日记》

文章摘要
探讨自恋式养育的特征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

• 🌟 自恋式养育特征:有条件的爱、忽视需求。

• 🔍 长期影响:情绪压抑、边界模糊。

• 💡 自我疗愈:接纳情绪、建立边界。

今年11月,华语电影难得的迎来了一部一边倒好评式的电影——《好东西》,豆瓣开分9.1,近9万人评分,并且观影数据还在不断上涨中。


在电影里,单亲妈妈王铁梅和乐队歌手小叶因为一次搬家相识,从此成为了相互治愈、相互帮助的好伙伴。


王铁梅能干、果决、自信,但偶尔也会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而感到无力,小叶拥有一个家暴的父亲,一个情感上习得性无助、只会把气都撒在她头上的母亲,最终造就了她的讨好型人格——为了喜欢的男人不断地牺牲自我,甚至还撒谎自己有一个9岁的女儿,好让“not into long-term relationship”(对长期关系不感兴趣)的男嘉宾放心和她约会。


一次,小叶陪王铁梅的女儿王茉莉写作业,不自觉地说起自己童年的经历。她有一双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的眼睛,可每次看着妈妈时,总能莫名激起她的怒气,尔后换来这样的谩骂:“你再这么看我,小心我抽你。”


王茉莉听闻,转头看着小叶,认真地说:“你的眼睛又大又亮,我喜欢你的眼睛,你怎么看我都没关系。”


小叶蓦地眼睛红了,眼泪就这样扑簌簌地落下来。


有的父母无法处理好自己的议题,转头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或通过一些方法来打压与束缚孩子,比如贬低与忽视。


这其实是父母自恋式养育方式的表现。


什么是“自恋式养育”?


不同家庭中不一样的经历,迥异的价值观,让其养育子女的方式也有所差异。有的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忽视孩子感受;有的则过度参与,用爱吞没孩子。


自恋式养育下的孩子,可能经历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互动模式:


1. 有条件的爱 


当孩子满足他们期望的时候,父母的爱会毫无保留。但当孩子偏离了他们的预期,他们会立刻收回爱,并表达对孩子的失望。对爱与关心的渴望,让孩子努力保持好孩子的形象。


2. 忽视孩子的需求 


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孩子有需求时,父母会羞辱、批评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贪得无厌或者过于幼稚。 父母忙于满足自己的需求,认为孩子的需求让他们超负荷了。


3. 父母依赖孩子 


父母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崇拜他们,从孩子那里获得关注、钦佩、需求的满足。父母反复用行动和言语来强调,孩子是被爱的被重视的,并且用这个借口来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当孩子想要尝试自己主导生活时,他们会感到威胁。


4. 嫉妒与控制 


父母尝试去控制甚至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必须保证他们在孩子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并不尊重孩子的朋友或者伴侣,这会让孩子感到很为难,因为孩子一方面害怕激怒父母,一方面也担心伤害到自己的人际关系。


5. 理想化与批评 


父母把年幼的孩子理想化,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最重要的。但当孩子尝试独立时,父母会通过贬低,来打压与限制其自由生长。为了维护自尊,父母在外人面前从不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即使私下的挑剔从不间断。


在这些不好的被养育体验中,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期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自恋式养育中父母通常是分裂的,他们会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看世界,会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错误、反抗。所以当孩子拒接或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会感受到极度的失望和被冒犯的感受,从而引发愤怒。


另外,缺乏同理心可能是自恋式养育的原因之一。这让父母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并且坚信,父母这一角色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这个家是属于父母的,如果孩子不服从,他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惩罚让他们失望的孩子,比如收回自己的爱。


在自恋式养育中成长的孩子


在自恋式养育中,孩子并不能感受到始终如一的爱,因为孩子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只听到:“只有当你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时,你才会配得到我们的爱。”


资源不平等与生存压力,让孩子只能默默接受父母的暗示,藏起真正的自我,在父母设定的家庭生存法则中逐渐适应。


直到多年后,孩子的生活经历才开始变得更有意义。因为他看见了,家庭可以是温暖的,孩子的需要是可以自由表达的,父母的爱可以是无条件的。


但自恋式养育对孩子的影响,延续到了他们的成年期:


1. 压抑情绪 


成年后,他们依旧习惯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完全隔离感受。但这反而让他们遭受无数的情绪压力,包括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愤怒、抑郁、长期不满和缺乏自信。


2. 个人边界模糊 


成年的孩子依旧依赖于别人的指导,与优柔寡断作斗争,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根据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做出决定。而对别人的过度干预不舒适时,需要划定自己的边界时,他们又踌躇不决。


3. 自我归因 


孩子们通过牺牲自尊来培养希望——“是我的问题,ta才会这么对我;如果我可以更安静更快乐,ta就不会批评我了; 如果我表现得更好,ta一定会喜欢我”。


把这种思维模式保留到成年,让他们倾向于把人际冲突的原因归到自己身上,从而更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与负面情绪中。


 4. 为自己的需求恐慌 


一些和常人一样的基本需求,成为了孩子的恐慌的来源。成年后,他们仍然习惯用保持沉默来埋葬需求,仿佛他们从来不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任何支持与帮助。而当需求无法被遮埋时,巨大的恐慌让他们极度迫切地想要被满足。


5. 难以信任别人 


在孩童时期,孩子们总是在经历阴晴不定的亲子关系。这种认知延续到了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中,这让成年的孩子难以信任他人,因为不安全感与焦虑感充斥着自己的内心。


6. 自我否定 


在工作中,他们可能很优秀,甚至是工作狂,但他们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因为他们依旧没有相信,自己本质上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图/《伯德小姐》


在自恋型养育环境成长的孩子,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推开那些安全、稳定特质的伴侣,而倾向于寻找和自己父母一样特质的人——忽视他们的情绪,习惯于批判他们,把自我需求放在首位。


因为那些安全的体验是陌生的,之前完全没有体验的,甚至可能引发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如何治愈自己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虽然自恋型养育的影响是长远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成年后选择可以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通过以下方式来疗愈自己:


1. 接纳自己的情绪 


自恋式养育中,我们学到关注自己的需求就是自私,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付出,仿佛我们不值得被人关爱。但我们不可能给别人自己都没有的东西,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


“最看重什么?什么事能让我快乐?什么会让我难过?什么会带来满足感?我的爱好是什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去发现那个无比丰富的自我,拿回对自己的尊重。去充分地体验自己错过的东西,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一次。


2. 寻求健康的关系 


从幸福美满的家庭,支持你的朋友,良好的咨询体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相互尊重与信任是一段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照顾与满足需求应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要求。在为对方考虑的同时,也要照顾到自己的情绪健康和需求,避免让童年时期与父母互动方式重演。


另外,一段关系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而不是把自己拉入泥潭。注意自己为某一段关系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保证自己的个人生活不会被颠覆。


 3. 建立自我边界 


了解健康的界限以及如何设定界限,对于摆脱自恋式养育的影响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清楚哪些行为,越过了我们的自我边界,让我们觉得不舒适。例如,他人总是过度介入我们的决定过程,不断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当他人有意或无意侵犯边界时,我们要学会坚定地告诉他们:“这是我/你自己的事,我相信我/你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当然,我们依旧可以倾听他人给出的建议,但自己的决定绝不是他们可以操控的。


4. 寻求帮助 


治愈必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我们不必独自沉默地挣扎。与家人、朋友、心理咨询师交谈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在他们的支持中,我们也更容易看见健康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坚持自己的个人边界。


承认我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很重要,它们至今还在影响我们,但却不能够决定我们的未来。


参考资料:

Psychologytoday. Sons of Narcissistic Moth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oxic-relationships/202003/sons-narcissistic-mothers

Psychology today. How to Undo the Damage ofNarcissistic Parent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lifetime-connections/202103/how-undo-the-damage-narcissistic-parenting

Psychology today. The Narcissistic Famil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ake-all-prisoners/201003/the-narcissistic-family-diagnosis-and-treatment

Psychology today. Growing Up with aNarcissistic Moth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shameless-psychiatrist/202203/growing-narcissistic-moth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Uni,作者:简单心理Uni,编辑:Aurora,责编:Alwaysfif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