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题图来自电视剧《半泽直树2》
一、职场神剧回归
7月,日本人没有迎来疫情好转重归“社畜场”,却迎回了“打不死的小强”、职场复仇之神、下克上的银行职员——阔别七年的职场神剧《半泽直树2》回归。
不过,要说日系职场神剧,更受中国观众欢迎的是同样由堺雅人扮演的律政剧《胜者即是正义》(LEGAL HIGH),豆瓣人气超过《半泽直树》。
一个是善良正直的银行小职员,不畏上司淫威,反抗职场不公,打破了日本公司职员谨小慎微的刻板印象;一个是夸张搞怪的不败律师,敢于把“唯利是图”四个字写在脸上,颠覆了日本人含蓄内敛的固有性格。
堺雅人在采访中认为,这两个形象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主动攻击型选手,都擅长在逆境下神奇反转。
两部日剧在中国同样受欢迎,也是有原因的。职场中,如何处理与上司的关系,如何摆正赚钱与职业理想的位置,这同样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二、日本人为什么不跳槽?
《半泽直树》中,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是“下属的功劳被上司占为己有,上司的过错却是下属的责任”。
所以,其热血剧情大多回绕“下克上”展开,替倍受压迫的职场底层年轻人出一口恶气。
受到上司不公正的待遇怎么办?这个问题,在中国同样现实,只是中国的企业性质比较复杂,答案至少有三种:
A、跳槽吧:常见于待遇一般的中小企业,在哪儿上班不是上班啊?
B、忍下去:机关事业单位、待遇不错的国企,忍下去,多年媳妇也能熬成婆,重要的是爬上去,或者“苟全性命于乱世”。
C、跟他斗:比较少的情况,常见于待遇很好且企业文化相对开明的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职位,确实有跟上司斗一斗的资本。
剧中,大部分员工选择“忍下去”,只有半泽凭着主角光环选择了“跟他斗”,但没有人选择“跳槽吧”。
为什么不跳槽呢?因为在日本,职场经验较少的年轻人很难跳槽。
日本的好企业都是大公司,小型创业企业大多依附于大公司,大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薪水实行“年功序列”。
所谓“年功序列”是指薪水随着年龄“序列增长”,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公司的年轻职员,承担了主要的工作,薪水却很低;到了中年以后,工作效率降低了,薪水却很高;退休后还有丰厚的退休金。
半泽直树这样的银行基层员工,进行的前十年,年薪相当于50万~80万人民币,如果平平安安的混到50岁,年薪差不多就能达到500万以上,更重要的是优厚的退休金。但如果中途多次跳槽,退休金就少很多。
日本人几乎很少跳槽,相当多的人都是终身在一家公司上班,一旦失业就好像天塌下来一样。所以《半泽直树》中对犯了最严重的错误的人的惩罚就是调到一个分公司不重要的位置上,从来没有想过炒鱿鱼。
日本人甘心当“社畜”,接受上司的剥削,是为了晚年生活无忧;中国的年轻人之所以不必像半泽一样,在“跟他斗”和“忍下去”之间做艰难的选择,因为我们可以选择跳槽。等到有一天,每个行业都被几家寡头垄断,中小企业基本成了大企业的附庸,中国企业也开始日本化,那时的年轻人再回头看《半泽直树》,一定有比我们更深的感受。
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本人也不是一味顺从,事实上,像半泽这样的“下克上”,同样也是日本文化的传统之一。
三、日本人为什么喜欢“下克上”
在权力的游戏中,中国企业包括很多欧美公司,想要对付上司,最好的方法是越级,利用派系斗争和领导之间的矛盾,官大一级压死人。
当然,还有更聪明的方法,英剧《是,大臣》中,身为下属的秘书充分发挥自己熟悉官场规则的主场优势,用各种办法把民选的上司玩得团团转。
日本人的“下克上”却真是“硬杠”。
“下克上”这个词源于日本战国时代,包括,下级代替上级、分家篡夺主家、家臣消灭家主、农民驱逐武士等等,本质上就是原来的秩序瓦解,上级约束不了下级。
这个传统到了二战之前再次被发扬光大,日本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少壮派”,出生农民,一方面,痛恨作为他们上级的政客,认为他们勾结财阀,破坏国家;另一方面以忠君爱国为主要思想,主张对外积极扩张侵略。他们不断发动对于军政高层甚至首相的暗杀,并且擅自扩大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包括暗杀张作霖和九一八事变,最终把持了日本军政。
《半泽直树》作为典型的日剧,其“下克上”也是非常典型的日系风格,我们可以把剧情和上面的历史对应一下:半泽直树认为银行“晴天卖伞,雨天收伞”,认为自己不是为了维护银行而工作,而是为了这个国家而工作,这是当年的少壮派与当权派的理想主义和现实政治的理念之争。
半泽的方法是硬碰硬,不光凭自己的实力,不光占据了道德高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行长的支持,这就是相当于“少壮派”高举忠君思想的大旗,在派系林立的日军内部,反而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重视“尊卑长幼”的等级和喜欢“下克上”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看似矛盾,实为必然,在一个等级过于严苛的社会,如果没有“下克上”反制,制度就会走向僵化。
当然“反制”永远只是辅助,利刃大部分时候还是适合挂在墙上吓唬人。第一季的结尾,立了大功的半泽被明升暗降,远离权力中心。毕竟作为行长,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是战略上的,人事永远服从于战略,半泽直树再优秀也只是人事的一部分。
其实,如果从银行业经营特点出发,半泽对银行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银行借给企业钱,风险是全部本金丧失,换来的利益是不到10%的利息(想一想P2P),风险这么大,最佳盈利模式必然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为的是把钱借给更有实力的人,哪怕利息少一点。
而支持企业家的梦想,那是风险投资该干的事,半泽完全是慷银行之慨,成就自己的个人理想。
所以在这一点上,半泽直树刚好是《胜者即是正义》的古美门律师的对立面,更像是那个一心声张正义的黛律师。
四、为了赢,可以不择手段吗?
《胜者即是正义》中,古美门律师个性得瑟毒舌,傲慢又有攻击性,与日本人的内敛谦逊传统印象完全相反,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职业精神。
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女律师怀疑自己的当事人是不是真凶,古美门说:“是不是真凶,我不感兴趣,检察厅证据不足,所以他被放了,这就是法”。
完美的专业答案,首先是法制精神,疑罪从无;其次证据意识,凡事证据说话;最后是专业主义,检察厅不专业,想靠非法的刑讯逼供手段来抓凶手,如果这个被释放的人真是凶手,那责任也在他们,而不是我这个辩护律师。
律师的职业道德不是“追求正义”,而是“委托人的利益至上”,“委托人的利益”就是要打赢官司,这个打赢并不是说一定要胜诉,而是尽量争取对当事人最好的结果。这就是“胜者即正义”的内涵——只要能够胜诉,哪怕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也是合理的。
所以他在第一集一出场就诱导证人篡改供词,找私家侦探去诱导办案警察做出违规行为,曝光后并利用舆论给法官施加压力,把一心追求正义的黛律师看得一愣一愣的。
日本文化中有一个“职人文化”,把工作当成一种提高自身修为的技艺,不是纯粹为了生计,而是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是不是听着很耳熟?都是励志日剧的常见价值观。
其实古美门这种“只论技艺,不问是非”的形象,在日剧日漫中几乎随处可见。他们往往不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不对,只关注自己是不是“技进乎道”,只是跟古美门搞怪的性格结合后,不那么“日本”了。
但“技进乎道”只是第一层思维,律师也是人,是人就一定会问自己:到底我为之辩护的这个人,是不是杀人凶手?而不是仅仅关心“法律事实”。
寻找真相,追求正义,是超越“职人文化”的第二层思维。
如果是半泽直树,他一定会更多地思考后一个问题,半泽在第二季第四集中说,工作的意义,一是为了客户,二是为了社会。这才是他与银行高层冲突的深层原因。
古美门律师的三观和主流大众的三观相差非常大(想一想,如果是他为新城的董事长辩护),但却是再标准不过的法律人的三观,所以“古美门律师”是日本律师们评出的最真实最专业的日剧律师与检察官形象的第一名。
五、被“爽”掩盖的真实世界
日本职场剧还有一个更高的巅峰——《白色巨塔》,才华出众但不择手段的财前医生和仁心仁术的里见医生的冲突,就像把古美门律师与半泽直树放在一间医院里(虽然这么说有点不恰当)。
《白色巨塔》之所以能“封神”,我以为在于结局。
一生都在为了攻克癌症而努力的财前,竟然自己得了晚期癌症,知道时,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为了得到手中的权力,他付出的一切,无论是崇高的,还是卑劣的,此刻都毫无意义了。
生命的最后,他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好友和对手里间医生,验证自己的最后一次诊断。
当里见要求当他的主治医生时,财前骄傲地拒绝了,理由是:“作为癌症中心院长的我,怎么能死在别的医院?”
里见发现财前已经准备放弃治疗了,鼓励他振兴起来,至少要做到直面死亡的恐惧——这是里见与财前在医学上最大的分歧,财前认为,医生应该有绝对的权威,主导治病的过程;但里见认为病人才有最高决策权,医生应该让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参与到治疗中来。
财前再一次表示了自己与里见的分歧,只不过,这一次他以病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有感而发:“我没有恐惧,我只是……只是……感到遗憾……”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全剧的最后一个镜头,财前的病房外,财前曾倾注所有心血建成的“癌症中心大楼”正在修建。
无论是《半泽直树》还是《胜者即是正义》,都是“爽剧”,为了一个“爽”,把一个道理说成绝对的真理,“以牙还牙”也好,“不可能知道真相”也好,都是说了一半的真理。
而诞生于七十年代的《白色巨塔》是真正直面现实的作品,它告诉我们,我们人生的任何一种选择都面对着无限种可能,都要去接受你不想要的结果。
在真正的世界里,半泽直树可能遇到一位观点相反但同样正直的上司,不懂得领导的苦心,反而办坏了事;古美门可能自己身陷冤案,被栽赃了一堆符合“法律事实”的证据。
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到了它面前,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本文来自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