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8-14 11:29

苏联超级工程,沙漠大运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临溪主人,制图:孙绿,编辑:养乐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位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内陆荒漠国家,全国以平原地形为主,且80%的领土都为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水资源非常紧缺。


中亚五国深居亚洲内陆季风难以进入,遍布荒漠,水源多靠高山融水


这个国家的南部、东部分布着一些山脉,上面的积雪和降水是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无论从总量还是分布上看,那些水源多明显不够上百万的土库曼人使用。


于是在这样绝境中,苏联政府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发动了数以万计的人民,在当地开凿了一条绵延1400公里长的卡拉库姆运河。它灌溉了周边30万公顷的土地,并把水资源从阿姆河源源不断地送到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天马行空的计划


土库曼斯坦虽然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但在七八千年前,土库曼斯坦南部沿山地带,却也存在着不少绿洲和定居点,并随之衍生出了发达的灌溉系统。


但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游牧民族的西迁和侵袭,当地脆弱的绿洲农业社会很快受到了冲击,变得不稳定起来。绿洲和灌溉系统也因为频繁的战争最终被废弃,很快变成了沙漠。


这里的农业模式与中国西北类似,都依赖于发达的灌溉设施,一旦这套设施在战争中被破坏,就很难恢复起来。(图片:google map)


但土库曼斯坦周边却存在着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阿姆河。


发源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北麓的阿姆河全长2485公里,水源极其丰富,不但是中亚最大的内陆河,也是流经土库曼斯坦的最大河流。然而阿姆河经过土库曼斯坦的路线却十分偏僻,与南方和东南方的诸多绿洲被卡拉库姆沙漠所隔离。


阿姆河虽然水量相对充沛,但是和科佩特山脉沿线绿洲(如阿什哈巴德),以及土国南部绿洲城市(如马雷)之间都隔着沙漠。


俄国对当地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也始于卡拉库姆沙漠。


相传,在当地土库曼人中存在着一个传说,即阿姆河可以经过沙漠到达里海。为了证明这一点,彼得大帝就曾派遣远征队深入中亚腹地探险,并在当地发现了一条当时已经干涸的河床——乌兹博伊河。这进一步激发了俄国的扩张野心,在俄国人看来,如果利用这条河床来修建水路,将极大改善中亚交通,从而有助于俄国在中亚的扩张。


这条古老的河流应该是从阿姆河的某一分支出发,经过萨雷卡梅什湖人里海,如今还能看出曾经的痕迹但河已经不在了。(底图:NAS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军事力量已经深入到现在的土库曼斯坦地区,并对当地的土库曼人进行了残忍的镇压。不过由于土库曼人的坚决反抗,俄国直到1881年才进入阿什哈巴德,五年后才正式确立俄国在土库曼斯坦南部的边界。


沙俄确立了帝国的大致规模,之后的苏联再予以继承,土库曼一直是帝国的南疆以及很多关键物资产地


俄国将土库曼斯坦纳入自己统治后,本着不浪费任何一片土地的原则,迅速派遣工程师、农牧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前往当地调查,以评估当地的农业潜力,尤其是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能力。


此时土库曼斯坦的环境早已不如当年,绿洲面积大为减小,水源也十分匮乏。就在这时,原本开凿运河的计划再度被俄国殖民者提起。尤其是1878年的一次洪水后,当时阿姆河的河水溢流到了古代河床上,似乎进一步论证了修建人工运河的可行性。


如果能修一条运河将中亚两大河流引至里海,沙皇或许可以坐船从莫斯科出发去撒马尔罕旅游了(这梦想还是做得有点大)


不过随着外里海铁路在1888年的建成,俄国殖民当局开始逐渐把修建运河的目的从提高扩张能力转变为灌溉周边农田。


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从阿姆河引水到穆尔加布河、捷詹河流域的想法。1908年,俄国工程师M. N.耶尔莫拉耶夫建议将阿姆河向西引流,以灌溉卡拉库姆沙漠中的56.5万公顷的土地。1915年工程师F.P.莫尔格琴乔夫经过计算,发现如果阿姆河沿古代乌兹博伊河床引流,那将足以灌溉140万公顷的土地。


其实南方这个方案是相对可行的,利用现有的穆尔加布河作为中继站,进一步开发已有的农业用地。


只可惜当时的帝俄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没有财力将这样的雄伟计划付诸行动。


从阿姆河到阿什哈巴德


十月革命后的1920年,列宁颁布了一项旨在重建中亚棉花种植业的法令,而为了发展这一产业,扩大灌溉系统就成为当务之急。1925年,在土库曼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也重申了要在土库曼斯坦南部发展灌溉系统的计划。


苏联的棉花是可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原材料,对于社会主义新国家自给自足不可或缺的一环(图片来自Kinolibrary.com)


1926年,苏联率先在当地开始修建一条带有试验性质的灌溉渠(博萨加—克尔金灌溉渠),而这也是日后卡拉库姆运河的前身。事实证明,从阿姆河引水经过荒漠确实可行。不过就当灌溉渠想进一步向南延伸400公里的时候,被30年代的政治动荡和40年代的战争阻止了。


从阿姆河身上开个口子,分一些水量向西驰援农业开发(图片:google map)


战争结束后,修建中亚运河的计划再次提上议程,并完成了勘探和技术设计工作。不过这时候的斯大林,所想的并不是一条从阿姆河引水到卡拉库姆沙漠的运河,而是一条从阿姆河引水到里海的大运河(土库曼大运河)


这个计划也算是一个超级工程,可惜烂尾了。(图片:zen.yandex.com)


但随着斯大林的突然逝世,以及随之而来的苏联内部权力斗争,通往里海的土库曼大运河计划又迅速被束之高阁。成功稳住自己地位的赫鲁晓夫,也对斯大林时代的这种雄伟计划并不感冒,再加上他本身就反对斯大林主义,因此通往里海的这条运河修建计划迅速遭到了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实际的卡拉库姆运河。


1954年,苏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正式重新开始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按照苏联传统,整个运河线路都经过了精心计算,以保证能实现最大灌溉面积。同时,运河还需要满足常年通航的条件,以满足当地运输货物的需求。


在修建过程中,工程师们也采用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开挖方式。首先,施工方先用机械设备开挖出一条4公里~12公里较小的引水河,开挖完毕后迅速放水,随即再使用挖泥船在引水河中开挖,一直挖掘到运河规定的设计尺寸为止。与此同时,施工方也开挖下一段引水河,如此反复。


这样的带水施工法,不但保证了交通,而且改善了当地水文条件,减少了运河通航时的水源损失。


运河沿途(图片:google map)


整个工程建设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将阿姆河水穿过沙漠引流到穆尔加布河流域,全程400公里,在沙漠的河段就长达300公里。1959年,通往穆尔加布河流域的运河一期工程施工完毕。次年,总长540公里、通往捷詹河的二期工程也顺利完工。到1965年时,阿姆河水已经流到了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1962年第三期工程开始后,为了向土库曼斯坦的西部工业区供水,苏联政府选择在科佩特山兴建了一个库容为2.186亿m³的大型水库。到1981年第四期工程完工时,阿姆河水已经成功被引流到1100公里以外的卡赞吉克。1986年,直径1.5米的输水管道已经联通达里海沿岸的克拉斯诺夫斯克港口(后改名为土库曼巴什)


这场浩大的工程可以说集合了全苏联的力量,充分体现了苏联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卡拉库姆运河的现状


随着卡拉库姆运河的逐渐通航,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


自1963年开始,运河还在施工状态时,苏联政府通过运河获得的收入就大于支出,到1973年,每年苏联政府能从中获得2.5亿卢布的利润。到第四期工程完工时,整条运河已长达1370公里,土库曼斯坦将阿姆河三分之一的水量引流到了干旱的内陆地区,并在沙漠边缘开发出了呈带状的人工绿洲。而该国的大部分城市和人口也集中于此。


运河灌溉区的棉花产量借助阿姆河水的灌溉而大幅上涨,到1980年时达到了50.36万吨,是1958年的3.5倍。得益于灌溉农业的飞速发展,当时的土库曼斯坦的农业部门已成为全苏联机械化最高的农业部门之一。到苏联解体时,农业已成为土库曼斯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面积多达130多万公顷。


然而卡拉库姆运河的开凿,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咸海的消失。


由于运河的引流和阿姆河周边地区的灌溉系统,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流入咸海的阿姆河水已大为减少。现在的咸海不但已分裂成三个互不接壤的小湖,而且已接近干涸。


沿途各国的使用、卡拉库姆运河的分流,加上阿姆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最后一击,流到咸海的阿姆河水越来越少了。(图片:NASA)


也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中亚各国在没有苏联中央政府调解的背景下,也出现了阿姆河水资源分配的纷争。不少人指责卡拉库姆运河过度使用了阿姆河的水资源,土库曼斯坦与上游塔吉克斯坦的矛盾尤其突出。


此外,苏联解体也对运河维护造成了致命打击。由于不再有中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对运河设施的维护都显得很吃力,甚至还要每年大规模裁员。原有的俄族专家,也因为该国大力提倡伊斯兰教文化而大量外流。曾经给国家带来财富的运河,现在已经成为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当年那些参与过轰轰烈烈的运河建设计划的苏联前辈们,或许怎么也想不到,仅仅几十年的时过境迁,就足以让运河的地位与命运,发生如此剧烈的转折。


参考文献:

1.Brite E B. The hydrosocial empire: The Karakum River and the Soviet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 in the 20th century[J].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2018: 123-136.

2.Ohara S L. Irrig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urkmenistan: Past System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Scenarios[J]. Europe-Asia Studies, 1999, 51(1): 21-41.

3.Hannan T, Ohara S L. Managing Turkmenistan's Kara Kum Can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8, 39(4): 225-235.

4.Ohara S L. Irrig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urkmenistan: Past System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Scenarios[J]. Europe-Asia Studies, 1999, 51(1): 21-41.

5.Hannan T, Ohara S L. Managing Turkmenistan's Kara Kum Can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8, 39(4): 225-235.

6.杨立信.土库曼斯坦列宁·卡拉库姆运河调水工程[J].水利发展研究,2002(05):42-45.

7.杨立信.土库曼斯坦列宁·卡拉库姆运河调水工程[J].水利发展研究,2002(05):42-45.

8.Hannan T, Ohara S L. Managing Turkmenistan's Kara Kum Can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8, 39(4): 225-235.

9.Ohara S L. Irrig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urkmenistan: Past System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Scenarios[J]. Europe-Asia Studies, 1999, 51(1): 21-41

10.姚俊强,刘志辉,张文娜,胡文峰.土库曼斯坦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问题[J].中国沙漠,2014,34(03):885-89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临溪主人,制图:孙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