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2-06 20:23

我在职高当老师的第三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怀左 (ID:hztongxue),作者:女王木易,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职高教师三年心路历程与教学反思。

• 🌟 教师在职高的挑战与成长

• 📚 理论学习提升教学思考

• 💬 沟通与自我反思促教育改变

今年是我在职高工作的第三年,说实话,没想到我能在这里工作这么长时间。另外在这三年中,我有过好几次想离职的念头,也提交过一次非正式离职申请,曲曲折折,但我还在这里。


要说不累,那是假的,许多时候都把我累到暴风哭泣。


最开始的时候,为了照顾孩子,我从家到学校来回奔波。每天天还没亮我就起床,洗脸、穿衣,简单做做家务,开车到学校;晚上十一点多看完学校晚自习,检查了学生宿舍,我再一个人深夜驱车往家里赶……别人问我累不累,我都不敢说实话。


本学期,我是三个班的班主任,一个高三,两个高一(高三自己独立带班,高一两个班分别带了一个配班,不仅带学生还得带老师;担任4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两个高三,两个高一(四个班级的升学方向不一致,也就意味着得备四门课);同时还兼任德育处干事一职,负责班主任工作检查、资料查收,偶尔培训。


忙吗?当然忙。除了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和德育干事工作外,每学期还会轮班值周(每学期大概1—2次,负责全校安全、卫生、纪律、就寝等所有方面)。在如此多的事情、高难度操作当中,这学期反而成了我状态最好的半年。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是“变”,另一个则是“稳”,变的是方法,稳的是心态。



高三这个班级是我从2022年7月份的军训接手一直带到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带的班级,所以无论是对这个班级还是对我自己,我都给予了深深的期待。


样样想争第一,件件想做最好,正如我们的口号所喊“十一十一,勇争第一”。我带着他们一股劲地往前冲,运动会要参加,12.9要参加,元旦晚会也要参加,连入团的名额都要争个我们班最多,并且学习还不能落下。


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确实获得了许多奖项,“优秀连队”“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球类运动会第二名”“五项评比全校前三”……我一直跟他们讲,别人说我们不行,我们偏要行给别人看;别人认为我们做不到,我们偏要做到。


那年我25,满腔热血,想把这种冲劲传给每个学生。就一门心思,想带他们变得很优秀,很优秀,很优秀。


一提到职高生,大家的脑海里想到的是“混文凭”“匪头子”“就是玩”“打架斗殴集中地”“抽烟喝酒大花臂”……而我,不想听这些,所以刚去的时候,我一直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帜,甚至想要通过这三年改变他们所有的坏习惯,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世人对中职生的刻板印象。


现在想想,和鸡娃的家长,没什么区别,完全不尊重客观规律。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只是高中生,他们也都挺好的,太刻意会让人扭曲。


说到底,我只是在追求我想要的荣誉罢了。


追求荣誉就有了期待,有了期待就会有要求,有了要求就自然会有失望。他们卫生没做好,我会生气把他们骂一顿;他们违纪扣分了,我会生气把他们骂一顿;他们离开寝室没关灯被通报,我会生气把他们骂一顿……


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中,我就是一个只会生气并且情绪极其不稳定的老师。


记得有次看到学生在周记里写到“她总是在生气,生怕下一秒就会爆发”,我气冲冲地跑进教室质问他们:“你们以为我想生气啊?不是你们把我变得面目可憎、喜怒无常吗?但凡你们用点心把事情做好,我会生气吗?”一连串的问题,搞的班级接下来几天都是死气沉沉的。


学生每次出了问题,我要么埋怨他们不懂事,要么贬低我自己能力差,又或者产生离职的念头去逃避问题。


用两个词来概括以上行为的话,那就是“目标偏离”和“过度期待”


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偏离了身为老师的职责,更偏离了我当初成人成己的初心。那段时间我隐隐约约感觉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有点像学生们口中常说的“抑郁症”。我开始内耗自己,对工作没了热情,厌倦一切。


最严重的一段时间,一想到要去学校提前一天就会焦虑,整晚整晚睡不着,早上闹钟响前一两个小时就醒了。头发比哺乳期掉得还要厉害,心态比独自熬夜带娃还崩溃。到了学校后莫名其妙地失落和想哭。


溺水的窒息感很不好受,如果不及时调整不是毁掉学生,就是毁掉我自己。当然,这两种结局我都不想看到。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方式方法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今年暑假天。我像往常一样,读书、追剧、带娃、忙着研究新菜品,不同的是还多了一项“备考”。七月中旬,我们所居住的片区学校发出教师招聘公告,在老公的催促下我提交了岗位申请表。


初选通过后,我就开始着手看书准备笔试。绵阳这边的教招考试主要考教基和职测两门,于是我重新将三年前买的这两本书拿出来,跟着视频讲解,学习、记忆知识点。


前些年学《教育公共基础》时,觉得尽是一些枯燥无味、为了应付考试的空话,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压根儿用不上。而这个暑假再次学时,才意识到这些才是我们老师的立身之本。我们当下能够用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都是随着时代向前发展的浪潮里,前辈们苦心钻研、实践探索才得出来,都是经历了推敲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才逐渐完善,呈现在我们面前。


前些天有个分享的老师说,如果想要看书最好看原本的理论书,而不是直接在网络上言简意赅地搜“学生管理”的书籍。如今我也才算是明白为何教资和公招要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制度支持,而教育心理学则深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需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理论学习,我明确了班主任不只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行使管理职责,要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等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我了解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包含备、教、批、辅、考、评,每一步都差不得;我意识到身为一名老师除了学好本体性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学习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


在教育学理论中我遇到一个词叫“教学相长”,当时看到我就特别喜欢。它出自于《礼记·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思是说我们只有通过学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通过教然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之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而非独立统一。可遗憾的是,我们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上课、批改作业、应付检查等。没有时间和心思去钻研本学科的知识,更别提去学习学科之外的知识了。


虽然最后我没考上,但我通过备考,对教学有了全新的思考。同时我还想到,还是要保持学习,不能放弃读书,教书的人不读书,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只有输出,没有输入,终会灵感枯竭、江郎才尽。


第二个转折点是本学期的外出参培。


如今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学校及班主任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我们当地教体局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共计20余次的心理健康强基工程,特聘请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授授课,每个学校可派遣老师参加学习。


绝大部分老师可能会把外出培训当成领导下发的一件不得不完成的额外任务,于是会选择应付了事。自己工作都忙不完,听这些简直是浪费时间。在培训时会带上备课本、听课本在现场赶,在会场里一边听课一边批改试卷,或者全程埋头玩手机,也有签了到就去逛街喝茶的。


同许多人不太一样的是,每次学校有培训我兴致盎然,就像学生想要“考出去”,而我则想要“走出去”。因为在带班和教学实践中,光靠经验是不够的,我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一些不同于我的新方式方法。每次培训我几乎是主动坐在靠前靠中的位置,秉持着空杯心态认真聆听台上老师的分享。


这周三听课的中途,一位素不相识的外校老师突然转过头对我说:“她讲的内容真的缓解了我的焦虑,因为我儿子现在高一”。我点头表示同意,并对她说“那你确实可以认真听听”。我发现,只有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当下的事情中,才会有所获所悟。


我尊重每一位在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们能够站在台上给全市区老师做分享,肯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也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方法。


好在,我是一个愿意且会主动学习的人。


这几年,虽然没有保持日读,但跟着怀左哥办的读书社群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读书。今年读完了《沧浪之水》《三国演义》《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孙子兵法》《白鹿原》,现在在读《万历十五年》。


进度没有完全跟上,我也摒弃了以往的焦躁,根据我自身的时间调整读书安排,持续前进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读书真的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让一个人由内到外发生变化——内在修养、谈吐,外在气质、形象。


前段时间,高一有个孩子给我发微信说想找我聊聊,理由是觉得我很温柔好沟通;有天和高三的学生沟通完手机的事情后,他们找到我叽叽喳喳跟我讲觉得我说话好好听,而且很受听,不自觉就会被吸引。今天吃午饭时,一位比较熟悉的老教师也突然对我说“他们在给我说你好温柔”。


温柔?这个词最近老是在耳边听到。以前大家几乎是用火爆形容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温柔二字会和我沾边。


培训回来上周在班主任会议上做了一场分享,和我一起听课的另外一名老师都惊呆了,她给我发消息说“你记忆力也太强大吧”;我的配班老师在听的过程中,也一直和我发微信毫不吝啬地表达赞扬;这周我值班本想着没法参加培训,可当我给领导提起时,她让我安排好工作继续去参加,因为我能够带来精彩的分享。


我意识到,这是读书潜移默化带给我的变化。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增强了,同理心、共情能力也提升,同时还具备了幽默感。


“温柔坚定且有力量”是我一直羡慕和追求的女性模样,有一天它竟成为了我的真实写照。



这学期带高一两个班的时候,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像以前那么死板固执,命令学生做啥就是啥,他们没做好会冲他们发火自己也会很生气。


如今带班和管理学生变得更加柔和与灵活,凡事会提前和他们好好沟通。


对,沟通!这应该是本学期我提到最多的两个字。上英语课会讲,班会课会讲,解决学生矛盾冲突也会讲。


这学期,我的22级学生们进入高三。高三意味着战斗状态,但同时高三意味着他们即将成年。于是在手机管理上,我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时突击查备用机,希望他们能自觉遵守规则。也许是我太高估了他们的自控力,又或许是我看到他们玩备用机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他们认为我不管手机,便越发肆无忌惮。


来找我请假时,学生装模作样地在手机箱子里找手机,其实手机就在她身上;体育课上手机被没收,告诉我只是瞟了一眼时间;全班56名同学,交过来的手机不到30个,并且这30部手机里面至少有20个是备用机或者模型机!


本来就很生气,当时还有个女孩子背着我在讲台上偷偷摸摸地想把交的模型机偷梁换柱成真机,真把我气个不行。


快气炸了,我对他们说,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然后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教室。


人心情不好时,状态也差到了极点,事情也做不好。那几天我无精打采,他们也受到我情绪的影响,班级以前从未出问题的地方他们接连不断地扣分。


我嘴上说着不管他们,但是上课时还是会偷偷去后门观望;我不主动管他们,但会拜托科任老师帮我多关注。


隔了三天后的英语课,前35分钟我一直沉浸在讲课中,不直视他们的眼睛,当他们看我时也会刻意回避,一切都进展顺利。可是一停下来后,我整个人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绷不住了。我说完最后一句话“自己看会儿”,就转过身去背着他们,努力深呼吸调整情绪,让自己看窗外克制情绪,但我颤抖的背影怎么都隐藏不了。


下课铃一响我就赶紧回到办公室,他们好几个人追过来围着我,一直开导我让我别强撑着,他们看着其实也很心疼。他们这几天看了很多我们以前的视频,还用电视放出来让全班一起看。视频里的我是那么活泼爱笑,而这几天憔悴了许多。瞬间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用哽咽的声音对他们说“其实上课前我都已经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让自己绷住,可讲完那刻心里一下就空荡荡的,还是没绷住”。


当天晚自习我在黑板上鼓起勇气写下“I want to talk with you”,然后一字一句开启了我的讲述。我把整件事情做了梳理,我生气的原因也做了深度剖析,包括我这几天的心情都一一告诉了他们。


我太在乎他们,太用心且用尽全力地去带,把所有心血寄托在他们身上,所做的一切围绕着他们转,每天早上盯晚上盯,上课看下课看,被反噬地自然也厉害。当天晚上和他们面对面沟通完后,我发现整个人一下子舒畅了,有种说不出的愉悦和舒适。


后来我再次回顾反思此事时,意识到沟通才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式。


教员在《毛选》中指出,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然而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是因为对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了过多的解读,而忽视了真正的内在原因。再加之我们大多人深受家庭的影响,传统的父母教育方式总是指责、批评、打压,很少会去引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更别提和孩子坐下来谈心。这也就导致了当后续遇到问题时,要么闷在心里,要么逃避。


我时常和学生分享我和我老公刚在一起时,由于缺乏沟通,吵架习惯性的冷暴力,被动等待对方道歉。超过2小时对方还没有行动,我就打开衣柜收拾东西离家出走。左手牵狗,右手提着一大包东西,有一次更滑稽的是挺着一个大肚子闹这出。


现在我和老公如果发生拌嘴,我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把整个过程梳理一遍,找到我生气以及在乎的点到底是什么,然后进行自我疗愈,后续也会告知对方,我希望他能怎么做。


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问题、理解问题。


高一新班从第一月开始我就和配班老师商量,让学生三点进入教室,我一周她一周轮着上课,刚好我俩一个教英语,一个教数学,这么好的资源,要帮他们提提成绩。那叫一个干劲满满,信心十足。


可慢慢的周末有学生故意请假不上课,或是到了学校磨磨蹭蹭很晚才来教室,把他们叫进办公室批评并请家长到校沟通。我牺牲我的休息时间来免费给他们补课,他们凭啥不乐意!就一直强压着他们每个人必须准时准点到班上课!


一个月过去了,让学生写月总结,有个别学生就提到了此事。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他们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不想牺牲休息时间来学习。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整件事情其实是我的自作主张,没问过他们想不想,也没有问过我的配班老师是否愿意。我直接替他们做了决定。


当天晚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和配班老师两个人坐在教室前面,认真地回复他们月总结里提到的共性问题。首先会告知他们我的出发点是什么,其次因为自己对他们想法的忽视道歉,接下来和他们商讨解决的对策,理解他们的想法后再做决定。


上个月我们周末取消上课,但学生能够准时返校,有事也知道提前请假。很多时候他们请了晚到假,但在时间节点前就到了。后来问他们为何还要请假,他们说担心会赶不上,于是就提前请假。因为我之前跟他们沟通过,凡事提前做规划。


上个月的期中考试,我们班在整个高一年级语文平均分年级第一,英语平均分年级第二,数学平均分年级第三。也就是说,不靠每周这两节课他们其实也能够学好。


从这件事后,我明白孩子不是强压出来的。自主才会自信,自信才会自强。我不再习惯性地替他们做决定,而是先问过他们意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宽容。在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引导,有时我也会给出两至三个选择供他们参考。


我们自身面对问题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们面对问题采取的行动。调整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潜移默化中去引导学生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


毕竟,每个教育者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带班很像带孩子,不同在于一个和数个,但原理大同小异。


我记得我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很小的时候她跟爷爷奶奶回老家后,我会一天打好几次视频,吃饭没,刷牙没,涂脸没,甚至大便什么颜色都要刨根问底,生怕她不适应想妈妈,结果她玩得不亦乐乎,丝毫不想妈妈。我妈都觉得我烦,浪费流量。


上幼儿园时,家长可以开通班级看宝贝权限。我设想过开通后的情景:时不时打开视频看她在干啥,对于她在学校的一切会格外关注,可能有时一点小事还会放大化处理,不看还会焦虑担心。幼儿园可以看,但是小学、初中还会让看吗?


我忍住了没开通,因为我不可能监管她的一生。


她如今快四岁了,我还从她身上学到两条人生真理。一条是“妈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条是“妈妈,说别人就是说自己”。后续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读哪本书诸多有关她自己的事情,我都让她自己选择决定。


我的学生们,他们大多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行为还是学习,有的甚至思想、三观都会有偏差。如果再深究问题的本源,几乎都来源于他们家庭。他们有些习惯已经形成了数年,光靠如今我们几句说教就想他们完全改变,不大可能。


我开始学着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犯的错,试着把错误当成成长性错误,是动态的,而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去处理问题,对我对他们都有利。



例如最近我的配班老师跟我说学生考试作弊的事情,她当时因为生气,直接将学生的试卷撕了。我和她分析学生作弊不过就是想要考好,想法是好的,但是做法出了问题。


那我们重点需要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将好的想法转变为好的做法


晚上我也到班上去重点讲了“诚信”,不过不是因为考试作弊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人为什么要讲诚信?”肯定与理解他们在乎成绩,但是需要明白的是靠欺骗获得的成绩骗得了别人但永远无法骗过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品格才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立身之本。



另一名配班老师因为学生排练节目拖拖拉拉不配合,自己也是一肚子气。我逐步跟她分析学生情绪来源以及该怎么去解决,说白了也是跟学生沟通。我一直传递给学生的一种观点是,一件事情我们要么就不做,如果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要做就做好。


身为老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不解决,还会有类似的问题发生。


如今在面对学生问题时,我能够更理智地去分析。分析才能解决问题,我发现自己现在很喜欢刨根问底,共情能力也增强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不带着自我情绪,更不会因他们的事情,情绪被牵着走。


总的来说,自身能量低时,事事不顺心,时时不如意;自身能量充沛时,万事顺意,如愿以偿。


家庭所有的坏情绪,最后买单的都是孩子;那么同样的道理,班级所有的坏情绪,最后买单的都是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时,我们身为老师要先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再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教员在《毛选》中多次提到,革命与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我们首先需要自我学习,然后尝试沟通,调整策略,实在不行试着放手。


做老师并不能教好每一位孩子,也并不能改变每一位孩子,只能在能力范围之内,竭尽所能去做好教育工作。其实有的时候我很想抱抱他们,他们多是一些敏感且心思细腻的孩子。我在教他们,他们又何尝不是在教我呢?他们在向我学习,我又何尝不是在向他们学习呢?



我不能保证让每一朵花灿烂盛开,但是我会竭尽所能让更多的花尽情绽放。未来,我也将持续做一名有研究意识的班主任老师。在学习中带班,在带班中学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怀左 (ID:hztongxue),作者:女王木易,排版:四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