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镇,作者:跑哥的自留地,题图来自:AI生成
昨天朋友给我推了一篇十万加的文章,聊我这段时间不更新到底干啥去了。那老哥也挺中立客观,指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比如有时候太过标题党,说话口无遮拦不照顾一些敏感读者什么的,听劝,以后都改。
我看了下评论区,还是很感动,整体大家觉得我挺客观,也很正能量,不咋胡说八道,真话挑着说,假的都不说。咱们今后继续,可能过几周再去大号更新,我还得再想想后续该怎么写。
这段时间更新频率低,从西藏回来后,就一直练跑步,目标是十公里一小时以内跑完,并且没啥痛苦,然后就例行坚持了起来。现在还不太行,跑完第二天总有什么地方不舒服,所以还得练。
这两天突然想起来,有个话题一直想写,却没写,所以今天就聊聊。
之前文章下边有个老哥给我留言,后来我俩就聊上了,再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川藏线上徒步,从云南一直走到四川,再从四川走到西藏。
我这次过去的时候,他已经去了日喀则,我是在日喀则附近的一个服务区找到了他。我就不放他信息了,因为他现在也顺便做旅游自媒体,在这里放信息显得我俩在合伙搞流量,而且他也不希望我透露出来。
见到他的时候,被晒得跟个藏民似的,很难想象他以前是名校毕业的头部大厂项目经理。他说他并不准备一直徒步下去,等走完阿里环线,还是要回去上班的。
关于搞这个类似行为艺术一样的东西,他还有个说法,他说这次出发主要是他爹没了。
他爹一辈子爱溜达,到处搜集各种壁纸贴画,不过年轻时候没钱,后来又被家庭给锁住了,再后来专心培养孩子上大学。孩子上了大学,终于可以出去了,又发愁给孩子买房的事。最后所有事都差不多了,身体又不行了,各种小问题就来了,从六十岁起毛病不断。前年可能是感觉到了啥,硬撑着去了趟玉龙雪山,回来没多久诊断了肠癌,很快就没了。
从他爹这里,他得到了两个启发:
一是想做的事真不能拖,一拖可能人没了也动不了身。
另一件事是意识到了无论如何不能像他爹一样晚年过那样的生活。
徒步西藏这事一直是他想做的,但是从来没想过去实施,以前看央视节目还冒出过去喜马拉雅山里溜达的想法,不过自己也觉得离谱。
后来上B站一搜吓一跳,竟然一大堆视频讲怎么穿越喜马拉雅,原来这玩意真有很多人去了,现成的轨迹,还有扎营点,补给点等等。
还有更离谱的,每年都有一堆人徒步穿越800公里羌塘无人区,至于川藏线,本来就没啥难度,叠加现在商业化很成熟,每年进藏的乌央乌央,某音上恨不得一晚上几百个直播徒步的。
再加上这几年整体比较心烦意乱,有点像做了个过山车。
工作前几年风生水起,升职加薪,房子、公司股票样样涨。这两年诸事不顺,恰好反过来了,公司换了个领导,跟自己合不来,被迫离职是迟早的,房子股票就不用提了。所以爹没了之后,就准备出去散散心。先把工作辞了,再把所有的投资都清了,尽管没剩多少,但是全部存了定期,剩下两万块,准备出去溜达,两万块花完就回去上班。
一开始准备去云南走一段散散心就回来,没想到走开就停不下来了。
大家可能对徒步的速度没啥感觉,觉得太慢了。一般来讲,度过了最初十五天左右的适应期就好了。
也就是说,刚开始这段时间会有各种不适,腿疼,脚疼,腰疼,肩膀疼,毕竟得背着40到60公斤的物资,每天走八到十小时,有时候还得冒雨赶路,刚开始是很痛苦的。
慢慢就无感了,人也成了老司机。老司机们每天能走30到40公里,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走一千多公里。看出来了吧,徒步这事以“天”为单位,给人感觉太慢了,但是以“月”为单位,那就不慢了。
以川藏线为例,南线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318国道,2146公里,那些徒步爱好者一般两个月之内就能走完。
再从西藏去阿里,沿着219国道从拉萨到狮泉河,1500公里左右,一个半月也到了。
当然了,这主要还是拜我国这些年的基建和治安所赐,他们这些人可以心无旁骛地溜达不用操心别的事。
当他出发之后发现了个问题:他可以以极低功耗活下去。所有装备都走某多多,一开始准备出去溜达半个月,预算一万(剩下一万要留着回去找工作)。
没想到这一万竟然撑了两个月,其中很大一笔还是买装备还有去那边的路费,帐篷火炉睡袋什么的。一开始用煤气罐,后来干脆拼了个户外斧头,就跟游戏里似的过起了捡树枝劈柴起锅做饭的生活。
再后来觉得应该把所见记录下来,于是开始发视频,积累了一些粉丝,现在尽管一个月只能赚两三千,竟然花不完。想着没钱了就回去找工作,可是好像一直能剩下几百块。有一次身无分文,准备到了下一站就结束,路上碰上个小年轻在给越野车换轮胎,之前明显没换过,死活松不开螺丝(那个得站扳手上踩才行),他上去帮忙,小伙塞了他三百块,后来又有了流量费,又继续上路。
更重要的是,以前是个规划狂,总是为还没有发生的事焦虑,成天担心这担心那。出去了知道自己生活的需求极低后,突然意识到最坏的情况也就自己现在这样,几乎身无分文躺在风雨交加的帐篷里,顿时想焦虑都焦虑不起来。
以前出差住店,基本上都是三星以上的,三星基本上不住,晚上还经常睡不好。现在好了,在服务区搭帐篷听着公路上大车轰鸣也能入睡,几十块的民宿睡的就更好了。
他跟说我,他有点彻底悟了,本来想出来“见天地”,没想到却“见众生”,沿途认识的人,比他毕业十几年都多。而且没了职场上的相互戒备,大家经常敞开畅谈。最后反而觉得是在“见自己”。
他意识到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人可以用并不多的资源让自己快乐,也能让自己生活。让自己痛苦的,其实从来也不是物质,而是观念。之前总想去搞什么财务自由,总想着投资“钱生钱”。最后这些东西不但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一直在折磨人,最后钱也损失了一大堆。
他之前睡眠特别轻,稍微有点声音就睡不着,但是出来后,可能心态上接纳了“在户外就别想安静”的设定,反而不怕声音了。
这倒有点像那句话,“凡事你一旦接纳了,就不存在了;你看不惯它,它就一直折磨你”。
更关键的是,他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精英,就应该比其他人赚得多混得好。徒步路上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当地老百姓,同行的,骑行的,自驾的,还有开旅店的,还有不少流年不利本来身价不菲如今欠了一屁股债的。
比如他还见到一个老哥,开着“盛世加长”大揽胜在自驾。那人聊起来说是“三十年画了一个圈”,艰苦奋斗了三十年,从穷小子变成了资产过亿,然后又回到了起点,这次自驾完就把车拿去抵债,从此身无分文。这次出来自驾,主要是想起来三十年前自己是想着赚了钱就可以自驾了,一直拖到破产才成行。
见了这么多人,慢慢也释然了,觉得什么精英不精英的,都是一时的运势,正好生在了教师家庭,脑子一般依旧养成了好习惯,考上了名校,一毕业赶上了互联网大潮,一度混得还不错。如今年纪大了,潮水退了,一切现了原形。
痛苦之源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四十岁财务自由,应该高薪,应该一帆风顺,忘了这个世界的底色就是充满荆棘。
一旦接受了自己并没有那么牛逼,而普通人的日子就是平淡且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维持凑合的生活,反而踏实了。觉得自己从一个充满妄念的精神病重新变回了正常人。
接纳了这个设定之后,再看银行里的存款,反而觉得有点小庆幸。跟出发时候的心态截然不同,也觉得等走完了回去上班也不那么痛苦了,就算收入打个大折扣,也觉得没啥大不了。就跟徒步似的,走一段看一段,碰上啥困难解决啥,提前纠结最没用。
我跟他说要不咱俩轮流开车,两天时间把你送去狮泉河得了。他说他对狮泉河一点兴趣都没,去不去都行,不过很享受一直在路上溜达,脑子里没啥可想的,反而很容易想清楚一些事。一路走,走着走着各种闹心事都想通了,也就不闹心了。
徒步的目的不是徒步,去狮泉河的目的也不是狮泉河。
文章就写到这里吧。不知道你们看完啥感觉,反正我这段时间想了想,挺有启发。确实应该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是执念还是物质。哪怕让自己痛苦的是物质,可能你不去使劲在意它,它也确实影响不了你。只有想清楚了这些,才能轻装上阵。
文末,强烈不建议大家去徒步,文中的老哥在云南碰到个徒步大神带了他两个月,不然他也走不了这么远。尤其不建议去阿里徒步,更别去羌塘无人区。实在是感兴趣,去看看徒步大神的视频就得了。反正我自己完全没有徒步的想法,感觉从他那里还是挺受益,所以分享给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镇,作者:跑哥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