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思,作者:天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失业一年多,怀疑自己掉入“黑名单”
深圳的初冬气候宜人,但对失业教师申正来说却难以缓解内心焦虑。已经失业一整年的申正,依旧在不停地投简历。投出去上百份简历绝大多数石沉大海,好不容易争取到少有的几次面试机会,都是面试完就没了下文。请在学校工作的朋友内推也没有下文。
整整一年,申正都在找工作、投简历、等消息之间挣扎。眼见年关将近,自己的职业前景依然渺茫,他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缘由。频繁跳槽,最长的工作期限不到一年;被家长投诉过;任职过三所学校,但每一所学校的离职都是不欢而散的……过往零散的经历,令申正越发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传说中的“学校招聘黑名单”,从此难有翻身之日。
Cindy也有这样的怀疑,“是不是我成了国际学校‘招聘黑名单’的一员”?之前工作压力大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让Cindy不得不辞职休养了一年。但此后,她在国际学校的求职屡屡碰壁。彻底成了“弃儿”的她逐渐怀疑是前任雇主在行业内散播关于她“抑郁焦虑”的信息,才导致她难以重新获得工作机会的。
同样,失业教师嘉骁则是因为在处理学生关系上的失误,遭受家长投诉。被解雇后,一直没能获得在同一城市的国际学校任教的机会。他也将自己的境遇归因给“招聘黑名单”。
三人的求职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又共同面临着一个困惑:是否真的存在“招聘黑名单”?这份“黑名单”存在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更触及了整个行业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规则和潜流。
教师求职的悬顶之剑:学校的“隐性黑名单”
近年来,金融、互联网、网约车、快递等行业内部流行设置或共享“职场黑名单”。即一旦某位员工因职业失信行为被开除,那么行业内可能会共享这份“黑名单”,使该员工被整个行业“驱逐出局”。
申正、Cindy、嘉骁在国际学校HR眼中,各自携带着不同程度的职业“硬伤”。如频繁跳槽、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激化家校矛盾等,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但真的就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存在不利于求职者的“黑名单”吗?
对此,顶思人才资深招聘顾问Jaycee分析,国际学校招聘时并没明确的圈内“黑名单”,但在职业稳定性、资质与能力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成文但又决定着其求职成败的标准,这些关键细节可能就是求职者所谓的“隐性黑名单”。
1. 职业稳定性的重要考量
当下,国际学校愈发重视教师团队稳定性。因此,对人才队伍建设有严格要求的学校,通常不会优先考虑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对于注重教学经验和学生成长的学校来说,应聘者是否具备教授完整学段学生、或有大考指导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那些仅有短暂在岗经验而缺乏完整学段教学经历的老师,在后续求职中往往面临更多挑战。
不仅如此,离职间隔期过长的求职者也可能因对最新教育动态、学生情况等了解不足,以及精神状态能否迅速适应新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不被学校优先考虑。
2. 资质与能力的严格筛选
国际学校在招聘时对教师的资质和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专业匹配度、学历背景和教学能力方面。
专业匹配度已成为招聘中的关键考量。据Jaycee观察,学校对专业匹配的要求从去年的40%显著提高至今年的60%~70%,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学校要求应聘者必须专业对口。这一趋势在上海和北京等引领国际教育潮流的城市尤为明显,在理科教师的招聘中也更为突出。
即使一些教师在非本专业的学科教学中表现出色,仍可能因专业不匹配而止步于初筛阶段。或者进入了面试环节,但在拿到offer前的每一个环节,都仍面临着与其他本专业候选人的PK,从而很可能拿不到最终录取机会。
学历背景是另一门槛。即使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如果其学历仅为国内普通高校毕业,或一直未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其在国际学校招聘市场中的竞争力仍是相对较弱的,除非其教学成果或其他方面极为出色。
教学能力必不可少。以全英教学为例,在面试中全英试讲,这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招聘中,是最基本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真假难辨的资质证明信息是大忌。Jaycee分享了一个反面案例可做警醒。Jam自称是海外博士肄业,但他在面试中的表现与其提供的教育背景明显不符。当被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时,对方出具了一封无明确持证人的文件,这不仅未能消除疑虑,反而加深了招聘方的不信任。最终,Jam没有获得推荐机会。
3. 求职路上的“隐形砝码”
求职者曾任职学校的整体水平和运营状况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其求职机会。
通常,优质平台的教师在招聘市场上会获得优待。例如,当一所学校出现教师集体跳槽时,招聘方首先会评估该校的整体师资力量——口碑良好的优质学校的教师,尤其是能立即到岗者则更有优势;相反,风评不佳的学校,即使教师个人能力出众,仍可能会因曾任职学校的声誉问题而遭遇求职阻碍。
对于暴雷倒闭学校的教师而言,情况则更复杂。骨干教师或能力排名位居前列的教师找到理想工作的几率相对更高,而其他教师可能在筛选过程中被淘汰。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重视,也揭示了行业内部对“幸存者”的偏好。
再者,在国际教育这个紧密相连的小圈子内,个体的行为更易对同行产生连锁反应。曾有一位老师跳槽后在新学校行为失当,导致同一所学校出来的其他老师受到了额外的质疑和审查,求职也因此更加艰难。这就是典型的前同事在新环境中的表现波及后续求职者命运的案例。
此外,虽说中教招聘没有明确的“黑名单”,但“外教黑名单”却曾闪现在国际学校猎头群中。据Jaycee回忆,这份外教“黑名单”列出了多种“拉黑”外教的原因,如莫名失联、行为不端、多头签约,以及可能增加学校用人风险和成本的夫妻异地等。这为中教应聘者也提供了进一步的洞见,需注意更多的求职细节。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国际学校这一相对较小的圈子里,即便没有正式成文的“招聘黑名单”,一旦求职教师因负面情况离职,相关信息很有可能在学校HR、校长和教师间迅速传播。这种信息共享机制无形中成为每位求职者的悬顶之剑。
积极主动掌握个人发展,远离 “隐形黑名单”
不慎掉进“隐形黑名单”,并非职业生涯的终点,而是重新审视和提升自我的契机。
1. 提升硬实力,增强竞争力
强化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学历是关键。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获取认证或攻读更高学位,弥补过去的不足,增强竞争力。
对于因专业不匹配而求职受阻的教师,虽然转型很难,但仍需利用现有技能找到新的职业定位。如果你仍然非常热爱当下所教学科,那就在当前岗位上继续提升专业,让能力出彩到无可替代,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而对于因负面原因被标识的教师,在接下来得到的从业机会中,需要从长远规划入手,与新雇主真诚交往,展现更好的职业道德和更高的责任感,重建职场信任。
2.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开放的沟通态度,有助于建立温暖且值得信赖的职业形象。避免将一切求职困难完全归咎于学校或其他外部因素,而不进行自我反思。另外,过于斤斤计较可能会给招聘方留下不良印象,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更不利于成功求职。
3. 预防之道:创造另一种积极正面的“职业财产”
简历越清爽,越容易被看见。无论是教育经历还是工作经历,尽量保持专注于某一领域。一旦获得新的工作机会,务必全力以赴,在本职岗位上深耕细作,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职业优势,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发展机会。
此外,离职时处理好与前雇主的关系,特别是学校HR和其他相关人员。Fey便是一成功范例,她的每次离职,都会提前一个学期通知学校,并确保所有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因此赢得了前任雇主的一致好评。这种在有很强专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创造的另一种积极正面的“职业财产,往往能使她快速获得下一份工作的青睐,甚至在面试后立即拿到offer。
结语
“隐形黑名单”虽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无形中影响着许多教师的职业命运。而远离“隐形黑名单”的秘诀在于不断自我提升和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正如Fey所展示的那样,用心对待每一个工作机会,始终保持专业和诚信,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发展空间。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在这条道路上找到光明的未来,不仅是为了求职成功,更是为了实现个人更长远的发展与成长。
*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思,作者: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