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8-28 14:39

为孩子防近视,家长都交了多少智商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作者:脱落酸、闫如意,编辑:花木蓝,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14亿人口,近视的占一半。


戴眼镜曾经是“知识分子”的象征,在现在,它几乎是中国学生的标配。2018年的数据显示,小学六年级儿童的近视比例高达6成。初高中生近视率均甚至超过70%。


疫情期间的数据更是雪上加霜。教育部抽检的结果也显示,近半年中小学的近视率增加了11.7%。许是为了扭转这种人人小眼镜的趋势,前不久,杭州某小学就出台了一项规定,视力低于5.0的学生不得参评三好学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近视与否受遗传影响很大。


这项规定与其说是督促保护视力,不如说是歧视。


照此发展,以后的相亲鄙视链上,高度近视也许会成为新的下游——因为,近不近视这件事就跟有没有钱一样,后天再努力,也比不上爹妈给的起跑线重要。


那么,在起跑线给定的情况下,为了下一代,也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治近视吗?


1. 每五个中国学生,就有四个近视……


小学生视力低于5.0就不得参评三好学生?


这件事上热搜以后,杭州当地负责人出来解释说,“被标题党了”。


事实上,学校的考核标准制定得很细,如果本身视力在5.0以下,一学期以来视力没有退步,同样也可参评。


学校考虑周到,希望借此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来重视用眼健康。


然而,小学生阶段就已经出现近视症状的孩子,随着眼球的不断发育,不管如何重视,近视度数还是会不断加深,最终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这是因为近视与眼轴息息相关。



眼球的发育如同人的身高从矮到高的发育一样,眼轴会不断从短到长。每个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天生的远视眼,眼球的前后轴距小于正常值,随着眼球的不断发育,轴距会逐渐增大,远视眼被逐渐矫正,到7~10岁时发育为正视。


而此后,如果眼轴在青少年时期进一步拉长,就发展成了近视眼……



虽然这项规定的合理程度还是有待商榷,但学校有一点确实是操心对了——中国的近视率实在是太高了。


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并且近视比例还在不断加大。



有学者持续研究了大陆7至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近十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大于60%的地区持续增加。



而到了今年,随着网课的开展,学生的近视数据又在短时间内来了一次大幅度攀升——近半年来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3.8%。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家长当然不会不重视,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努力错了方向……



2. 为了预防近视,中国父母有多努力?


枸杞、猪肝、鱼眼、胡萝卜….这是我上初中的侄女疫情期间,她妈隔三差五就得轮流做一遍的食材。



食疗滋补、按摩针灸、加热拉伸……这些偏方在中华大地畅销了十几年。


但事实上,这些治疗方法大多只是心理安慰。偏方们并不能让已经拉长的眼轴缩短,更不可能“降低度数”、“恢复正常视力”。


更神奇的是,还有一些新式家务,披着增进亲子关系的剥毛豆项目,也号称可以预防近视。



“一年级的孩子手指力量不够,握不住笔,常常越握越低,写字时就要歪着头,容易影响视力,而剥毛豆可以锻炼手指小肌肉群,握笔姿势”。按学校的解释,“写字坐姿正确了,就能预防近视”。


剥了半个月毛豆以后,家长反馈说,“孩子的手眼配合能力和专注力有所提高”。可不是么,相信家里的素菜含量也大大增加了……但是靠剥毛豆治疗近视,这个招数就好像是森林中的一片叶子 —— 有你不多,没你不少,最后还是于事无补。


更别提流行了半个世纪、普及全国各大中小学的眼保健操,早就被证实是一场骗局。


靠手在眼周穴位的按摩,既不能缩短眼轴的轴距,还因为手上的细菌接触眼睛造成感染几率上升。事实证明,眼保健操最有用的步骤,大概就是开头的那一句指令:闭眼。



相比这些民间偏方,带有科技含量的一些护眼神器就更具有迷惑性。


首当其冲的要数被商家贴上“抗疲劳抗辐射”标签的防蓝光眼镜。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2~4月“防蓝光眼镜” 的搜索指数,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可谓是疫情期间的王牌流量商品了。


然而,从专业角度看,波长400~800纳米的蓝光可能伤害视网膜;但生活中的蓝光,无论从数量强度还是照射时间上都远远达不到危害视力的程度。


另外,根据中消协的辟谣:质量合格的电子产品已经过滤了有害的短波蓝光,基本不具有危害性。但由于防蓝光镜片本身带有颜色,反而会因为一定的“色偏”加剧视觉疲劳。



防蓝光眼镜的主要作用是阻隔蓝光,不能防止视力下降,所以说,与其花钱买蓝光眼镜,倒不如让孩子少看一会手机和电脑。


我们只能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近视是一种病,基本不可逆。唯一靠谱的,或许是让近视度数发展慢一点。比如给孩子戴OK镜。


OK镜,也叫角膜塑形眼镜,可以理解成隐形眼镜,但区别于一般隐形眼镜所具有的对外调节镜片度数的属性,OK镜主要是通过对内进行反几何设计来改变角膜形态矫正视力,它需要根据个人的角膜进行专门定制,一般在晚上睡觉时佩戴。


可以肯定的是,佩戴OK镜确实能预防近视加深,但更要警惕的是,不是所有近视青少年都适合佩戴OK镜,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18岁及以下被确诊为微生物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病例中,38%都与使用OK镜直接相关。



更别提OK镜动辄好几千上万的价格,每隔一两年还需要定期更换,再加上日常护理成本,真的也不算很OK……


那么,是否还存在一些科学的办法,能真正防治近视呢?


3. 近视如何预防?3分靠努力,7分看爹妈


目前已有的所谓预防近视措施,大多只在儿童的用眼习惯上发力,尽量避免眼睛长时间看近处,过度疲劳。


但实际上,早有科学研究发现,预防近视这件事情,真不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


目前已有的关于近视预防的研究,大多将近视的原因归为三类:父母遗传、光照时间、用眼习惯


研究表明,父母一方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父母双方近视,孩子近视风险要增加4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那孩子基本一定会近视。


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与遗传相关性很大。



是的,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着人后天的视力情况。即使父母先天给了孩子良好的基因,孩子依旧可以通过“后天自我努力”,患上近视。


说起儿童近视,人们总觉得应试教育和手机、ipad、电脑这些电子屏是儿童近视的罪魁祸首。多年以来,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也是,用眼习惯是后天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


2000年,研究人员开始用控制变量的方式分析诸如看书时间、看电子屏时间与近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每周看书或者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跟近视率并没有明显强相关。


然而,2007年的一场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近视率和户外运动时间呈现出了明显相关。


足量的户外活动可以抵消近距用眼带来的近视,图片来源:《Outdoor Activity Reduces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Children》


前面我们提过,近视和眼轴数据相关。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根据昼夜节律调整生长发育的,正常况下白天充足的日照会促进视网膜内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会阻止眼球轴距的发育。到了夜间,多巴胺分泌减少,眼球会正常成长发育。


而进入了学校的孩子们,漫长的白天在室内上课,缺乏足够的光照,视网膜内多巴胺分泌不足,会导致眼球轴距过度发育,形成近视。


澳大利亚科学家推测,为防止近视,儿童每天需要在至少1万勒克斯的光线水平下待上约3个小时。而我国教室的照度标准值仅300勒克斯。




总的来说,孩子近视与否,首先看父母基因,然后谈户外光照,此后才是用眼习惯问题。


所以,用视力情况来评定三好学生,评判优秀与否,也许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拼父母。


国内的小学,与其在其他无用功上大费周章表决心,不如保证体育老师的出勤率,每天保证孩子们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或者学一学先锋学校,建成大落地窗加通透采光的教室,不耽误争分夺秒的学习,还能保证光照。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期间,即使没有外出的条件,让孩子们多在阳台上、飘窗附近学习与活动也是极好的。毕竟室内采光好的地方可以和室外树荫下接近,只是记得,一定避开正午日照最猛烈的时候。


毕竟,保护视力,是一辈子的事,无法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或能有效防止近视发生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326/c1007-26752881.html

2. YOYO游.丁香医生.KO近视丨我给朋友配了副OK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作者:脱落酸、闫如意,编辑:花木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