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越S曲线,作者:李刚强,原文标题:《从攒局说到股权结构分配和企业治理》,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关于极越汽车的讨论成为微信群里的热门话题,由此引发的关于攒局的讨论也获得了很多共鸣。经验主义地说,那种由职业经理人主导的创业公司,在中国市场鲜有成功的(欢迎举例成功的案例)。
在我看来,攒局是表面,但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创业者精神的缺失才是导致这种公司很难做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公司股权结构的四种形态
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大概可以分为四种形态:
一股独大型:即一个大股东占了大多数股权,比如说80%、甚至90%以上的股权;
精英团队型:即几个全职的联合创始人每人占一部分股权,比如老大40%,老二20%,老三10%,老四、老五加起来10%,大家都彼此认同对方的价值,老大的地位也相对突出;
平均主义型:即几个全职的联合创始人每个人的股权比例基本差不多,3个人就每个差不多33%;4个人就每个人差不多25%等;
职业经理型:即CEO是职业经理人,没有股份,或者股份比例很少,实控人大股东不管公司,典型的如外资企业中国区负责人、国企的CEO等。
这四种股权结构,哪种创业成功的概率最大呢?自然是精英团队型,其次是一股独大型,再次是平均主义型,最差的是职业经理型。
精英团队型是VC最喜欢的股权结构,也确实是成功率最高的股权结构。强如马云,在创业时都要集合十八罗汉;更强如雷军,在功成名就后创立小米,也要拉上8个联合创始人。
那些一股独大型的创业,最常见的是在传统行业的艰苦创业,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那些民营企业家,大多数是从一个小生意开始做起,慢慢做大,公司是自己的,没融过资,团队的人都是跟着自己一步步走上来的,因此股权基本就是自己的。在现在这样的高科技、互联网领域创业,一股独大型的创业很难做成功,融资、管理、竞争、财务,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一把好手,很难指望创始人成为六边形战士。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重复上演。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话是很有哲理的。那些平分股权的创业公司,在早期时可能看起来像桃园三结义一样有一段时期的蜜月,但到了后面,鲜见还能保持兄弟齐心、利益均占的格局,大多数情况是有人离开,有人股权被剥夺。
在所有的股权结构类型中,我最不看好的是那种职业经理型或类职业经理型的股权结构。为什么外资、Guoqi那么多腐败?当家不做主,才会让决策受到掣肘,不能做出最正确、最及时的决策;利益不对等,付出回报不成比例,才造成了监守自盗的情况屡屡出现。
二、极越从治理结构上就注定做不好
很遗憾,极越就是那种典型的职业经理型的股权结构。
我很想查到夏一平到底持有极越汽车多少股权,为此甚至在企查查花了50块大洋来查询海外公司结构。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由集度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持有,而集度香港的股权则是由JIDU AUTO(开曼群岛)100%持有,再往上,基于开曼的股东保密性,就无法获取了(50大洋白花了)。
求问豆包,获得的信息是,极越汽车主要由吉利控股集团和百度集团投资,其中吉利占股65%,百度控股的幂航汽车(集度)占股 35%。
推测下来,作为CEO的夏一平在极越汽车的持股比例是极低的。
各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这家公司的CEO,没有什么股权,却掌控着上百亿的资金、带领着数千人、掌控着极大的资源,自己的行为方式是什么?
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是重大事项CEO都无法决策,都需要召开董事会来汇报;如果派驻的董事级别不够,还要回百度请示李彦宏,回吉利请示李书福,这种本来CEO独立决策的事情,一来回,可能一个月就过去了;
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导致公司做好了,职业经理人没多少利益;倒不如左口袋掏右口袋,中饱私囊、上下其手、监守自盗,先将眼前的利益占了再说。这也就是全网都在质疑夏一平贪污(自然我也没有证据)的推论。
三、职业经理型股权结构常见的类型
职业经理型的股权结构细化下来,又可以分为几种形态:
国企:不多说了;
外企中国区:中国区负责人基本都是职业经理人,没有股权,经营权却相对独立于总部,信息差巨大;
教授创业:过去几年很多教授创业,教授占大股,不全职,学生做CEO,拿的股份很少。这种也是很常见的职业经理型的股权结构。我之前说到某头部大模型公司要坚决退出,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这个,CEO是教授的学生,拿的股份比例很少,这种活全是CEO干,利益却没多少的状态,持续下去就会让CEO严重地感觉分配不均,再加上CEO自己翅膀硬了,只要外界一诱惑,就会单飞;
企业内部孵化:很多公司做大了,都会想着内部孵化一些业务,公司占大股,团队占的股份少,如果给的股份比例不够、集团公司给的支持不能持续,未来公司发展大了,团队的心态也会变化,也容易产生职业经理型股权结构常会遇到的问题;
攒局项目:几个资源方攒一个项目,拉个人来做CEO,给CEO的股份比例不高,给的权限也不大,看起来背后站着几个巨人,实际上能给到的帮助很少。CEO反正也是打工心态,不是创业者心态,没干好也没太大损失,干好了也没多少收益。
股权结构的分配不合理,是我在投资时的红线,但凡遇到职业经理型的治理结构,不管公司有多好,都应该直接否决;一股独大型、平均主义型可能还有救,还有一些做成功的希望,但经验和数据表明,职业经理型的治理结构几乎可以说100%做不起来。
股权结构的分配,要顺应人性。付出和回报成比例,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也是最基本的人性导向。永远不要拿利益来考验人性,也永远不要将人想的一成不变。
一个学生,在刚毕业时,可能会受到教授的掌控,少给点股权给他,他哪怕心有不满也不敢怨言,但一旦在社会上、商业上摸爬滚打几年,阅历丰富了、能力提升了,回头一算付出与回报,心里自然就不平衡,再加上身边几个熟悉的人添油加醋、外面的人煽风点火,心思不蠢蠢欲动才怪。
一个职业经理型CEO,如果道德底线高,想的最多是给自己发高工资、高奖金,如果道德底线低,吃空饷、拿回购、公器私用、铺张浪费这些情况防都防不住。问题是,CEO月薪10万,CTO不要9万么,CFO不要8万吗?试想一下,如果是股权结构合理的公司,CEO给自己3万工资,全员的工资都要降低很多。所以往往来看,职业经理型股权结构的公司的成本费用要远高于股权结构合理的公司。
历史其实一直都在重复上演,千百年来,故事可能会变,但故事背后的底层一直没变。商业社会,我们要尊重人性、尊重社会规律,制定符合人性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才能确保企业长期持续成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越S曲线,作者:李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