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0 20:31

“神秘”的万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非马FM(ID:feifeima-uk),作者:非非马,头图来源:《南方车站的聚会》


突然爆红的万茜,究竟是什么背景?


身边已经不止一个人和我表达了这个困惑。他们想从我这里听到点什么“内幕”,殊不知,我和他们一样好奇这个问题。


毕竟,在“浪姐”之前,我连“万茜”这个名字都完全没听过,对这张脸也没有印象。


直到看介绍,说她演过《南方车站的聚会》,这才反应过来,她就是演胡歌妻子的女演员。再后来,我知道,她是胡歌高一届的师姐,同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但在那部戏里,她没有给我留下太清晰的印象。


在知乎、微博逛一圈,发现很多人虽然对她的认知度比我是要好一些,但他们也纷纷表达着同一个困惑:


“浪姐”之前基本没太注意到万茜,她目前为止还几乎没有一个具有高国民认知度的角色,也没出过什么“要害”话题被集体关注与讨论过,怎么到了“浪姐”观众喜爱度排行榜上,就基本就没跌出过“前三”,并且多次冲到了第一?


万茜是怎么就“爆红”起来了?


而与突如其来的“爆红”伴生的,是戏剧性的口碑逆转。


“浪姐”初期,网络上对她是一面倒的盛赞之声;而现在,“倒万”也成了一股极其强劲的风潮。


不信任不喜爱到什么程度呢?连车祸导致手臂骨折,都被质疑造假……还要本人亲自发视频和照片来自证。


而“成团夜”之后的“知乎点赞”事件,以及万茜随后的“盗号”解释,更将对她的恶评推上了顶峰。



所以,怎么看“神秘的万茜”,以及这戏剧性的风评变化?


今天就来聊聊。


万茜是怎么爆红的?


曾经的万茜,的确是一个资深但却不红的演员。国民认知度不高,相对透明,存在感不强。


她演过很多戏,甚至不乏与胡歌、孙红雷、陈坤这样的当红一线男星合作的电视剧,她还主演过电影《柳如是》,搭档是曾经红遍两岸三地的秦汉和当时正蹿红的冯绍峰,但很遗憾,这些影视作品都没有在市场上大火,她本人也就没能跟着火起来。


《柳如是》剧照


曾经“不红”,也是得到万茜本人盖戳认证的——她在知乎上曾专门回答过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不红的演员是种怎样的感受?会忙什么?”



通常,一个演员要火,要么靠角色火(所谓靠作品),要么靠个人魅力(所谓观众缘)


角色火,角色自带的流量,天然可以转换为演员流量;而如果要靠个人魅力火,需要在作品之外另有舞台场景呈现你的个人魅力。而且,这“另外的舞台”,也需要足够的“能见度”。“浪姐”这样的现象级综艺,对于艺人来讲,和“好戏”一样,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现实的另一大尴尬还在于,对于一个不红的演员来说,获得影视作品之外的“舞台”机会,其实也非常少。演艺圈里,不论“舞台”性质,舞台上的“配额”,都是优先倾斜向“流量明星”的。


万茜这次能火,首先是因为“浪姐”给她提供了一个超高能见度的舞台。这档节目不火,就算芒果台所谓次次把她送上“观众喜爱度排行榜”第一,也是无济于事。对于演员而言,选对节目或者说舞台,需要判断力,也需要点运气。


在30个姐姐组成的浪姐舞台上,万茜最初被注意到,有节目力捧的因素,但也要承认,有她个人的因素。


关于节目“力捧”这点,最初是体现在:第一期中,节目组就特别剪辑出了众多“浪姐”(包括但不限于黄圣依、王霏霏、沈梦辰、金莎等)和成团见证人黄晓明对万茜的好评和期待。大有众星捧月之势。



目前为止,并无实锤证据显示,这些赞美和期待是“被安排”的,但节目组愿意给万茜这样的崭露机会,是一种强支持的姿态。


那么,这些赞美和期待的真实性究竟几何?其实,还真不好说。我倾向于认为,即便不是百分之百真实,也是高比例的可信度。


万茜在观众中的认知度不高、存在感弱,并不等同于她在圈内和业界的存在感和认可度低。否则你没办法解释,她这么个不红的演员能持续拿到如此优质的资源。


她接下来等着要上映的影视作品有多达7部,都是女一号,搭档的男星有刘德华、段奕宏、秦昊、朱亚文、肖央等等。从时间合理推算,这应该都是在“浪姐”之前接的戏,甚至已经拍完。


这次因为要写万茜,我特地找了很多资料来看,其中就有个视频采访,是陈坤讲对万茜的欣赏。2018年,陈坤和万茜合作了电视剧《脱身》。这是陈坤9年之后重回小荧屏拍电视剧,他非常重视作品的成色,也很在意谁来出演这个女一号和他做对手戏。他看了万茜在《你好,疯子》中的表演之后(这个角色让万茜拿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主动提出希望找万茜来演女主角。然后他主动联系了万茜,问她:能否请您来演这个女一号。是的,陈坤用的是“您”字。这里面既有陈坤本人的教养,也有陈坤对万茜作为演员的认可和尊重。


顺便提一句,在这部戏之前,万茜已经拿过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但那部让她获奖的电影未在大陆上映。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因为《隐秘的角落》而爆火的演员张颂文对万茜的表扬。


张颂文的另一个身份是“表演指导”,有“明星教父”之称,他和万茜一起出演了刁亦男执导的《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年,张颂文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教育论坛,做“演员的自我修养”主题演讲,特别提到了万茜作为演员的“自我修养”。



万茜在《南方车站》中扮演的角色,是在二手家具市场里油漆家具的,片中有一个小小的场景就是万茜在刮砾子。干过油漆工的张颂文,一看到万茜刮砾子的熟练手势,就断言:这绝对不是现学的,起码学了两周。一问,果然是。


从这个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作为演员的万茜,是有专业度和职业精神的,哪怕是一个非常小、出现时间并不长的细节表演,万茜愿意花时间和心力去较这个真。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再举了,但由此可以看出,业界对万茜有好口碑,并非空穴来风的杜撰,是有支撑、有依据的。芒果台在这点上,很可能只是如实呈现而已。


那么,第一期“浪姐”中的万茜,是否也释放出了让很多观众喜欢、甚至是让节目的编导们也很喜欢的“个人魅力”了呢?


我认为,是的。


我和很多观众一样,都对万茜出场时的文艺气质、清朗造型、有特色的嗓音,尤其是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分寸感,持有很多好感。



这样的存在,不止是在30个姐姐中特别,在整个演艺圈中,也不多见。


这样特别的姐姐,多半也是讨节目组工作人员喜欢的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节目组在后期剪辑上对她有偏爱,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籍贯说”,我认为是牵强的,我还没看过哪个机构决定捧一个人,主要考量因素是ta的籍贯。


通常,“力捧”的背后,有两个主要动因。利益,是最主要、也最常见的动因;还有就是情感驱动型,我由衷的欣赏你、喜欢你,又或者,你是我的什么人,和我之间有特别的情感关联。


当然,利益和情感,有时也是结合的,比如我力捧你,可能既是喜欢你、欣赏你,同时也是预测了你有巨大的潜能,很可能会红,最终会给“我”的力捧带来丰厚的收益。


芒果台对万茜的“力捧”——开篇是众星捧月般的出场造势,后续是“观众喜爱度”的霸榜排名以及镜头数——可能正是利益和情感的双项结合所致。


要凸显和维持住一个平台性机构在演艺圈生态中的巨大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比造星能力更直观、更有效的了。首季“浪姐”捧红了万茜,可以想象,接下来会有多少30+女星挤破头想上这档节目。


同时,这也算是对节目立意的一种“兑现”——无惧年龄就要赢,30+浪姐一样可以乘风破浪。


万茜的爆红,与湖南台的“力捧”有强关联,与她本人在初舞台上表现出的个人魅力有关,也不得不说,和她经济团队的强势营销有关——然而,这也真是一把双刃剑。


在“浪姐”初期,网络上出现了铺天盖地赞美万茜的文章。这其中,有些是自媒体公号自发的赞美,但也有一部分是强势营销的结果,“通稿味”实在是太重。很多营销号上发的文案,甚至都是一水的。


并且,很有荒诞感的是,除了有主打“人淡如菊”的,也有“艳压”一路的。看不出这是自相矛盾的吗?也是迷之操作了。



次次浪花人气霸榜、不断的热搜、一轮轮的宣传攻势,基本上,这个夏天,女观众们想要不关注到万茜,大概是很难的。


万茜是如何陷入舆论风暴的


短短几个月,万茜在相当一部分观众心中形象大逆转、口碑崩塌,这个戏剧性的变化是怎么造成的?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强势营销惹的祸。


可以理解一个艺人是必然需要做一定的营销和宣传的,但我的确非常反感这种过度营销的操作。


首先,芒果台次次送她“霸榜”前三——不论她所参与的秀得票有多低,这已经让很多观众质疑节目对她的“偏爱”和“强捧”,有失游戏的“公平性”——要知道,竞技类的游戏/节目里,公平性是最容易激发民愤的敏感点。其它姐姐的粉丝,会非常容易因此而迁怒他们所认为的“不公规则”的受益者,不论,她自己是否“共犯”。


在已经非常不利的舆论情况下,高强度的热搜和营销,只会适得其反,让人对此番凶猛操作心生厌嫌。通常,自媒体上的明星软文相对会处理得比较隐晦,一般也就我们这种内行会一望即知,但万茜的营销软文却已经喧嚣到了大量普通读者都一望即知的程度。从营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说,这是非常失败的营销和传播案例了。


最致命的是,一面是强势营销,另一面,她的团队又大量以“人淡如菊”的人设来包装宣传她,形成了太过强烈的反差。


袁弘和秦昊的“泄密”,更是起到了递“实锤”的作用。




一旦观众感受到了这种撕裂感和虚伪,很难会不反感。


讲真,我自己也遭遇过身边有认识的人如此,一面是营销塑造自己清心寡欲的文艺女青年形象,一面四处发通稿赞美自己,这种表演和撕裂,会让我觉得非常虚伪,与,不屑。


而人的本能是什么?一旦生出了这种不信任感,ta在你心中的整体信誉度几乎就坍塌了,你很难再信任ta。对ta的言行,你更容易生出的是质疑之心。


这就是为何大批群众连她受伤骨折都要怀疑是“造假”,逼得她不得不拍了视频和照片来自证清白。


不是不可悲的。建立信任很难,可要摧毁群众的信任,是太容易了。


虽然我不赞成刻板印象和持有成见,但我能理解它的成因。所以,人才更需要珍惜自己的羽毛。


说到这里,再来谈谈万茜最被诟病的“人淡如菊”人设。



有一说一,我觉得这个锅,是不合适由万茜一个人来背的。


一段时间里,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类似“万茜人淡如菊、不炒作只是认真演戏”的评论,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看出是软文,但还有一部分,是恐怕是一些媒体乃至是一些观众自己“提炼”的——“人淡如菊不争不抢”,然而这却是外界对万茜的一种“误会”。


仔细看万茜在各种采访和节目中的表现,她对个性的呈现,其实还是比较立体的。


都说万茜在《定义》的采访里想要塑造人淡如菊的形象被揭穿,可明明万茜自己就说了:


完全没有功利心,是不可能的。功利的这方面你是逃不掉的,功利心一定存在。


我非常好强,从小就争强好胜。


我很喜欢赚钱,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很有安全感。


她被批判的所谓最大bug是,她说自己以前都不参加综艺的,结果被易立竞指出:你参加过《舞林大会》,并且是两次。万茜一愣,说:你不提,我差点忘了。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万茜也未必是处心积虑在撒谎,因为谁犯得着去撒一个很容易就被人戳穿的谎呢?何况是这样一个公众人物。更合乎情理的分析和解释是,万茜在心里未必把当年这个竞技类的舞蹈比赛节目,和现在的综艺真人秀划为了一类。二者之间,在形式上的确存在很大差异,在她心里,也许“跑男”、“花少”、“婆婆妈妈”、“浪姐”才叫综艺。


但我相信,即便她这么解释了,很多观众还是会认为她在强行辩解。


再一个,关于她为何来参加“浪姐”,她其实给出的原因有好几条,包括了前述的“功利心”、也包括想要打破自己的惯性,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刺激,当然也包括来蹭免费的唱跳老师。


都是合理的理由,然而,在某些文章里,她给出的理由被抽空得只剩下最后一条——蹭免费的唱跳老师,并据此得出结论:万茜说话太虚,不实在。


这个访谈我看了两遍,也认真做了笔记,万茜的言辞的确有自相矛盾处、也有漏洞,体现了她内心里有一种很强的冲突性,甚至是自我认知的不协调、不统一,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我觉得这正说明了她身上的多样性,而不是简单归类为人淡如菊,或者虚伪地营造人淡如菊。


她并未表达过这样的态度:我毫不在意名利。


让万茜拿下金马最佳女配角的角色


她其实一直都承认自己是个有野心、对表演和赚钱有要求的演员,想做“青年表演艺术家”。当年拿金马奖女配角时,她的感言里有一句:希望下次站在这里,能拿最佳女主角奖。


她其实是呈现出了立体性的,是“围观群众”选择视而不见。


我是在youtube上通过湖南卫视官方账号看的《定义》专访,万茜那期标题是:《万茜不在乎流量拒绝卖惨,专心当演员自曝有综艺焦虑症》。


从湖南卫视开始,就给万茜贴上了“不在乎流量”的人淡如菊标签。这和早期一大批自发的对万茜的赞美文章调性如出一辙。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太习惯一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给人“贴标签”的简化思维。体现在我们的很多人物类文章里,也如是。要么盛赞、要么痛批,似乎没有中间地带。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写作者/评论者的极化思维方式问题,有一部分,则是对流量的迎合套路——简单明确的观点、鲜明的情绪,是流量文惯用的套路,因为能便捷、有效地煽动读者情绪,最大限度地促成转发和点赞冲动。


需要调动的理性成分越高,越难抵达情绪高潮。


曾经有一个给很多公号写过文章的小姐姐想给我们投稿,我让她尝试写一篇伊能静的文章看看,当时是“浪姐”初期,伊能静的口碑还没翻车,还收获了不少好评,于是这位小姐姐的文章通篇盛赞伊能静,简直是个完美人物,我后来就跟她提出质疑,为什么她身上的槽点就一概不提了,一个人物可能是完美的吗?


她后来坦诚地回复我:过去的写作经验给她留下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因为她以前写人物稿时,总是被编辑要求观点一定要鲜明,夸一个人,就要删去ta身上那些不好的细节,不要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情绪。


然而,这是不符合世界真相的。没有人会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组织是不存在任何漏洞的。


参差复杂,才是这世界的真实样貌。世界不是只有黑白,多的是中间层层叠叠的灰。


如果自媒体文章最初在赞美万茜时,不那么一面倒地盛赞,不是只提取“人淡如菊”这一面,可能“人设坍塌”也不至于来得如此汹涌。


万茜的人设坍塌,不止是她和她团队的问题,也有围观群众的问题。


而如今,一旦倒戈批评起来,万茜在某些文章里、在某些人的心中,也就成了一无是处,当初有多高的期待和多强的滤镜,如今就有多大的反感。


这当然可以理解,我也时常不自觉就如此了,但或许还是可以提醒自己,还有其它看人看事的方式。


知乎点赞事件


最后,说说新近的“知乎点赞”事件。


不得不说,“盗号”是可信度非常不高的一个解释。



我们都是知乎的用户,想要被盗号真的很不容易。我知乎上的文章都是助理在帮忙更新,她为了能在异地IP登陆上我的账号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中间一度还导致我被暂时封号了。


诚如阿里巴巴的安全部人员发言中的“画外音”,被盗号的可能性其实是很低的。


用这个作为借口,是非常不聪明的。


但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会有这样的推测:很可能万茜的知乎账号,也是她团队成员在帮忙打理,也许是工作人员手滑,也许是刻意点赞——因为没意识到当下自己登陆的账号是万茜的ID。


只是,即便是工作人员手滑也很难说得清;如果是刻意点赞恶评竞争对手的评论,那是同样地不体面。所以,只能甩锅给“盗号”了。


你要说万茜自己用自己的ID去点赞这样一条评论,她大概没那么蠢——点赞、留言、收藏,是必须要在登陆的情况下才能做的。作为知乎大V, 知乎高考专题代言人,万茜不至于连这都忘了。



除非,这是一次刻意策划的“热点营销”行为。


你看,已经上了不止一次热搜了,讨论度也持续几日了。


不是完全没可能的,毕竟,有负面、有争端、有不和,就有话题度,接下来的“团综”才能继续吸引流量。


如果这个推测是真,那万茜和她的团队,大约就是要铁了心在“红”的道路上狂奔折腾了。只是,这样的折腾,当然也会伴生强大的反噬。


虽然观众容易形成偏见和成见,但终究,观众会选择哪种可能性去相信,归根结底还是由当事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如果说,这个夏天“万茜现象”的出现是头“怪物”,值得追问一句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态制造出了这样一头“怪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非马FM(ID:feifeima-uk),作者:非非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