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7 19:00

雪莉纪录片被全面下架了,因为这世界一点也没变

当雪莉走后,全世界都开始爱她了吗?我觉得没有(不是惋惜两句就叫爱)。人们只是无法攻击一个死去的人,而“这个人”可以是任何其他人。


显然,在最近MBC电视台放出的纪录片《雪莉哪里让你感到不舒服》中,这个人是雪莉的母亲、好朋友、前男友。他们因出镜时没有流泪而遭遇网暴——雪莉死了,加害者还活着,“他们本来可以做点什么的”。


本文来自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江湖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去年10月,25岁的韩国女星雪莉(崔真理)在家中自尽。


这个消息像一枚舆论炸弹,在当时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悲伤、纷争和缅怀,也出现了许多有关韩国娱乐工业、心理健康问题和女权主义的反思。


9月10日,韩国MBC电视台公开了为她制作的纪录片《雪莉哪里让你感到不舒服》,它用几个雪莉最受争议的话题开头,试图进行更深刻的追问:





这张照片令你不舒服吗,我的恋爱令你不舒服吗,不戴胸罩令你不舒服吗?


在纪录片中,雪莉的母亲金秀晶、好友和几位记者、评论员出镜,粗略呈现了雪莉短暂而有争议的一生。


但是,仅仅过了5天,MBC就宣布全面关闭“回看”功能。理由是“为了避免二次伤害”——因为出现在纪录片中的雪莉相关人士,几乎全部遭遇了网络攻击,尤其是曾与雪莉交往的、大她14岁的rapper崔子。





“原生家庭很有问题。”


“阿姨,检讨一下自己。”


“这些朋友都在装傻脱身。”


“为什么你们这些人都没有安慰她呢?”


纪录片中,母亲首次透露因反对女儿和崔子的恋爱,导致母女关系破裂。


崔子的ins遭遇围攻,此post评论区被关闭:



之后他发布的消息下,也依然有大量攻击性言论,认为他间接造成了雪莉的死亡。


一、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弹幕:雪莉的亲朋好友让我不舒服


雪莉不是一般好看的姑娘。


由于自小惊为天人的美貌,所属社SM对她的预期曾是“公司的下一个招牌艺人。比金喜善更多,比文根英更多”。




父母离婚后,跟母亲一起生活的雪莉早早就开始工作,却很少表达自己的需要。她在日记中写道:


“小时候的伤痛似乎真的影响很大。我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什么都没做错,父亲却离开了我;害怕说错什么话连母亲也要离开,于是一直掩藏自我,事事遵从母亲的意见。”



2013年,雪莉和大她14岁的崔子爆出恋爱消息。舆论炮火连天,母亲极力反对,随后母女关系破裂。


这里有2个背景:一是在当时的韩娱圈,爱豆恋爱是红线。不仅危害自己,也会连累团队成员;二是崔子的年龄过大,两人发布的亲密照引发“不伦联想”攻击。


情绪的雪崩似乎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2014年,雪莉因“持续性的恶意评论和不实谣言而身心疲惫”宣布退团。


2017年3月二人分手。雪莉尝试割腕自杀,但被公司及时发现,没有生命危险。


之后的雪莉似乎越来越“放飞自我”。


比如在SNS上发布看似“淫乱、玩得很开”的照片,并且她在这些照片中也常常以“no bra”出现;


她也一度因直播中“精神状态不稳定”频上热搜,比如酒后失态跳舞、突然恐慌障碍发作等,属于“完全打破爱豆行为准则”的那个人。




雪莉患有严重抑郁症和恐慌障碍,在女团F(x)时期已经在接受心理咨询。母亲说,在她的住处发现到处都是医生开的药,“感觉都是没法消化的程度”。


母亲在回忆这些往事时非常心痛:



“我在想,她该有多孤独啊。但我现在才知道,太心痛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回到过去?”


“SM的工作人员以前跟我说,雪莉做练习生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洗头,头上发臭。原来我连教她洗头的时间都错过了。”


雪莉的朋友诗木(作曲家,当时参与派对)解释那些看起来不正常的照片:



“那些看起来醉酒、淫乱的照片上传到SNS,雪莉把这些照片展现给大家,只是想表达‘我很自由’。”


曾是雪莉舍友的少女时代成员Tiffany后悔自己没能多做一点:



“现在想想,好像所有人都需要帮助,包括我。为什么我一次都没能先走近她一步呢?我对没能在她身边,和她多聊聊而感到抱歉。”


但是,许多人对此完全不买帐,还攻击这些自责和后悔是“鳄鱼的眼泪”:


“为什么现在才站出来解释?”


“妈妈完全把女儿当作摇钱树。”


“这个男的毁了她。”


“有自杀倾向都不管,你还算朋友吗?”


崔子的SNS上出现大量围攻帖:



“心理素质真强。至少别再笑了吧,看起来真的很讨厌。”


“拜托你,我们很多练习生还都是未成年人,请你就算有欲望也节制点。”


崔子的朋友Gaeko认为节目组进行了恶意剪辑:“如果这是为了获得最佳收视率,那么我既失望又愤怒”。


不单是网友,韩网还出现了一名自称是“雪莉15年的朋友”,发长文指责雪莉的家人只把她当做赚钱工具。当雪莉辛苦工作、承受网暴时,你们在哪里?


雪莉亲哥随后回击这名“朋友”:你真的是雪莉的朋友吗?真正的朋友,会在她走错路时就指出来(之后他又为这段话道了歉)


虽然PD表示,纪录片的制作初衷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雪莉”,但二次网暴的伤害还是彻底不可控地发生了。


有网友评论说,“悲剧剥开一层后还是悲剧,悲剧后还是一模一样的悲剧。”



二、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也是“自杀幸存者”


我们在弹幕中看到,大多数的网暴,源自对“自杀”的误解。


这些误解认为,自杀是一个“做出的选择”,并将其结果归咎于家庭成员。


“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要是XXX她就不会死。”


但如果不是网络暴力的围剿,他们实际上应该被叫做“自杀幸存者(suicide survivors)”。 


据CDC估计,每一个死于自杀的人都会留下6个或更多的“自杀幸存者”——当有1人死于自杀时,至少会有6个人遭受严重的创伤。


直接受影响的人包括亲属、邻居、朋友、同学、同事、目击者等。由于90%死于自杀的人有心理障碍,名单里可能还包括自杀者的心理咨询师。


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将失去自杀亲人的创伤列为“灾难性(catastrophic)”级别,与集中营的经历不相上下。


自杀幸存者所承受的悲痛,特殊在哪里?


1. 对回忆的质疑


当家人因病痛或意外离世,你依然可以回忆起曾经快乐的日子。


但ta自杀后,你会开始质疑这些回忆:也许ta在照片里已经不开心了?我怎么什么都没发现呢?


2. 内疚、困惑、情绪混乱


如果是凶手案,幸存者可以将愤怒直接指向犯罪者。但在自杀中,受害者就是犯罪者。这一行为可能看起来像是对那些幸存者的攻击或拒绝。


一些人在亲友自杀后,会陷入长达数十年的缄默期。他们拒绝面对,拒绝提及。


3. 他们找不到传统死亡中可以得到的支持


孤独、困惑和耻辱,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几代人。此外,如果亲属之间互相指责——认为可能是特定的行为或不作为促成了自杀——这会极大地削弱一个家庭提供相互支持的能力。


正如雪莉的朋友和亲哥的争执,他们互相指责对方“没有对雪莉尽到真正的义务”。他们不断提出的,正是自杀幸存者创伤中最残忍的问题和最糟糕的错误,“你认为ta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你的XX导致了ta的自杀”。


这些问题无法回答。我们已经永远不可能对雪莉的自杀动机进行精确破译了。



美国自杀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uicidology)出过一本《自杀幸存者急救手册》,在有关自杀动因的部分,它写道:


自杀发生之前,大多存在一个“催化剂事件”。比如工作丢了、关系破裂或得知某个坏消息。但这些孤立的事件不完全是自杀的原因,更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自杀者有多年的情绪困扰,这些“状况”可能包括:


情绪疾病。高达70%死于自杀的人有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曾有过自杀尝试;


经常谈论死亡,确信自己未来的命运一定是黑暗的;


对痛苦高敏。自杀者对问题和困难的情绪反应,常常超出自己的承受度;


对控制的长期需要。许多自杀者拥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这迫使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精心安排,并缺乏应对痛苦和不幸的能力。


自杀者所经历的,通常是一种不同经验下的“累积的痛苦(The Accumulation of Pain)”。他们会持续地从不同挫折中带走创伤、损失、不幸、挫折,并对世界有一种扭曲的看法。


当痛苦被放大到极致,他们可能会觉得,自杀是一种临时问题的永久解决方案。他们的首要目标不是结束生命,而是结束痛苦。


“如果我当时发现了她在告别、如果父母做得更好、如果我能更关心她”……这类简单的归因并不能完全解释极端的痛苦。


一个人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判断,明白自杀不是个人的弱点或某人的“错”,并认识到自杀往往是心理健康和环境变量的产物,而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自杀。



虽然自杀的动机复杂,但它往往具备征兆。


如果身边出现了有自杀征兆的朋友,我们也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警惕。


雪莉的去世是有公共意义的,但既然二次伤害已经发生,我希望她的亲朋好友也没有白白露面。


任何能让网络暴力更少一点的努力,对自杀征兆者更多一点的聆听,都值得一点一点地去做。


本文来自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江湖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