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8 12:00

亲历日本“家委会”,“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努力

护送孩子们上下学,组织孩子们在暑假一起做体操,举办家长试吃会,甚至家长的决议最后能改变学校校舍的改造方案……在东京生活的徐莹,亲自体验了有惊喜又有感动的日本小学“家委会”。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徐莹,编辑:晓理,原文标题:《亲历日本公立小学“家委会”,原来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努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说到教育,我们往往会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是“办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那这个隐形的第三方——社会的力量到底在哪里?往往说不清道不明。


对于孩子,社会不在电视新闻和网络舆论里,更具体和真切的体会是自己身处的社区,是别人的爸爸妈妈、别人的爷爷奶奶,是社区里有形的活动,是社区无形的规则和运转方式……


在东京生活了三年的徐莹,一年前参加了儿子小学的“家委会”(PTA),原来日本的“家委会”不仅停留在家校沟通,更是与社区、社会有着紧密的连结。


“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这是日本人对“教育”的共识。


今天这篇徐莹写下的日本“家委会”亲历,让我们看到在日本“家委会”是如何把家长、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这样“家委会”的机制,我们还很陌生,也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比如,我们不仅仅是自家孩子的家长,在其他孩子眼里也是“社区里的叔叔阿姨”,也是他们感知社会认识社会的一部分;当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呼唤“教育需要社会的力量”时,我们自己就是社会社区的一部分。


相当于国家级公关公司,日本“家委会”还是女性走向政坛的途径


儿子在国内上小学时,每个班都设有“家委会”。参加人员基本都是热情洋溢、才能出众、又愿意拿出时间往来于学校和家之间的妈妈们。


她们会定期从家长群里收集班里同学目前在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同时把老师希望在班里开展的一些活动跟家长沟通,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还会为班里编写、出版孩子们的作文集,为学习秩序、学习环境的改善出谋划策,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举行之际,更是忙前忙后。


总之,国内学校的家委会,给我的感觉是能者多劳,几个大咖级妈妈的个人运营项目,不需要特别详细、明确的职位设定和成文的规则,能不能运营好凭的是热情和经验,拼的是个人能力,且不要求所有的父母都参与其中。


然而,三年前带着儿子搬到日本,有机会体验到了日本的“家委会”(PTA)才知道“家委会”在日本学校和家庭中的重要性,几乎贯穿于孩子们在就学期间的方方面面。


说起PTA这个词,国内的父母可能还比较陌生,它是英文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这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组合,直译就是“家长教师协会”,与国内的“家委会”相似,但是真正接触以后发现,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


如果国内的家委会,像超能力妈妈的私人公关公司,日本的PTA则更像是一个组织构架严格、运营规章明确的国家级公关公司。


日本的PTA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而且从战后恢复经济和教育开始,就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起点很高。属于金字塔结构的组织,从学校级、市级、地区级、县级到最后日本PTA最高理事会,并且有明确的纲领。


▲日本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时,引入PTA这个概念的。1945年,日本教育部发布了“家长和教师协会”参考协议,成为日本PTA正式创建的指南。1952年10月,东京举行了“日本父母和教师全国协会联合会”,成立了最初的PTA全国组织。


PTA是类似于NPO的非盈利性组织,活动经费来源于校友的捐赠和PTA成员缴纳的会费(一个孩子一年大概3000到50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80到300元,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可以申请减免)


为了保证财务透明,PTA的会计部门会在年终的时候给出这一年收入和支出明细表供大家查阅监督。


▲左侧是儿子学校给所有家庭用的PTA指南,包括本校PTA的运行模式、运营规章、人员组成等。右侧是儿子学校给PTA委员用的具体操作指南,包括作为PTA委员在学校和公共场合需要注意的问题,怎么去预定学校的公共设施用于PTA会议和活动等。


▲儿子学校某届PTA会长,用漫画的形式告诉了大家她们是如何工作的。


因为对PTA重视,如果被选为学校的PTA干事,将有机会参加“PTA联盟”全国大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PTA骨干交流;如果加入PTA全国协会,还有与专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大臣当面交换意见的机会!


之前有报道说,奈良和神奈川县的区议会女性议员半数以上都有在小学或者中学担任PTA会长的经验。看来PTA也是日本女性走上政坛的一个途径呢。


日本“家委会”与社区紧密互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


那么,日本学校的PTA做些什么呢?


主要是举办活动和做宣传,保障学校和家庭的信息资源共享,帮助家长进一步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和理念,同时也为孩子的学校生活顺利进行提供辅助,最大的特点是与学校所在社区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


在日本,公立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生活在这个区的居民共同的事情。“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的教育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力量缺一不可,这是日本人对“教育”的共识。


之前我曾在《孩子的暑假作业,日本竟然以举国之力去完成!》一文中也讲过,对于暑假作业,日本几乎是“全民全社会总动员”来帮助孩子完成,可见整个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参与。


而且,相对于只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来说,从小体验怎么和大家交流沟通,怎么建立良好的社会连结,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家长和社区在这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与只是穿梭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国内“家委会”相比,PTA则是搭建了家庭、学校与社区(社会)的桥梁。


日本学校一年的年历(记录各项安排和活动),都是学校和PTA共同商量决定的。PTA地区委员会联系社区确定本年度活动,并把相应的通知发到学校,让孩子和父母知晓。


因为与社区紧密联动,PTA的很多活动,都会得到社区志愿者的大力支持。


像儿子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社区会帮助学校布置场地,提供遮阳帐篷,并提供运动会当天学校周边的安全保障等。


在日本,运动会是全家的大活动。很多家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会根据运动会的时间,提前半年就预留出时间段,从老家特意赶来参加。


同时,学校还欢迎附近的居民,尤其是以后会入学的孩子们进入校园,跟着大人一起来感受运动会的气氛。整个运动会除了体育的竞技性以外,更像快乐的亲子大聚会。


▲儿子学校运动会,由社区提供的白色遮阳帐篷。


平时,保证孩子们尤其是低年级小朋友上下学路上的安全,也是PTA的一项任务。


日本的小学生都是自己上下学,社区会跟PTA地区委员一起安排巡逻表和设计巡逻路线,在各个路口帮大家拦截过往车辆,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附近的巡警通报等。


记得我作为PTA志愿者第一次去巡逻时,穿上印有巡逻员字样的背心,跟上学路上的孩子们打招呼,同时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接受他们稚嫩甜甜的回礼,整个一天都变得美好起来。


▲PTA志愿者在各个路口,保证低年级孩子上下学的安全。


同时,日本基本每个社区都设有儿童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相应的活动。


对于父母是双职工的孩子,还会提供放学后的学童俱乐部(有点像我们国内的课后看管班)。我所在社区的学童俱乐部就是儿童馆和PTA共同合作,地点设在学校。孩子们除了可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作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操场设施自由玩耍。


▲ 学童俱乐部,一个孩子一个月4000日元,折合人民币240左右。


另一方面,社区的一些活动,也都需要PTA的参与。


比如暑假,为了鼓励孩子假期也保持规律的作息,区委会与所住社区的PTA地区委员组织大家早上一起做体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每天参加,坚持一个暑假还有奖励,PTA一般负责打卡。




还有夏日庙会,PTA也会参与其中。儿子五年级时去附近神社参加庙会,居然吃到了校长和班主任做的炒面。看到自己老师教学以外的另一面,感觉和老师关系更近了。


而作为PTA志愿者参与到夏季庙会卖冷饮,我也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摆摊卖货,十分难忘。知道了怎么倒现榨啤酒可以少出沫,怎么用冰淇淋机,怎么迅速给饮料降温,并学习了日本的叫卖,比起儿子来,我自己更享受这个活动。




当然,PTA可不只是停留在举办“欢乐和谐”的活动上,而是真正具有改变力量的。


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经常设有“同学会”“父亲会”(由毕业生父亲们组成的公益组织)等,这些成员虽然毕业很久了但是因为一直住在这个社区,对学校感情很深,参与学校建设的意识也很强。


儿子所在学校,今年建校135周年,计划改造校舍。本来区里已经派了专人设计了校舍,但是“父亲会”成员中一名专业建筑师,认为区里给的建设方案不合理,影响教学楼和操场的冬季采光,不利于冬季孩子户外体育活动,就重新画了设计图并制作了动画,解释区里提供的方案为什么不合理,拿到PTA会议上讨论,希望PTA去跟区教委协调。


跟政府部门做沟通,在哪个国家估计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为了能见到区长当面说明,PTA委员联系动员了学校所有社团组织开说明会,请这个设计师爸爸去做演讲,让大家意识到旧方案的缺陷,和对孩子冬季户外互动的影响,号召大家在区网站的区长论坛留言,让区长重视这个事情。


经过努力,区里最终采纳了这个爸爸的设计方案。这让我真切感受到,PTA如何站在孩子的视角、带着对孩子的关怀,用自己的力量带来的实际改变。


想参加“家委会”?比的竟然是举手速度


在日本,PTA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轮流,孩子在校学习期间,父母必须至少担任一次PTA委员。


既然是必须做的事情,大多数家长都选择早做。因为试图走精英路线的日本家长,一般会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把孩子送进私塾学习,整个家庭都将为备考忙碌起来。


这就导致三年级以下的年级,在新学期开始选PTA委员时,特别顺利迅速,大家都积极踊跃参与。而四年级以上,尤其是六年级,有些班级都没有人主动请缨,最后不得不抽签决定。


儿子四年级时,我们来到了日本,第一次家长会上选PTA委员,不到10分钟所有职位都“名花有主”了。


儿子五年级时,我已经从前辈妈妈那了解到一些PTA的知识,想尝试一下,结果一腔热情还是“输”给了举手速度。最后,我的首次日本PTA经历发生在儿子六年级时。


日本公立小学是每年换班和换班主任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小学六年中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交更多的朋友。这样的设置让妈妈们每年也会接触到不同的家长,不同的PTA成员。


PTA的工作会议频率基本是一个月一次,因为成员里有全职妈妈也有职场妈妈,所以会议基本在周末。


我在PTA工作的这一年,有时候会听到其他部门的妈妈抱怨她们的领导是全职妈妈,完全没有职场工作经验,不知道怎么引导大家工作,一个会能开四五个小时最后还没有结论,很是浪费时间。


幸运的是,我所在的文化宣传委员会会长,是个平时工作就跟PR相关的职业女性,说话办事特别干练,不想占用太多私人时间,为此她想出了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


了解每个成员的背景和优势,根据大家的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每次开会之前制定好讨论主题和要达成的目标。同时建议大家用一个可以共享资料和信息的APP,把每次的会议资料、会议记录,要去执行的事情和人员都列在上面。


日本“家委会”初体验:感受压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工作的价值


我所在的是PTA的文化宣传部门,主要工作是根据校历的大事记做相应的报道,并编辑校刊。采访、摄影、文字说明以及最后的排版、印刷、分发都要完成。借这个机会,我也有幸参与了学校当年度主要的活动。


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记者,完全没有采访经验,PTA委员长还专门设计了采访用表格,建议大家按照4W1H(WHO, WHAT, WHEN, WHERE、HOW)的格式。


我和两个妈妈一起负责五年级一年一次的穿衣游泳自救活动的报道,就是利用这个表格上设计好的问题,对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做了有效的采访。



除了之前说的穿衣游泳逃生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参加学校午餐的试食会了。


日本也是9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小学提供营养午餐。


为了让家长放心,同时了解孩子的伙食情况,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午餐试食会,邀请父母来学校和孩子一起吃午餐。



作为文化广告委员,我们事先要跟学校的营养师沟通,了解这次试食会的餐单,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因为日本食物讲究季节感,营养师会配合季节设计特别的餐食。


确定餐单后,还会帮营养师设计当天活动的海报、反馈表、发招募申请、收集报名表。


当天,PTA的工作人员会按平时孩子们配餐的标准和程序给参加的家长配餐,吃完以后也要按照孩子平时的流程整理餐具。让大家亲身感受孩子们日常在学校是如何用餐的。


记得当时一个妈妈说,今天的菜让她想起了自己小学生活,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像今天这样的咖喱饭。现在她儿子也最喜欢学校的咖喱饭,回家要求她也做,但她做的味道一直不对,这次终于有机会又吃到了,很开心。


看着这个妈妈灿烂的笑容,我也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但是其实刚做PTA的时候,我因为自己是外国人,加上对日语不自信,干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压力特别大,以至于一开始不怎么说话。


接触下来发现,只要自己放下面子,大家都很友善。而且团队里还有做英文翻译的妈妈,日语沟通不畅时可以用英文,大家并没有因为我的身份而排斥我。


结语


因为人人都要参与,PTA看似占用一部分的私人时间,但是我认为PTA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更多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增加跟孩子共同话题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家长之间跨行业交流的好机会。


而且作为所在社区一员,PTA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社区日常和周围环境,对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也有帮助。


除了工作以外,PTA也有专门给家长的俱乐部。儿子所在学校的PTA就设立了排球、羽毛球、棒球、合唱团等等。父母在工作之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加一些色彩。


▲ 我参加了PTA的家长羽毛球俱乐部。


对我来讲,PTA就是日本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办事原则,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日本社会的窗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徐莹(浪迹外企15年的知性职女,13岁男孩的妈妈;17年4月移居日本,从有人服务的“豪华游艇”跳到要自己掌舵的“小舢板”,开启异文化下摔打带娃的新旅程,目前修正自己的“新地图”进行时),编辑:晓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