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0-09 15:28

古着:新时尚、“洋垃圾”还是标本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清新时报(ID:qingxintimes),作者:刘羿佟,编辑:潘小乐,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北京,有这样一些服装店。


避开南锣鼓巷的热闹,一头钻进北边的鼓楼,在屋檐层叠间推开一扇门,巨大的吊灯下是80年代的衬衫、夸张的垫肩西服、布满涂鸦的丹宁外套……


在三里屯的摩登大楼里,选中3.3大厦负一层,就会看到各种复古的橱窗设计、闪烁的霓虹灯牌、中古洋娃娃和散落的钱币。店内外两个世界界限分明。


位于三里屯的一家古着店


这些别具一格的店铺被统称为“古着店”。


“古着”这个词发源于日本,不完全等同于英文中的“Vintage”或“Secondhand”,“Vintage”外延更广,指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具有收藏价值的家具、衣饰等等;“Secondhand”又太局限,并非所有古着都是二手的。


一般来说,目前所说的古着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前生产且保存良好的精品服饰。


在商业化浪潮中,原本小众的古着为更多人所知。人们为其背后的故事买单,为仅此一件的独特性买单,让古着成为一种新时尚。


与此同时,各种问题和争议扑面而来。以次充好、恶意竞争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有人用“洋垃圾”、“死人衣服”来代称古着。


争议声将小众的古着文化推到台前,也给了我们一个探寻其本质的机会。


为“孤品”买单


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masaki(化名)在2018年暑假去日本实践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古着。


出发之前许多朋友建议她一定要去古着店逛逛。离开日本前一天,根据朋友的推荐和在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她列出了自己要逛的店铺的清单,几点到几点去哪个店铺都被写得清清楚楚。因为日本古着店大多都在午后开放,而她还要赶回国的飞机,所以每一秒都得被充分利用。


似乎是为了对得起这张清单,第二天天气都特别明朗。masaki先去逛了代官山的一些古着店。从居民区走过去的时候,她就发现路人的穿衣风格非常不同,“感觉马上就变得时髦起来了”


她在一家古着店试了条裙子,腰上有点不合适,就问店员有没有大一号。“他们(店员)说‘没有没有,这个就这样了’,所以你要想穿的话就去瘦腰吧。就很残酷。”这种“孤品”的独一无二性让masaki觉得很有意思。


当时masaki还没有古着的概念,只是觉得这些衣服很特别,很好看。之后她真正走上古着的海淘之旅是因为追星。她喜欢日本演员菅田将晖,在日本时尚杂志《ANAN》里经常会看到他介绍自己收藏的古着。慢慢地,masaki发现自己看每件衣服的方式不同了,对于衣服的接受度更高了。


一些衣服看着很普通,但是搭配后一上身就完全不同。独特的设计、别致的剪裁以及合适的用料,使得这些衣服能够在时尚的轮回中保持生命力。


masaki常去代官山逛古着店 受访者供图


已经毕业的蒲桃是摄影师,也是一位B站(视频弹幕网站)up主。她在B站更新的视频大多是洛丽塔洋装、JK制服和汉服,没有古着相关的视频。原因是B站上古着受众比较小,且话题容易引起争论。


上大学的时候,她跟着朋友一起去逛鼓楼附近的潮牌店。当时古着在她心里还是二手衣物的概念,蒲桃对于潮牌并不“感冒”,很难接受高价。


观念的改变缘于一次二手交易。


一天她在闲鱼(二手货物交易平台)上看到一条欧式复古风格的裙子,相比于低龄化的洛丽塔服饰,更符合她对古典的追求。仔细了解以后,她发现这是一条古着裙。


从那之后她就开始留心欧洲古着的相关信息,也常去鼓楼一家欧式古着店。一些比较夸张的古着使用频率很低,更多作为收藏。出于摄影师拍照的需要,她也会买一些古董婚纱和礼服裙。


蒲桃实现了经济独立,父母对于她穿古着并不反对。看到她穿欧式的古着裙,妈妈还会偷偷用她的照片发朋友圈。


在蒲桃看来,古着不仅在当代受人青睐,在它生产的那个年代,也应该是一件独特的衣服,所以流传至今也不会过时。“一件普通的白体恤,我觉得30年以后,它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件古着的。”


古着店“荒芜与荆棘”宣传图,图源微博账号“荆棘先生”


旧情怀撞上商业化


兔子先生(化名)是北京一家古着店的创始人。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老物件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买一些老的摆件和家具,着迷于时间给物品色彩和质地带来的变化。


一开始兔子先生只是单纯喜欢古着,他觉得古着是“对旧事物的痴迷与追求”,也是“对抗世界快速发展的一种方式”。上大学的时候他买了很多古着,宿舍放不下就寄放到同学家里。


兔子先生日常照 受访者供图


2012年他开了一家古着店。那时古着在中国只有很小的市场,兔子先生的店铺难以盈利。因此2013年冬天,当店铺里的最后一件古着被整理进仓库的时候,兔子先生建立了个人服装品牌,做高级成衣定制,主打法式优雅风格。


尽管这一品牌最后由于被抄袭等原因没能坚持做下来,但这段经历也让他之后能够更好地把握古着品质。


2017年,随着在中国有更多人了解古着,兔子先生重开古着店,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淘古着。蛋糕变大,分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市场上的好货愈发紧俏,同行竞争也更加激烈,有时候还会出现恶意攻击。


兔子先生介绍说,店里的奢侈品比较少,展出的都是一些较基础的古着,真正的藏品会进入自家店铺的数据库。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藏品辅助相关的文化研究,挖掘出每个时代的人文特色和精神内核,对于潮流本身进行一些反思。


“通过服装改变人对世界的认知,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也许最后真正的古着被消耗殆尽了,我们也能同样生产出具有高品质和时代性的服装,让古着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兔子先生曾经策划过一个活动,希望用平邮的方式为顾客寄一张贺卡,来“对抗现在人与人之间快速廉价的交际”。他跑到邮局详细咨询了邮寄规则,问清这些细节,让他觉得“又过了一遍那个年代人与人沟通的情景”。但是由于前期统计地址时出了一些纰漏,这个策划最终未能落地。


策划的失败与古着目前尴尬的现状有些相似。对古着的追捧渐趋潮流,这又与其承载的反潮流价值相互对立,古着市场还未实现规范化就大步走向商业化。


“洋垃圾”VS规范化


masaki一般会去日本淘货。相较于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古着交易更加规范。衣服要在干洗后才能被丢弃,日本的古着都会有两个干洗标,一个是原主人留下的,一个是古着店留下的。


古着商们有着稳定的供货源,对于服饰的筛选及处理有着严格的标准。除此之外,店铺小而精,往往会专卖一种商品,例如有些店只买包,市场竞争不甚激烈。在店铺里会有一位价格鉴定师,为顾客介绍每件商品的生产年代,以及定价规则。masaki觉得在日本淘古着购物体验更好,也更安心。


一些店家还会有自己的网站来更新产品,介绍产品信息。新上的产品在1至2天就会被卖掉。masaki会常和老板聊天,打好关系,以便拿到新货。


父母在一开始会问masaki“这是不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之类的问题。masaki一遍遍向父母解释古着的来源途径和购买古着的良好体验,渐渐父母也不再过问了。


一些轻奢品牌的古着定价会便宜很多。一次她买了一件芬迪FENDI(意大利奢侈品)的夹克,花了一千多块钱,“我妈就觉得很值,就不会去纠结是古着还是新货了”。她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大人嘛,就只看钱。”但是她也承认,真正每件衣服是否“干净”也很难去追究,买回来以后一定会自己清洗消毒。


一家日本古着店的网站 受访者供图


B站up主“记得爱小郭”在一期关于古着的视频里分享了自己两次购买古着的“踩雷”经历。一次购买的古着衬衫质量不过关,袖子开裂;一次带着妈妈去逛古着店,当妈妈问起衣服来路时,店员神情闪躲,支支吾吾。她才发现那件衣服就是平常所说的“洋垃圾”,即未经检疫偷运到我国的衣服。


在视频结尾她也分享了自己总结的防“踩雷”技巧。首先要在购买前询问衣服的基本情况,其次是要避免购买过于廉价的服装,她建议去一些正规店铺购买,并且合理使用点评网站或微博下的评论,了解店铺的基本情况。她更推荐线下购买,可以通过试穿把关衣服质量。


最近蒲桃在看一些古董婚纱,她发现有的婚纱会被标明是复刻版本,但也有的会被当做古着混卖,价格跃升。假货流入市场并不鲜见,除去为了牟利故意为之的情况,有很多店铺的主理人本身对于服装了解仍有不足,可能在海淘的过程中买了假货,顾客也无法辨别真假,又二次购买了假货。


兔子先生对于古着的商业化持保留意见。他觉得把古着当作潮流“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众快速地消费古着,浪潮过后又将其无情地抛弃。另外,古着完全走向大众化也不现实,毕竟精品古着的数量是有限的,90年代之后批量生产的衣服现在还不能算是古着。


于古着而言,大众化带来的商业利益和小众化背后的独立价值未必是一道单选题。而在这之前,首先要直面“洋垃圾”和“死人衣服”的质疑,建立专业化的质量监测体系是一道必答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清新时报(ID:qingxintimes),作者:刘羿佟,编辑:潘小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