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8-04 10:53
创新一定要打破现有规则,一定难以琢磨不可学习?或许你可以微创新
说起创新,我们头脑中闪现出来的可能都是与难以琢磨、革命性、打破规则、跳出框架、发散思维等相关的词汇。不可否认,当我们跳出现有问题的框架,打破逻辑规则,采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时确实能够得到一些有创意的想法。但是,创新是否一定与逻辑思维相对立,是否一定要跳出现有问题的框架,是否一定要打破现有规则,是否难以琢磨而不可学习?

《微创新:5种微笑改变创造伟大产品》这本书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作者德鲁▪博迪与雅各布▪戈登堡认为:创新可以成为一个体系,它有一系列的基本技巧与规则,创新也未必要跳出框架去思考,框架内的创新有时候比框架外的创新更加精彩,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创新技巧与规则的学习,掌握一些创新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属性依存策略),创新将变得不再难以琢磨。

作者认为要正确学习并使用这五项创新策略需要遵循两条法则。

第一条法则是框架内的思考。创新存在于框架之内,因此创新之前必须找到这个框架,它是围绕在你周围实实在在的空间区域和时间区域,比如在卧室里,台灯、床铺、电视、柜子、门窗以及四周的墙壁等等,这些东西组成一个框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并研究这些框架内的元素,然后再在框架内寻找灵感,进行创新。
第二条法则是改变你在解决问题时的惯用思路,或者说抛弃传统的“功能为先,形式次之”的思路,转而采用“形式为先,功能次之的”方法。因为人们更善于在一个已知的形式里寻找其功能,而不太善于从一个已知的功能中建立形式。先构建“形式”然后从“形式”中发掘它可能具备的“功能”。在明确这两条原则后,作者给出了进行创新的具体策略,包括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属性依存策略。

少即是多:减法策略

创新例子:Twitter,字数从不限减少到140。

这个创新策略是将某个产品或者工作流程中的某个部分刻意清除出去,剩余的部分保持现状,然后想象删除之后的结果。比如删除某项服务或者功能以后这个产品有哪些好处?满足了什么样的市场需求?有何价值?哪些顾客需要这样的产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产品的可行性,我们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吗?我们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吗?怎样才能让这种创新产品变得实际可行?

减法策略的关键在于把你曾经认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删减掉,当然这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应该是最核心的,但也不应该是最次要的,它应该处于中间地带,删除产品中处于中间地带的功能或服务才能让减法策略发挥最大的威力。

在实施减法策略时,首先得明确删除某个功能或服务的目的,如果删除某项服务或功能不是为了更新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删除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其次,我们不一定非得把某个功能或者服务整体删除,可以做部分减法,比如Twitter,博客字数只是从不限减少到140;最后,在删除某项功能或服务后,我们可以用替代品取代我们从产品中去掉的某个部件,但是我们应该确保不能用相同的东西充当替代品,同时替代品应该就在我们眼前,在框架内进行寻找。

分而治之:除法策略

创新例子:U盘。

除法策略是把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分解成多个部分,再将这些分解后的部分进行重组,找出其可能具有的优点。经过分解和重组后的产品可能产生一种全新的功能,也可能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某个已有的功能。

除法策略可以具体细分为功能型除法、物理型除法和保留型除法。

功能型除法将注意力放在产品的功能上,挑出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某个功能,改变其位置,然后观察这种位置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说空调,改变压缩机的位置,由原先室内的位置放到室外,这样屋内的热量减少了,噪音也减少了;
物理型除法是指对某个产品的实体随意进行分割,按随机原则分解成若干部分,比如说拼图游戏的产生就是物理型除法的体现;
保留型除法是指把产品按原样缩小并保证这些变小的产品依然保留原产品的功能和特性,比如说U盘、更小的食品包装带等等。

除法策略的关键在于分解和重组。因此,列举出部件的清单非常重要,这是启动创新之旅的第一步。在重组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既可以选择按时间方式重组,也可以按空间方式重组。最后,如果在分解和重组时遇到困难,别忘了调整我们的框架,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放大或缩小。

生生不息:乘法策略

创新例子:谁叫我起床APP,真人社交语音闹钟。

乘法策略的原理就是先明确某个产品或者服务所处的框架,然后将框架内的某个部分进行复制并加以改动,观察改动后产品的变化,并思考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在运用乘法策略时,要避免对产品或服务做简单加法的误区,对某个部件进行复制时同时也需要对其加以改动,如果不加改动,则无异于单一的添加,这样只不过让产品变得更复杂、更啰嗦,丝毫没有提示它的价值。

最后,不要针对部件的属性运用乘法策略,属性是部件的特征,比如闹铃的铃声是部件,但是铃声的分贝则是铃声的属性。

一专多能:任务统筹策略

创新例子:任务外包。

任务统筹策略是给产品或者流程中的某个部分分配更多的任务,赋予更多的责任,并将先前各自分离的任务统筹在一起即可。在运用任务统筹策略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列出产品、服务或者流程中位于框架之内的所有内部成分和外部成分。明确界定内部成分与外部成分才能使我们能更好地运用任务统筹策略去实现创新。

任务统筹策略可以具体细分为三种方法。

第一种,任务外包,这是一种把产品原先承担的任务分配给一个外部的部件,换句话说,我们选取框架内的外部成分来分配一项产品本身能够完成的任务,比如说苹果手机的软件开发者,为手机硬件开发相应的软件本来应该是苹果公司的任务,但是最后苹果公司把这项任务分给了手机用户和独立软件供应商;
第二种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换句话说,我们选取框架内的一个内部成分,给它分配一项新的任务或者附加任务;
第三种是由内而外,让内部的元素发挥某个外部元素的功能,也就是说让内部元素“挪用”外部元素的功能。

在运用任务统筹策略时,不要将新任务只分配给那些明显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元素,同时也尽可能综合运用三种任务统筹策略。

巧妙相关:属性依存策略

创新例子:雨刷器可以根据雨量的大小调整速度。

一般来说,许多产品或者服务都具备两种以上的属性,这些属性表面上看似毫不相关,但是一旦发生关联,就能引发创新奇迹。

生活中利用属性依存策略来创新的例子很多,比如说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器可以根据雨量的大小调整速度,车内的广播可根据车速来调节音量,牛奶杯的颜色能够根据杯内牛奶的温度高低而发生相应变化等等。

在运用属性依存策略时,我们需要列出产品或服务的变量清单,仔细揣摩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建立新的依存关系后要进一步思考这种依存关系有什么潜在的好处?有没有市场需求?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的价值?最后,我们也要考虑建立这种依存关系的可行性,能不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

介绍完五项创新策略,文章的最后作者讨论了创新道路上会遇到的矛盾问题。矛盾让我们不知所措,恐慌不安,但是当我们乱了方寸,焦虑不已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个矛盾是真矛盾还是假矛盾,当你识别出真假矛盾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借用别人说的一句话:“历史上真正伟大的创新大都并非源于漫无边际的水平思考,而是来自对事物本源或本质不懈地挖掘和探索,来自于对传统逻辑、惯性思维的质疑和思辨,来自于对常人熟视无睹现象的好奇……”。希望学习完这些创新策略后,能够开启我们的创新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