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0-16 10:25

绩效不足后勤岗1/5,我们拿什么留住儿科医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刘益,编辑:海若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9月17日,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10名医护人员,以科室名义联名打报告,要求集体转岗。报告显示,7月份儿科1.0系数是498元,行政后勤1.0系数是2600元,儿科医生的绩效连行政后勤的1/5都没有达到。对此,医护人员发出质疑:“作为上班族,经济是后盾、是基础,儿科医护人员本月绩效比在医院有编制而整年不上班的人员都低,怎么养家糊口?”


某大型三甲医院院长曾讲道:“医生这个行当里,大多数人是‘小炉匠’思维,除非自己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否则不会组织起来去维权。”此番儿科医护集体发声,可见确是山穷水尽、难以为继。


每一年,各种与儿科医生相关的新闻屡见报端,不同于这次安徽宿松医生的主动发声,之前的儿科医生都是被迫停诊。2019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贴出通知,因工作负荷过大,白天暂时停诊儿科急诊;2018年1月,天津海河医院张贴通知,称因儿科医生全部病倒,儿科被迫停诊.....


接诊量少、绩效低,医生停诊;接诊量多、强度大,医生停诊。这不禁让人深思:儿科,究竟陷入了怎样的一个怪圈?


一、钱少事多,拿什么留住儿科医生?


▲数据来源:医米调研


安徽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如此之低,和儿科医生绩效工资考核方式有很大关系。在中国的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数据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绩效工资考核因素中,患者接诊量这一指标占比最高,为55%。而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由于孩子的抵抗力较低,宝爸宝妈们对医院产生了一定抵触心理,尽量减少来医院的次数,这对于儿科医生的绩效工资会产生直接影响。


在绩效工资考核的其他因素里,像治疗费、检查费等,都和科室创收能力有很大关系。不同于外科、放疗科等具有强创收能力的科室,儿科难以为医院带来利润。


数据显示,在中国公立三级医院各科室中,成本收益率最高的是放疗科,有20%,而儿科为-14%。不仅不赚钱,还得倒贴钱,几乎相当于“公益福利性部门”。这是因为很多来看病的孩子并不需要类似核磁共振这样的检查,家长也会尽力避免。因此在诊断的时候,儿科医生需要从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感受的孩子口中,得到有用的病情信息,他们付出的劳动价值要远超于机器。但是,儿科医生付出的这部分努力并没有被计算入绩效工资考核。 


▲数据来源:HIA、医学界


而在绩效考核的药品费部分,儿科的创收能力更是远远不如其他科室。医生在给孩子开相关药品时,往往根据其体重来开药。这样一来,儿科的药品费就比其他科室少了好几倍。除此之外,中国目前儿童医药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数据显示,在药品批文数量统计中,儿童药批文只占整体的2%。在化学药中,儿童药批文就更少了,只占到了1%。这与儿童药品临床试验的难度和风险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少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承担这种风险。并且药品临床试验周期长,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时间也是很大的考验。相应地,很多医院和药企也不愿主动去承担这个责任。


▲数据来源:《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


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基本工资差别并不是很大,而儿科医生已经在绩效工资这一块落后了这么多,总的收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数据显示,在医疗机构各科室医生年收入中,儿科医生排在最后几名,为10.21万元,低于医生收入的平均线11.7万元。同样是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和培训经历,收入却如此天差地别,儿科医生的逃离也就不奇怪了。


▲数据来源:《2018年度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报告》


而在收入水平比其他科室医生低的情况下,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并不会因此要少一些。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曾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如下图显示,在不同医院病床使用率的统计中,儿童医院的比重为96.9%,远超其他专科医院。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除此之外,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一个孩子往往有着4个家长陪同,诊疗意见很难统一。儿科医生不仅负责诊断病情,还要处理好和孩子亲属的关系。数据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科室从未发生过医闹的比例仅为3%。绝大多数儿科医生在面临超负荷工作量的同时,还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数据来源:医米调研


收入低、工作累是造成儿科医生逃离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儿科医生的输出上也出现了多年短缺。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认为儿科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便取消了儿科学专业,随后,大多数医学院校停止了儿科招生。因此,儿科医生便缺少了最稳定的来源。


二、分配不均,儿科医疗资源真的不够吗?


纪录片《人间世》中有一集讲述了儿科医生的故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一位儿科医生医术很高,临床经验也很丰富,但因为“本科毕业,还没有经过博士的训练,论文课题这方面也会少一点”,张医生觉得“没有盼头了”,因此准备离开。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在谈到张医生离职的事情时说道:我们的体制导致这样的人看不到未来。



很多医生离开了公立医院,去私立医院谋发展,有的儿科医生甚至彻底和这个岗位告别,去做医学科普或者医药代表。但综合医院的患者量不会因为医生的离开而减少,相反,综合医院承接了大多数的儿科门急诊患者。数据显示,在儿科门诊量中,综合性医院占比为43.6%;而在儿科急诊量中,综合性医院承担了53.5%。在综合性医院里的儿科医生们,工作量相较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更大。


▲数据来源:《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


而那些选择留下来的儿科医生图什么呢?他们在等一个出路,等一个机会。


纪录片中,为了抢救一位爆发性心肌炎的小女孩,医生朱月纽在病床前守了116个小时,最后终于把人救了回来。但即使是这样的医生,从2014年起,也连续4年没有评上副高职称。职称对于医生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收入上,数据显示,副高职称年收入平均为14.31万元,而初级职称仅为9.37万元,甚至达不到医生收入的平均线。评上职称,既需要学历,需要工作成绩,还需要取得科研成果,儿科医生们实在分身乏术。


▲数据来源:《2018年度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报告》


而儿科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单单体现在医疗机构上,还有地域分布的差异。


数据显示,东部地区每位医生儿科门急诊人数接近中部地区的2倍。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虽然有相应的医疗资源,但是由于家长们对于这些地区医疗能力的不信任和孩子病情的要求,中西部的儿童患者有相当大一部分被吸引去了东部地区。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如下图所示,北京和上海以较少的床位数承接了较多的儿科患者量,门急诊人数和床位数出现了严重不匹配。天津因为距离北京较近,一部分儿科患者被吸引到了北京,因此市内的床位数还有富余。像中部省份安徽、西部省份陕西的儿科床位数都远超于门急诊人次数,医疗资源存在闲置浪费。广东则较为均衡,儿科门急诊人数和床位数整体匹配。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出现闲置,和医疗机构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中西部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比东部多,但是综合性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都少于东部,而恰恰又是这两类医疗机构承担的患者量最大。大量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人来看病,基层医疗机构里的儿科医生待遇又不如综合医院和私立医院,由此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2015年前四个月,中国医院接诊患者9.56亿人次,将近一半的人去了三级医院。


▲数据来源:《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


但这种现象是可以被改变的,儿科医生资源的分配不均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医疗体系的不完善。据《财经》报道,2015年中美两国每千人拥有医师的比例很接近,但美国的医院拥挤程度却比中国更低一点。这是因为美国的转诊做得比较好,很少会出现少数医院服务多数病人的情况。


美国的初级诊疗医师相当于国内的内科、儿科、全科、妇产科和老年医学科这五类医师,2015年美国初级诊疗医师人数为43.51万人,约为所有医师的一半。不同的是,美国这43万多名医生主要服务于个体诊所或者合伙制诊所,分散在全美各个区域。而中国这部分医生基本上都就职于公立医院,分散性就会大大减弱。


家长们不信赖基层医疗机构,不管大病小病都跑到大医院去检查,既浪费了危急重症儿科医师的精力,也让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闲置。


▲数据来源:《财经》


三、纷纷逃离,谁来给孩子看病?


“儿科医生荒”的问题当然被看见了。2016年,为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重启儿科本科的招生。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岗位的从业人员开展加分考试,相当于变相的“降分录取”。很多儿科医生对这个颇有微词,毕竟这会给人造成儿科医生“含金量”低的错觉。


实际上,培养一个儿科医生需要花很大的成本,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还要加上几年规培和一些医院安排的专培。即使现在儿科缺人,有些医院硕士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最少也需要8年。虽然鼓励儿科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但各医疗科室的离职率统计中,儿科排名仍非常靠前,离职率约为8.6%。


▲数据来源:《医疗行业人才发展报告合辑》丁香人才


据官方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每1000个儿童执业医生数只有0.63,而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为2.44。虽然每千名儿童执业医生数量在上升,但其幅度远远小于每千人执业医生数,可以窥见儿科医生数量的短缺。《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中提到,最近3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占比为10.7%。并且在流失医师的群体中,35岁以下的比例为55%。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了儿科医生的岗位,儿科的发展后劲堪忧。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年初的一场新冠疫情,更是对儿科医生的职业发展造成了打击。


3月份IQVIA艾昆纬资讯出具了一份关于医院患者量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除湖北省外,各级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三级医院的门诊患者下降到疫情前数量的18%,二级医院则为22%。与此同时,民营儿科医疗机构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5月份《看医界》的调研数据显示,民营儿科医院完全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占比仅为6.6%,而低于去年同期50%的占比有31.6%。从医院里不同科室的数据来看,3月份儿科患者量仅为疫情前的9%,是受影响较大的一个科室。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资讯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资讯


▲10月14日晚9点,首都儿科研究所大厅


10月已至中旬,气温逐渐走低,随之而来的还有每年秋冬肆虐的流感及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0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今年北京市流感疫苗的接种需求明显上升,且疫苗采购量是去年的2倍。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也建议年龄超过6个月的儿童都应在10月底之前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的换季时节儿科科室都会爆满,最近的青岛疫情和可能会到来的全球二次疫情也会提高儿科诊疗的难度。在这样的节骨眼,很难让家长不担心,儿科停诊会不会再次出现?儿科医生的人数还够不够?孩子能不能看上病?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亟需一个答案。


参考文献:

【1】 《医者之声:疫情对中国医院诊疗影响的调研和分析》IQVIA艾昆纬资讯

【2】《中国首部公立医院成本报告》HIA;医学界智库

【3】《医疗行业人才发展报告合辑》丁香人才

【4】《2018年度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报告》医学界

【5】《调研:中国儿科医生工作现状,你所想不到的几个数据》医米调研

【6】《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7】《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题论坛

【8】《疫情冲击,儿科诊所成重灾区》看医界

【9】 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第八集:儿科医生:坚守,还是逃离?

【10】《儿科医生告急,折射中国医疗体系积弊》财经

【11】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刘益(作者系《财经》实习研究员),编辑:海若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