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作者:李阳,编辑:施智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纸《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搅动了整个汽车产业,作为过渡方案长期被质疑的混合动力汽车,走向了风口浪尖。
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下称《路线图2.0》),其中明确指出,计划到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同时传统能源汽车将全部为混合动力汽车。
乍一看,混合动力汽车与新能源车平分市场,与传闻已久的“禁燃令”何其相似。事实上,早在《路线图2.0》发布前一个月,参与《路线图2.0》评审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就强调,专家组不主张在中国提出禁燃的口号,取“禁燃时间”而代之的是“全面电驱动化计划”。
即传统汽车要向节能化发展,节能汽车向混动化发展,最终通过全面电驱动化来实现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而2035年则是电驱动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面混动。
这是传统车企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国内车企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出行一客表示,根据节能减排的既定方针,以及双积分考核政策的现实压力,传统燃油车必然转向为混合动力或纯电驱动。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全面混动”并不是强制目标,而是一个美好愿景。关于《路线图2.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向出行一客表示,“路线图应该看作一个努力方向,具体发展还要看产业配合,比如目前欧美企业就没有将混合动力看作传统车升级的重要方向;另外路线图中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比如商用车油耗降太慢了,乘用车则要求过高等。”按照崔东树的预期,完成2035年全面混动化目标还是比较困难的。
显然,即便中国工程学会是国家制订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智囊机构,《路线图2.0》的制定也由上千名汽车专家敲定,但该路线图中对混动车型的预判并没有得到所有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其具体实施方案也不够明确。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非常认可《路线图2.0》的汽车能源升级轨迹,汽车分析师张翔就表示,“低排放政策是全球趋势,通过不断升级的油耗标准,达到2035年全面混动化的目标并不激进。”
全面混动绝对不是“禁燃”
不禁燃但逐步替代燃油车是《路线图2.0》的核心观点,而要看懂“2035年全面混动化”愿景,首先要明白节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区别。
节能车并不是某种技术路线的车,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可称之为节能车。
而混合动力则是节能车中最主流的技术解决方案,从概念上看混合动力即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通常说的混动,是指同时具备燃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也称HEV车型。
简单来说,混合动力是节能汽车的一种,但是其节能效率比其他类型的节能车更高。至于新能源车,则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汽车分析师张翔向出行一客表示,“当前的内燃机效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或者说一个上线,单纯的依靠内燃机已经不太可能满足进一步下调的油耗要求,需要通过电机辅助来提升内燃机工作效率,达到节油的目的。”
当然也有非常小众的技术,如马自达压燃式汽油机,也能达到节油目的,但能否进一步达到更加苛刻的油耗标准,还很难下判断,且其市场规模非常小。站在整个市场技术发展的角度,混合动力,可以看作节能车进一步升级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路线图2.0》中,全面混动化是逐渐实现的,即传统汽车要向节能化发展,节能汽车向混动化发展。以2025、2030、2035年三个时间点,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比例分别为50%以上、75%以上、100%。
至2035年,所有节能车,将升级为混合动力车型,届时市场将只剩混合动力与新能源汽车两种车型,且各占50%市场份额。
以这几年比较热门的技术解决方案48V混动系统为例,这一技术升级逻辑更佳清晰。
48V混动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混合动力,它只是在传统燃油车12V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独立的48V锂电系统,该系统只对发动机启停、起步、刹车等工况进行优化。整套系统硬件成本增加5%,却能带来10%~15%燃油效率提升,受到各大车企青睐。
目前搭载48V混动系统的汽车归属于节能型汽车,但并不计算在混合动力车型内。崔东树告诉出行一客,48V混动系统的节油效果并不能满足《路线图2.0》中2035年的乘用车油耗要求,因此,2035年前,已属于节能车48V车型,必须搭载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系统,才能满足新的油耗法规。
当然,也可能会有燃油车型继续生产,只是高额罚款会使其市场性价比大打折扣。因此,全面混动并不是“禁燃”,而是逐渐提高的油耗法规会在市场效应下,使得传统燃油车逐渐被混合动力及新能源车型替代。
全面混动是否过于激进?
理论上,随着油耗法规的趋严,2035年全面混动是可能实现的,《路线图2.0》也给出了明确的油耗降低规划。
在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点上,我国汽车的年产销分别为3200万辆、3800万辆、4000万辆。同时,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平均油耗分别降至4.6L/100km、3.2L/100km、2.0L/100km。
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分别降至5.6L/100km、4.8L/100km、4.0L/100km;混合动力车型为5.3L/100km、4.5L/100km、4.0L/100km。两者在2035年实现统一,也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全面混动化。
另外,至2035年,载货汽车油耗较2019年水平降低15%~20%,客车油耗较2019年水平降低20%~25%。
《路线图2.0》代表了大部分业内人士对产业发展的愿景和预期,然而,在长达15年的实际产业发展中,市场是否会按照《路线图2.0》所描述的那样,则要打一个问号。
崔东树就明确向出行一客表示,“路线图是路线图,实际发展是实际发展,2035年的混动目标其实是相对激进的。”崔东树指出“通常的油耗考核都是考核汽车生产商的平均油耗,很难直接考核到传统车油耗,这意味着企业如何达到平均油耗是无法直接掌控的。”
崔东树还以欧美车企为例,“目前欧美企业并没有将混合动力当作传统车主要升级方向,他们更倾向直接发展新能源车,至于传统车则主要对发动机进行节能升级。这样,即便欧美车企的传统车无法达到2035年的油耗要求,但在大量新能源车的低油耗拉动下,企业平均油耗依然能满足要求。”
目前来看,也确实没有一条明确的政策法规,可以来强制约束企业的技术方向,即便是取代补贴刺激的双积分政策,也只是在强调新能源车型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
具体在传统混动方面,日系颇有经验,具有先发优势,丰田普锐斯等车型也得到了市场认可。不过,在许海东看来,中国车企也有自身优势:一方面,车企本身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还可以围绕关键技术攻坚克难;另一方面,伴随产品上量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技术应用成本,赢得广大市场。
作为汽车生产方,北汽集团向出行一客表示,“北汽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目前布局是以纯电驱动为主,兼顾混动与氢能源发展,目前,北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正在制定中。”
在市场导向下,2035年,混动车型能否真的占比50%,充满了未知;此外《路线图2.0》的部分细节,也在业内尚存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路线图2.0》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明了一条相对合理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高价值的行业指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