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0-11-11 13:24

“负债者联盟”在哀鸣

出品 | 虎嗅年轻组

作者 | 水原瓜子

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年轻人为了管住自己的双手有多努力?前有已“出圈”的百度“戒色吧”,今有豆瓣新崛起的“负债者联盟”。顾名思义,前者禁“戒”,后者控“借”。

 

虽说两个阵地管住双手的着力点有些许差异,但是这里年轻人喷薄的欲望和自律的愿望之间剧烈撕扯的残酷景象,却完全一致。不过,这或许也是它们唯一的共同点了。

 

“戒色吧”在被大量的书写后,迅速成为了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新媒体的选题大棚。


图片来源:百度戒色吧

 

这里虽仍不乏秉持着“管住下半身,幸福下半生”的理念,长期诚心来戒色、坚持每日签到的年轻人,但整个社区的氛围也的确逐渐因为广泛的造梗,更多人的创作和二次创作,充满自嘲的轻松幽默,从外界来看,基本偏离了原有的工具性和功能性。

 

于是后来“戒色吧”通常被冠以“XX年轻人的精神乐园”的名号,不少人在结束了一天压力繁重的工作后甚至会特意抽出时间来这里找找乐子。

 

相比之下,眼下“负债者联盟”小组所呈现出的,完全是青年生活的残酷 B 面,这一面在今天这个时点显得尤其刺眼,不合时宜。


如果这天你不想给自己添堵,请不要冒然走进这个小组。


“负债者联盟”小组公告

 


如果非要与“戒色吧”的“精神乐园”对应,我们可以将“负债者联盟”称作是“美好生活的墓碑”:这里大部分年轻人从消费升级”的大梦中醒来,睁眼看见账单像一铲一铲泥土,正要将自己活活埋葬。

 

数字是刀枪,压迫感和恐惧可以通过帖子标题传递:

 

“毕业两年吗,负债十万”

“一算竟然负债60多个,好难受。”

“25岁负债8.6w,人生处处是杠杆。”

“负债134万,从今天开始还”

“30岁,短短五天时间被诈骗负债60万”

“老公负债我要怎么帮他”

“我已经连父母电话都不想接了”

 

点开看看,超前消费、灰色网贷、诈骗、替家人还债,负债者来自五湖四海,负债原因各不相同。

 

这里沉重得承受不起一句玩笑,这里紧急得容不下一句“哈哈哈哈哈“,这里的所有人,不是在给自己想办法,就是在帮别人出主意,可是当然都很无力。在负债的深水区这些年轻人就要溺水,在这里他们试图伸出手,避免彼此沉下去。


“负债者联盟”小组精华帖区,大家都在彼此鼓励、想办法

 

在双十一狂欢正在进行的时候,这里像是狭小阴暗的忏悔室,一万五千个组员跪在互联网的帘幕前,嘤嘤啜泣隐匿在了盛大狂欢的锣鼓喧天中,可如果你驻足仔细地听细,每一声都是入骨的悲凉。

 

有个95后的姑娘说,自己从小零花钱少,经常饿肚子,长大后很容易受营销影响,开始报复性消费,2018年光口红就买了近300根,平均一天一根。


“粗略四舍五入算一下:招商50000 中信4500 美团27000 百度55809 花呗16918 京东5000 借呗1000 朋友2000。 ”她发帖写了详细的还款规划,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

 

那个30岁5天被诈骗60万的网友,是个刚刚生了二胎的母亲。对于她来说,诈骗发生得莫名其妙,先是有人冒充快递员加了她的微信,然后引导她刷单。


“一步一步被套进60万,那几天已经失去了理智,各种找朋友借钱,甚至用了两个网贷平台借了16万“,大窟窿不知如何填补的同时,她还有刚出生的孩子等待喂养,有付过定金的房子待交首付。

 

另一位网友则仔细梳理了此前4年自己负债的历程,在这里面,或许不少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图片来自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

 


“负债者联盟”小组的存在是一位朋友告诉我的,作为一个同样喜欢购物、在深夜也难挡李佳琦诱惑的女孩,踏入这个小组的一刻,她还是被震惊了。她好奇的是,怎么会有人随随便便就欠下了几十甚至上百万,没买车没买房,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居然还有人欠了那么多却全然不知?

 

大概很多人都会有相似的好奇,事实上,在金钱观念上,当代年轻人其实比我们自己看到的更加“分裂”。


去年年底,尼尔森曾出过一份号称是国内首份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

  

尼尔森消费者洞察研究总监何歆解读报告时说,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相信着“钱不是省出来的”、“富人都是高杠杆”,为了维持高消费,他们敢于走钢丝,流连于不同消费贷平台、银行信用卡之间,熟练地拆东墙补西墙。

 

当然不乏高手通过这种手段真的致富了。我所知道的另一个朋友,就是靠这种方式,套现搞各种小投资小创业,一顿操作后,挣到了第一桶金,从负债中全身而退。

 

但更多人,没能跳出消费贷的围堵,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只好跑路,他们会一夜之间从熟悉的人际关系网中消失,开始一段失去社会身份的“流亡”。更有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极端方式,“一了百了”。


“负债者联盟”小组里就有这样的年轻人,她在烧炭自杀未果后,从病床上爬起,继续孤独地还债。

 

爱存钱的年轻人也自成一派。豆瓣上各色“抠门”小组、小红书上各种教你攒钱的高赞笔记的存在,都说明着消费观的巨大个体差异化,有人27岁攒了50万,就有人27岁欠了50万。

 

差别在哪?或许年龄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欠债,一切随意都是事出有因:成长经历、自控力、判断力和赌徒心态都是重要动因。

 

这就是为什么消费主义狂浪一直汹涌,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卷入浪中,有人可以岸边观潮。

 

昨天下午,朋友在微博上关注到“负债者联盟”后不久,“负债者联盟”夹在众多双十一话题中,冲进了微博热搜。

 

还是昨天下午,同事发来某电商平台刚刚出炉的年轻人消费报告。他们将年轻人的消费观总结为:“超前消费,整体不够花,局部不差钱”,他们将这群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总结为:“所有我现在做的是都是为了更好的自我”。

 

到了昨夜,凌晨零点30分,我们骄傲地创造新纪录:3723亿天猫交易额。

 

经过这一夜,我发现,我写稿时显示的“负债者联盟”一万五千组员增至一万六千名。

 

此时,我突然又想起一个巧合,去年差不多时间,知乎上“90后的你,负债多少?”问题下的回答也曾一度成为热点。这个时间,恰好也是“负债者联盟”小组的创立时间。


狂欢背后的哀鸣遥远低沉,呜呜咽咽的,很容易被遗忘。


 

或许“负债者联盟”是这些负债者们第一次痛彻心扉而非开玩笑地反思消费主义,相比那些急切地控诉,这则帖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不再借,一定会还完。

不要在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上执迷不悟。”


图片来源:behance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还记得茨威格写玛丽王后的这经典的一句吗?

 

其实无节制地利用借贷产品维持超出自己能力水平的高消费,何尝不是向命运索取礼物呢?那么

当有人用美好的话术试图合理化、甚至拔高你超出能力范围的任何借贷行为的时候,请想一想,你是否付得起这代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