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近日,半导体芯片股又掀起涨停潮。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巨大变局的前夜。而中国这一轮半导体热潮,无论是机会还是泡沫,其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在了中美技术对抗的聚光灯下。
那么,该如何把握半导体技术变化的趋势?更重要的,它将给经济、社会乃至我们个人将带来什么影响和机会?
这篇文章节选自虎嗅Pro付费专栏《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将对上述问题逐一给出指引;您也可以关注专栏,在后续的更新中按图索骥,把握当下半导体产业和AI、云计算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的动向与机会。
虽然半导体领域领域满打满算也不到 70 年时间,但就其目前的阶段,却十分符合“百年之大变局”所代表的意义。
其一,曾“左右”半导体发展的摩尔定律已失效,或者说正在进化。
图片来自semiengineering.com
如果说 2010 年代的半导体技术进步来自于智能手机,那么 2020 年代开始,整个行业的技术突破变得越发多元化。这并不是说移动设备的创新不再,事实上,上月亮相的苹果 A14 与华为麒麟 9000,已经将智能手机处理器竞争推到了 5 纳米制程。在 5G 的场景里,更多的数据以及更多实时数据的处理,还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上的芯片创新。
而在更广大的领域,从大型的汽车到或大或小的物联网设备,从超大规模的 NLP 模型到移动终端的 AI 推理模型,计算需求变得多样化,同时又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图片来自OpenAI
其二,并购。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半导体领域的并购金额已经成为过去七年里最高的年份。
2020 年半导体领域的并购潮不断,过去 10 个月里,已经有四起超过 100 亿美元的并购:
7 月,Analog Devices 209 亿美元收购 Maxim;
9 月,英伟达 400 亿美元收购 ARM;
10 月,AMD确认 350 亿美元收购 Xilinx;Marvell 即将以约 100 亿美元收购模拟芯片及光学芯片厂商 Inphi;
这些动辄百亿美元的并购,也将半导体行业推入赢家通吃的新阶段。由于研发费用的不断上涨以及快速变化的市场趋势,这个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增长基本停滞,并购成为巨头们全新的增长方式,包括英伟达、AMD 在内的巨头通过收购扩大自身产品线,快速构建更具覆盖性的产品组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具体到英伟达收购 ARM 的案例里,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象。ARM 的特殊性——几乎所有的英伟达竞争对手都需要 ARM——使得即便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也“真心希望”英伟达可以尽快完成收购并实现更好的产品整合。而在公司竞争的角度去看,整个半导体行业都不想看到这笔交易可以成功,这必然将造成英伟达一家独大的行业地位,进一步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但也需要注意一点,随着地缘政治越发影响到科技行业,半导体领域的并购显然已经被纳入到国家竞争的重要环节。2016 年,高通宣布以 440 亿美元收购荷兰公司恩智浦,但中国监管部门并没有批准该交易,最终也使得这笔巨额收购不了了之。而在 2020 这个特殊年份,英伟达、AMD、Marvell 的收购还有诸多变数。
第三,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危”与“机”。
历史上看,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同为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快速抓住半导体领域的变革机遇,通过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实现专利、技术与产业链的突破。
《华尔街日报》讨论半导体供应链的生产制造环节变化,未来十年,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将迎来巨大发展。下图是根据多个数据源做的预测:
中美技术对抗的背景下,芯片/半导体成为频繁出现在科技新闻、时政新闻以及自媒体平台上的热词,每一条消息似乎都有众多解读空间,比如:
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 2020 年中国注册成为半导体的公司数量变化,下图是 FT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整理而成。
这些密集的新闻、快速增长的企业,折射出的到底是一个机会/机遇还是一个巨大泡沫,现在还是未知数。
《中国新闻周刊》整理了各地此前建设的半导体项目烂尾潮。早在 2014 年,首批 1300 亿元的国家大基金投入到半导体领域,但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一大批烂尾项目相继浮上水面,比如: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的弘芯项目;
位于陕西西咸新区号称要建设国内首个柔性半导体服务制造基地的陕西坤同半导体项目;
今年 6 月,南京德科玛因资金不足进入破产清算及资产移交程序;
这些项目烂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资金链的断裂;更进一步去看,过去几年,各地政府对于半导体相关产业的热衷,也加剧了市场的虚火。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业发展变成了投资变现,无论是技术研发、知识产权还是人才培养,过去几年的发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德勤给出了一份亚太半导体市场分析报告,相对客观地勾勒出目前中国所处的产业位置,重点关注以下这些数字:
其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营收占比不足 5%。
其二,亚洲地区前十大半导体公司,只有两家中国大陆公司入围,这两家公司也是大家熟悉的(华为)海思和中芯国际。
其三,围绕半导体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中国大陆有一定优势;但和其他亚洲国家/地区一样,缺乏产业链上游的知识产权、材料与设备的技术能力,这个领域属于荷兰与美国。
正如德勤报告所指,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需要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和技术,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当下中美技术对抗,特别是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的限制,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的这份报告详细整理了美国的相关技术出口限制措施。
2020 年还有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上述三个方面所释放的产业变革信号,也才刚刚开始。
你为什么需要了解技术?
被看成未来经济发展的底座,AI、云、5G、机器学习……正加速渗透进日常生活中。对此任何的忽视都可能导致自己落后于人。
如何更好地把准科技发展脉搏?
科技信息多且繁杂,自己又时间有限,一不留神就容易错过重要信息。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一周三篇,系统梳理全球重大科技研究突破和产业动态,独家提供 AI、云计算等行业的深刻洞察,让你重要信息不错过。
专栏既有对行业扫描式地关注(来感受下每期满满的信息含金量):
《3个切入点,带你了解量子计算|AI 内参》不仅从三个方面厘清围绕量子计算的事实和要点;还结合波士顿咨询与 MIT 斯隆学院的AI报告,解读为何不同企业可以从 AI 技术中获得不同的收益;同时关注微软在太空领域的布局、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密集的央媒采访中透露的信息、Google 展示 AI 驱动的产品以及英特尔的新“瘦身”计划。
同时还有纵深的深刻洞察:
关于阿里云,在多期AI内参持续跟踪,通过对云栖大会上产品、布局、国内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态势、新财报等内容的分析,得出结论:“阿里云未来发展的重心,是要将云计算的竞争从此前的 IaaS、PaaS、SaaS 再向上延伸,依靠钉钉、“无影”(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硬件)形成更多的云服务入口,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开箱即用的产品和服务。”
子栏目包括:
AI 内参:提供 AI、云、5G 等新技术趋势背景下的产业变革思考;
荐读:每周推荐七篇泛科技领域最值得深度阅读的文章;
iPad 生产力指南:定位于围绕 iPad Pro 的生产力流程以及应用分享。
如何获得这份信息服务?
成为虎嗅Pro会员免费看!趁着双11,虎嗅Pro黑卡优惠购,下单还能立减180元!
即刻加入虎嗅Pro会员,除了《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这一专栏,你还能一并解锁:
20+,仍在不断上新的「精选专栏」:行业一线专家知识体系输出,帮你迅速晋级专业人士;
每周一篇, 别处看不到的「深案例」:巨头成长方法论,争议公司高清呈现,新兴机会精准捕捉;
不吹水讲干货搞合作的「线上社群」:每周一期群内开讲,与深案例案主、作者充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