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2-17 08:08

电影没死,只是电影的时代要结束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宗城,摘编:程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导读:


2020年,国内电影院先是经历了近半年的关闭,随后才迎来缓慢地复工。虽然有几部影片表现抢眼,但是仍然不达预期。


在国外,以网飞(Netflix)为首的流媒体持续瓜分传统电影的市场。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重量级奖项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金球奖和奥斯卡等,将会继续被流媒体攻占。


当传统的电影人都转向流媒体时,以影院为标志的传统观影形式也会逐渐成为和纸质书一样的存在——不会消失,但更像是一种情怀。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段时间《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的热播,带动了关于“电影感”的讨论。这些综艺里所选片段多来自经典电影,观众们对短片质量的赞扬,是“XXXX很有电影感”。


这无疑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在这个电影已经不那么重要,娱乐和综艺瓜分我们大部分时间,制作精良的优质剧集可以直接叫板电影的时代,人们仍然对电影有一种执念。


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2020年底被长期合作的华纳电影彻底激怒了。


12月8日,诺兰批评了影视巨头华纳兄弟的一项重磅决定,并称华纳主导的HBO Max是“最烂的流媒体”。


在此之前,华纳宣布将其2021年上映的全部17部电影,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首映的方式登陆流媒体HBO Max。


也就是说,HBO Max会员可以第一时间在网上点播《黑客帝国4》《自杀小队2》《沙丘》《真人快打》《哥斯拉大战金刚》《猫和老鼠》《高地人生》等重磅制作。


华纳方面称,是疫情促使他们做出这一决定,这是“电影爱好者和放映者的双赢”。


但诺兰在社交媒体上说道:“我们行业中最伟大的制片人和最出色的演员们在睡觉前还认为自己是在为最棒的电影公司工作,早上醒来就却发现,他们是在为最烂的流媒体工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代表作“蝙蝠侠黑暗骑士三本曲”《星际穿越》《信条》等。图/豆瓣


很快,诺兰在接受《娱乐周刊》采访时解释道:“这一切难以置信,尤其是他们做这件事的方式,他们没有提前告知任何人,导致现在争论一片……你不该这样对待呕心沥血的人,关于作品将被如何对待,你理应去和他们咨询、沟通。”


诺兰的愤怒是近几年流媒体冲击院线电影的冰山一角。从网飞(Netflix)强势崛起,到苹果、迪士尼、华纳等资本巨头角逐流媒体市场,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向流媒体电影“宣战”,再到如今诺兰这一番抗议。流媒体对电影行业的震慑可见一斑。


而诺兰的意见代表了很多电影从业者的观点,那就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扶持流媒体会对电影院线造成毁灭性打击,不仅使得院线入座率大幅下降,也会令那些追求视听效果的电影,错过它们的最佳的放映平台——比如诺兰的《敦刻尔克》《信条》。


美国主要在线视频流媒体平台,图/《美国流媒体平台与非院线电影的兴起和冲击》


可以说,流媒体最终导致的不是电影行业的消亡,而是一场对院线电影的革命。在未来,我们会看到一部部精致、小巧、迎合观众的流媒体式电影,但那些大胆挑衅观众经验的尝试,将会比过去更加艰难。


再见,影院的黄金时代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广义的包括了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在电影行业,人们提起流媒体往往指在互联网或移动端播放影视剧的在线视频平台,其代表如HBO、Netflix、Disney+等。


流媒体巨头的烧钱大战早在新冠疫情前就已经打响。2007年,Netflix推出了流媒体“非院线”发行业务,此后凭借《纸牌屋》《王国》《黑镜》等剧集一次次制造惊喜,并在2018和2019年相继推出了《罗马》和《爱尔兰人》,彰显了自己制作艺术电影的雄心。


面对新兴流媒体的冲击,老牌影视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流媒体,比如迪士尼控制的Disney+平台、华纳兄弟旗下的HBO Max、NBC环球旗下的Peacock、苹果推出的Apple TV等。华纳兄弟将新电影同步流媒体,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网飞出品的《罗马》证明了流媒体电影也可以很艺术


在过去,当流媒体只是批量生产精品网剧时,院线电影并没有感到凛冬将至,但是当新电影首发流媒体成为潮流,电影行业才真正感到一场巨变来临。


在国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峥的《囧妈》跳票到西瓜视频,电影院线发起了联合抵制《囧妈》的行动。


流媒体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从观影成本,还是从视频进度,声音和外部环境,甚至包括倍速播放功能,都是院线所无法媲美的优势。


相比之下,院线最大的优势首先就是时间。电影院首发电影,上映期间网络不许流出资源,这是电影行业铁打的规矩,也是院线赖以为生的手段。


中国实体电影最红火的年代,不是今天,而是互联网还没兴起的时候。当时看电影是一件既浪漫又有面子的事,赶着看一场电影,成了老百姓性价比最高的仪式。


所以,恋人约会、合家团聚、节日散心,都爱往电影院跑,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也是合家欢和爱情片。


但时过境迁,生活丰富之后,电影的替代品也就越来越多。看电影成了一件普通又性价比一般的方式,相比票价50乃至70、80元人民币的电影,很多人宁愿靠打游戏、看网上视频打发时间。随之游戏、短视频成为资本红海,电影登陆流媒体不可逆转。


早在电影大量首发流媒体之前,互联网随处可见的电影解析视频,就已经杀死了很多人去看电影的热情。


 柯达胶片,一代人的电影回忆


更进一步说,电影业的困境早在数字时代初期就已经潜藏。数字时代缔造了电影票房的黄金时期,但是当资本势不可挡地往数字浪潮奔涌,数字时代也注定会成为传统院线电影的掘墓人。


当资本发现流媒体更有利可图,观众也把更多时间放在流媒体上,流媒体取代院线成为电影市场主流就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本世纪初,当好莱坞逐渐舍弃35mm胶片拍摄,转型为数字化时,电影行业就已经发生了一场剧变。


在35mm胶片生产和放映的时代,影视出品方为了回本,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文艺片,都会遵循投资→拍摄→杀青→剪辑→过审→院线放映的形式,观众必须去电影院才能看到电影,否则他们至少要等待一个月,才能等到网上的资源流出。


张艺谋的《一秒钟》是对胶片时代的一曲挽歌。图/豆瓣


但是当电影走向数字化后,35mm胶片开始被弃用,柯达破产,电影的拍摄和剪辑开始流媒体化。一个直观数据是:2010年,还有68%的全球影院银幕采用35毫米格式。但是到2015年,35毫米就只占17%了。


很多大导演怀念胶片时代,是因为胶片电影的颗粒感更足,观影体验更好,但胶片拍摄的高昂成本和繁琐流程让它退居边缘,于投资方而言,更有性价比的数字化才是首选。流媒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因为胶片时代的落幕,感慨“电影已死”,而如今,或许能让影迷得到安慰的是,电影不但没有死,而且在数字化的逼迫下展开了自我的更新。


从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达》里运用的3D视觉体验,到李安《双子杀手》孤独漫游的120帧/4K/3D放映,再到萨姆·文德斯在《1917》中实践的RPG式真人游戏体验,电影从业者面对危机,仍在想尽办法把影迷召回电影院。


电影《1917》剧照


当电视剧越来越像电影


马丁·斯科塞斯曾说:“电影是一种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艺术形式。”


院线电影引以为傲的地方,是它有流媒体所无法媲美的视听优势,观众只有到电影院,才能感受到最极致的电影享受。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起极致的视听享受,他们宁愿牺牲一点视听效果,换取免费观看的好处。


因此,除了像《阿凡达》这样划时代的视觉大片,大部分商业电影,它的视听语言都不会让观众有非去电影院不可的理由。


徐峥的《囧妈》会是一个中小投资成本商业片的趋势,与其在电影院死磕,不如在流媒体上线保本。


在未来,电影院线首先会经历一轮挤泡沫的阵痛,中国电影在经历狂热的烧钱大战后,正在度过缓慢的冷缩期。今年内地市场,《信条》《金刚川》《一秒钟》等名导新作的票房惨淡,都反映出观众对影院热情的下降,而这已经不能用疫情来简单解释。


 2020年11月观影人次远低于2014年。图/壹娱观察


后疫情时代,观众不再那么乐意去电影院,这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常态。流媒体、游戏、盗版、家庭电视形成了一个共同分流电影院用户的大军,千禧一代对即时互动(例如弹幕)、快节奏(倍速播放)和社交氛围的追求,让他们不再把电影院视作自己的娱乐首选。


电影院将如同实体书籍,面临黄金时代后的漫长转型和衰落期,在这个背景下,资本不会选择抱着电影院的情怀不放,而是接受事实,在流媒体发起新一轮拼杀。


为了迎合观众,取得这一轮资本大战的胜利,未来的流媒体电影将更追求戏剧化、猎奇化,甚至把电影拆分,形成有电影质感的单元剧集。


我们以前说电视剧不是电影,是因为它没有“电影感”,但近几年,许多新剧的卖点就是所谓的“电影感”,国外的如《我的天才女友》《西部世界》《王国》,国内的如《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追求电影质感的类型化短剧制作,已经成为流媒体的制作趋势。


HBO出品的《我的天才女友》剧照。图/豆瓣


可是,流媒体电影很可能令这个时代不再耐心的观众,变得更加急切。他们会习惯快餐的味道,停留在自我观看经验的舒适区,他们可能十分钟内就想快进掉一部电影,如果一部片子开头不吸引人,就会被他们无情关闭。


当媒介改变了我们的观看耐心,在一次次迎合中固化我们的观看审美,或许,我们放眼望去的就都将是快节奏的产物,而深刻舒缓的表达变得稀缺。


观众的耐心被削弱,像《雾中风景》这样舒缓的艺术电影如今已不多见。


 观众的耐心被削弱,像《雾中风景》这样舒缓的艺术电影如今已不多见


流媒体并非高枕无忧


流媒体时代,电影院的衰弱是大势所趋,但要说终结还为时尚早。毕竟,大部分电影大制作为了回本,仍会选择在电影院首发,而每一年的贺岁片、宣传片、漫改IP电影以及经典电影重映,仍会支撑着院线电影保住其基本盘。短期内,流媒体和院线将分庭抗礼,但谁也无法将对方取代。


此外,流媒体本身也存在隐患。例如在2020年第二季度,尽管Netflix的付费订阅用户增长了一千万,但它却没有给Netflix带来相应的盈利。Netflix公布的二季度每股收益只有1.59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82美元。二季度季报发布之后,Netflix的股价在盘后大跌逾10%。


如今的流媒体市场是,企业不烧钱就会死,烧钱却未必能活下来。即便是像Netflix这样经验老到的玩家,依然面临着巨额债务的风险。它们砸下重金来制作原创剧集,但除了用户付费,它们还没有找到其他稳定的盈利模式。


Netflix精品剧虽多,却不像HBO有《权力的游戏》这样的现象级热门剧。据《纽约时报》的统计,自2011年放映以来,“权游”剧集每年能为HBO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而《投资脉搏》的财报分析:“如今Netflix的负债权益比(长期负债除以所有者权益)接近1.7,如果未来的用户增长无法跟上今天花钱的势头,公司的财务状况势必将走向恶化。”


 Netflix预计下半年用户增速减缓。图/公司季报


比Netflix压力更大的是Apple TV。这家科技巨头旗下的流媒体砸下重金,到今年9月的全球流媒体设备市场的份额却仅占2%。


它们这两年先后推出了《为全人类》《早间新闻》《银行家》等自制剧,可是雷声大雨点好,并没有复制像Netflix取得的成功。相比起Netflix,Apple TV更像多数流媒体玩家的命运,砸下巨资,落得个陪太子读书的下场。


与此同时,尽管今年各项数据都对院线电影不利,但它主要的大背景是新冠疫情,而非流媒体崛起。流媒体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登陆市场,它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院线电影的市场,但在疫情前都没有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中国市场,2017到2019年更一度是电影票房的黄金时期,国家电影专资办、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


“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院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增速持续下降。2018年中国影院数量为10835家,同比增长15.07%;2019年影院数量达到12408家,同比增长14.52%。2019年,全国观影人次达17.3亿,但跟过去几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在一些票房上涨的月份里,仍出现观影人次下滑的情况。”


 

 

 图/国家电影专资办、华经产业研究院


这些迹象表明,中国电影院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泡沫情况。即便没有流媒体的冲击,中国电影市场这种拔苗助长也会产生恶果,泡沫迟早会被戳破,新冠疫情和流媒体只是让这一天提早到来。


新冠疫情后,院线电影可能逐渐跟实体书一样,不会消亡,但份额萎缩到固定的存量。


而流媒体就像电子书,几分钟讲完剧情的电影解读短视频,就像如今的讲书、听书栏目。


在电影《一秒钟》里,张译饰演的主角历尽艰险送胶片,只为在荧幕看那一秒钟。而今天,在电影院黄金时代疾步而去的夕阳下,影迷支持电影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去到电影院,哪怕只为一秒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宗城,摘编:程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