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2-05 07:59

没时间健身的健身教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晟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作为健身模范,一部分教练却很难保证训练痕迹,甚至在透支健康,因为他们都没时间健身。


每周不到2次的健身频率,在北京、上海连锁俱乐部教练中是普遍现象。除此以外,对于一天排课超10节的教练来说,更需要将原本的健身房训练计划调整为自我恢复。


教练没时间健身的原因,聚焦在增长的业绩压力、收入需要。比如每月数万元的私教业绩压力下,“场地开发、微信谈单”的重要性显然超过了个人训练。


但另一方面,保持健身运动甚至维持训练痕迹,是教练职业必备素质。好身材是获得新客的保障,而训练经验也决定了更好的教学质量。


找回教练消失的健身时间,需关注教练对健身的热爱。


凭借“热爱健身”的支撑,他们顶起了巨大的职业压力。无论是从业20年,用户口碑爆棚的团操教练,还是在垂直领域深耕十余年的私人教练,积攒的稳定客群已完全能支撑一家工作室运营。


事实上,更多中国健身教练的第一从业动机,很大程度来自对健身的热爱。


在精练GymSquare发布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中,因“热爱健身”进入行业的教练,占比超80%。甚至也是金融、工商、互联网等不同领域从业者,选择跨行业从事健身教练的主要动机。



虽然更多热爱者涌入行业,但从健身房的培养来看,并没有把这种职业优势有效应用,也是健身房难以留存好教练的核心因素。


仅仅是减少的健身时间,就很难保证热爱的延续。除此以外,专业价值不被认可,以及业绩才是生存保障的认知,都是教练对职业憧憬产生怀疑的来由。


而“不热爱健身,就不要做教练”的口号,显然有所片面。


对于“教练健身时间”的重视,是维持热爱的第一步,也关系到健身房的更好经营。基于此,需要给予教练更多的培养。


比如定期的教练内训,已成为北京、上海团课健身房的常规做法,甚至对于正在变革的大型俱乐部来说,也在发生侧重教练专业培养的变化。除了健身房外,更好的培养也来自全行业上下游环节。


为什么健身教练没时间健身了?


没时间健身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健身会员,也发生在健身教练。


除了工作时间不被允许训练外,原本用于健身的时间也在受到压缩。


上海连锁俱乐部私人教练Clark告诉GymSquare,私教能否健身,很大程度取决于业绩的达标。


“有个人业绩,甚至有团队业绩时才能进行锻炼。刚入职阶段,基本没有时间锻炼,因为早上要做场开、打电话拉新客,只有晚上11点下班后才能锻炼,凌晨2点~3点入睡是常态。”Clark也提到,受制于管理层压力,很多新人教练甚至不敢训练。


在他看来,之所以现在能保持每周健身频率,并非业绩压力的减少,而是工作时间安排更为紧凑。


相比来自健身房管理的压力,教练的自我意愿,也决定了健身时间的付出可能。


作为一种存在的教练从业现象,即使每日课时数量只有两节,但自我训练的时间,却通常被休闲娱乐、销售谈单的时间所占据。


宁波健身俱乐部私教Tim认为,用于健身的时间,很大程度和教练专业能力所挂钩。“几乎不训练的教练,对每名会员都采用同一种训练类型。我认为他们已不热爱健身,纯粹的把健身教练作为销售事业。”


但Tim也坦言,由于缺少新客到来,重销售体制无法避免。“如果每月业绩没到8000元,会在薪资中扣除800元,而之所以此前在工作室能稳定训练,也在于更容易获得稳定客群。”


看起来,教练没时间健身的问题,体现在业绩、收入的压力,本质是销售和专业的冲突。


但另一方面,专业是销售能力的支撑。比如训练痕迹,就是教练必备的职业素质。


较高的肌肉含量,以及较低的体脂肪,是长久训练后的产物。这不止关乎到来自好身材的新引力,更是教学能力基底,关乎团课教练TRX、战绳教学的本体感觉,以及私人教练增肌减脂计划是否有效。


这种专业体现,是会员体验的保障之一。教练保持健身,是维系专业的基础。


健身时间的消失,来自健身热爱的消退


要找回教练消失的健身时间,应先关注教练对健身的热爱。


因为健身时间的消失,来自健身热爱的消退。比如业绩压力下的自我怀疑,以及销售导向下的初心改变。


相较而言,热爱健身很大程度是职业源动力。


“我很少见到业绩非常好,同时无健身习惯的教练。通常来说,发自内心热爱健身的教练员,即使面临职业压力,但也能保障固定15分钟~1小时的锻炼时间。”Brian从业团操教练已经有22年,每周的排课接近30节,仍然定期执行固定的抗阻训练计划。


在所有中国健身教练的从业动机中,“热爱健身”位列第一,占比达83.8%。数据来自精练GymSquare发布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


排名的从业动机,也是教练人才招募的提示。比如在新型健身房的新招募教练构成中,门店内的健身爱好者已有较大占比。“热爱健身”的职业动机,显然有很多应用空间。


Clark是从业19年的健身教练,目前在成都一家大型俱乐部中任职教练管理岗。相比销售、专业技术,他更看重应聘者对于健身的热爱。“专业可以培养,但我更重视对健身的热爱或者坚持,希望培养真心喜欢这个行业的教练。”


虽然有更多热爱着涌入行业,但健身房在职业培养上,显然做的不够好。


比如基础的五险一金等保障待遇缺失,使新人教练对职业坚守产生摇摆,而更少见的职业规划,让原本热爱健身的从业者们,开始因“吃青春饭”感到焦虑。



维系甚至培养教练对健身的热爱,是留存好教练的需要。


从《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中的教练离职原因来看,公司经营不善位列第一占51.4%,其次是薪资待遇低占41.8%,而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也达到了37.1%的占比。


相应的,与职业成长阶梯挂钩的KPI考核,提升自我认知增加学习能力的机会,已成为比薪资待遇更重要的从业需求。从调研结果来看,“晋升空间、培训体系”,是中国健身教练在当下的迫切需要。


好教练的培养,是时候被重视了


“对于教练不健身的现象,健身房管理者有主要责任。”邓飞是广州一家俱乐部品牌的管理者,在他看来,团队的组织效率,会高于个人效率。


“每个月在俱乐部都会设有内训,如果教练获得较高的考核成绩会有学习培训的机会。内训内容更多集中在服务层次、专业层面。”而邓飞也坦言,培训落地的成本比较高,市面上的培训费用一般都以万元起步。营业额较高的高端门店,会有更多的教练培训可能。


好教练的培养,是时候被重视了。这关系到健身房,以及上游的培训组成。


比如说,年度的私教体能测试,是教练持有训练痕迹的基本保障,而团课课程品类的内训已经成为惯常做法,涵盖套路更新后的训练和理解套路等。与此同时,国内也有教练培训机构将培训模式,转向专项技能提升。


传统俱乐部开启用户服务之争的当下,专业私人教练的流失很大程度是高净值会员的流失。而对于陆续踏上自研课之路的团课健身房来说,基于品牌性的原创课输出,更加依赖优质团课教练的留存。


教练没时间健身只是一层亟待改善的表象,关于健身教练的培养教练并留存教练,即将成为制约俱乐部、工作室发展的核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晟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