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2-14 22:21

日本是如何吞并北海道的?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作者:冬之阵,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


北海道岛是仅次于本州岛的日本第二大岛。虽然本州的东北部就近在咫尺,日本的主体民族(按官方说法则是日本唯一的民族)大和人对这座岛屿的控制却一直到近代才完成。这是日本近代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大事,也为岛上的原住民带来了命运的巨大转折。


日本几座大岛中,北海道是开发最晚的。不过相对于西部,关东平原也开发较晚。日本文明的范围大部分时段都在北海道以南。


而在并入日本之后,北海道的命途也未能一帆风顺,从工业龙头逐渐跌落成农业基地,近年来更是已经完全跟不上日本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成为了以种植和旅游业为支柱的退化地区。


这是怎样一段历史呢?


当日本人遇到虾夷人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大岛,并且在同纬度比较,气候也不算温润,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可谓苦寒。


夏季和冬季,差别还是很大的(2001年5月的北海道,图片来自NASA)


(2003年1月的北海道,图片来自NASA)


在这并不意味着北海道岛上没有原始居民居住。在大和人大规模进入北海道之前,统治这里的民族是阿伊努人。在与北海道的另一群原住民鄂霍茨克人的竞争中,阿伊努人获得了优势,将对方彻底同化,成为了岛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然而有鉴于北海道岛寒冷的气候和破碎的地形,阿伊努人很难自行进化出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这个族群的历史上,他们长期保持着渔猎民族的生产方式。这也意味着低下的生产力和存储能力,以及在与农业文明互动时强烈的依附性。


其民族传统服饰和个人形象,完全是极度寒冷的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图片来自:Wikipedia@ AleksandrGertsen  )


当14世纪大和人大规模登陆北海道南部的渡岛半岛进行早期拓殖时,双方的关系便是如此。


渡岛半岛在地质特点上与本州岛东北部更为接近,且火山遍布。这放在今天意味着密集的天然温泉,再加上北海道冬日清爽的雪景,每年都能吸引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而火山的另一功能则是提供肥沃的火山物质,对大和族农民的吸引力不亚于对今日旅游博主的吸引力。


本州和北海道之间只隔着一条不算很宽的津轻海峡,但本州岛北部同样相当寒冷。所以当大和人开发完较寒冷的本州北部后,北上北海道也就没那么困难了(图片©2008-2019 Chelys srl)


而大和农民在与东亚大陆(以朝鲜为跳板)的接触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育种知识,具有在纬度整体高于冬耕线的日本列岛农耕的能力,开垦北海道只是时间问题。而随着北上开荒北海道的大和人越来越多,农业聚落范围前线也日益北进,终于与阿伊努人出现了严重的土客对立关系。


北海道岛大部分还是为山地所覆盖,人口集中在札幌-岩见泽-泷川-旭川一线,在日高山脉-石狩山地以东还有广大的平原地带。这里在纬度上其实接近于中国的三江平原(图像来自:google map)


对于大和人来说,阿伊努人是不折不扣的蛮荒之人。他们不事农耕,终日在山林和湖泊间游荡,产出极为不稳定,甚至偶尔还有劫掠之举,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良民。


阿伊努人的体貌特征也明显有别于大和族,一个典型的阿伊努人肤色较深、眼窝立体、体格壮硕,还有一身的浓毛,很容易令大和人想起天狗厉鬼等神怪,接触体验并不好。


确实有点凶,这个大胡子也是标志性特征。大和人自认为高贵,自然不会平等看待阿伊努人(图片来自:Wikipedia@Baron Raimund von Stillfried )


有学者认为,阿伊努人就是日本传说中的“虾夷人”。他们浓密的毛发让大和人想起了海虾,行事凶蛮则仿佛是儒家文化中的夷族。


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虾夷族是本州岛东北部的大和人。但无论如何,北海道在当时大和人的文献中是被称为虾夷的。从这个轻蔑的名字,便能看出大和人与岛上原住民的关系不睦。


虾夷是古代日本倭朝廷对其东北方族群的鄙称。在当时大和人的认知里:阿伊努人=虾夷人=蛮族低等人(向王子行礼的虾夷族人 图片来自:Wikipedia)


其实类似的矛盾在很多大型民族向边疆地区扩张时都出现过。但基于大型民族和原住民的规模比例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文化适应性不同,矛盾的处理手段也大相径庭,有时会爆发激烈的局部战争,有时则是以怀柔、通婚、贸易等和平方式化解。


老实说,明治天皇也有标志性的大胡子,简单以外貌区别族群还是有偏颇(图片来自:Wikipedia)


东洋版土客战争


起初在北海道岛上势单力薄的大和人尝试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农业产出换取阿伊努人的渔猎产品,互通有无。然而这种鸡犬相闻和平共处的局面到15~16世纪发生了质的转变。


其实这么冷的环境下,无论你是农民还是渔民都不好过。互通有无本应是这里的生存之道(北海道北部的沿海农田)(图片来自:NASA)


对于日本本土来说,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本就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年代。


当时日本的政治中心在近畿平原(代表城市京都、大阪、奈良)。相对于关东的其他平原地区,这里更靠近东亚大陆(朝鲜半岛),是农业技术从大陆进入本州的第一站。其耕地面积又大于紧邻朝鲜半岛的九州北部,是传统上具有更高农业水平和经济底蕴的地区。


西部是日本最早充分开发的地区,其后政治与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再向北扩展(图片来自:NASA Goddard/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但随着日本与元、明两朝关系不佳,联络断绝,原有的技术优势开始丧失。而条件均衡的浓尾平原(代表城市名古屋,是织田信长的基地)和面积广大的关东平原(代表城市东京,后来成为了德川幕府的基地)开始崛起,失控的地方诸侯(大名)蠢蠢欲动,日本著名的“下克上”传统初步显现。


德川家康也是靠下克上上位,其重大意义在于在自己这里终止了下克上的乱局(图片来自:wikipedia)


而在当时的交通水平下,日本山地极多、平原盆地破碎的地形,也让政治中心通过政治改革实现中央集权的梦想难以实现,全国弥漫着乱世即将到来的焦虑感。


鉴于全日本都处于如此破碎混乱的状态,结果就是得关东者得天下(图片©2008-2019 Chelys srl)


为了争夺土地控制权,各诸侯国在大名的带领下进入了无序军事扩张的阶段,一系列军事压力从这三个本州中部的平原开始向日本东西两侧延申。而北海道上的大和人势力,也逐渐显示出对控制北海道的兴趣,加强了对阿伊努聚居地的压迫。


温情脉脉的面纱终于被撕下,大和人与阿伊努人的地权战争一触即发。


其实是压力向外传导。向北是传导至北海道,向南其实是琉球方向。其后就是北海道被征服,而琉球危矣(图片来自:NASA Goddard/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终于在1457年,双方因一桩商业纠纷爆发了胡奢麻尹之战,并以大和人获胜告终。矛盾既已明面化,且大和人又赢得了胜利,大和氏族便在政治上获得了空前的地位。当地的大和人豪族首领蛎崎氏不仅完全控制了北海道西部,还在此后的战国时代获得了丰臣秀吉承认的“虾夷岛主”印绶。


这便是在后来幕末维新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松前藩的前身。


1785年的虾夷国全图。在松前藩的长期经营下,日本人对北海道以及更北方海域和岛屿已经颇为了解


此后这个藩镇与阿伊努人的战争不断,但军事科技和农业实力远不如大和人的阿伊努人屡战屡败,防线节节向东败退。原本的平等贸易关系也已不复存在,阿伊努人在大和人城市里只能当苦力与奴仆,成为了依附后者的下等族群。


真作威作福(图片来自:wikipedia)


北海道从这时起就已经注定是大和人的囊中之物,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刺激日本本土加大对苦寒北海道的开发力度。


俄国人的到来,便是这样一个契机。


北海道尽在掌握


整个德川幕府时代,位于江户的中央始终没有授权当地的松前藩拓展大和人领地。这是因为松前藩在德川系统中属于最外围的“外样大名”,即在德川与丰臣争霸期间,曾经与后者藕断丝连的势力,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松前崇广,江户时代末期大名,虾夷松前藩第十二代藩主。战国末期奠定下的秩序真是相当稳定传承绵远...(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到了18世纪,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快速开疆拓土的沙俄已经看上了远东的外海,以渔船、货船为前导,在北海道附近试探幕府的底线,提出了通商的请求。但担心内部集权解体的德川幕府拒绝了沙俄的要求,双方在北海道附近的关系高度紧张。



当时俄国人还没在海岸站稳脚跟,即使之后从清朝手中夺得远东,和日本之间仍有很多地区有待开发,北海道、库页岛、鄂霍次克海,日俄双方都在抓紧圈地


为了防备俄国人染指北海道利益,幕府加快了对这个陌生领土的探索,不仅越过松前藩直接派探险家北上搜集信息,还撤销了松前藩对北海道的管辖权,将其纳入幕府直辖领地。


19世纪后期日俄竞争加剧之时,俄国人也在研究阿伊努人,还好日本提早占住了自家门前这块大岛(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次探险成果颇丰,江户幕府这一次探明了日后在日苏/日俄之间纠缠多年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具体地理信息。虽然此时的幕府政府尚没有现代海权观念,且封闭自守,但即使从传统的战争角度来看,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岛屿将来必有大用。


北海道以北的鄂霍次克海沿岸


而在日本国内部,随着美国黑船的到来,开关势所难免。但西洋列强纷纷前来,也让幕府面临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在北海道被迫开关的城市是与本州联系紧密的箱馆(今函馆),而缺乏现代化海防设施的函馆将会成为日本海洋防御中最弱的一环。于是幕府下令在这里参照西方的星堡修建了一座星形要塞,名为“五棱郭”。


却没想到这里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反而成为了幕府最后续命的场所。


五棱郭之图(图片来自:Wikipedia)


1869年,在倒幕势力已经成立新政府之后,最后的幕府残余势力在箱馆五棱郭起义,宣布成立虾夷政权,遥奉德川后人为首领。这个政权很短命,几个月后就被击溃,新政府也由此获得了北海道的政治权威,设立政府机构,还把旧社会的武士(已经失业)迁入岛上从事农垦和矿业开采。前前后后迁入北海道的日本人共计300万。


但对于东京来说,北海道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边疆的资源型省份,保护性开发和劳工保护都是不存在的。比如矿业开采中,为了防止工人潜逃,会将他们塞进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大木屋,手脚以铁链相连,不得自由,被称为“章鱼屋”制度。


被强迫劳动的章鱼屋工人,和奴隶有何区别(图片@えんがる歴史物語)http://story.engaru.jp/story/%E5%A4%A7%E6%AD%A3%E3%81%AE%E7%94%9F%E7%94%B0%E5%8E%9F/


在后来的日俄战争和二战期间,矿产丰富的北海道也长期扮演着日本工业仓库的角色。只是被关在章鱼屋里的工人,从失业武士、流放罪犯,变成了朝鲜人和中国人。而借助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日本政府、企业也大举进入了北海道,牢牢掌握了北海道命脉,将其完全消化为本国的国土了。


现位于北海道的章鱼屋劳作模型,作为旅游景点还是美化过的,实际上要更加残酷(图片来自:Wikipedia@663Highland)


其实在二战之后,北海道险些与柏林命运相仿。


战争末期,败相明显的日本帝国再也无法在谈判桌上挽留《日苏中立条约》,从西线腾出手的苏联不久后便向日本宣战。此时斯大林向美国建议划北海道南北而治,但出于种种考虑,杜鲁门总统拒绝了这个提案,决定由美国总管日本局势。


苏联人已经在出兵东北方面占了大便宜,美国人肯定是不会再送斯大林一个北海道的(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个决策对于当代东北亚的影响相当重大。苏联/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尚且与日本纠缠多年,若是当年北海道分治,则远东的国际局势无疑会陷入更加难以预料的深渊……


结果就是日本失去了一些,但保住了北海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作者:冬之阵,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