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08 19:19

在福建农村,人人都有欧式豪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yysaag),作者:石叶young,原文标题:《为什么福建农村有那么多豪宅》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今天,拥有一套房是很多年轻人的目标。而拥有一个别墅,可能是不少人毕生的梦想。


然而在福建的农村,别墅仿佛已经成了民宅的标配,数量多到让人产生了“是不是世界上只剩我一个穷人”的疑问。



1


虽然全国各地的农村都有自建的独栋别墅,但相比之下福建的别墅已经可以称得上豪宅了。


福建农村的豪宅以豪为主题,横为特点,最常见的那种2、3层的别墅在这里只能属于小卖部级别,豪宅的楼高4层起步,上不封顶,屋外并排罗马柱,门口高耸凯旋门,让你以为误入了大院。



这些豪宅的建筑风格多模仿欧洲皇家兼有雅典学院派特点,欧式红色穹顶追忆佛罗伦萨,全大理石外立面遥望白金汉宫,让你仿佛置身于世界之窗。



有些人选择更加简单的奢华,并不雕梁画栋,只用建筑面积说话。看上去像镇政府大楼的建筑,很可能是某人的私宅别墅。不经意间路过的高档写字楼也许是某个老板的府邸。



有些豪宅可能还不只是一栋,也许一个家族想做邻居,就在临近的地方建多个豪宅并用围墙环绕起来,组成了一个豪宅建筑群,从进大门到回房间可能得走个十分钟。



单看这些豪宅确实气势不凡,但只要稍微往后退一点,就会觉得它们和周围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农田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



而这样的豪宅并不是极个别现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房子,但在莆田、福清、泉州等地,类似的别墅已经连成了片,这样的豪宅密度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我找到了一个定制设计别墅的公司,发现来自福建的订单不但数量居多,而且需求的规模也往往是最宏大的,难怪有人说“中国别墅看福建”。



2


福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墅和豪宅呢?


很多人觉得这说明福建的有钱人多。虽然福建的有钱人确实不少,但这并不是别墅多的直接理由。


一般人有钱了或在现代都市里购买豪宅,或在风景优美的地方隐居。但福建人有了钱,很多会选择会回到老家盖房子。



这一方面是因为成本相对“便宜”,同样的价格在一线城市可能还不够一套房。但在老家却可以盖一栋豪宅,而且随自己怎么设计都可以。


但最重要的是,福建人对回家盖房这件事情有很深的执念。


闽南文化中有“探大钱,起大厝(cuò)”的说法,厝是房屋的意思,大厝就是大号的房屋,豪宅。


房子是一种身份象征,房子越大,越能够显示家族的兴旺,事业的有成。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赚了钱以后回家盖房,是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表现。也是祖祖辈辈遵守的一种默契。



为了凸显自己的成功,人们自然想让自己的房子更加气派,也就难免的产生了一种攀比心理。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豪宅压过其他人。于是屋子越来越豪,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有不少豪宅其实是闲置的,因为有些人只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纪念和标志,不是作为常住的家,可能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来住几天。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豪宅是真·面子工程,外装修气派是最重要的,实用性反而不是很关键。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豪宅像烂尾楼一样伫立着,外表气派但里面却没有什么生气。


3


福建人回家建豪宅的传统由来已久。


闽南文化中有着“敢拼才会赢”的精神,明清时期有不少福建人出海经商,到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闯荡,其中一部分在当地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商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有钱之后这些人都不约而同的回到了中国,回到了家乡,修祠堂,建大厝。在他们眼中这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事业。



可想而知,这些不差钱的人建的府邸,在当时是极其奢华的,规模也相当的宏大。


封建社会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民宅一般是不能建得太豪华的,有很多规矩和礼制加以约束。中原民居多使用灰白灰三色,不能用象征皇家的红色、黄色。而像是斗拱、歇山顶等建筑构造也一般只能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


但在闽南、潮汕等地区的民居却会有意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又叫“皇宫起”。


福建南安蔡氏古民居是清代兴建的家族民居群,由16座宅第组成,共400多个房间,总面积16000多平米。房间中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


蔡氏古民居


其中最醒目的是使用了大量的红砖,明清时期红砖在中国很少见,但在欧洲、南洋被大量使用,归国的商人们把这种材料带回故土作为自己事业的见证,同时让整个建筑群都呈现出一种皇室才能享受的红色氛围。



新加坡华侨建筑家林路的故居林路大厝建于光绪年间,同样使用了大量红砖,同时还设计了西式钢筋水泥与中式木结构混合的梁柱,房上是传统歇山式屋顶,地面铺的是进口花砖,整个建筑都是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显得富丽堂皇。



还有一些华侨回国后,抛弃了传统民居院落式布局,而是效仿西式别墅的样子建起了中西合璧的独栋洋房,在当地叫番仔楼。



福建有很多的番仔楼,老一辈华侨宁愿把砖石木料从海外千里迢迢运回中国,也要在家乡修建豪宅。


民国时期的菲律宾富商杨邦梭的族谱从第14世至19世辈分取名为:国、家、邦、荣、祖、德,可见其深受光宗耀祖思想的影响。事业有成后,他回到老家福建石狮市永宁镇兴建了六也亭,供杨氏六个家族共同时使用。内设170多间房,容纳了200多口杨氏族人和百余名佣人。


彩绘雕刻、大理石的栏杆,这些在中国土地上建起的异域豪宅代表了屋主人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在海外打拼时辛酸。


六也亭


不少华侨回国后,都不遗余力的使用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帮助家乡的建设。蔡氏古民居当年的主人蔡资深曾到浙江、安徽等地区赈灾,因为捐款数目巨大多,还被皇帝封了二品资政大夫的头衔。


修建了观山李氏民居的李功藏在衣锦还乡后花巨资创办了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还在泉州、厦门捐赠或创办中小学数十所。


观山李氏民居


如今福建农村的欧式豪宅可以说是番仔楼的一种现代复刻,当年看着那些豪华的番仔楼长大的福建人在成功之后也想拥有自己的洋楼。这些豪宅不仅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财力和地位,也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先的尊敬。



中国人对故土,对根,都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只要根还在,心就还能踏实。即使漂泊得再远,事业再成功,对家的思念始终让游子们想回到出生的地方再看一看,哪怕死后也要回归故土。


所谓落叶归根,丰城剑回,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yysaag),作者:石叶you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