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4-23 10:01
全网都在夸,但我不敢鼓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头图来自:《活着》


Sir很久没有这样读到落泪。


不是文字的力量,就是结结实实的命运。


来自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这是一个穷孩子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


很热血,很正能量?


抱歉,Sir读完的第一感受并不是这样。没有梦想的滤镜,没有逆袭的光环,对着命运呐喊的他,经历的是一场无比惨烈的逃生。


Sir忍不住写点什么,因为Sir无法接受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只有鸡汤这一种答案。因为没有一场苦难是为了感动而生。


01


黄国平来自四川南充市的一个偏远山村。去镇上要走10公里的土路,到县城则要跋涉90公里。


作为村里最穷的一家人家,他的家,长这样。



这是网友口中的,现实版“活着”。12岁母亲离家,17岁父亲因意外去世,而在这期间,黄国平也从未经历过童年。


挡在上学路前的,第一关是穷。没钱住宿,便要早起走山路奔波两地。房子太破,下雨时“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父亲的庇护仅仅是,“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


由婆婆独自带大的他,高中前的经济来源全靠自力: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被狗撵,被蛇追,一次次蹚过“用脚测量过无数次”的水田和小河。


艰难如此。而“父爱”给他的,通常是纠缠索取。


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摔打心灵的第二道卡,是孤独。


身边亲人、恩人相继离世。


婆婆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


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


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


在黄国平的求学路上,无依无靠和孤苦伶仃,都是字面意思。然而,让Sir意外的是,诉说中他坦诚贫穷给人带来的那种羞耻。“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穷孩子,总是害怕别人的眼光。


雨天衣服总是湿的,夏天总是赤脚。到了冬天,他怕的不是天太冷,而怕同学看到他的衣服那么单薄。


世上两样东西藏不住,一是打喷嚏,二是穷。生活处处破绽,“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唯一的尊严,唯有成绩。这是苦孩子仅有的“虚荣心”。


这些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你可能也有过咬牙打拼的经历,或是有过同样经历的同学、朋友。自律、专注、习惯沉默......因为忍耐,是他们能掌握的最高效的生活技能。


而在Sir眼中,这篇论文成果后的“致谢”,是一个苦孩子终于有了机会去说出,他忍受了20年的不堪。不是感恩。是把“穷”字砸烂咬碎,品味出的苦难、孤独和屈辱。


黄博士的文字之所以震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因为对贫穷的恐惧,是每个人的通感。无论你爬到什么位置,总有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在我们共同的下方。


02


这篇“致谢”爆火之后,有人说热血,有人说励志,有人说这是所有平凡人的希望。


“说阶级固化的人非蠢既坏!”“谁还敢说寒门难出贵子?”“看看人家的逆天改命,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命运?”


黄博士的意志和品格,当然值得钦佩。他的人生奋斗出了成功,当然也可喜可贺,只是。千万不要把这种“九死一生”的惨胜,当成平凡人的理所当然。


在这场与命运的搏斗中,黄博士终究胜天半子。可这赢面是多少呢?那些被遮盖了的败局又有多少呢?还有多少寒门子弟,没有机会在论文致谢里扬眉吐气,没来得及拿到毕业证,留下的是告别信。



当我们被“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希望所感动的时候。更不该忘记绝望的求救——“下辈子,不要做穷人家的孩子。”



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


寒门子弟的选择,只有能不能豁出去。一条路,学。


真正的苦,是现实从未给他们选择权。电影《青春派》刻画出的几个主角,有足够的象征性。



同一届高三,同一间宿舍的几个孩子。


家境优渥的贾迪,父母包办出国留学,不用高考所以终日混吃等死;官二代家庭的李飞,选择艺考,有着用爱好去规划人生的权利;普通家庭的主角居然,也可以去青春,去迷茫,而他考取名校的动力,也是为了追求喜欢的女孩。


青春是什么?说难听点,青春是出路的反义词。


青春是还有退路可寻。而周强,只有那条独木桥可走。家庭环境最差,所以他“只能”是班里最刻苦、最好的尖子生。



普通人家会告诉孩子们:世界很大路很长,你不要留下遗憾。


而穷人家的,往往只有那一句:不属于我们,我们不要。



而属于他们的路,又有多难呢?


在各种土味视频混剪中,三种人类魔幻奇观最令人手心发汗,分别是,成功学营销讲座,企业文化团建。




以及规模、癫狂不输分毫的——高考冲刺。


同样的一段年纪,有的人叫青春,有的人叫上学。而有的孩子面对的,是不止不休的战斗,和被洗脑催熟的狼性。他们攥紧拳头,青筋暴起地宣誓明志。



他们团结紧张,纪律严明地培养意志。



更不用说他们的主业,学习。


从纪录片《高考》里的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到令人闻风丧胆的“衡水模式”,再到近年刷屏的张桂梅校长山区女校。在中国很多知名的“高考工厂”里,你都能看到这样的壮观景象——学生们站在一起,用最大的声音,竭尽全力朗读背诵。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独木桥上的千军万马们从不孤独,身边人的读书声,就是他们为彼此拉响的战争警报。



看到种种以上场面,是会感受到斗志盎然,还是触目惊心?


残酷而又疯狂。


是的,内卷。我们最怕、最烦、最嫌弃的内卷,是穷孩子们唯一的路。


但你还记不记得2017年高考北京市文科状元的“耿直”。


(我)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能是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近几年的高考状元,都是家境又好,自己又厉害的人。”



钱非万能,但钱能为孩子安排上更好的教育资源、视野格局、自由与探索的成长空间。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山村女校校长张桂梅。


她将1804名女孩送出贫困山村,靠什么?


因为穷,所以苦。不想穷,就要吃更多的苦。


孩子们拼命开始刷题

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

我们没有办法

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穷人没有第二条路。你比别人更卷,你才有机会。


黄博士熬过来了。


这篇论文,是他寒窗二十二年,所做到的最高规格的尊严。对于个人,它可以是个励志故事,是人们身处阴沟依然愿意仰望星空的力量。但对于环境,对于社会,它不竟仅被视作“人生鸡汤”,更不该是回击“寒门难出贵子”的一个“完美”模范。


用百倍努力换取平等。真的平等吗?


它该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去实现教育公平,切断贫困的家庭遗传,依然任重道远。


这最后一条公平的路,依然不够公平。


03


最后,说说另一个关键词:现实版“活着”。


很巧,最近另一个故事也挂上了这样的标签。



这是《谭谈交通》最不好笑的一期。


一个收废品的老大哥。


父母呢?死了。


妻子呢?死了。


孩子呢?出生时难产,孩子跟妻子一起走了。


兄弟姐妹呢?


哥哥死了十八年了,弟弟重病吃药吃傻了,大哥出门收破烂要随时带着他,以便随时照顾。


两个人,一辆车,更多的陪伴是一条狗。


但大爷说:“狗已经十几岁了,也快要死了。”


△ 后来他的狗被人偷走了......


谭警官不知道他是如何承受住这么巨大的打击。


大爷怯生生地举起双手,连着说了三遍:“往前看,往前看,往前看。”



这三个字很热血,很励志?


的确。但Sir的心中,还是多出一丝不忍。


“向前看”。面对苦难,它是最简单、最正确的答案,但也是最容易被围观者接受的答案。


这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完美受难者”的高尚。然而再现实不过的是,当我们试图歌颂他的“往前看”,他,又能看到什么——大爷最后问到的这个问题,才是他真正想问的、在乎的:警官,你能不能不罚我的款?



我们常说“哀民生之多艰”。


有一个人成功改写了命运,不代表仍在命运里苦熬的人就不多了。一个人摆脱了贫穷,不代表他经受的屈辱和苦难,就自动化为甘甜的记忆。这就是为什么Sir在看到黄博士的“致谢”,无法由衷地开怀起来。


因为当我们在为他欢呼,将他树立为典范的时候,似乎就默认了这样一个逻辑——你有了知识,成了人才,获得了成功,才有资格豁免贫穷的苦难。那些只能平凡地“活着”,提心吊胆着“能不能不罚我的款的”的人,他们就没有努力吗?他们也往好里拼命挣过,只是没成功挣出去。只能不停地挣啊挣,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所以,Sir最听不惯的就是“人家能逆天改命,你为什么还在抱怨”。


他们对那些被命运踩在脚下的人,再踩上一脚——一切都是你应得的,要怪只怪你不够努力。


好像一个被命运遗弃的人,只要付出同等的努力,就能获得别人的成功;好像活着本身,还不足够壮烈。


就像《活着》,从余华的原著小说,到张艺谋的电影,它们渴望呈现的,怎可能只是歌颂“坚强”二字?


伟大的作品从不刻意去象征什么,但字里行间总是充满着象征。有的关于时代,有的关于宿命,有的关于人心。




只不过,故事是别人的,痛才是自己的。


余华在写小说时,就卡在了这样的关卡。


他不知道如何去展现福贵的丧子之痛,因为他没有同样的经历。最后他决定,把他那样的痛还给福贵。或者说,任由读者去品味。


那,是一把盐。一把撒在心口的盐。


我看着那条弯曲的通往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众生痴愚,世人皆苦。


一滴眼泪,百般滋味。所以千万别忘了,那最容易被我们称赞的坚强,不过是命运巨轮下,幸存者们的最后一片盔甲。


Sir期待能有更多不幸的人,有勇气化身风暴,有希望反击命运。


但你我都明白,只有人们不用再被迫成为勇士,才是我们最该鼓掌的时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