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献给在这个星期日需要调休上班的你。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yysaag),作者:哈莉葵因,头图来自:《加菲猫2》
出于工作需要,我最近研究了一番“如何能够在上班时更方便地摸鱼”。和前互联网时代不同,当Alt+Tab键这类切屏小技巧变得人尽皆知(尤其是领导也知道)的时候,摸鱼的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在一份流传的名为《即使老板站在你面前也无法发现你在摸鱼》的摸鱼对策里,我迅速找到了适用的摸鱼方法。
想要不容易引人注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频繁切换页面,所以打游戏看动画显然并不可行,即使是在这份秘技里,你也要做到一直打开着工作页面防止来自上级的突袭。
但对于像我这样的编辑来说,事情没那么复杂,毕竟大多数时间,我们的工作都是打开一个Word文档,在上面吭哧吭哧地打着一行接一行的字,再删掉。而Word文档本身功能有限,能够做的只有最基础的复制粘贴读小说法。
不过这样大篇幅地拖动文档显然不可行,万一领导路过我的身后,看到我日写三万字,大概会错估我的工作能力,在日后会产生不小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工具就变得必不可少。摸鱼对策里的第一条,推荐了单行文档阅读器。简而言之,就是把一整本小说的内容塞进文档的一行,通过移动光标来推动文章进度,进而达到不动声色在Word上阅读小说的效果。
除了惠及我们这些文字工具人,程序员也能用上这个软件。在编程软件里植入单行阅读器之后,就能不动声色地在页面底部翻看小说。
下方红框内就是小说部分
即使只停留在主界面,也能够在简短的菜单栏里阅读。
下载网站的图例
但看小说只能解决初步需求,而人类的欲望总是更上一层楼的。摸鱼利器汇集了全互联网人的智慧,当然也不可能只有这一点小聪明,于是我很快找到了第二个软件,叫做“窗口透明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据说能够光明正大打游戏。
原理是这样的,将工作窗口和游戏窗口都打开,可以对游戏窗口自由设置透明度。在低透明度下可以同时看清工作和游戏两个界面,实现双线操作。
如图所示
但这个方式又显而易见有些问题,首先就是比较费眼睛,其次我要是真的玩起什么大张旗鼓的大型游戏来,风扇嗡嗡响不说,机械键盘的疯狂敲击总是会让办公室的其他同事生疑的。
那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打游戏呢?很快,一条对策终结了我的摸索。如果我没有提前告诉你,你应该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游戏大厅。页面右上角的引导话术充满了玄机,而你只要点击任意文件夹旁的空格,就能够坐下准备加入游戏。
“坐满3人开始会议”
它更棒的地方在于,游戏界面正好是Word界面。一切提示语都鬼斧神工般嵌入了Word界面内,就算领导在你身后停留五秒钟,也无法辨别你到底在做什么。
随后我叫上了其他两位编辑对这个游戏做了个测试,以评估它究竟质量如何。等到三位选手都在文件夹边坐定,我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个斗地主。
正在游戏的界面是这样的,当一名玩家抢到地主时,头像会自动变成PowerPoint的橘黄色标签,十分好辩别,而在他们每回合出的牌则会出现在头像顶上,非常不易察觉。
即使我这样细细讲解,你可能也无法在十秒钟内找出游戏的全部要素
大概是因为拥有着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中一位编辑老师在连赢三局之后退出了比赛,而我在发现新大陆之后,决心将摸鱼学钻研到底。
很快我就发现,想要钻研摸鱼学的并非我一人。就在今年三月,清华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开了一门名叫《摸鱼学导论》的选修课,虽说一开始是为了好玩,但因为选题过于有趣,很快就吸引到了一千多名想要选修的学生,以致于本意是开个玩笑的授课“老师”被迫认真讲起了摸鱼学。
虽然课程介绍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但既然清华大学能够开课研究,还是让我看到了摸鱼学的巨大潜力。如果就此深挖下去,说不定很快就能看到一条光芒的学术大道。
从各方面收集到的信息看来,“摸鱼学”属于一门涉及面广、要素繁多的学科,如果要深挖,需要从更具体的意识形态入手。很快,我就找到了“摸鱼学”更高级也更具革命性质的形态:“躺平学”。
在名叫“中国人口”的贴吧里,一个“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在最近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帖子里,这位两年没有参与工作的用户,声称自己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在践行名为躺平的“智者运动”。
躺平学,21世纪的新人类哲学之一,这门学问的信徒们秉承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和放弃与生活搏斗的态度,用“躺下”接受一切的方式与越来越卷的社会作斗争。而这位发帖的网友,显然就是“躺平学”的集大成者。
在他的生活里,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吃面条鸡蛋,晚上吃米饭蔬菜,周末可能也会视情况来顿鸡排,以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每个月的生活花销控制在两百以内,一年工作一到两个月就能解决生计问题,剩下的时间则乖乖选择躺平。食物只要能够果腹即可,也不追求什么远大目标,就正如《瓦尔登湖》里的梭罗一般,满足着“活下去”最基本的需求,又在无意之中表达着对忙碌社会无声的抗争。
在帖子里他也会不时分享着自己的躺平哲学,称“躺平是宇宙的客观真理”,认为“休息、睡觉或者死亡才是真正正义的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佛教里才见得到的清心寡欲,只不过如若条件允许,他们荤素不忌。
最可贵的是,即使在生活中,他也身体力行遵循自己的躺平原则。为了在每年的两个工作月中践行躺学,他办了一张演员证,只要有需要,就去横店进行物理躺平,既能赚得生活费,又能将躺学贯彻到底。
帖子发出不久,这位网友就被奉为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躺平学大师”。在我细细记录下大师的理论之后,再搜索更多关于“躺平学”的资料之后发现,国内关于这门学科的研究,早在去年就已经有雏形了。
研究躺平学的学者叫纳米酱,去年,纳米酱在知乎发布了两篇关于“躺平学”的深刻分析,其中一篇名叫《躺平学发展现状简论》,文中除了分析躺平的教义和发展外,还分析出了躺平第一定律:
来自知乎纳米酱
学习一门新的理论,也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感悟,躺平学也是如此。纳米酱的另一份作品《躺平学的初步纲领和躺一大宣言》能够给修行躺平的后来者很好的参考。
在这篇文章中间还提到,躺平学创立者是在受到挫折的驱使下,在春天里刷刷地流眼泪才成长的。
去年九月,“躺平学”还曾引起过一次热议。一位30岁的普外科医生陈子杨造了一个词,叫做“临床躺学”,送给那些在临床医学经历痛苦漫长挣扎的学生们。
大致意思是:从进入大学到正式跻身进入三甲医院,年轻的临床医学生们大抵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先读完五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想要进入北上广的三甲医院大多还需要进修三年博士,如果想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一些,还有两年博士后的修行可供选择。
“临床躺学”就是指鼓励学生们放弃挤入北上广三甲,退而求其次回到家乡或者二三线城市,放弃一些机会,也让自己逃离压力,回到舒适区,简而言之,就是“躺平”。
虽然和主流价值观看起来背道而驰,“临床躺学”却获得了众多医学生的认同。“临床躺学”的概念看起来新鲜,实际上在多数人的生活里,都早已深谙躺学的奥义。即使是在小县城的医院里,知名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在门诊坐诊的情况并不难看到,毕竟北上广的三甲医院就那么几个,而三四线的医生比比皆是。
这些认同“躺学”的医学生也是如此,他们践行了“放弃挣扎”的原则,也放弃挤破脑袋成为人上人的机会,最终选择“躺”在家乡,也确实过上了能松一口气的生活。不过在医学生中,这种“躺”的概念又不是贬义的,医院正好也需要他们。医学生的“躺”正在让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病人因此获益。
“临床躺学”的概念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一方面是因为临床学在医学中本就是最卷的门类,而医生相对于其他职业,“躺”起来又更具有代表性一些——毕竟几乎每一个去过医院的人都感受过门诊的拥挤、医生的疲乏和生老病死的精神折磨。所以医生们一说要“躺”起来,很容易都能得到共鸣。
但其实不论什么行业,大家早就想躺一躺了。在一份2017年的丧表情包统计里,“葛优瘫”成功击败了其他种种模因,成为了互联网最佳丧文化的引领者。后来大概是因为肖像权所有方到处起诉(连我社都收过律师函),这个梗也就不了了之了。
躺平学文化前有来者,必定后继有人。我在豆瓣小组里找到了这些仍然在奉行躺学的伙伴们。在这里大家称自己有一种叫做NPC energy的精神,说自己就像游戏中NPC一样,只跟主动与自己说话的人说话,更多时候当个安静的背景板。
但对于大部分的用户来说,他们并不想真正“躺平”,只不过是出于一种疲惫的自我保护。当生活的重压分摊到了每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身上,只要抢在命运袭击前躺下,就没有那么容易再被击垮了。
而“躺平”也并不像有些地方所说的那样意味着堕落,不是抛弃月亮追求六便士那样将理想和现实划分得泾渭分明,相反,这些试图躺一躺的人,都是在追逐月亮的路上累了,想在六便士边歇歇脚,获得一些安全感而已。
就像豆瓣小组的组长说的那样:我们需要的不是“彻底躺平”,而是“懒惰的权利”。
写完了这篇文章,完成了本周的任务,我决心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抓紧躺平,享受刷刷流眼泪的成长时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yysaag),作者:哈莉葵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