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9-15 14:00

体制内企业内部创业能否破题?

关于创业的故事,虽然年轻人具有不可比拟的年龄优势,但创业又似乎是一个不必然受年龄约束的事情。因此,尽管本人不曾是创业者,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想就本人接触的信息谈谈有关创业的话题。运营商也是互联网业务最早的践行者,成效有但不大,而且曾经的许多业务都在不断边缘化。一段时间以来被OTT弄得有些焦躁之后,提出了进一步互联网化的口号。互联网化,一支互联网化的团队是关键,因此曾经某个场合,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提出了运营商团队有没有创业心态的命题,鼓励想法可以再大一些,再超前一些。运营商作为体制内企业(即国有企业)的代表,其创新业务团队如何具有创业者的心态,细想想,此命题非常好,但对于体制内企业而言,不能说是个伪命题,但却是一个非常难破题的命题。难就难在有以下几大关键因素并不是运营商这些体制内企业自身可以解决的,或者说需要冒较大风险的。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扣起来很容易

在进行一些业务模式创新的探讨中,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会时不时冒出来。对于国有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而言,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估计是在脑海中闪现的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内部团队创业,不可避免的与内部各种关系产生关联,尤其是还要利用到内部资源。这种情况下,当某个团队成功达成目标后获得超额收益高于内部一般收益时(尽管相比市场化的成功创业团队又算不得什么),这种声音就会出现,理由很简答,靠内部资源,换个团队也一样能成功,为什么要给更多。因此,这顶帽子还可以在方方面面制约体制内企业的改革和创新。

二、创业团队为什么要选择在内部进行?

假如说有些具有强烈危机意识和改革创新魄力的企业高层把内部创业推动起来了,不怕被扣帽子。那么对于团队个体而言,他们接招还是不接招?个人看敢于主动接招的少,这是因为:

1、创业不是请客吃饭,往往也是需要创业者真金白银的往外掏钱的,而且有时候数额相对不小,门槛是个大问题。门槛放低了,一方面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另一方还是那个帽子的问题。

2、既然是体制内创业,来自体制的条条框框就会多。创业者假如有好的创业点子,有强烈的意愿,还要掏出一笔不小的资金。为什么要选择在体制内受到各种约束,而不是到外部去闯一闯呢?

3、内部创业其实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创业,因此要具备完全的创业者心态是困难的。而且与内部资源发生各种交叉,实则是柄双刃剑,用好了能成功,但用不好也会伤害到自己乃至体制内的其他人。

因此,体制内创业,团队接招,勇气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智慧。

三、股权比例是硬伤,通行的对赌难玩转

从已经操作成功的一些混合所有制的案例来看,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的股权比最高10%,且单个持股还有限制,这是受到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的限制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创业团队通常都是持大股的。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参与持股的团队,这么点股权占比,一方面自主经营权上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更多是有智猪博弈搭大股东顺风车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那种行业通常采用的达成挑战目标获得超常收益的对赌也难以玩起来。

所以,归纳这重要的三点,个人认为,体制内企业要学习互联网行业的做法,尝试鼓励内部团队创业或者有创业者心态、思维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真正破题却有待时日。2014年9月10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要培养有利于全民创业、草根创业的体制机制,这说明国家高层也意识到了这种创业环境的重要意义,但要落地,尤其是到体制内企业落地还是有一个较长的时间的。在这个时间里,在一些制约着体制内企业不利因素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那些还在进行积极探索不屈不饶尝试的企业要怎么办?个人有以下几条建议:

1、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抛开争论,积极行动,尝试内部团队创业,在不触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红线下,给到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条件。这条看起来也许会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如此,对于一些已经陷于困境或者从未来趋势上看将面临较大难题的企业,要破题就必须打破常规,积极向主管政府部门要改革创新的政策,否则在股权结构、持股比例等方面将难以有效突破,难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

2、走出去学习一些已经做的不错的企业的成功经验。这方面,有些行业的体制内企业,已经有很好的成功案例,通过鼓励内部团队创业方式发展起来了一些上市公司。同时采取一些体制内企业树典型的老办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有些体制内企业也有局部小范围的内部创业的尝试,目前缺的是对这些尝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更缺的是有一些成功的故事拿出来讲一讲,产生示范效应。

3、最重要的是要推动市场化的工作进行,否则就像最近热议电信运营商的员工离职潮那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跳出体制内去创业。想要在体制内这个三条腿的方形舞台上让具有创业意愿的团队冒出来,体制内的管理层需要充当第四条腿的作用,在实践中哪里出现问题就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以服务的心态为创业团队提供便利。

4、采取体制内创业,面对的问题要更多。因此,可以加强独立的创业投资基金的能力,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和外部投资基金共同进行,跟投为主,把眼光放到外部创业团队上。

5、无论是内部创业团队还是外部创业团队,投资失败的认错机制如何,这个是体制内企业与市场化企业最大的区别,如果这个机制不解决,意味着体制内企业的决策者们始终面临来自失败的问责问题。这个需要体制内企业通过高层的沟通解决,否则,内部创业就免了吧。

总之,体制内内部创业团队这个事情,就要像如今85后、90后的创业者一样,要么进行积极的尝试,要么就当做一个念头,过去了就过去。真正要做起来,和创业者的经历将是一样的,艰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