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整理编辑自《八分》第280期,作者:梁文道,音频编辑:大壹,内容编辑:汁儿,监制:猫爷,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08年之后久违的“黄金周”又回来了,五一我们连休了5天。5天的小长假是不是应该值得开心呢?但是很奇怪,这个消息出来之后,网上出现了不少的质疑和吐槽。
我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微博上有一个比较火的内容是这么写的:
“连续两天不睡觉,然后睡25小时是不是等于多睡了一个钟,连续两周不吃饭,然后吃43顿饭是不是等于多吃一顿饭?我们都知道不等于。”
“人不是机器,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身体积累的debuff如果不及时驱散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今天的觉必须今天睡,今天的饭必须今天吃,本周的双休日必须本周休,否则就会不可逆的产生猝死风险和自毁倾向。”
而今年的“五一黄金周”的确是连休5天,但实际算起来你会发现只有1天假,因为这4天里面包含着周末,还包括2天调休,结果,大家就没有那么满意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调休是有道理的
但也有人认为,调休是有道理的。
网上有多篇文章解释了调休的理由,总结起来就是,今年之所以要重新恢复“五一黄金周”,是为了促进消费。我们晓得,在过去两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全世界的经济都大受打击,国内的旅游业在过去两年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所以需要想办法尽快恢复和促进。
旅游业不仅仅涉及酒店、航班、火车和旅行社,还牵涉到很多其它的部分,比如旅游景点周边的饮食行业、零售业,还有一些金融行业、广告业等。有人预估后发现,这一连串的内容几乎占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百分之十几。
此外,我们国家过去几年很重要的一项经济政策是提振内需。目前,在我们的GDP结构中,由内在需求带动的消费比例还不够,仍然需要继续提振内需。
那么,怎样能够提振内需,同时又能够帮助旅游业发展?即重新造一个“黄金周”出来。黄金周重新出现后,会促进“假日效应”的产生——逢假日,景点自然就火爆,连带着这些旅游相关行业的生意变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今年春节为了避免疫情的再度爆发,很多人没有离开自己工作的城市,而五一能够让大家回家,岂不是挺人道的吗?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春节的“就地过年”也帮助了我们稳定生产。不少人没有回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假期结束的时候大家能够及时恢复生产,而生产能够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似乎,我们也能随着经济的好转而幸福一点。
“人需要休息,不能够全部去生产”
我们现在的法定假期是16天,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数字显得并不多。在亚洲,我们的假期时长也短于日本,甚至短于越南。而我们全年的平均工作时长是2100小时。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996”和“5+2”成为热议话题,我们在节目当中已经有过多次讨论。不难发现的是,这一届的中国人,至少中青年,都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而在生活质量的考量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个人能够自由调配的时间有多少,或者说,个人能够用来恢复自身劳动力的再生产时间有多少。
用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来说,人需要休息,不能够全部去生产。
如果说生产就能发展经济,经济好我们就幸福,我们应该一天24小时干活,如此最幸福。但这样显然不现实,为什么?因为劳动力会被损耗,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自己的生产力,包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生产力。
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一般情况下的“八小时工作制”,以及“周休二日”的安排。通过适当的休息,我们能够以崭新的面目回到工作岗位,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生产,让大家幸福。
道理是这样,但当你看到我刚才描述那些数字,会知道,即便从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讲,我们实际的假期也并不算多。
“八小时工作制”和“周休二日”从何而来?
“五一劳动节”的起源,就在于争取每日工作8小时。当年的工人们为了争取这一点,发动了一场示威游行。为了纪念这一轰动事件,5月1日被定为国际劳动节。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49年建国后,也立刻把“五一劳动节”定为法定假日。
在当时,工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的事,以至于大家无法忍受。在此背景下,1886年美国芝加哥发生了“甘草广场事件”。
它原本是一场和平游行,游行是为了支持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的罢工,并回应前一天警方杀害多位工人的事件。但一位不明人士在警方即将驱散群众的时候,向警方投掷了炸药。炸药爆炸并引发了警方开枪镇压,最终造成了七名警察以及至少四名民众死亡,另有多人受伤。也就是说,和平游行到最后变成了一场暴力冲突。
为什么这件事情值得纪念?因为它不仅指出了工人的工时限定,还提到了工人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所需要的时间。休息、休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工人基本人权的一部分。
五一劳动节,正是为了让所有的工人能够有更充裕的、用来满足自己生活的时间,而不仅仅是为了资方卖命,为了生产、保经济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健康。
讲完劳动节的起源,再来谈一下关于周末的部分,“周休二日”的制度是怎么来的?
其实工业革命之初,并没有所谓的“周末”的概念。早期工业革命波及的一些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的确会在星期天放假,但那是长期以来宗教活动的结果,星期天大家要参加宗教聚会,周六还是会上班。
改变起源于英国,但起初争取的也并不是星期六放假,而是星期一休息。之所以出现这种主张,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整个国家的面目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火车的出现让近郊旅游变得可行,旅游业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从事旅游业的人,或者受益于旅游业发展的人,特别鼓励大家星期一也去放假。
而1842年,伦敦出现了一个名叫“早打烊协会”的组织,他们主张除了星期天之外,星期六也能够让大家早点下班。这样一来比较人道,二来大家星期六早点休息,可以做点自己家里的事,休整一下,养好精神,从而能够在星期天严肃地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一番拉扯之下,很多工人开始在星期六不认真工作,要么旷工,要么上班“摸鱼”。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板不得不逐渐让步,允许工人星期六早点下班休息。
结果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效果,英国的休闲娱乐产业开始出现。英国大都会的劳工阶层,晚上有了空闲,能够去剧院看杂耍、魔术、马戏团表演、剧场表演等,我们今天去伦敦西区很喜欢看的剧院演出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这样一来,其实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经济新形态的产生,到最后,休假对经济并没有造成想象中的损失。并且,虽然看似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却得到了提升。
一个比较重大的转变出现在1914年,著名的福特汽车创办人福特,率先主张将工人的工作时间从9小时缩到8小时,在当时的英美资产阶级当中很少有人这么做。而到了1926年,他更率先规定全公司周六休息,“周休二日”就这样开始了。
为什么福特要这么做?其实他很精明。福特发现,如果让工人们休息多一点,固然减少了工作时间,但是他们的状态和精神都会更好一些,效率提升,他反而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假如工人们多了时间休息和放假,他们就会有更多机会开车出去玩。对那个时候的工人来说,工作一段时间,是能够成为车主、开得起福特汽车的。
工人们都能开汽车,他们首先就会成为福特工厂的消费者。福特认为,休假增多,一些跟休假相关的消费也会增多,何乐而不为。
时间再往后推,1929年美国发生了大萧条,失业人口激增,为了保就业,一个思路是,减少每一个有工作的人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内容,能够招聘更多的人。虽然大家薪水都不高,但是起码让更多人有工作。
在上述情况下,“周休二日”终于逐渐普及开来。我们总结一下刚才讲的部分,你会发现“周休二日”和“八小时工作制”都并不起源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背后除了工人们的鲜血付出,还有一些资本家和资产阶级中产阶层的介入。
而这背后除了少部分人是带着“人道”理由外,很多时候他们算的也是“经济账”,即让劳动者多点时间休息,他们的工作表现会更好,最后获益的仍然是资本家。并且,你不能让工人们只有时间工作而没有时间消费。
调休的原意或许是好的,但已不适用于今天
汇总以上观点,我们会发现,我起初引述的那些观点——从保生产、保经济、保幸福的角度来说,五一调休是有道理的——有些站不住脚。
调休似乎让大家都能够在五一期间放假出门,促进经济,可问题在于,它拨开了我们平常该要休息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到头来还是损耗了我们的生产力,并且一样损耗了我们本可以用来休闲和制造消费的时间。
将时间回溯到2008年,为什么中国会取消“五一黄金周”?其实当时恰恰是因为旅游从业者觉得每一年他们的黄金时段过于“固定”。
在黄金周的时候,景点人满为患,那些旅游发达的城镇全几乎所有的旅店、民宿、客栈、宾馆都会爆满,以至于它们短期内完全是在超负荷运作。但是一旦“黄金周”过去,这些地方又很可能会变得门可罗雀。
并且,从一般去度假的人的角度来讲,那几年大家都认为“黄金周”并不是太好的体验,因为几乎所有的景点都是人山人海,难以欣赏美景,成本也较为高昂,时不时还会遇到宰客的情况。
正因为这个理由,那个时候才取消了“五一黄金周”,试图把假期平均地分配到其它假日里面去。而今年我们重新实行“五一黄金周”,通过调休连休5天,似乎就能够避免当年的问题,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曾跟我说,调休制度来自于1999年的一个规定,它的初衷是为了要让大家有更连贯的假期。原意其实是很好的。
但是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有所变化,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需要在类似“996”的缝隙中喘息、生活。如果真的需要提振内需,让更多的人进行消费,或许我们需要的是,让大家不仅拥有消费的时间,也拥有消费的心情。
*本文整理编辑自《八分》第280期,有删减与增添,小标题由编辑添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梁文道,内容编辑: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