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融资的总盘子里,债权融资占绝对主导,债权融资中银行贷款又占绝对主导。在债务结构中,企业的中短期债务比例过高,长期债务比例过低,“短贷长用、贷新还旧”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必需有一定量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才能完成常态化的“倒贷、倒债”,保持实体经济的信用稳定,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当一些地区社融规模停滞不增或微增,就要引起十分的注意,谨防债务违约在某个区域大面积爆发。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ID:eeojjgcw),作者:宋馥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要说世上的难事儿,当妈的给儿女分钱,定是其中一桩。何况这31个“儿女”贫富不同,缓急有别,怎么把钱用在刀刃上、给到最需要的那个呢?
莫怪娘亲偏疼偏爱,既然不能雨露均沾,给谁不给谁定是费心思、惹埋怨的事儿。
这不是故事。央行发出去2000亿元再贷款,虽然很低调,还是引发了不少啧啧声响。这是央行《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的:为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对十个信贷增长缓慢的省份,“央妈”这次大施恩惠——增加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
再贷款一直是央行吞吐货币的重要手段,此次的2000亿贷款,使用方向十分明确,即相关省份的法人金融机构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加大投放。也就是说,给那些给最需救助的对象。
得到偏疼偏爱的10省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广西、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以及河南。除了广西,齐刷刷的北方省份。
凭什么呢?
2021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总体看,央行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2020年13.3%的增幅一脉相承,债券和信贷大幅投放,意在维持经济复苏态势。不过,下半年的形势难言轻松,叠加德尔塔毒株这个黑天鹅,我们有理由保持理性而谨慎的忧虑。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形势更复杂一些。去年以来,区域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不平衡的态势明显加剧。突出表现在,以往经济实力雄厚的省份,经济韧性也较强,复苏态势明显,而本就家底薄弱的地区,则进入了徘徊区间,增长乏力抑或停滞。
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GDP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也大多是总量靠前的省份;反之,增速落后的省份,也是总量殿后的省份,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分化显著。
其中,GDP增速最低的10个省分别为:青海、河北、辽宁、河南、陕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吉林、宁夏,也都是齐刷刷的北方省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在加剧,南北方经济复苏形势差异很大,下半年的复苏之路任重道远。
为什么“央妈”着力点放在社融增量上?因为实体经济与社融规模增量息息相关。中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长,还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投资又离不开融资,社融规模增量,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形势如此,在全局性的积极货币政策下,这些后进省份徘徊不前的社融规模,凸显了区域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拉后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甚至,比拉后腿更可怕的是,停滞不增的社融规模,还可能引发未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并非危言耸听。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融资的总盘子里,债权融资占绝对主导,债权融资中银行贷款又占绝对主导。在债务结构中,企业的中短期债务比例过高,长期债务比例过低,“短贷长用、贷新还旧”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必需有一定量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才能完成常态化的“倒贷、倒债”,保持实体经济的信用稳定,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当一些地区社融规模停滞不增或微增,就要引起十分的注意,谨防债务违约在某个区域大面积爆发。
此外,再贷款投向的10个省份,并非完全按照社融增速的倒数排名来安排的。一些省份虽然社融增速不低,需求量却也大,如山东、河南、广西等,均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需要更多的信贷扶持。而青海、海南等省份,因为经济体量较小,社融规模增速虽小,需求缺口相应也小。
可见,“央妈”的再贷款分配方案,扶弱的同时还要看需求,确实花了大心思。
只是,当中国区域经济依然呈现出南强北弱、人口和各种要素加速向核心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的趋势下,看似周全统筹的惠泽方案,或许潜藏着更大的不公平:钱就那么多,给谁花才算是用在刀刃上,总会有人咋舌抱屈。
在南北分野、强弱失衡的区域经济大变局中,“央妈”指挥货币流向的手段,是否也该适应一些新变化,有一些新内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ID:eeojjgcw),作者:宋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