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1-10-15 17:13
我不想推荐人买特斯拉了

我确实不太想再推荐人买特斯拉了。


身边朋友有电动车指标的越来越多,因为工作原因,会有很多朋友参考我的建议去做选择。但只要是想买电动车,我都会推荐买特斯拉。


特斯拉好吗?真的好,续航稳定,加速快,车机流畅,即便是不买 FSD 那个高级别驾驶辅助,车道保持功能体验也相当好。更何况,Model 3 的标准续航才 23.8 万,选配个轮毂和白色内饰也不过 25 万出头,不算太贵。


但特斯拉也真的不太行。内饰算极简还是简陋另议,即便是国产后,装配工艺还是不行。我同事买的国产 Model 3,第一个夏天,B 柱就因为下雨进了水,没几天之后 B 柱就臭了,我们都调侃这叫正品特斯拉,但其实我心里挺膈应的,因为当初是我推荐的他买 Model 3。


我当然也知道,推荐买车这事儿,向来就是车主想要获得个声援式支持,如果不是自己喜欢,再推荐也没用。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于,看似电动车发展迅速,实际上,市面销售的车型中,在一个固定的价格区间内,可选的电动车车型,真的不多。


年初时候公司里实习生集全家之力家庭摇号,三代人没车才排上了北京电牌,问我 Model Y 和福特 Mach - E 选哪个,我还是推荐了 Model Y,因为 Mach- E 还没交付,电牌 6 个月的考虑期限等不起。


也是直到前天,我才真正有机会体验到国产的福特 Mach- E,有趣的是,这么长时间了,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纯电动 SUV 其实还是就这两款,顶多算上顶配价格,还能带上个宝马 iX3,所以就决定,还是分享下我对于福特 Mach - E 的试驾体验,如果你正在选电动车,也许可以做个参考。


从 1946 年 4 月 17 日,福特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首次向全球展示 Mustang 车型,在过去 55 年来,Mustang 一直都是双门轿跑。直到 2019 年,Mustang 的过往历史被 Mach-E 打破,在 Mustang 的产品线下,福特做了一款纯电动紧凑型 SUV。


Mach-E 的名字来源于 Mach 1,一个福特在 1969 年开始使用的名字,当时美苏搞太空竞争,福特把定义超音速运动的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之名,以“Mach 1”尾标的形式贴到了初代Mustang 车身之上。而把1 换位 E,则代表动力换为了纯电动。



疫情加上国产化进程,两年之后的 2021 年,Mach- E 才在中国国产,并且准备在年底交付,不得不说,确实太慢了。


与福特沟通后得知,国产慢的难处有两点,一是要将电池完全国产化,需要一定时间的供应商选择,标准适配,这个事关安全,急不得。另外一点是将车机国产化,这个工作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


但好在,从我个人角度看,Mach- E 的外观,即便到了 2021 年依然不落后。这倒不是福特设计多有前瞻性,而是整个市场上电动车的设计确实太单调了,Model 3 和 Model Y 的设计也是好几年没变,其他厂商,大差不差。


对于福特来说,既然把 Mach-E 放在 Mustang 产品线里,保持设计风格还是相当重要的,毕竟 Mustang 作为最畅销的跑车,外观设计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第一要素,Mach-E 的设计确实并不能讨好所有人,也很难让 一些 Mustang 老粉丝认同这种紧凑型溜背 SUV 还能算作是 Mustang,但 Mach-E 还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 Mustang 范儿的感觉,因为车身曲线除了侧面曲线,其他都很难通过照片与图片展示,其实如果从真车看上去,Mach-E 的肌肉感还是比较强的。


福特有个 D-Ford 团队,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一个布局前沿设计的团队,他们会在世界各地做调查和研究,为福特未来产品做一些技术或者是经验储备,在 Mach-E 这款车在中国做调研时候,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倾向给了这款车一些设计调整思路,首先中国人对后排的腿部和头部空间更在意,所以 Mach-E 的车身后半部分做了一个黑色的掀背车顶,在视觉上黑色不太那么明显,所以看上去 Mach-E 其实有个更为激进的侧面弧线,但是实际上增加了头部空间。另外整体后排距离也特意增加了 2 厘米。



因为结构布局的特点,大部分纯电动车都会有个前备箱(137升容积),但是 Mach-E 的前备箱有个密封条,下方底下还有漏水孔,方便用户洗车时候清洗前备箱,福特说这是在上海调研发现,很多人希望能让前备箱成为一个卖菜专用箱,或者是平时车内放比较湿的东西的地方,这样就能完全让后边的储物空间干干净净的。这确实还是个挺好的电动车设计思路。



内饰设计也确实看着比特斯拉强不少,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方向盘和换挡旋钮的质感,塑料感太强了,基本上可以参考福特之前的车型,不够高级。



中控屏幕的流畅程度很好,但在体验时并没有体验到完整功能,福特说试驾车的中控还不是最终版本,真正交付时候会有最终版本。


但在中控这块儿同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智能汽车讲究的是 OTA 能力,特斯拉和一众造车新势力很擅长在这块大屏上做文章。福特用在 Mach- E 车机上的硬件没毛病,但后续的更新和成长能力,还是略微让人担心。与福特同时期推出的,还有一款叫做 EVOS 的燃油车,使用了一块儿超长大连屏,那款车由福特中国团队主导开发,所以屏幕的功能本地化做的相当好,之后福特的很多车型也会用上相仿的设计。



而 Mach- E 的中国版本车机是本土化适配的,北美交付的车型用的是SYNC 4系统,中国版本是本土版本,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福特品牌在中国会拥有两套尺寸以及交互方式不太一样的车机系统。虽然传统车企向来财大气粗,即便是外国系统的本土化团队也会有很庞大的研发人员数量。但如果 Mach- E 销量不及福特预期,不知道在软件开发资源的投入上,福特会不会搞出个“轻重缓急”,让 Mach- E 的车机功能成长速度降低。



这一点值得重点注意。


当然,本质上,智能汽车,首先是一辆车,才能谈智能。Mach-E 在汽车行驶素质的表现才是最为关键的。


但实话实说,如果你抱着对 Mustang 的预期去选择 Mach-E,大概率会失望。


因为 Mach-E 虽然挂着 Mustang 的名号,但驾驶感觉却和 Mustang 完全不同。



大概每个小伙子心里都曾经有过一台 Mustang,无论是 2.3T 还是 5.0 版本。



经手过好几辆 Mustang 后,Mustang 这个名称给我的感觉,是第一次开 2.3T Mustang 时在空旷停车场上猛踩油门时的后轮滑动,和自己因为紧张在手心里出的汗,是在北京雨夜开 5.0 排量的 GT 版本,发动机散发出庞大热量时引擎盖上蒸腾出的水汽,是在 Vegas 通往羚羊谷的笔直公路上,把软顶打开,吹过头发的风。



不管是把 5.0 的 Mustang 定义为 Muscle Car 还是 2.3T 的 Mustang 定义为 Pony Car,其实这车都不算快,操控也没多好,Mach-E 作为纯电动车,比燃油 Mustang 快多了,GT 版本的 Mach-E 双电机四驱,最高功率359千瓦时,拥有860牛米的扭矩,0 到 100 公里每小时 3.65 秒。



很显然,Mach-E GT 的参数是对标着性能版 Model Y 做的,Model Y 的性能版百公里加速 3.7s,而 Mach-E GT,快了 0.05 秒。


即便你驾驶技术极为丰富,也很难体验出这百公里加速能力 0.05  秒的差异,直观感受就是猛踩加速踏板后极为直接的推背感,但极强加速带来的头部充血感会随着车速提高很快消散。也许是当时试驾的 Mach-E 剩余续航并不太多,这辆车的在 100km/h 后的加速显得略微有点儿无力。


这倒是不能证明 Mach-E 驾驶起来感受不好,毕竟这赛道上的体验与车主日常的真实用车体验几乎完全不同。


比较让我惊喜的,其实是把速度降低到日常开车的速度,在赛道巡航时,Mach-E 的驾驶质感,比特斯拉 Model Y 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儿。方向精准,底盘给回馈的路感也格外适中。


如果你在选择电动车时,锚定的选择对象是特斯拉 Model Y,确实可以考虑下 Mach-E。


福特中国对 Mach-E 这款车下了很大的决心,建立了专门的直营网络,理论上交付和售后体验是可以保证的。这些都可以等到 12 月这辆车正式开始大规模交付后再做考察。


体验内容就写到这儿,感觉各家品牌,25 万到 35 万的纯电动车产品还应该再多点儿,不然选着,真挺费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