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汽车(ID:EO-AUTO),作者:梅旭康,编辑:郝秋慧,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波谲云诡,发展与挑战并存,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齐驱。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零售量累计达到1448.6万辆,同比增长12%。
相较去年,2021年乘用车市场有一定的提升,但受疫情及芯片短缺的影响,Q2、Q3两个季度,中国汽车市场表现不佳,整体销量略有下滑。
9月产销量逐渐回升,原因在于自主品牌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优势的强化,缓解芯片短缺压力,市场开始回暖。同时这也与国内疫情管控良好,国庆出行需求增长有关。
01 自主品牌,终于抗打了?
在中国车市中,合资品牌的地位虽仍举足轻重,但自主品牌的崛起势头正劲,9月,自主品牌市占率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汽车厂商销售排行榜单中,南北大众等合资品牌依旧组成头部,销量仍在第一梯队。但相较于2020年同期销量,2021年南北大众的销量略显颓势。
据中汽协数据,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82.1万辆,同比增长3.7%,市场份额达到46.9%,上升了9.1%,其市占率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1-9月,销量大幅增长的车企仍以自主品牌为主。其中,长安汽车、上海通用五菱和长城汽车的销量增幅超过30%。比亚迪的同比指数更是独占鳌头,同比增长达68.1%。
2021年1-9月,比亚迪共销售4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
比亚迪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于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收入约人民币90.9亿元,同比增长50.2%。
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39.2亿元,同比增长22.1%;汽车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亚迪总收入的43.1%。
今年初,比亚迪三款混动车型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和唐 DM-i上市,广受关注,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亿欧汽车认为,仅以销量论英雄,是具有局限性的。各家企业对于自身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定位不同,在新能源领域下的不同细分市场各有亮眼表现。
如同属于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并未上榜,但其旗下产品ES8、ES6、EC6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不俗表现。
在亿欧汽车看来,随着诸多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和实体制造企业的入局和发力,多元化、智能化将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于智能电动车成本的下降会有所帮助。
未来主流智能电动车定价,将趋向于15-25万区间。如威马已这一区间市场崭露头角。诸多企业开始着手布局这一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
今年八月份,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表示:“蔚来进入大众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提速,将通过新的品牌进入大众市场,目前已建立了核心团队。”
02 新能源汽车,终于扬眉吐气了?
燃油车虽仍在中国车市大行其道,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异军突起,点燃了新能源市场的增长引擎。
2021年1-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排行榜显示,比亚迪旗下有三款车型销量位居前十,比亚迪汉EV凭借近6万辆的销售成绩位居第二。
宏光MINI EV市场表现更是引人注目,以25.7万辆的销量稳居第一。
凭借极低的售价,及酷似“老头乐”的娇小外形,宏光 MINI EV一经发布,热度不减,为上海通用五菱的销量上涨做出了贡献。
除比亚迪和宏光MINI EV外,位列榜单的还有长安旗下新能源奔奔EV、广汽旗下埃安(Aion S)、长城旗下欧拉黑猫,加上理想ONE、小鹏P7等。
成立于2010年的奇瑞新能源,较早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自研之路。作为一款微型纯电动车,奇瑞eQ终于榜上有名。
对比以上图表,不难发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斩获的汽车企业,今年1-9月的整体汽车销量也有一定增长。
2021年1-9月,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2%,而增长的155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94%,增量为139万辆。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了22.1%,较之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幅度亮眼。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了巨大差异。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到181.8万辆,同比增长203.1%。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市场开始向新能源化转型。
汽车电动化的浪潮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期。中国开始变为驱动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力量。
03 造车新势力,终于翻身了?
搭着新能源的顺风车,终于有企业靠着卖车业务,走上了资本的巅峰。
2021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25日,特斯拉截至收盘股价上涨12.66%,收报于1024.86美元/股,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了10267亿美元。特斯拉成了美国历史上第六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特斯拉打破了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引申到中国新能源车企,它们的估值也在被重新定义。
截止至10月28日,在中国车企市值排名中,比亚迪高居榜首。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稳居前十。老牌车企长城、吉利、上汽、广汽、长安已经早早布局新能源领域,加入了新能源的浪潮。
对于企业来说,繁荣的新能源市场并非全是机遇。
随着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降低成本的压力摆在了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面前。
今年一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正式实施。
其坚持采取平缓补贴退坡力度,通过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创造出稳定政策环境。
今年6月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公开表示,当下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车辆的限行限购已经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变得非常小了。
他相信,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10%,80%是靠市场驱动的。“靠产品打动消费者,靠核心技术解决市场痛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才能获得稳定的增长。”
即使如此,车企压力依然明显,迫切需要寻找下一个发力点。
诸多跨界玩家的入局,也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但竞争也是一种驱动力,推动一众车企进行产业布局,提高研发能力,提升自家产品竞争力,推动企业前进,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蓬勃发展。
但高市值并不能代表一切。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已然来袭,谁在新能源赛道走得更快更远,谁将会站立潮头,成为时代的赢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汽车(ID:EO-AUTO),作者:梅旭康,编辑:郝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