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15 09:10

毫米波+Switch=掌上PS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ID:chaping321),作者:世宇   编辑:面线,原文标题:《为了玩游戏,这哥们用毫米波把Switch改成了“掌上PS5”。》,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看清楚了朋友们。


Switch 上可以玩 PC 、 Xbox 和 PS 端的游戏了,而且是无延迟,无画质压缩的 “ 正品 ” 版本......



前段时间 B 站上的一位阿婆主( otakuOO 君 )发布了一段视频,主要描述了他是如何利用毫米波无线 HDMI ,耗时近 10 个月成功把自家的 PS5 “ 搬 ” 到了 Switch 上面。



关键 @otakuOO 君自己制作的这一台 “ Switch ” ,完全可以正常使用,而且还克服了以往无线串流中会出现的核心难题:延迟和压缩。


我是挺能理解的,不玩游戏的人想象不到他们为了更舒服地玩游戏,能下多大功夫折腾任天堂自己。


假如我是任天堂的主管,要么你来上班,要么我给你律师函。(手动狗头 )


众所周知,我们玩游戏往往会在主机的基础上加配一台独立的显示设备以便获得更好地游戏体验。


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用数据线把两个设备连接起来,可一根短小的 HDMI 线,各式各样的游戏设备,显然满足不了懒人的需求。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不能接受在游戏硬件设备上投入过多的金钱......


所以就不能直接用一台设备玩所有平台上的游戏吗?


当然可以,都 2021 年底了,通过无线串流让手机同步电脑或者其它设备的事早就不新鲜。只是因为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无线串流的缺陷比起优势来说更加明显。


我司编辑们就在征战峡谷时,有过选中一位幸运儿试图使用 “ START 云游戏 ” 平台一起五黑的操作,然后就在令人抓狂的延迟下,折戟沉沙。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


从理论上说,无线串流传输的数据流非常大,1080p 60 帧视频每秒的数据量大约是 1920x1080x24x60 ≈ 355MB/s 。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数据进行压缩,就像通过微信发照片,图片实际上被压缩过了一个道理。


另外,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接收端都需要对数据进行编解码的操作,数据每经过一个设备就会考验一次设备的吞吐能力(每秒处理多少数据)


这些处理数据用去的时间累计抵达最终接收端,体现出的结果就是延迟。


还有和高速路上堵车类似的队列延迟,以及硬件设备的延迟,比如屏幕响应时间,只不过相比于网络和编解码操作造成的延迟,这部分反而是相对最容易解决的那个。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 up 主使用过无线串流的方案之后,选择了另一种新的方案:毫米波 HDMI 投屏。


先看看这个 “ 毫米波 Switch” 到底是怎么鼓捣出来的。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毫米波无线投屏器、一块便携式屏幕、供电设备和其它的一些必要配件。



然后把 Switch 拆开,去掉不需要的部件,将毫米波投屏器和供电设备放进去,再盖上自己配的便携式屏幕。


由于手柄过于好用,予以保留。



关键来了,把这个投屏器 + 便携屏幕的组合和主机连接,然后将手柄和主机连接,就可以直接开始在这台 “Switch” 上玩主机游戏了。


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件事的重点在 Switch 上,所以接下来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完成改造。


首先,必须对毫米波接收器进行拆解,将不必要的外壳套件都去掉。



其次拆解 Switch 内部的结构时,还需要把原本固定手柄滑轨的部分切掉,磨平背壳中原本不需要的一些设计。


然后为了兼顾空间利用和散热功能,原装的散热系统也不能用了。



将原装散热结构中多余部分的铜管剪掉,虽然破坏了结构降低导热效率,但可以在 Switch 背壳的相应位置开孔,利用鳍片配合风道散热。


等到各种按键开关的排布, @otakuOO 君用了一个我个人觉得很惊艳的方案:将按键设置在原本 Switch 的卡槽部分。



包括屏幕亮度调整、无线 HDMI 开关和屏幕开关,同时卡槽部分的翻盖还能遮盖开关的部分,不需要额外的开孔。从外表看谁能想到这地方居然能是开关?


瑞思拜了。


为了避免驱动板高度过高,导致屏幕扣不上, up 主只能再把底座的塑料部分磨薄。



除此之外,还去掉了驱动板的耳机孔、按键板以及扬声器的接口,将扬声器和耳机孔直接通过导线连接。


以及由于 Switch 前框的屏幕都是定制的, up 主不得不再次拿起电动磨刀打磨边框,直到将它磨成相当一片钢化膜( 0.2 ~ 0.4mm )的厚度,只有这样才能看上去不穿帮。



还有一个难题是驱动板上的迷你 HDMI 线需要手动焊接,但市面上并没有这种微型规格的产品,只能用 HDMI 接头直接进行焊接操作。



这部分操作确实过于困难,而且没做好的话屏幕也就废了。


无奈之下 up 主只能向专业焊接师傅求助,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还需要解决整个便携设备的电力来源,这个地方的难点在于一般移动电源的结构并不适合。


在这里,我们需要通过按钮来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关,可移动电源都是连接后直接通电,所以只能根据需要找一块尺寸适宜的电池和升压板自行改造。



同时这个电源系统还得满足一边给毫米波接收器和屏幕驱动板供电,一边充电的功能。


再加上各种排线和接口设置完成之后,扣上屏幕和前框,整体的平板部分就全部搞定了。



可手柄呢?之前的改造过程中已经牺牲了滑轨结构, @otakuOO 君再次掏出一个让人忍不住跺 jio 喊一声妙的想法:乐高。



这样一来原装的滑轨部分只保留充电口,既能满足掌机的需要,又能满足手柄反复拆装和充电。



在手柄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 PS5 并不支持第三方手柄,所以还得搭配一个手柄转换器。



接下来只要把毫米波投屏器的发射端连接到主机,一台 “ 毫米波 Switch” 就改造完成了。


来,再看一眼终极成果的展示:



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已经不能算作一台掌机了,只是一台可以提供低延迟高画质的便携屏幕设备。


也正因此,它并不局限在 PS5 或者 Switch 的设定中,你可以用它连接你想玩的各种设备平台,然后用各种姿势随意操作,比如沙发上坐着累了还可以躺着玩。



不过这台机器并不完美。由于 up 主受到外壳的限制,有很多想法不能完全实施。


就比如屏幕的选择,虽然如今很多屏幕的响应时间都被控制在了 10ms 以下,可那些东西往往都是厂商配合产品的定制版元件。



如果是这种 DIY 形式很可能不得不在配件上做出妥协, up 主翻遍了全网,符合尺寸的屏幕最低响应时间也达到了 25ms。


原本最不需要重视的硬件设备延迟,反而成了最大的短板。



然而,这台机器虽然解决了无线串流中的延迟和画质损耗,但同样失去了 “ 自由 ” 。


众所周知,毫米波拥有大带宽、低延迟的特征,但局限性更强。比如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甚至空气中的水分都能影响它的信号强度,因此一般只能存在于点对点的近距离传输中,而且不能穿越障碍物。



所以使用这台机器玩游戏想达到很好的效果,根本不能离开主机太远。如果在 up 主这个作品的基础上想优化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借助某宝的力量......


比如利用 HDMI 网络延长器?如果短,还可以加长。


只是这中间不能有遮挡,主机放在客厅,你却在卧室躺在床上喜滋滋地玩着游戏的情况。


不存在的。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它看似解决了无线串流长期以来的核心问题,但又因为过于局限而显得 “ 有用但不必 ” 。


但实际上 UP 做的这件事,也就是对私人云游戏方案的探索,早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NVIDIA 、 Steam 和 AMD 纷纷推出了局域网环境下的游戏串流服务,只是仍然受到很多技术性的限制。包括显卡、安卓和 iOS 的兼容性等。



早年间还出现过,购买 PS4 之后玩 PS3 的游戏,只能通过 PS Now 云串流平台的事情,适配成了产品迭代后影响体验的最大障碍。


我倒觉得,影响无线串流的使用体验很大程度上是编解码造成的延迟。


如果可以研发出更强性能的芯片,将数据传输编解码的速度不断提高和优化,原本 1 秒能做完的事以后只需要 0.3 秒,那作为玩家,只需要让你的设备、网络和路由器都可以满足要求,是不是就有更好地跨平台设备的云游戏体验?


所以,各位科技和游戏界的大佬,下定决心搞一搞吧。


还是你们......等着游戏重制割韭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ID:chaping321),作者:世宇   编辑:面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文 中 产 品

Nintendo Switch/OLED

Nintendo Switch/OLED

8.0
打开APP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