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09 16:10

一年吃掉70亿只鸡的中国人,终于迎来“吃鸡自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原文标题:《一年吃掉70亿只鸡的中国人,终于不再被国外卡脖子》,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人的餐桌丰盛起来,从偶尔吃肉解馋到餐餐无肉不欢,也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禽类消费第一大国,特别是鸡肉,已然成为仅次于猪肉的国人第二大消费肉类。


然而,占了鸡肉市场半壁江山的白羽肉鸡,种源却曾经一直被西方少数企业牢牢把持。


直到最近,3个国产白羽肉鸡的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的白羽鸡种源的历史,妨碍中国人“吃鸡自由”的那双手,终于被掰开。


国际寡头垄断中国市场几十年


前段时间,3个国产白羽肉鸡的新品种正式通过审定,成了中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


从国外引进的白羽鸡品种比中国传统鸡品种的出栏时间短、成本低


也就是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肉鸡品种,从此再也不用为了引进种源花冤枉钱,还要看西方少数几家寡头的脸色。


同时,也给国人的饮食供给安全,上了一把锁。


国内的肉类消费中,鸡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种。而我们通常说的肉鸡,也就是白羽鸡,占了整个鸡肉市场消费量的近一半。


中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这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和消费国。


可是,这么大的需求和市场,白羽鸡的种源却曾经一直以来都被西方少数企业牢牢把控,核心种源更是被两家美国企业掌握。


2018年到2019年,国内白羽鸡占到了整个鸡肉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来源:智研咨询


简单来说,白羽鸡有点类似杂交水稻,除了原种鸡和曾祖代鸡是纯基因,后代都是杂交基因,不能留种无限繁殖,所以需要进口祖代鸡苗饲养,繁殖出父母代鸡,然后再繁殖出商品鸡。


也正是因此,要保证源源不断的市场供应,只能被迫不停地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的祖代白羽鸡数量为约100.28万套(一套有10只母鸡,一只公鸡)


我国为了每年进口的数十万、甚至百万套祖代鸡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从最初的每羽5美元涨到37美元,国内白羽鸡育种企业每年要花费数千万美元,才能从国外引进祖代鸡进行繁育。


在垄断面前,想享受量大从优的价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花钱多也就算了,就算你忍着高价,它们还不一定好好地卖给你。


国内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没有议价权不说,甚至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国外寡头以次充好、强买强卖。


我们要买祖代鸡,结果买回来的是父母代鸡、商品代鸡。想签合同?没门!想索赔,更是不可能。


垄断带来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是安全问题。


2014年,美国禽流感疫情爆发,中国转而从法国引种;可是第二年法国也爆发禽流感疫情。


因为禽流感疫情导致封关,引种量锐减到72万套;2017年初,波兰、西班牙等地连续爆发禽流感,引种禁令再度升级,全年祖代肉种鸡更新量降至69万套。


2014年到2020年的国内鸡肉消费量,在引种不顺的那几年,消费量也随之减少 来源:智研咨询


2015年到2018年的这4年时间里,国内祖代白羽鸡的引种量均低于80万套。


数量的锐减带来的不只是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鸡肉,还要跟国外的鸡肉生产企业来打反补贴关税的官司。


更有甚者,企业花大价钱引进的种鸡,还要承受国外垄断企业把有问题的鸡种卖给你的风险,一些原本国内没有的鸡病随之被带了进来,最终导致产能大面积下降,让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秘密研发遭外企“最后通牒”


打败傲慢的唯一办法,就是实力。


中国是个畜牧业大国,却不是强国。一旦外国断供“种子”,十几亿国民的餐桌供应将会出现大麻烦。


因此,2014年,农业部出台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希望能够实现中国白羽鸡零的突破。


我国禽肉消费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其实,国内的白羽鸡育种曾遭遇过重大挫折。


早在1981年,中国就成立了“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试图研究白羽鸡的育种问题,1986年,北京市大发畜产总公司、美国艾维茵国际禽场有限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家禽育种公司,从美国引进原种鸡,开始育种的研究工作。


但是2004年之后,受禽流感和其他种鸡疾病净化问题的影响,白羽鸡市场出现了持续两年多的滑坡。


因为种种原因,国内白羽鸡的育种工作由此中断,从那以后,国内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


国外白羽鸡的育种那是经过了100年才有现在的成果,我们真的想突破技术封锁,在10年走完发达国家百年走过的路,谈何容易。


不过,还是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合作,向着这个目标开始冲击。


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巨大的投入和未知的回报期。


2016年开始,圣农集团和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合作,投入巨资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深山里开始进行秘密育种。


他们花了3年的时间,像大海捞针一样挑选到了优秀的祖代鸡基因,从中培育出了原种鸡的四个配套品系。


就在这个项目即将露出成功的曙光时,这个秘密却被国外的种鸡供应商发现了。他们带来了“最后通牒”——要么放弃自己研发种鸡,要么就马上制裁断供,半个小时的时间考虑。


采访截图


中国人自己培育白羽鸡原种鸡,这无异于是要断了西方企业的财路。


最终,圣农集团没有妥协,他们对不速之客下了逐客令。


让他们有这个底气的原因很简单:就在当年,国产白羽鸡的新品种初步成功。


国外的制裁随之而来,不过中国企业们已经不担心了。


经过三个世代的育种,国产新品种培育出了11个品系。


来源:华经情报网


当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审定,可以面向市场,有足够的销售量时,国产种鸡的成本会比进口种鸡的价格低一半还要多。


食品“芯片”,必须要抓在手里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吃饭的问题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


如果我们把育种作个简单的类比,它就好比是高科技产业的“芯片”,在关键技术上被卡的苦涩滋味,我们尝过太多。


国内白羽鸡肉制品消费的主要方向 来源:卓创资讯


中国自己掌握了白羽鸡的育种,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它能解决供应安全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种源涉及国家食品安全供应战略,涉及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在四大家禽之中,黄羽鸡和白羽肉鸭的育种我们是100%的自己育种,蛋鸡的育种也能自主可控,但是从1982年引进白羽鸡之后近40年间,我们却要处处受制于国外企业,不仅要花高价,还要承受安全的风险。


其次,有了自主可控的种源,我们的餐桌就能不断地丰富。


作为外来品种,白羽鸡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引进,直到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行业进入中国后,肉鸡的需求量快速提升。


和许多人的固有认识不同,白羽鸡和中国本土的黄羽鸡相比,除了因为生长期短,鸡肉里所含的风味物质少一些,它们的营养价值几乎不差。


直到2019年,中国自己的白羽鸡才真正开始出现


我们还要看到这个产业链背后的经济价值。


白羽鸡的优势是适宜现代化养殖,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杂交的白羽鸡,一般42天就能长成出栏,一只平均4斤多,而且吃得少长得快,喂1.6斤饲料,就能转化为长1斤肉,这也让肉鸡的价格能长期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既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节省了许多粮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白羽肉鸡已经成了丰富餐桌和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副食,每年的消费量仅次于猪肉。


根据预测,2023年全国白羽鸡消费量将达到87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1293亿元。


即便是这样,我们国内的消费水平也仅仅是达到了世界人均消费量,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影响14亿人吃饭的事情,我们都不会也不可能让它一直被别人左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