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11 12:03
知网被判赔70万,我默默点了个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ID:chaping321),撰文:江江,编辑:小鑫鑫 & 面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呢,知网又惹上事儿了( 我为啥要说又呢? ),而且还是让人很解气的那种。


事情的经过呢,是这样的。


一位名叫赵德馨的 89 岁老教授,发现自己 100 多篇的文章被知网收录了。


只不过离谱的是,读者甚至包括他自己下载阅读这些文章,竟然都需要付费,而且他本人从来都没收到过一份稿费。


自己毕生的学术心血,就这样被知网拿去牟利了,你说气不气。


好在赵老先生自己也并不是等闲之辈。


身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的他,直接就多纸诉状,状告知网侵权。


我们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关键字 “ 赵德馨 ”,立马就能看到相关上百条的法院判决书。



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明白案情的经过,差评君便随便打开一份判决书,和各位包青天们一起断一波案子啊。


就以这份案号为 “ 京 73 民终 848 号 ” 的案子为例。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那便是:知网是否侵了老先生的权?


知网的说法是:“ 我们很委屈啊,我们已经给发表老先生文章的杂志社签过合同、付过钱了。而且老先生投稿给杂志社时,投稿须知已经写清楚了,文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化复制权等等的权利都会给知网,所我们是合法的!” 


为了证明自己,知网一方还提交了自己和杂志社之间的转账记录。



面对知网的卖惨,赵老先生这方就直接放了大招,他们的说法大概是:“ 你们可别瞎掰啊,投稿须知我看了,上面只说会被录入知网的数据库,这我是同意的,但是你们可没说会付费传播啊?” 



随着知网拿不出获得了文章 “ 信息网络传播权 ” 的证据,知网便试图切换战场。


知网一方大概这么说的:“ 我们知网自己有期刊的资质,而且网络版期刊明显也属于期刊,老先生的文章我们是转载,转载的权利我们总有了吧?” 


对于这种说法呢,法院的判定也是很直接,那就是:你不是,你没有,你胡说。



总得来说,就是一句话:案子的细节相当丰富,过程相当精彩。差评君只是简单截取判决书的一小段,供大家了解一番。


最后呢,法院判定了知网败诉,赔偿老先生 4000 多元。


又因为像上面这样的案子,总共有 100 多起。


最后前前后后加起来,老先生一共拿到了 70 多万的赔款,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这件事儿也引发了网友们热议,因为在赵老先生成功获得知网赔偿之前,网友们对于知网的怨气,早就弥漫已久了。


毕竟除了某翟大明星之外,只要你上过大学,就应该不会陌生 “ 知网 ” 这个奇葩的网站。


无论是高额的查重费用,还是连作者下载自己的论文都要被收钱。


“ 天下苦知网久矣 ” 这一句评价,很难得地让全国同学和学者们,在某个观点上达成了一致。


这么说吧,暂且不谈赵老先生这种没得到授权的文章,光是知网手中所谓 “ 合法的授权 ”,里面就有很多是强取豪夺的


办公室同事就说,当年他提交学位论文之前,会强制大家签一份版权的授权书。


拿到所谓的授权之后,学校便会把论文提交到知网,而且据我所知,国内大多数大学都有这种规定。



看到这儿肯定有差友会说了,那么这个应该怪学校啊!是学校拿了你的授权,怪不得知网。


这么说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实只看到了第一层,迫于知网的垄断压力,学校们其实也身不由己。


因为无论是查重服务,还是数据库服务,坐拥 6000 多万份文献、核心期刊收率为 99% 的中国知网毫无疑问是国内第一。


大学要是不和知网做类似的学术资源互换,它们一断供,大学还真可能做不下去研究。


另外比起收益,大部分的学者其实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成果( 为了提高引用率,甚至还有主动把论文传到某盗版网站的 ),而知网就是这么一个大平台,你的文章要是不上去,传播度和引用率都会打折。


知网就靠着虽然你们讨厌我,但是你们奈何不了我,而且还离不开我的复杂情感,靠着知识二道贩子的身份,到处店大欺客,到处 PUA 人。


对硕博士研究生们,他们拿了你们的学位论文付费让人下载,而且只给几百块的阅读卡和几十块钱作为稿酬。


说真的,这点钱还不够硕士生和博士生买护发素的。



对大学等各种科研机构,它凭借对学术论文的垄断和高昂的查重费用,年收入近 10 亿,并且还以每年超过 10% 的涨幅报价。


就连国家经费拿到手软的北大,也曾都对其表达过不满。



就这样,自己不产出任何学术成果的知网,把 “ 借鸡生蛋 ” 的生意做到了极致,用知识产权流氓的方式,坐拥 60% 左右的毛利,年盈利上亿。


其中学校、出版商们,还有无数学者在知网的淫威之下,不得不被迫接受知网的 “ 霸王条款 ”。


论文发表后被收入知网系统,付费下载,而原作者在后期却拿不到半个子儿。


当然啦,像知网这种店大欺客,靠吸知识分子血的公司,也不是国内独有。


就拿国外出版界的恶龙 Elsevier 为例吧,不提它四五百年的历史,光是作为一个现代公司,它就已经历经 140 多年了。


手上攒了不少顶级期刊的它,手握《 柳叶刀 》《 细胞 》等顶级期刊,每年就有超过 250 万篇论文的发表在 Elsevier 系上。



和知网体系一样,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学术成果,学者们不得不在他们那发文,读者们在别处也找不到更优质的内容,手握优质资源的他们也因此有恃无恐,在巨人的肩膀旁建起了收费站。


除了不怎么付作者稿费之外,爱思唯尔还把论文以每篇 8-19 美元的价格向读者出售( 这笔钱也不会给作者 ),和知网一样,他们还向世界各地的学校收取高额的学刊订阅费。


微本万利的爱思唯尔,也因此拿着 30% 的利润率( 比苹果都高 ),坐拥百亿美元市值。


和知网相同,把学术基础设施变成了的摇钱树的它们,让世界各地的读者还有学校都有苦说不出。



另外说个题外话,因为差评君之前曾写过 sci-hub 创始人女神大战爱思唯尔的故事。


有国外知网之称的爱思唯尔公司,竟然还举报了差评君。



也因为类似知网、爱思唯尔这类恰 “ 借鸡生蛋 ” 的公司越来越猖狂。Open Access( 简称 OA )论文开放获取运动也越来越流行。


简单的说呢,OA 运动是个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


这类期刊改为由作者出版面费,读者免费获得,而且无限使用的模式运作。其中版权不归任何公司和机构,而是由作者自己所拥有的。


国家和大学们也都推出了类似 iData、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等。


这些数据库都是公益性质的,旨在让知识能够全民分享,而不是某些公司的摇钱树。


最后差评君想说的是,“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用这句古诗来形容知网们所造成了学术圈现状,可谓是再贴切不过了。


而大部分的学者们啊,其实对那些个几十几百的收益也没那么在意。


他们只是不希望知识成为垄断与敛财的工具,更不希望高昂的费用,阻挡了知识的自由流通,反而为资本做了嫁衣。


这些道理,知网你说你是知,还是不知呢?


图片、资料来源:

人日,知网,知否?

场外援助, @蔡小 man 的指点

央视网评,老教授状告中国知网,“ 借鸡生蛋 ” 生意该改改了!

中国裁判文书网

雷达财经,多位教授起诉中国知网侵权,有人获赔 70 余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ID:chaping321),撰文:江江,编辑:小鑫鑫 & 面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