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特别策划
2022-01-14 18:00手机市场在喜忧参半中迎来了2022年。
图源:浦银国际《科技行业2022年展望》
对于手机行业在2021年的表现,分析师们不约而同用了不达预期来总结。从增速来看,市场确实未能带来惊喜。4G智能手机的周期已接近尾声,出货量连年下跌,行业将2022年的增长,寄托在了5G手机的进一步渗透上。从预测来看,4G到5G的换机潮未能达到智能手机转型的出货量,这也预示着人们的换机周期在不断拉长,毕竟基于目前的应用,5G还暂未颠覆人们的使用体验。
图源:知乎@安乎都护府长史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受消费者对换机质量的不断提升,手机的零售价向更高处转移。从图中可以看出,价位2K以下的手机规模在不断萎缩,5K-8K档位的手机增长强劲。
这意味着:中国人换手机变慢了,但对质量的要求更高了。
用新任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的话说,“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用户都懂产品了,哪些功能真的好用,哪些手机值,他们比谁都清楚。”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转型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但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中依然蕴藏着机会。低端市场逐渐萎缩,以往依靠极致性价比来不断挤压对手与供应链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正因如此,冲中高端成为近两年中国手机市场绝对绕不开的关键词。
手机终究回归到了产品本身: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谁更懂消费用户的诉求?谁能做出性能更强、使用体验更好的产品?用户才愿意为其买单。
在这个时间点,空降一位产品出身的中国区总裁,一加对于潮水已变的市场,或许已经有了自己的解法。
手机变局:渠道-流量-用户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竞争的制胜法宝究竟是什么。十年前,答案可能是价格。彼时,智能手机市场被以苹果为代表的高端厂商,以及一众山寨机厂商分而治之。两个极端中间,用户渴求价格足够低、性能足够用的产品,以踏进滚滚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1 年手机市场的智能机、功能机、厂商、系统分布图,图源:VisionMobile
2011年,中国手机销售量2.8亿部,其中智能手机销量增长129.4%,达到7344.4万部。而彼时,助推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来自1500元以下的智能机。
其后,线上流量快速增长,依靠社交平台营销与电商平台转化,不仅能直接面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更压缩了渠道成本,以更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后,逐渐构建了自身的供应链话语权,手机产业的势力版图再次生变。这奠定了行业发展中期,厂商们将低价、堆料、跑分作为比拼焦点,以此来不断制造话题、促成转化。
李杰在手机行业十余年,亲历了智能手机的兴起迭代,在他看来:彼时线上渠道的崛起,将商业竞争从“渠道为王”带到了“流量为王”。前一个阶段手机供不应求,拿出产品就有GMV;后一个阶段,决定GMV的变量是流量、转化率和复购率,堆料是厂商引流的诱饵,“流量来了以后,不管这个人的需求是什么,他要买什么东西,反正一股脑把信息堆上,然后想办法转化成用户成交,卖完以后让他复购。”
但线上流量红利自2017年后日渐枯竭,同时经年累月的市场教育使得消费者愈加成熟,单纯的低价、堆料都无法再打动用户,行业竞争的焦点逐渐从单点突破转为全面对抗:在一定价格范围内,实现更强的性能,行业竞争逐渐回归产品和服务。
服务的对象自然是用户,在李杰看来,未来“用户为王”的趋势不可逆转,GMV的公式也顺势改变,即:拥有的全域用户数*用户生命周期贡献价值*留存率。这意味着,拥有的忠诚的用户规模越多,用户的黏性越高,更愿意消费,GMV才能提高。
图源:企鹅智库《2020-2021智能手机消费趋势&用户忠诚度与流失度报告》
从用户角度看,不断拉长的换机周期,让用户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体验、评价一款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服务体系。硬币的反面是,当产品、服务与用户预期不符时,情绪会不断积累、放大,用户有充足的时间比较、选择其他产品,一旦流失,品牌很难再与其建立新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感的流失往往会传递,形成崩塌。
由此来看,过往的营销手段已经不再适用,通过脉冲式促销、堆料吸引来的用户,如果无法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与服务体系保障,反而会加速用户流失,更是在透支品牌的未来。
一加应变:极致性能与用户运营
过去两年,走向中高端成为行业的主旋律,厂商们无疑嗅到了市场变化的气息。用户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结果来看,在华为因缺芯无奈退出后,苹果在高端市场一家独大,国产厂商尚未在中高端实现真正突破是一个不争的残酷现实,究其根本是产品力的不足。
产品力是抽象概念,放到场景中才能够实打实地感受。对于手机而言,产品力是用户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无论音乐手机、拍照手机、还是游戏手机,针对的都是单一场景,但用户不可能只玩游戏、只用拍照。如何把使用场景逐个拿下,提升整体使用体验?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资格被称为好产品,也才有能力在中高端市场立足。
李杰在做用户调研时便发现,尽管如今市面上手机品类无比丰富,但对于一些游戏发烧友而言,仍存在诸多痛点,例如发热、卡顿等,“我并没有发现有哪个手机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有很多的机会。”
市场的空白、用户的痛点,让一加决定从游戏场景突破,再一次推高“性能”标签,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加做的是“游戏手机”。从用户的实际体验出发,便能够轻松理解:大型手游几乎是检验手机性能的极限场景,把手游的体验做到极致,再向下兼容其他场景会顺畅许多。而在其他场景,一加将以往的优势视作基础标杆、再寻突破,如与哈苏共同研发的影像系统,在10Pro上完成了又一次进阶。
同样被视作基础标杆的,还有围绕芯片、屏幕、用户体验的各项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在不同产品间被不断复用、升级,这也是一加在高端旗舰外,在未来能够支撑起中端产品线的核心保障。
产品力足够强是产品的基本,却并非唯一。李杰认为,高端的产品要用细节打动人,而“更深入了解这些产品背后,能看到其展现的更多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就是说,除了产品,营销、渠道、售后等体系都要围绕中高端市场的特点进行重构。
手机产业过去惯于区分线上和线下两大渠道,但现实场景是用户会在线下体验,也会去线上购买,线上线下的界限已经模糊。由之而来的营销触点、售后服务体系,都要在新的思维下进行调整。
图源:企鹅智库《2020-2021智能手机消费趋势与用户忠诚和流失度报告》
凭借对市场、供应链、用户的了解,李杰将“以用户为中心”确立为一加向前冲的核心,从用户的视角出发,无论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传统线下渠道,还是抖音、快手这类既是内容生产地又是交易发生地的平台,都是可能与一加产生连接的触点,都可视作渠道,都需要布局。简单来说,用户在哪,一加的渠道就要在哪。
渠道的核心是效率和用户体验,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要越短越好,渠道网络背后,是一个由资金流、物流和其他系统支撑的后台,以保证不同渠道的价格和体验整体的展陈一致,完成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闭环,这是一加追求的终极目标。
总结
2021年6月17日,OPPO和一加宣布全面合并,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的到任,是二者整合的又一标志。
二者融合究竟为一加带来了什么?李杰的回答是流动,“我们在供应链、技术、渠道、售后及人才上有充分的流动,我本人是流动的代表。我们内部是通的,是开放的。”
在流动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可能性。OPPO研究院,包括自研的马里亚纳芯片,以及未来的研发成果,都将成为一加可以利用的资源。而在供应链侧,背靠欧加集团全球两亿的出货量,一加能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但这些都需要从一加的用户画像与用户需求出发,整合一切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而体验的另一层,在产品之外。OPPO的渠道、售后网络已经向一加开放,这意味着,一加能够更快速的响应、解决用户问题。
站在更大的视角来看,在经历2020年的谷底,2021年的触底反弹后,5G和供应链侧能力的恢复,为手机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某种程度上,行业再次来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前,手机厂商们调兵遣将、顺势而动,进军中高端的尝试不会轻易停止。
伴随中国区总裁李杰上任,一加的集结号吹响,路径也已确定,兵马粮草万事俱备,由高端阵营向下兼容的一加在完成了系统性调整后,将在这场向下俯冲的战役中释放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