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职场
这届年轻人
广东
上班族
中介
员工激励
双机场城市
财报
城市经济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2-10-22 11:46
海尔为何急于收购斐雪派克?
刘步尘
10月18日,海尔集团宣布提高斐雪派克收购价6.7%,即每股提升至1.28新西兰元,海尔希望此举能实现对斐雪派克要约收购。
而此前的9月12日,海尔提出以每股1.20新西兰元的价格获得斐雪派克完全控制权。但是随后,斐雪派克发布公告指出,其独立董事们一致建议股东拒绝海尔的收购要约,认为每股1.20新西兰元的收购价格不符合该公司实际价值。斐雪派克董事会主席Keith Turner表示,“斐雪派克的合理股价应该在1.28-1.57新西兰元之间”。
目前看,海尔离成功收购斐雪派克进了一步。人们不解:为什么海尔如此急于收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资料显示,斐雪派克是新西兰一家小型家电制造企业,其炉灶、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在澳洲有一定市场,其抽屉式洗碗机在美国市场表现不错。但近几年,该公司经营艰难。
业界一般认为,海尔收购斐雪派克有利于拓展澳洲市场。类似的例子有,海尔通过收购三洋在东南亚的资产,提升了在该区域的影响力。
但,这不是海尔收购斐雪派克的所有原因,甚至算不上主要原因。
海尔提速国际化,有诸多考虑。
2004年,海尔集团营收首次超过1000亿元,但是随后,海尔发展速度骤然放慢。至2011年,海尔集团营收1509亿元。从1000亿到1500亿,海尔用了7年时间,年均增量不足100亿元。
近年来,海尔给人留下的最强烈印象,就是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但是,海尔试图给公众传递的信息却是“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中国最国际化的企业”、“全球白电第一品牌”。
现实与愿望,在海尔身上形成巨大落差。
业界甚至一度传出,海尔白电业务已被美的超越。随着美的实施战略调整这种说法才没有继续下去,但是,海尔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国内对手的巨大压力。
按照海尔的说法,其国际化分四个阶段,2006年既已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但是,止于2010年,海尔来自国际市场的营收仅仅55亿美元,占当年总营收的26%,不足三分之一。
然而,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至今已经超过20年。同样用了20年,三星成为全球著名家电品牌。
海尔的压力可想而知。2011年之后,海尔实施产业战略调整,重点发力空调与彩电,效果已经显现。据业内人士讲,2012冷冻年度,海尔空调市场占有率提升1—2个百分点,海尔彩电新产品推广力度也是空前。
调整还在继续。前不久,海尔宣布将彩电这个俗称“黑电”的产业装入海尔白电集团,业界的解读是:海尔高层无法容忍海尔彩电继续充当配角,希望用强势的白电集团带动彩电产业发展。
未来几年,海尔面临两大根本任务:
国内市场,确保维持目前的市场地位不出现大的滑坡。
人们倾向认为,海尔冰箱、洗衣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相当高,未来持续提升的空间不大;空调有一定机会,但是在格力泰山压顶态势下,不可能很大提升;海尔彩电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产品到营销战略都难以形成强力支撑;至于手机和电脑产业,根本就指望不上。
国际市场,被海尔寄予最大希望。
应该说,从战略角度讲,海尔将拓展重点放在国际市场,方向是对的。作为一家雄心勃勃的家电企业,很难想象海尔一直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三星、LG、西门子、伊莱克斯并肩是什么样子。可以说,迈不过国际化的门槛,海尔就不可能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
然而,国际化看起来很美,要想拿到手却很难。
海尔是中国最早启动国际化的企业之一,但是,实事求是讲,二十几年过去了,海尔离一个名符其实的国际企业还有差离,这从海尔“国际影响力”及“海外营收占比”两项指标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海尔国际市场迟迟难以获得大的突破?原因说起来可能很复杂,归纳起来也很简单,两个短板制约了海尔,那就是品牌与技术。在品牌上,海尔迟迟难以成为与三星、西门子比肩的国际品牌,对于大多数海外消费者来说,海尔仍然是一个新面孔;在技术上,海尔缺乏象西门子、三星、索尼那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技术,其产品多停留在“追随者”层面,缺乏领导型产品。换言之,海尔的产品尚支撑不起国际著名品牌的形象。
实际上,品牌与技术是有关联性的,因为技术不足,导致企业缺乏重大创新性产品,从而难以对品牌形成有力支撑;反过来,因为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其创新难以被国际消费者所认可。
这实际上意味着,海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得不徘徊在全球家电第二军团的序列里,除非等到品牌与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因此,海尔从不曾象今天这样充满压力感。
一度,海尔差一点被美的超越,让海尔惊出一身冷汗。数据显示,2010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400多亿元,与当年海尔1509亿元差距不大。好在2011下半年开始,美的实施战略调整,放弃坚持多年的规模至上战略,为海尔继续扮演“中国家电老大”提供了一个缓冲期。
但是,海尔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来自另一大白电巨头格力的压力正在骤然剧增。
2012年,格力电器营收突破1000亿元已无太多悬念。对于海尔来说,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格力提出了十二五末实现2000亿元的目标,从目前态势看,海尔集团十二五末也未必能达到2000亿元。在前不久召开的格力电器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新冷年开局不错,预计能比上个冷冻年增长15%-20%。会上,她明确提出格力空调业务每年增长200亿元。
这意味着格力电器(请注意,这里是格力电器而非格力集团)快者有望于2015年超越海尔集团。这当然不是海尔希望看到的。
因此,海尔目前的种种举措,实际上都是基于国内外压力之下的行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金融财经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海尔白电到底世界第几?
刘步尘
04:49
#大公司情报站
美的VS格力,谁才是白电之王?
BT财经
格力电器:戒骄戒躁
雪球
新白电女王董明珠
雪球
格力持续增长的空间在哪里?
刘步尘
中国白电行业的“三巨头”,格力掉队了
财联社©
美的没有“IP”
新眸
格力“悬停”
锦缎
家电三巨头的危与机
立方知造局
04:37
#内幕大揭秘
格力大战奥格斯,美的成老大?
BT财经
格力“渡劫”
连线Insight
04:55
#中国智造
海尔智家仍未摆脱“中年危机”?
科技新知
70岁张瑞敏的收官战
锦缎
12:03
#大公司情报站
起于技术,困于营销,董明珠该醒了
壹览商业
05:48
#大公司情报站
十年亏损70多亿,昔日“彩电一哥”康佳为何掉队?
BT财经
04:41
#大公司情报站
创维贴牌搞业务,四面出击八面受敌
科技新知
13:18
#前浪往事
从电子消费巨头到只剩医疗业务,飞利浦经历了什么?
差评君
10:02
#内幕大揭秘
23.4亿错付银隆新能源后,格力还有多少试错机会?
金角财经
05:02
#今天介绍谁
海信周厚健:一个铜臭味不太多的老商人
BT财经
02:22
#小行业大作为
海尔会是智能家居的造梦人吗?
财报喵
大 家 都 在 搜
职场
这届年轻人
广东
上班族
中介
员工激励
双机场城市
财报
城市经济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