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2-18 08:00
另一种真实:我在深圳假装看房、购物、上班

小志曾经是互联网上班族的一员,工作在几乎不眠不休发展着的深圳。他忽然发现原本清晰的职业规划,在突然到来的裁员潮面前,不堪一击;又听到同龄人加班凌晨四4点,劳累到心脏病发。他决心暂时离开工作,周转在不同的零工中,他受雇假装购房者去看房,假装去购物,甚至假装去上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色WSJ中文版(ID:WSJmagazinechina),采访:Lyra,撰文:刘兴涛,编辑:陆莹,原文标题:《我假装看房、假装上班,生活却从来没有如此真实过》,头图来自:受访者


小志说他正在把自己作为方法。


他是95后,编辑出版专业毕业,几年前到深圳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那时也有清晰的规划,比如5年当运营专家,接着或许创业?”但一切都来得太快,工作两年不到,小志就碰上了裁员。


“快,什么都快。深圳这个地方。开始一个业务很快,结束也许更快。不论大厂还是小厂。”


小志常常见证,半夜12点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午夜凌晨大排长龙等不到出租车。“发展太畸形了。”听到一个同龄人加班中心脏绞痛差点猝死后,他决心离开这个职场。


辞职后,他依旧每日给自己做时间规划和待办清单。他开始寻找零工,原则是能够窥见一种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轻松有趣,我这人吃不了苦,比较懒。”


在这个过程中,小志遇到了焦虑的房产中介,为了完成KPI请他去假装看房;遇到了中英街的店铺老板,请人假装购物,把货物带回内地;遇到了应付客户到访的老板,请人假装在周六,热火朝天的上班……他打算把自己作为方法,“用自身的实践继续保持对劳动议题的关注”,也得以窥见形形色色在“假装”之下的真实。


以下是小志的自述——


第100号看房客


我找到的第一份兼职是:假装看房。


我在豆瓣上搜到的这位可怜的朋友,一个房产中介,快到月底了,带人看房的KPI眼看就要完不成了,逼不得已上网雇人帮忙假装客户,实在是有点惨。于是我跟他联系上,帮他充当一个客户。



八月末,深圳依旧非常炎热,我一直记得这个印象。我从南山区出发,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到龙岗区,跟中介小哥碰头,由他开车载我,再去楼盘所在地,估计还有十几公里。今天要看的几处楼,都在这块地,这片有不少工厂,离市中心有点距离。


上了车才知道,我不仅是个假的看房客,还是只真的“小白鼠”。车上还坐着中介的一位女同事,他在跟那女生叮嘱一些事项,“一会去看房,你看下我是怎么做的,跟着学一下”。看来,这一程,中介小哥还得额外负责培训好自己的新同事。


车上,我们三个在偏僻的郊区道路上转来转去,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大家都是年轻人,没有距离,也可以开点玩笑。忽然车停,下了车,气氛完全变了。他俩瞬间毕恭毕敬,言语正式,显得我有那么一丝像是个来挥金购豪宅的VIP。我们各自都转换身份,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我们大概上午十点左右到第一个楼盘。工作日上午,售楼处居然是人头攒动,排了好长的队。工作人员发给我一个号牌,我大约是今天的第100个看房者。还不能马上进大厅凉快,得排队等上一批看完,我们才能进。


我有一丝疑惑:这么多人看房,还需要找人冒充?这些人,难道也是被请来假装看房的?但本着深度体验的态度,我继续进入我的角色。


中介给我安排好了人设:年薪30万,人在深圳,有置业计划。这个楼盘均价4万刚出头,在深圳算是非常便宜的盘。售楼处的长队里,我看到许多看着历经生活沧桑的中年人的面孔,我想他们如此排队买房,可能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极难得的“上车”机会。


售楼处的迎宾小姐、销售代表,都特别热情,又是鞠躬又是“您……您……您……”不住地问候,十分礼貌,时不时问要咖啡还是茶,需不需要蛋糕,等等等等……而我跟两位房产中介心中只想着快速走完这段流程。



二三十分钟后,很快,我们又来到第二处楼盘。赶过去却是个乌龙,原来中介小哥自己也没搞清楚状况,这是家只租不售的公寓,也没什么人接待。三人无语,瘫坐大厅吹了会儿空调歇息,再继续赶往下一家。


第三个楼盘稍高端了些,均价在五六万/㎡。我感到大家进入一种彼此心照不宣,但又不放弃某种可能性的奇怪氛围里。我意识到售楼部的代表可能看得出我是假的。虽然人设在,但我明显看着状态放松,也不很投入地东看西看,不怎么问问题,也没要和家里人讨论的意思。对待我的态度有细微的差异,对方也出现了希望速战速决的苗头,不会太热情,也不会完全不热情。


按照流程,售楼代表请我们逛了样板房,然后进入下午茶时间,请我们坐下来聊聊,但也很明显,下午茶就是最后一个流程了。但售楼代表还是很尽职拿出计算器跟我聊,比如年薪30万,买下这套房,公积金+商业贷款后,每月要还多少钱。我一看,一万七出头。一种原本不存在的压力瞬间涌上心头。我看着我身边那些衣着容貌同样普通的看房人,想到他们为了在这座城市安家,都要付出这么高昂的代价,心情一点也不轻松了。


售楼代表显然身经百战,读出了我的情绪。他开始大谈自己通过房产押宝的经历。说他有一套南山区的房,从几百万涨到现在1000多万,当年如何付了首付又如何还了房贷,如今成为有房一族……


“年轻人,你也可以的,你还有很大潜力!”


“不要怕,现在是很好的时候,勇敢做决定!”


“现在不出手,未来可能有新规。”


我还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紧迫感,压迫感。不过我想,这个故事肯定不止对一个我这样的看房者说过,或许对很多人都用这样的话术来套路、施压。


好笑的是,此时带我来的两位中介正在一旁划手机……我观察着整个场面,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任务,每个人都有一个指标,为了服务这一个大的楼市或者社会的经济效益。当然的确有人通过这个方式快速实现自己的财富跃升甚至阶层跃升。这些中介、售楼代表们也是真的累,不仅是体力还有情绪上的劳累,逼迫自己变得温和、谦虚、极度有礼貌,压抑自己平常的表达。



每个人都太累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天气太热,中介小哥有点烦躁,原本计划完成看5个楼盘的KPI,只看了3个就结束了。最终,他还是按照原定的5个楼盘100元,给我结了工钱。都不容易。


潮水一般的水货客


又接到一个兼职的周一,下午一点过,我吃完非常正宗的港式小吃,酒足饭饱,和几个朋友漫步在盐田的海边,海风吹拂,安静而轻松。很难想象,一个小时之前,那种逃出生天的感觉。


我是上午十一点进来中英街的。中英街在深圳盐田区,内地居民要进这里,需要提前网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可以在里面逗留一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五点。整个街区一边由内地管辖,一边由香港管辖。因为疫情的原因,香港那部分用栅栏封锁了起来。


虽然叫“中英街”,但是那个地方更像是一个小镇,楼都不高,有博物馆,有居民楼,更多的是购物商场和沿街的店铺。因为疫情的缘故,原本去香港买货的代购们,现在只剩下了“中英街”,这个唯一合法的、可到达的地方。周一来这购物的人群,我估计90%以上都是代购客,也叫水货客。



进来“中英街”之后,我就直奔事先接头过的店铺。店铺老板早就准备好了货物,都已经装在了各式背包和旅行袋里,我和同行的朋友每人都提了两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事先装好的货物,大概是一些奶粉、洗发水、药品之类的东西,


中午十二点,我们混在人群中,准备通关。


在这等待通关的人群,好像潮水,时进时退。因为海关严查走水货的行为,轻则没收货物,重则“关小黑屋”,职业代购客们为此进化出了一套自己的通关策略,叮嘱我们这些只是顺便代购“零工”:


一是先观察。观察现在把守闸口的海关工作人员是谁,是好说话的那个,还是查得严的那个。如果目前是查得严的海关工作人员值班,就先在闸口前等待,等海关换班之后再通关。


二是拖时间。等到海关快下班的时候再通关,这时海关已经基本完成了当日的“KPI”,不会再严格盘查每个人的货物。


三是被海关盘问时的办法。比如说海关出具的白色单子坚决不能签字,签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走水货;红色单子可以签,就是承认自己是买多了,承认自己违反了条例,然后货物退回商家。



但是,有经验的代购客一般会教你“坚决不认”。不吃软也不吃硬,坚决说就是自己买来用的东西,还要大吵大闹,然后就是像精神病人一样撒泼打滚,海关工作人员就觉得这个人可能真有毛病,也怕闹出事来,最后就把他给放掉了。


眼前,我混进的代购客潮水足足有三四百人,因为聚集过多,被保安驱赶。保安让我们退回到商场里面去,不要在海关前面聚集。我们就象征性的后退,等保安走远了,我们又从商场里出去。当然,看见我们又聚集到了海关前面,保安就又会过来驱赶。所以,这个三四百人的潮水涨上来又退下去,退下去又涨上来。整个过程没有语言冲突,也没有肢体冲突,双方的配合可以说是默契,一种经过多年磨合的默契。唯一不变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包括旁边的职业代购们,双眼都紧紧盯着海关的闸口看,看现在值班的海关工作人员是不是“好搞定”的。就像是一场“猫鼠游戏”。


通关的时候,是最惊险的。当然只是我脑补出的某种“惊险”。我快速通过了海关,正常拿着我的大小包,回到了深圳。



中介给结算了我130元工钱,后来一看,基本上都花在那顿港式小吃上了。在工作日的下午,跟朋友吹海风、吃美食,购物,然后甚至领到了工钱。也真是种独特的体验。


4个员工,3个是演的


有次特别神奇,一个办公室里就4个人,只有1个是真的,另外3个都是“演员”。


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那天,我在豆瓣刷到一则招聘帖,发帖人说:“工作内容非常简单,只要在办公室坐着就行。”,而且这份兼职,只需要工作一天。我很好奇,便主动联系对方打听情况。


对方问我,学什么?


我答,学传媒的。


“那行,你就是商务,或者销售什么的岗位吧。”


几天之后的一个周六,我坐地铁来到这家公司,在深圳宝安机场附近。我之前从没来过这地方,它的位置非常偏僻,周边有很多工业园区,还有一些城中村,整个环境尘土飞扬的。怎么说呢,真的要找工作的话,不大可能找到这里来。



我来到一座写字楼底下,找到发帖人告诉我的地址。这一整栋楼看起来都是新入驻没多久的公司,很多办公室闲置着,我要去“工作”一天的公司看样子也应该入驻才不久。一个几十平的小隔间,东西都比较崭新,堆着些杂物,如果真是一家正经公司的话,最多容纳十几人一块办公。但是很显然,这儿的办公环境不是非常正规。


进门,一个女生来接待我,姑且称她为HR吧。她把我领到工位上,只吩咐了一句:“你就在这儿坐着吧。”


百无聊赖,我开始默默观察这里的环境。靠窗那边拉着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特别显眼,上边写着:“欢迎浙江xx公司莅临我司指导工作”,反正就是类似欢迎大客户的横幅。四周都是白墙,一张长桌,非常普通非常常见的那种办公桌,五六把椅子,里头隔了一个小间,也许是什么董事长/总经理的会议室。墙上、桌上零星有些海报、宣传册,似乎是VR眼镜之类的科技产品,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桌上也没什么明显是个人物品的东西。除了我、HR,对面还有2个男生,程序员模样,一直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偶尔低头摆弄手机。


“你们3个,想干嘛就干嘛啊。”HR突然发话。原来那两位也是“演员”!


我们3个男生无话,各自低头玩了两三个小时手机。HR又过来宣布工作任务完成,兼职可以结束了,“客户一下飞机,老板就把他们接去餐厅吃饭了。不来公司了。”


我猜想,也许是公司刚启动,老板需要人充场在客户面前才说得过去;也许,原本有员工但他们不愿周六出现,而老板又希望客户能看到周六也是有人工作的,热火朝天的创业景象;又或者,这根本就是一家皮包公司,桌上的产品手册跟实际的业务也没关系,我误闯了一个灰色生意的边缘环节;也许……


什么都没发生。我预期中这一天需要去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情,比如假装一个销售或假装一个商务,但什么都没发生。我听着飞机时不时的轰鸣声,坐着玩了几个小时手机,一个奇妙的半天。


最后,HR发我90块工钱。原本是30元/小时,我也没待满三小时,了解到我过去一趟坐一个小时地铁,对方说,“你过来比较远,那就算3个小时。给你90块吧。”



后来,我又接了些零工,假装去面试,假装当游客,假装参加活动,千奇百怪,有些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这些可以说是我不上班生活里面的一个点缀。虽然我不可能以此为生,但是通过这些体验,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的人他的一个生活状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零工被发布,了解其中的利益相关。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或者是工作,这个行业是如何运行的,背后有哪一些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一个路人,可能无法观察到的情况。


当然,之后我还是会回到公司里面,也在积极找工作。但我对工作的期望有所改变,对晋升渠道之类的不抱有很大期望。更在意的,是工作不要那么的忙,压力不要特别大,就算是工作稍微简单一点也可以接受。


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但一定不是生活的全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色WSJ中文版(ID:WSJmagazinechina),采访:Lyra,撰文:刘兴涛,编辑:陆莹,图片:受访者提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