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丘丘生,原文标题:《“山城小栗旬”爆火:“换头术”中的故事贩卖和生活期待》,头图来自:山城小栗旬的理发日记视频截图
今年1月,UP主“山城小栗旬的理发日记”(以下简称“小栗旬”)发布了自己注册B站以来的第一条视频。
在这条只有2分钟的竖屏短视频里,他的理发师“同行”上门要求与之切磋,并提出了看似无理的搞怪要求:“左边我要黑色,右边我要红色。但是,左边不要黑得那么黑,(右边)红又不要那么红......”
短暂的插科打诨后,“小栗旬”交上了他的“作业”。
“同行”原本的黄毛被染成了半粉半黑的颜色。普通人在没有美颜、换装的条件下,竟然也撑住了如此“杀马特”的造型。
(小栗旬视频中被改造的“同行”)
至今,这条视频已经收获了600万播放量。
凭借着“换头术”一鸣惊人的新晋UP主山城小栗旬,也迅速乘上了涨粉的火箭。短短一个月,他已拥有了170万的粉丝,成为了百万UP主。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栗旬”初次试水短视频。早在2019年,他就曾在抖音上发布过有关男士理容、发型推荐等方向的内容,然而效果平平,流量不温不火,还没有发自己的颜值向视频热度高。
(“小栗旬”早期视频内容)
借着变装和素人改造向内容的东风,“小栗旬”的视频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他开始拍摄顾客在理发前和理发后的形象变化,在剪辑时也加入了网络流行歌曲和搞笑表情包。视频的可看性大大增强,“小栗旬”的理发生意与网络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
短短两分钟的理发视频到底有何魅力?当我们在观看“小栗旬”的视频时,又期待着什么?
“有点东西”的理发师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Tony老师永远不懂“修一下”是什么概念。
因为语境的不同,我们表达出来的倾向,往往与理发师最终修剪出的成品不甚相同。
加之不少Tony老师自带“社牛”属性,在“护理套餐”和“开卡优惠”的双重暴击下,本就不甚自在的你我,或许也难以在这样的喋喋不休中收获较好的理发体验。
在“小栗旬”的视频中,网友们所看见的,却是另一种发型师与顾客的相处之道。
他不会在销售导向下为了刺激消费而不断推荐护理套餐,也不会为了炫耀技术而不管客户的脸型适配程度。
理发前,一句“说出你的想法”,是为了在倾听诉求的基础上设计符合需求、情境、年龄的发型。
理发时,一些轻松有梗的玩笑则更像是朋友之间的插科打诨。
(“说出你的想法”)
在一期教网友避免在理发店翻车的视频中,稍显社恐的顾客对于自己的发型改变并没有任何想法。“小栗旬”则一改自己平日嘻嘻哈哈的态度,认真地告诉顾客:设计师是建立在客户的喜好上去设计发型的,唯有通过沟通,理发师才能够理解顾客的审美。
剪刀划过碎发,为客人设计发型的他,往往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松弛感。这种松弛既源自于对自己手艺的自信,也来自对理发这门行当的热爱。
在B站,以理发为主要创作内容的UP主并不少见。在“小栗旬”之前,也曾有不少Tony老师上传过自己为顾客理发的视频。
不过,与“小栗旬”所突出的剪头发前后颜值对比视频相比,此前的大部分视频内容则集中于沉浸式理发,在高清相机和专业的收声设备中给观看的网友带来解压、治愈之感。
(沉浸式理发类视频)
相比之下,“小栗旬”的手机拍摄则没有那么专业。然而,也正是这种视频的粗糙感,带来了生活的颗粒度。
它不是看似精致的摆拍,也没有专门布置的背景。就像是在理发工作的中途顺带录个视频,让观众看见了“小栗旬”工作的常态。
除此之外,“小栗旬”和他的徒弟们还会上传一些去到养老院义剪的视频,记录下做公益的时刻。而网友们呼声很高的“全国巡剪”,他也提出了免费剪头发或将收入进行捐赠的想法。
在职业之外,他更充分地在网络上展示出了立体、多面的自己。
偶尔谈谈自己的伤心往事,偶尔输出在摸爬滚打中琢磨出来的价值观,让他在理发这门手艺之外,拥有了更多鲜活生动的闪光点与记忆点。
(小栗旬去养老院义剪)
贩卖发型,也贩卖故事
来理发店剪头发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需求。
为了上学而剪掉过长的刘海,为了显年轻而寻找新潮的发型,为了和朋友打赌而决心剃成寸头......
在不同顾客们千奇百怪的理发要求中,“小栗旬”和网友接触到的是他们即将面临的真实生活场景。而理发也从单纯的发型修剪,变成了人们开启下个阶段新生活、新体验的第一步。
一月中旬,一名长发飘飘的男子来到“小栗旬”的理发店,决心剪去留了三年的长发。
为了给化疗病人做假发,这位男士的头发已经长到齐肩。而他对发型的唯一要求,是捐发长度大于30厘米。
(为了捐发的顾客)
原本枯燥的理发过程因为顾客的生动故事而变得更有价值。剪去长发,这位男士不仅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清爽发型,自己长达三年的心愿也终于达成。
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中,不少正在抗癌或捐过头发的用户也分享着各自的经历。
在顾客、UP主和网友们的共同书写下,本只有2分钟的短视频,也更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厚重感。
(该视频下网友的分享)
设计发型,是“小栗旬”作为理发师的本职工作。贩卖故事,则是他作为内容创作者的另辟蹊径。
无论是以新发型去参加前女友的婚礼,还是为落选的练习生剪出求职发型,亦或是捐发做公益。这些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总是会激发起观看者的分享欲。在弹幕和评论区中,网友们写下的自己的经历,也成为了丰富视频内容的点睛之笔。
在容貌、表情、语言上进行改变本就是印象管理的途径。
而理发作为“改头换面”的手段之一,也是在帮助人们完成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渡。
修剪头发迎接新学期、做个发型参加婚礼、换个风格让自己年轻一些......这些朴素又直接的理发需求,其实也寄托着人们对改变的期许。
我们总期待着,用更好的面貌,迎接未知的明天。
投射自我,想象自我
理发,不过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寻常体验。为什么隔着屏幕的我们,仍然会津津有味地观看着他人的剪头发视频?
或许,山城小栗旬向大家展现的,并不只是他的“换头术”。
在视频中,有时,他也会向大家传递如何与理发师沟通的技巧、鼓励大家勇于尝试,寻找适合的发型。
(山城小栗旬的“沟通向”视频)
当普通人苦于与发型师的“无效沟通”时,他则站在理发师的角度,告诉了大家如何描述才有可能获得一个心仪的发型。
“没有丑的人,只有没找对发型的人。”
或许,这正是观看山城小栗旬视频的网友们,所获得的最直接的感受。
而被消费主义与颜值至上轮番轰炸的我们,也在他的“素人改造”中,拥有了片刻的喘息。
太多在网络上流传的“变美小技巧”、“颜值逆袭干货”,其实操性并不强。而当我们试图通过学习此类知识来改变自己时,往往最先观察到的却是自我在面部、体态等方面的缺陷。
收藏了再多的美丽攻略,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是拿着放大镜审视自己的缺点。
而填补缺点,被认为是一项长期、持续、需要耗费大量财力或精力的工作。
当“小栗旬”架上手机、打开前置摄像头时,有一位顾客垂着眼问道:“有开美颜吗?”
然而,日光之下,其实并没有高颅顶、精灵耳、翘鼻尖的固化审美范式,只有一个个面对原相机稍显无措的普通人。
普通人的形象改变,或许并不需要穿上堆积着大logo的品牌服装,也不需要苦苦攒钱缴纳跟风的智商税。
坐在镜子前等待剪头发的顾客,也正是渴望看见全新自己的我们。
而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的缺陷,悦纳自己的瑕疵,享受着改变后的那一刻。
参考资料:
全媒派《理发店里诞生百万粉丝博主,观众为啥爱看别人工作?》
品牌头版《单月涨粉200万,B站爆火的“山城小栗旬”打败了你的Tony老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丘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