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乡村笔记BTC(ID:xiangcunbiji),作者:绿蛙,原文标题:《把孩子推向电子产品的,不是疫情,而是父母。》,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3月12日,上海全面停止线下授课。全市中小学生,又在家过上了网课的生活。常言道,“神兽”归笼,鸡犬不宁。你是不是以为本不温馨的家庭关系,又要雪上加霜了?
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却让人出乎意料。
在2020年的一份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疫情期间心理状态调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疫情期间与家长的关系更加和谐,有12.5%的家长认为,假期居家与孩子关系更加融洽,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认为亲子关系变得比较融洽[1]。
在2021年的以全国999703个家庭为样本抽样的调查中,疫情期间家长对孩子态度产生变化的占所有调查样本的12.55%,这其中,由不习惯到越来越亲密的家长占比67.41%[2],占调查总人数的8.46%。
一、疫情里的网课改变了什么?
在网络上,关于孩子上网课的吐槽也总是能很快地引起人们共鸣。3月19日,抖音用户@杨大漂亮的一个吐槽自己孩子上网课的视频火了。
——我才看了他三天网课,他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老师让拿出课本,翻哪一页他都找不到。
——我就眼睁睁地看着他,在那里抠橡皮,抠铅笔,抠本子。
声泪俱下的控诉,配上极为真实的描述,狠狠地戳中了疫情在家看孩子上网课的家长的心。
我们总是认为,是网课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长久以来,亲子矛盾一直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网课只不过是矛盾显化的导火索。
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疫情下的网课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全方位地暴露在了家长的视野中,家长的辅导战线被迫拉长,曾经在辅导作业上感受到的痛苦,如今充满了全天。
两个小时课后辅导都难以承受的家长,如今换上了24小时的全班,能不头疼吗?
二、疫情中亲子矛盾的根源在哪?
疫情期间的亲子矛盾本质上是大人的期望值与孩子的实际表现差距过大造成的。很多事情大人觉得非常简单,但是孩子无法完成;大人觉得孩子在学校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在家无法完成,进而无法理解孩子。
在2021年的研究报告中,疫情期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上网课、写作业等学习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就占到了62.42%[2]。
对孩子学习状况的不理解,会让家长将问题进一步归因于电子产品。
有网友认为疫情期间用电子产品给孩子们上网课,无异于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让孩子们玩游戏更加便利,只会增大孩子们电子产品成瘾的概率。
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关于“电子产品使用方面”的冲突就成为了疫情下的影响亲子关系的主要原因,家长反馈中,因电子产品使用而产生的冲突竟高达65.75%[4]。
但是根据北师大的一项研究,疫情期间的青少年电子产品成瘾的原因,跟父母的焦虑情绪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青少年会在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无意识地与父母的情绪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当出现负面情绪时,他们会通过沉浸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来寻求内心补偿[3]。
此时,父母若通过高压手段夺取手机的使用权,可能会激发青少年强烈的反抗意愿。而父母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防止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关键。
三、如何缓解亲子矛盾?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亲子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亲子关系,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际关系。
在亲子关系的研究中,学者鲍姆林德将家庭教育方式归类为权威型、专制型和纵容型[7]。其中最为人们推崇的就是权威型家庭教育。权威型父母温和,对待儿童真心诚意,亲子之间有良好的交往,父母对孩子有严格的研究,要求儿童有符合他们年龄的成熟,但也尊重儿童的独立性。
以奥运冠军谷爱凌的成长教育为例。在谷爱凌成为奥运冠军后,很多人也关注到其成长背后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谷爱凌妈妈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给了一个更好的理念“你不必感谢我”。
谷燕的说法也是给了最好的解释。
回到最初的结论,疫情下的亲子关系相比非疫情状态下要更加和谐。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沟通。虽然网络总是将冲突暴露出来,但冲突又何尝不是一种沟通方式呢?
但是对于亲子关系而言,任何形式的沟通都会加强双方对彼此的认识。但只有正确的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亲子关系有着“不平等性”的先天特点[8]。比起孩子,父母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在这段关系中天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在沟通上,家长容易陷入控制的怪圈。因此,学者们对亲子沟通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给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 定时沟通
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沟通时间为1-2小时,沟通内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前者主要用于了解子女的情况,后者用于情感的交流。
2. 情感发泄
亲子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由于父母独断带来的情绪压抑,由于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很容易造成子女的情绪压抑。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必要的。如果父母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性比较差,父母可以考虑定期使用情绪发泄的方法,每周让子女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3. 角色互换
由于亲自角色的固定性或界限分明的特征,亲子交往时往往站在各自角色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亲子意见分歧甚至是亲子冲突。角色互换是为了让双方理解各自的行为,进而达成共识。
程序一般如下:
①问题确定
②角色互换
③角色扮演
④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杨彦平.疫情期间学生、家长及教师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2]高书国,徐碧荣,黄云霞,邵泽飞.国家重大事件中亲子关系状况调查报告.
[3]邓林园,王雨晴,杨雨萌,周楠,李蓓蕾.疫情期间父母焦虑/抑郁与青少年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4]石晓芸.疫情下的中学亲子关系现状问题及建议.
[5]金芳,杨丽珠.儿童责任心研究述评.
[6]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7]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
[8]郑希付.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乡村笔记BTC(ID:xiangcunbiji),作者:绿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