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11 09:22

平民默克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 (ID:eeoobserver),作者:吴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0年3月,当全球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已经执政15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很罕见地发表电视演讲,呼吁民众加强保护、科学防疫、相互帮助、不要过度反应。鼓动人心的演说并不是默克尔的长项,她更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天,德国媒体拍到她去超市采购,购物车半空,里面有两瓶葡萄酒,三卷卫生纸。她显然想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告诉国民,不用过度囤货,危机时刻也需要为别人着想。


默克尔平民总理的形象,没有任何雕琢和修饰,就好像她本人执政16年的经历一样,没有一桩丑闻,没有任何夸耀的言行,甚至没有一场让人铭记的演讲。与大多数大国领导人不同,默克尔本人是战后德国立国之本的象征:让德国回归正常,而默克尔一直选择以平民的面目示人。身居高位,仍然保持正常人的生活,夫妻俩住在东柏林一幢五层公寓楼房中的一套,在乡下有一间自己搭建的小木屋,如果不是路边不起眼的警察岗哨,你根本不知道这里是总理的居所;她自己经常去公寓附近的超市买东西,推着车采购的照片根本不需要摆拍,只有身后跟随的几位警卫让你知道她是总理。


2021年底,默克尔卸任,开启她梦想中的退休生涯。除了始终保持平民生活之外,默克尔的另一伟大之处在于她懂得政治家“慎终如始”的重要性,自己选择下台的时机,而不像提携她的前辈前总理科尔当政16年却因选举失败黯然出局,或是另一位女性政治家撒切尔夫人那样在保守党“宫廷政变”中被同僚轰下台。选择自己下台的时机体面退场,是默克尔的性格使然。


在新书《总理:默克尔的神奇奥德赛》(The Chacellor)中,匈牙利裔美国作家马顿(Kati Marton)描述了她所观察的默克尔的一生传奇。虽然本书的后半部分对默克尔在特朗普主政期间成为“西方领袖”有过多饰美之辞,但作为一部详细记述默克尔从东德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成长成为欧洲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历程的传记,马顿对默克尔性格、执政理念、以及长期执政所推动塑造的德国人性格,有很深刻独道的分析。默克尔给全球带来的理性、乐观、务实、中庸、不贴标签、致力于解决问题的遗产,在全球剧变的当下,尤足珍贵。


机遇眷顾


1989年柏林墙倒塌,35岁的物理学家默克尔决定转行。“我是一个不错的科学家,但还没有优秀到可以拿诺贝尔奖”,她曾经这么描述自己为什么要放弃科学家的职业。在两德即将合并,东德人拥有了全新发展机遇的当口,她希望转换新赛道,在新的领域内出类拔萃。


在默克尔总理办公室里有一幅俄国女王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画像,上面还印有这位德国公主出身的女沙皇给俄国臣民的一句箴言:“走出去,拥抱开放!”默克尔崇拜叶卡捷琳娜,不仅因为她热爱历史与俄国文学,更因为女沙皇给俄国带来的改变。两德统一时,作为敏感又向往西方的年轻科学家,默克尔希望摧毁高墙,拥抱开放。


她选择从政的时机可谓上天眷顾。她最早的政治恩师东德末代总理德梅齐埃曾经提醒东德人不要成为10/10一代人,即“改变重启职业生涯已经晚了10年,但距离退休还有10年”,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退不得。相比10/10一代,默克尔无疑特别幸运,从政仅一年,就被德国总理科尔选中,出任内阁最年轻的部长,负责妇女儿童事务。从政后的默克尔经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东德人,保持开放心态,拥抱其他人、其他经历、其他生活方式。


与男性所主导的同时代政治家相比,作为在东德受教育成长的一名女性,默克尔从政和施政的风格非常不同。与常见的高调政客相比,默克尔低调务实,从不张扬,善于行动,用结果说话。


在担任科尔内阁部长的8年,默克尔需要迎接一系列的挑战:全新的职业、全新的体制、全新的国度。对此,她展示出了科学家的好奇心和学习力,以及天生政治家的社交能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伸出橄榄枝,这位德国族裔的美国政治家对默克尔的背景很好奇,她的出身和成长会怎样影响她的政治观点和行为?默克尔则通过基辛格了解了西方政坛,也建立了更多的联系。两者都在一个不同的国度开启了全新的生涯,并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但基辛格因为自己的犹太人被迫害的背景,形成了冷冰冰的现实政治哲学,默克尔却因为东西德合并开启新发展机遇,形成了谨慎乐观的从政风格。


默克尔也会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了解西方制度。她和英国驻德国大使成为好朋友,了解英国的政治制度的细节,比如首相与新科议员的关系,议员一般花多少时间在自己的选区等等。


“冷静中蕴藏力量”


2005年,当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之后,“冷静中蕴藏力量”成为她施政所遵循的箴言,谋定而后动,不冲动,谋求共识,愿意妥协,成了她的施政特色。


与大多数人理解的不同,德国总理在内政领域的腾挪空间有限,因为大多时候需要几家政党联合执政,内政上需要妥协和照顾的因素特别多。与内政相比,德国总理在外交政策上却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不过与特朗普那种“令美国重新伟大”的口号不同,默克尔的目标是让重新统一的德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这决定了她16年执政生涯的主要方针:与美国和衷共济;打造有向心力、有共同价值观、共享共同市场的欧盟;务实地对待中国,推动中德贸易与投资;理性对待俄国,一方面不减少对俄国的能源依赖,另一方面强化对俄国的安全制衡;同时推动全球合作来解决全球问题,比如气候变暖或者难民危机。


推动中德关系发展,展现出默克尔的理性、温和与务实的态度。


她是访问过中国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在任期间每年都要来访,因为她很清楚中国市场对于德国企业,尤其是大型车企和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日益重要的地位,她想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在处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时,她不止一次用详细的表格分析提醒欧洲各国领导人,欧洲与中国的生产率差距有多大。


2015年后,随着中国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让她意识到欧洲与美国和中国在数字经济和高科技应用领域竞争处于劣势,为此她一再呼吁欧洲需要有自己的数字技术政策。


理解中国、经营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时学习中国、学会未来与中国竞争,这是默克尔所展现出的理性与务实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她对中国的历史充满兴趣——这是她与许多政治家不同的地方。对她而言,历史值得钻研,比如她就选择通过在西安参观兵马俑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56岁生日。


处理与俄国总统普京的关系,则体现了默克尔智慧与耐心的一面。默克尔是欧洲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与普京深入对话的领导人,同时她也能够看穿普京的真实意图。


德国对俄国能源的高度依赖,同时安全问题又是俄国与西方最敏感的问题,这些都是处理俄国关系的关键点。


默克尔与普京是同龄人,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1989年柏林墙倒塌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历史的看客,一个在柏林,一个在距柏林不远的德累斯顿;共同的经历,理解却南辕北辙,一个拥抱西方和未来,一个拥抱历史和帝国。


默克尔之所以能透彻地理解普京,因为他们同样是冷战塑造的一代人,而默克尔很清楚,想要拥抱改变不容易。她曾经对其他西方领导人说:“我们可以学会怎么成为你们,而你们却不可能理解我们,因为我们的老师已经死了。”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定义涵盖了所有冷战另一边的人,包括东德人,也包括俄国人。


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爆发,默克尔从一开始就积极调停,展开穿梭外交,两个月间与普京通话38次之多。在与普京会面时,她曾经几个小时在乌克兰东部的地图上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据理力争。


她也是唯一可以与普京直接对话的西方领导人。俩人一般会用俄文开始寒暄——默克尔15岁的时候因为获得东德俄文奥林匹克冠军而赢得了去莫斯科交流的机会——聊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为了表达准确,会改用德文——普京在德国驻扎五年,一口流利的德文,甚至回国之后女儿还送到德国学校学习。


和应对所有自大的政客(绝大多数是男性)一样,默克尔通常会让普京先说,滔滔不绝之后,她再抽丝剥茧地一一回应。


在俄乌冲突的当下,相信全球会怀念默克尔的身影。


政治手腕和盲点


应对普京的耐心和隐忍,也是默克尔从政的信条。东德35年的成长经历铸就了她隐忍的性格,但隐忍不发并不代表她没有想法,她只是谨慎为先,并非没有野心和抱负。


在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女性的隐忍会让竞争对手一开始对她并不重视,她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是从做“政治花瓶”开始的,但她的野心和抱负,让她能抓住任何一个机会。


对于那些支持他的政客,她表现出了自己既耐心又狠心的复杂面向,耐心是等待时机,狠心则是在这些政客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境时,她不会因为念旧而伸出援手,往往选择隔岸观火,踏在他们失败的身躯之上,在政治上再上层楼。


在她的政治恩师科尔深陷“政治献金”丑闻的时候,她甚至率先发声,要求基民盟罢选科尔党主席的职位。事后来看,默克尔的确带领基民盟走出二战之后最严峻的政治危机,但是对不遗余力提携自己的恩公“落井下石”,也让人领教到她冷酷的一面。本质而言,默克尔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高光时刻与低光时刻并存,理性低调的默克尔也有她的盲点。


出于同情心和德国对人类的责任,也希望感化欧盟其他国家,默克尔在2015年宣布接纳100万中东和北非的难民,震撼了整个欧洲。为了接纳100万难民,700多万德国人参与了志愿者工作,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德国人的另一面。这是默克尔和德国的高光时刻。


但单方面宣布德国吸纳如此多的难民,本身又暴露出默克尔过于自信和理性的三大盲点。


第一、当她认定这是一件重要并值得去做的事情之后,她就不再愿意花时间去说服大多数人,包括不认同这一观点的人。她其实可以更详细地去分析,除了德国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之外,接纳平均年龄25岁的难民对于老龄化的德国还有哪些经济利益?但她并没有这么做。


第二、作为科学家的她,总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但缺乏与普通老百姓的共情。默克尔以为老百姓也和她一样,能够理性看待问题,但事实上并不是。有情绪的老百姓常常是非理性的,这就需要政治家不仅仅去解决问题,还需要与不同意自己想法的人沟通,说服、激发、游说。


第三、执政久了,默克尔也与选民产生了隔阂,尤其是对大多数东德人缺乏了解。


在最后一个四年任期,默克尔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盲点。参政早年,她鼓励东德人要有开放的心态,她现身说法,强调东西德的合并是东德人自己的选择,是以她为代表的这一代人对西方的选择。事实却是,默克尔无法代表大多数东德人,或者说默克尔的经历是难以复制的“灰姑娘”的童话。两德统一后,东德原有的执政阶层被彻底清洗,只有默克尔这种没有任何包袱的“政治素人”才可能有机会出道,所以默克尔自身的成就有太多偶然,大多数东德人根本无法复制。


德国统一快三十年之后,东德与西德仍然有相当的收入差距,反而成为极右翼德国的选择党(AfD)发展的沃土。当默克尔选择张开双臂接受100万中东北非难民的时候,东德人质问:你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非凡成就,因为平凡


尽管意识到自己的盲点,但默克尔不会改变,因为她是一个路德派牧师的女儿,一个努力工作的人。当问起她成功的秘诀时,她用一个词来回答——持久;当别人问起希望有人如何评价她,她用一个短句来回答:她努力了!


因为平凡,所以才成就非凡,这是默克尔留下最重要的遗产。


她本身就是平凡的女性,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选择过着朴素的生活,和丈夫一起去小木屋度周末,一起做饭、一起做家务、一起阅读聊天,享受二人世界。她把自己政治上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另一半,因为在她困惑的时候,“第一先生”化学家约阿希姆·邵尔会带给她重要的外部视角,向她解释她的决策会怎样影响普通人。


在莱比锡大学读书时,她并不是样貌出挑的女生,反而曾经加入了CDU(未亲吻俱乐部,Club der Ungekusseten)。很巧的是,她后续加入并领导的政党基民盟,德文缩写也是CDU。她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早早就和平分手,保留了默克尔的夫姓。第二段恋情,她选择不要孩子,因为35岁才开始从政,她很清楚,如果希望政治上能有所起色,就得放弃生育。


初入政坛,当一位德国保守的红衣主教谴责她单身时,她正面反击,却又在1998年低调地和男友结婚,为在一个相对保守的社会中政治上再上层楼扫清障碍。她竭力保护自己的私人生活,主政期间的“第一先生”邵尔因此被称为“剧院魅影”,一方面他和默克尔一样酷爱歌剧,另一方面因为默克尔坚持保护隐私,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被打扰,甚至默克尔出访英国,他也可以跳下专车去坐地铁到皮卡迪利会友,让默克尔本人都羡慕不已。


默克尔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或者受益于女权主义,就把女权主义挂在嘴上,但她对女性领导者的提携不遗余力。一有机会她就会与女性领导者一起聚会,讨论女性成功的一系列议题:女性如何将领导工作与私人生活有机结合?当自己是屋里(会议上、决策中)唯一的女性,该怎么应对?


她与两位法国总统的互动,也充分展现了平凡做事的个性。欧债危机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是一位喜爱张扬的人,默克尔曾经对萨科齐说:坐在你边上,我感觉自己是一台“节能灯”。以“节能灯”自况,一方面突显萨科齐的张扬个性,另一方面也是默克尔处理棘手问题默默努力的写照。2017年,39岁年轻的经济学家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默克尔携手马克龙一同推进欧洲整合的政策,曾经对年轻得多的马克龙说:我知道你喜欢打破东西,我得在后面帮你打扫战场。


她也曾引用德国诗人黑塞的名句来提醒马克龙:每一次开始都会有一点点神奇,但只有结果才能让奇迹持续。默克尔恰恰用不断的成果延续了自己的传奇。


作为女性,她成为德国战后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而且是第一位女性领导人;作为东德成长起来的女性,她成为两德统一后第三位总理;作为一名科学家,她成功转行成为政治家,而且成绩卓越。


默克尔突破了三重瓶颈,成就非凡,但依然谦逊而得体,平凡如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 (ID:eeoobserver),作者:吴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