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16 16:32
我在塔斯马尼亚荒野漫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nA旅行者沙龙(ID:AnAlxz),作者:朱利安大王,原文标题:《塔斯马尼亚日记四:荒野漫步》,题图来自:作者提供



塔斯马尼亚岛面积68,401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距离澳大利亚本岛240公里。其中,48%的面积属于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共有国家公园19个。2018年(疫情前),塔斯马尼亚的旅游业占全州毛利润的15。直接或间接的创造工作岗位36700个。2016年,国际游客22万人,2017年25万人,2018年30.5万人,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4%。


但相比起澳大利亚本岛,塔斯马尼亚的旅游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以塔州为目的地的游客,包括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仅占全国总旅游人数的3%。澳大利亚只有8个州……


可持续发展一般涉及4个主要纬度,经济、环境、文化、社会,需要考虑目的地的承载能力以及目的地的生命周期。Reichheld在1996年就提出了……


最近半个月,我都在跟这些东西打交道。因为要写报告:“摇篮山要不要修缆车。”




我在摇篮山“关”过一周,主要是实地学习。


摇篮山是世界自然遗产,是塔州甚至整个澳大利亚都赫赫有名的自然保护区。


它长这样:







摇篮山

视觉上和意大利的多洛米蒂有些像

本尊很久没有降临过了

有人还记得他吗



关于要不要修缆车的问题,需要讨论的地方很多,每个人的看法都有区别。


除了“可持续发展”的那些概念、原则以外,我对不同人的“个人看法”更有兴趣。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学生里各种国籍都有,加上这些国家对于学习没有限制,年龄、职业分布的都很广。不同背景的人,思考方式截然不同。


在摇篮山,我们住木屋营地别墅。我的室友有一个是塔州本地的DJ,有一个是印度过来的出租车司机。


跟我关系好的还有一位年纪比我大不少的老大姐,本岛过来的,不是塔岛人。以前是做出版人,后来转入旅游业。我喜欢跟她聊天,因为她讲话单刀直入,风趣幽默。我们每天晚上至少要分掉一瓶酒。


写文章需要拿很多的材料来支撑,任何一个论点都必须小心翼翼,私下聊天则畅所欲言。


我说我不主张修缆车。


我的视角是典型的“外国来的游客”的视角。我说塔州的卖点就是自然景观、就是荒野,游客来这里就是图个原生态,图个亲近大自然。对于远道而来的旅行者来说,2个小时的徒步或14分钟的缆车,肯定选徒步。修了缆车,至少这一条徒步路线就毁了。谁会想在徒步的时候看到头上有这种东西飞过。


老大姐一边抽烟一边跟我说(我们俩端着酒杯子站在门口,我抽电子烟):你知不知道澳大利亚有个词叫back corner。意思是澳大利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讨论不出结果。最后就扔进那个角落,再也不管了。修不修缆车都已经讨论5年了,还在讨论。塔州人比本岛人还要保守。如果非要做点什么才能有所改变的话,那就修,坚决主张修。


我们没有谈什么经济的健康度,没有谈什么当地社区的利益共同体。


她是一位希望澳大利亚能行动起来的激进派(这一点我同意她,我也是激进派),我是一个根本不在乎当地人能赚多少钱的外国游客。立场不同,最原始的切入点就不同。


“理性”的剖析以外,这些“感性”的区别更有意思。








缆车的修建路线与这条步道重合,对着摇篮山前进

支持修缆车的人认为:

从90米的空中去看摇篮山和周围地貌是非常特别的体验

而我认为,走在路上,接近自然,有机会遇到小动物,才算真正的体验



塔州当然是荒野。


复活节的时候我去了另一个国家公园:“玛丽亚岛”是塔岛的一座离岛。


因为想看袋熊。看到了,看到了好多好多好多袋熊、袋鼠、稀有的鹅,还有看起来就是狠角色的全身覆盖黑色鳞片的蛇。


想前往,只能通过一天只有3-4班的轮渡,汽车不允许上岛。即使在复活节这样的旺季,单日登岛的游客也不过200来人。岛上没有任何商店、餐馆。住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酒店”,它是由曾经的流放监狱改造。如今看来只是普通的房子,只有房子和木板床,睡袋、被褥之类的东西全部需要自备,食物当然也是;另一种则是露营。


玛丽亚是典型的“塔斯马尼亚景点”。非要总结的话,其特点应该是四个字:“爱来不来”。并没有对旅游业展现极大的热枕,用一种看上去略显冷漠的方式维护岛上的荒凉。


由于人少,岛上的生态是完全自然的。动物不怕人——毕竟未曾受到过人类的威胁。




图一是在渡轮上看玛丽娅岛

当日有雨

浓烈的流放犯人的孤岛气息





没有人工道路的海岛







袋熊的可爱值甚至超过预估

袋鼠的平原一望无际

巴伦角鹅是特有的珍稀动物

黑蛇的照片我就不放了,以免引起不适



塔州的旅行就是漫步荒野的旅行。


世界著名的overland徒步路线亦如此。我还没有去挑战过,因为它需要整整6天的时间。全程没有补给,遇不到城镇和人类文明的痕迹。


作为远道而来的旅行者,这样一个类似“主题公园”式的荒野之行便是塔斯马尼亚的独到之处。脱离人间烟火,享受数日清闲,与纯粹的自然相伴。尽兴之后,该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就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摇篮山的缆车在这样的(也就是我这样的)外来旅行者看来,自是大可不必。


我原来写过文章,论述旅行者是否有必要进入“当地”,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结论至今不变:旅行者不可能“成为”当地人,顶多只能想象,并从想象中得到一些自我满足,觉得自己深入了目的地。真正想要体会当地人的日常是绝无可能的——因为旅行者和当地人的退路不同。旅行者有地方可以“回”,而当地是当地人的全部。


我去过许多风格迥异的目的地,贫穷的、喧嚣的、混乱的、孤绝的。想象过自己如果余生生活于此会是如何。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我始终是个异乡人,有随时可以离开的“自由”,那无论是哪儿,都处之泰然。现有的境况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别样的体验,是一种在原有的世界中,“增加”出来的新趣味,待下去不无不可。


倘若这种生活成为了“唯一”,再也没有其他选项,我在想象自己永居于此时,不免会打个冷颤,脑中浮现的尽是此处的种种不便。




看上去很美

但如果没有选择,“只能”生活于此,是否会有不同感受?

图二是与我们一同上岛的旅人

当天的第一班渡轮,下一趟在2、3个小时后



是否要在摇篮山修缆车的计划在我眼中变得微妙起来。


究其原因,我不再是“外来的旅行者”,并不能在漫步荒野之后,再回到某个地方。此地的一些东西已与自己实际的遭遇发生了牵连,不再有说离开就离开的余裕。


老大姐自己卷的烟草在黑暗中闪烁,寒冷的空气里传来负鼠翻垃圾箱的声音。


她说:你觉得如何?如果坚持不修缆车,一切都停在这里,什么也不做。


修不修缆车成了一种符号,一种宣告态度的符号;一种把塔州旅行业从“爱来不来”转变为“欢迎光临”的符号;一种积极想要创造更多就业,争取更多游客的符号。


这种新姿态意味着对原有保守态度的松动,意味着对外界的欢迎,意味着可能对外来移民更友善和接纳的态度,以及更宽松的政策。


这种变化,与我有关,对我有利。塔州的开放度越高,想要留下来的潜在移民者当然越有机会。


我无法再以旅行者的傲慢简单回答:不修。让这个地方保持荒野,让这个地方保持原始,对这地方的一草一木都不要动它。


我不再是看过就走的异乡人。


码头和鲸鱼的骸骨,非常巨大

单根骨头比我还长



那么,我的报告结论是什么呢?修还是不修。


其实它根本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份研究生的期末作业。做决定的州政府和管理局甚至不会知道我们这群在摇篮山待了一周的学生能有什么样的结论。


不过我在某种程度上会假设自己的观点会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影响(诡异的迷信)。因此,在给结论的时候十分慎重。


荒野也并非太稀缺的资源。冰岛、爱尔兰、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甚至德国和法国的南部,都存在着少有人打扰的荒野。


说服自己献祭一座摇篮山并非难事。仅仅是在塔斯马尼亚,都还有无数荒无人烟的山峦叠嶂。


然而我最终还是主张不修这座缆车。


我的确不喜欢自然环境中有如此突兀的人工建筑。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整座岛的“荒野”代表了一种“景观的完整性”。一些东西一旦落地生根,想要拔除它就再也不可能。


即使塔斯马尼亚在多年后仍然摆出这副“爱来不来”的样子,即使想要移民的人依然要面对长久不变的保守态度,我亦认为这荒野应当就此存在下去。


人类的生活在更广泛和长远的时空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到最后,我还是把自己丢回了异乡人的位置,漫步荒野之上。


看山间野花绽放,相信自己或走或留,都还有选择的自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nA旅行者沙龙(ID:AnAlxz),作者:朱利安大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