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19 12:00
现在的广告,为何被妖魔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姐doris(ID:doriskerundong),作者:刀姐doris,对话嘉宾:空手,原文标题:《被妖魔化的广告、被污名化的营销背后的人间真实 | 刀姐对谈空手》,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这两年,广告行业的地位一直在发生变化。


以前,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觉得广告行业好酷,一直走在行业前端,我大学时还申请过4A广告公司的实习工作。但后来当我去了甲方和互联网行业,发现当互联网营销语境出现了很大变化,“社交裂变”“增长黑客”“双微小快直抖B”等新营销概念出现后,甲方为了生存,开始快速去适应行业变化,迭代速度甚至超过了乙方。


渐渐地我看到,一些4A公司开始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与此同时,国内的广告行业也在细分化,出现了像天与空、意类这样的创意热店。那么现在广告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如今广告营销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于是我和我的好朋友空手聊了聊,他有 15 年的广告从业经验,曾就职于全球第三大广告集团阳狮广告和省广集团,前两年写了一本畅销的营销书《传神文案》,在微信读书上的打分非常高。


这期我和他一起聊了聊:


  • 被妖魔化的广告行业,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 “产品内容化”与“内容产品化”塑造品牌内容,但为什么“营销”被污名化了?


  • 塑造品牌IP真正的价值:叠加价值与叠加粉丝的“叠加效应”


  • 未来做营销,重在发挥创意本身的价值


一、被妖魔化的广告行业,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刀姐doris:问一个比较犀利的问题,你一直在广告公司,那么觉得现在广告行业怎么样?


空手:其实大家对广告行业有很多的妖魔化,比如说广告公司加班猛、乙方甲方的爱恨情仇之类的。还有一些对广告行业不切实际的滤镜和美化,比如一些影视剧里,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男主角,每天随随便便想一个点,就能帮客户达成几个亿的业绩。


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广告行业。在我看来,广告一直都是一个迷人又折磨人的行业,就像一位女神。


首先作为一个广告人,你必须永远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学习新东西。跟上时代的变化。尤其是这个时代变化得特别快,除了小红书、抖音、B站等平台的新玩法,还有人群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发展等等多个方面,有很多需要研究吸收的部分,我认为这也是广告行业最迷人的部分。


但与此同时,这也对个人知识迭代能力的要求特别高,如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很容易就被淘汰,这也是广告行业的磨人之处。


尤其是这两年疫情,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影响,广告行业也不例外,但我觉得这恰恰也是企业更需要重视广告价值的时候。脱离了流量、资本红利的影响,今天创业做生意,需要切切实实把产品、品牌做好,沉淀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能力,这也是广告行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刀姐doris:我发现,以前其实是甲方过于缓慢,乙方走在时代前面,所以乙方一直在教育甲方,但现在慢慢变成了甲方开始教育乙方。我不知道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空手:确实有这样的一些问题存在,现在的客户和以前不一样了,今天的甲方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了。一个表现就是,现在甲方其实比乙方更加善于学习,比如我经常在外面参加的一些大会,以及我的课程中发现,大部分都是甲方市场部/品牌部的人在学习,反而乙方的人相对较少了。


再者,我们从行业上来看,今天不同公司对广告、品牌这些字眼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年前谈广告,大家的做法都是拍一条TVC投电视,而今天不同企业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投电视,也可以投分众;可以投户外广告,也可以投投程序化或信息流;还有一些选择做内容种草或者事件营销等等。


这些对应的其实是不同广告技能,因此今天的广告公司分化也很厉害,比如做全案营销、品牌代理一类,还有品牌策略、品牌基础规划等,另外也有一些专注做campaign的创意热店,以及专门研究social、数字化营销等议题的公司,品牌代运营公司等等,很难按照过去的广告公司概念来做定论了。


总得来说,在我看来,根据不同的能力地图,可以把现在的广告公司分为三种类型:


  • 第一种,帮助企业做广告,也就是做传播和推广,这是对广告公司的标准定义,通过传播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量增长,让更多人知道品牌。


  • 第二种,帮企业做内容。比如做事件营销、做视频和微电影、做自媒体代运营,这些也算是广告公司所擅长的事情。


  • 第三种,帮助企业做品牌策划与战略,也就是真正品牌代理型的广告公司,做从0到1的品牌打造、品牌战略、品牌年度规划等。


二、为什么“营销”被污名化?


刀姐doris:你多次提到“产品内容化和内容产品化”是驱动品牌力提升的关键步骤,也是打造 IP 的核心。那么,你是怎么看待 IP 这件事情的?以及你觉得品牌和 IP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空手:这两年,内容营销这个词已经变成今天做营销的一门显学了。今天企业做营销不像过去那样投硬广就好,而是要好好做内容的。并且这个内容不止在抖音上找 KOL 帮我做视频,在小红书上铺笔记,知乎上铺问答等比较基础的内容种草营销,而是内容跟产品的一个结合。


品牌内容要附带到品牌的产品上,这个是我讲的“产品内容化”跟“内容产品化”。就是说,如果产品除了它本身的功能性外,能够自带故事、情绪等内容性的信息,那么这个产品才能够真正实现差异化,并且对消费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今天做品牌也不像过去做广告那样一次性的传播,而是需要有持续性的输出,即有固定的主题不断地衍生各种各样的品牌内容。而这些内容沉淀出来的东西,就会慢慢变成一个IP ,我们可以称之为IP化的品牌。因为这时品牌不仅仅只有一个符号、商标或logo ,而是有了自己的内容体系、人设化基建。


刀姐doris:你能举个例子吗?什么样的内容附着于什么样的产品,有具体的例子吗?


空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江小白。你有没有觉得,品牌的文案帮助江小白的产品变得与众不同了?如果没有这些文案,其实江小白的小瓶酒和其它品牌的小瓶酒是没有区别的。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就是,褚橙。褚橙的橙子为什么不一样?因为这个橙子有故事,有内容,所以这个橙子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品牌传播时有巨大的吸引力。


刀姐doris:我个人是非常认同你说的产品内容化和内容产品化,甚至觉得有些消费品它本身就是一本杂志,做消费品是内容的实体化,内容不是为了包装产品,而是产品就是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像观夏,我认为它就是在打造一本生活杂志,因为杂志闻不到香氛的味道,于是就出个产品来做补充。


但是我最近也在研究小罐茶,从营销视角来看,它创造了很多故事来提升产品的精神价值,但有时候,消费者也会觉得这是打着情怀割智商税,甚至会否认产品本身,觉得不是好产品。对此你怎么看呢?


空手: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新鲜了,在我爸妈那一辈的朴素消费观中,就会认为广告打得多的企业,消费者花钱都是在为这个广告费买单,任何附加价值都是为了让我掏更多的钱。但今天,很多消费者的真实消费行为,已经不是在购买产品功能本身,而是在为产品背后的意义跟符号充值。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有一个核心观点:“我们消费的,其实不只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举个例子,如果苹果(Apple)没有“Think different”的品牌理念,纯粹看产品功能价值,可能有一部分人就不会是苹果的忠实粉丝了;再比如,今天很多人买华为,其实也是有这种情怀加成的,并不只是在购买产品功能本身。


但你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其实每个品牌做起来之后,都会遇到,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刀姐doris:就像你前面说到广告被妖魔化,现在营销也正在被妖魔化。比如现在我们说某个人是搞营销的,或者很擅长营销,就像是在骂他一样,感觉这就是个绣花枕头,只会做营销,产品没有实质。其实对此我也是比较痛心的。


我想起来有一次在刀友会上碰到你和我推荐《人类简史》,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比如里面提到,人跟猩猩的最大区别是,人是活在双重现实里的。不仅仅是现实世界,还是有虚拟现实,包括我们今天用的货币,其实都是一个虚拟概念。


这让我觉得,人对自由是有无限向往的,包括现在的元宇宙和web3 ,本质上其实是现实生活跟不上我们的想象中的世界了,所以用各种手段来做延展。


而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杠杆,能够撬动起想象力。所以品牌为这个想象力和信念付出额外的代价,甚至是“税”,也是理所应当的,我是这么自己和解的。


空手:是的,我觉得如今有很多“语言腐败”现象,造成了我们对一些词汇的理解有问题,比如“营销”这个词就是被矮化了。现在我们说“这个人擅长营销”,其实真正该用的词不是“营销”而是“炒作”。但事实上,“营销”除了传播、推广外,还意味着连接产品和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创造产品价值。这是整个商业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广告承担着买家和卖家信息对称的作用,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


如果我们放大那些靠恶意炒作把产品做起来的案例,从而就把“营销”在商业社会中的价值否定掉,这也是不对的。


刀姐doris:所以其实大家讨厌的是一个品牌企业“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知行不合一,才是大家真正讨厌的东西。


我也发现消费品创业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把品牌作为手段,生意作为结果;一种是生意作为手段,品牌作为结果。就是有些创始人是因为自身的使命驱动而创立品牌的。比如,童装品牌“幼岚”的创始人九月,跟她沟通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她真的是希望能够为儿童设计出更好更舒适的服装,这是她的发心,因此有些事甚至不会带来直接的生意结果,还是会愿意去做;另一些创始人就生意驱动型,非常关注品类机会、竞争格局、渠道资源等,在乎流量、红利,渴望拿到生意结果,这也没错。


在我看来,其实最后大家都是殊途同归的,因为品牌就是慢慢积累身边的人,是一种长期主义,归根到底要做的是可复制、可循环、高效率的内容,一点一点积累起品牌资产。


空手: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现象,就是“红利”跟“复利”的关系。


内容产品化,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持续不断地为品牌创造流量。比如我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总想着写爆款。15 年前后确实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有公众号红利,但今天红利不再了。于是现在我把公众号当成专栏来写,或许单篇不会成为爆款,但是几篇文章积累出来的内容体系,价值感是很强的,和单篇文章的力量是截然不同的。


就像今天有一些企业为了做爆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去追热点,先不说这样能不能做出爆款,这些内容其实都是“一次性”的,没有办法带给品牌持续性的积累。就像阅后即焚的内容,对用户来讲是没有那么强价值感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现在我们需要做“内容产品化”,首先要保证内容的延续性,体系性的内容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因为今天的消费者既愿意为了产品买单,也愿意为了内容买单。


三、塑造品牌IP真正的价值


刀姐doris:提到红利和复利,你在很多文章中都会提到品牌人格化/IP化。其实我也觉得,无论是消费品还是个人, IP是有很大红利和复利机会的。那么在你看来,现在该怎么样去利用好IP这个机会点呢?


空手:这取决于我们对IP的理解。如果只是树立一个比较空洞、表面的人设,没有内涵的卡通形象,那我觉得这个IP很难火起来。因为今天的IP太多了,所以我觉得IP还是要建立在持续性的内容输出的基础上,是基于真实内容衍生出来的,其实我对IP的理解,就是内容产品化。


好的IP要建立在内容基础上,内容产品化后,内容会逐渐变成一个IP。


刀姐doris:这和4A广告公司说的“品牌形象论”是同样的东西吗?


空手:还是有一些区别。品牌形象论,主要是建立在典型用户画像基础上的,比如我们某个品牌的主流消费者是18岁的年轻人,那么这个品牌形象就是青春活力的,如果主流消费者变成老年人,则是另一幅形象了。


比如说,我们提到奈雪的茶品牌形象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呢?大概率是消费者在购买奈雪的茶的场景,奈雪的女性用户占比将近60%,16~25岁年龄段人群为消费主力军,于是我们会冒出时尚、精致等品牌形象,这些词汇是基于用户产生的。


而去年奈雪的茶推出了银发绿眼的虚拟偶像NAYUKI ,这是一个基于品牌内容衍生的品牌IP。品牌IP可以承载品牌形象,但不同于品牌形象。品牌形象过去主要是靠消费者形象、用户画像来承载的。


刀姐doris:所以,一个是品牌的衍生,一个是品牌目标用户的画像。它们可能会有相似和重合的地方,但是不同的产物。那品牌IP要怎么塑造呢?一个成功品牌IP能够给品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空手:首先我觉得像虚拟形象这样人物型的IP其实不太好做。因为这背后需要有丰富的内容来支撑这个形象,比如他的生活方式、故事、场景等,需要像打造明星一样,去运营这个形象,聚拢粉丝群体。


我觉得相对好一点的是内容型的IP 。就像你刚刚提到的观夏,做了一本成功的品牌杂志,就是说我对消费者可以直接销售这本杂志,然后我通过这本杂志去积累粉丝,也可以把这个杂志变成一个产品的销售渠道。这样的IP对企业来讲,就有更加实际的价值。


从操作性上来讲,也有更多的可行性。比如永璞咖啡的“星球计划”,就是把品牌的跨界联名变成了一套体系,一套世界观,可以把所有的联名动作划分到“星球计划”这样一个IP里面去,这也能持续给消费者带来价值。


再说到大品牌像宜家之前也出过杂志,而且发行量很大。只要逛宜家的店,就可以在店内获得这份杂志,并且很多人会在看这份杂志的过程中产生了买宜家产品的需求。后来进入电子化时代,前年底宜家把这个杂志给停办了,但马上就推了一档自制的 IP 《宜家去你家》,结合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不断地做各式各样的家居改造节目。



在这个IP下,品牌内容丰富性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可以嫁接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区域的市场。比如说最近宜家在长沙开店,那就做一个长沙的节目,然后有长沙的特色,并结合不同的产品。同时这个IP也是有延续的,可以帮助你去积累更多的粉丝。


帮助品牌产生叠加的效应,叠加价值与叠加粉丝,我觉得这是IP真正的价值。


刀姐doris:我懂你意思了。其实就像前几年知乎在线下做的“不知道诊所”快闪活动。那时候跟他们的负责人聊,提到这个项目还可以商业化,因为有很多的商场需要快闪活动来吸引流量,所以这个东西后来都变成了一个产品。


你说的内容产品化,说白了就是除了产品外,线下体验、线上内容栏目,都可以变成一个产品的载体,只不过可能接近于是体验化,虚拟化或者内容化的。


今后做营销,真的要把创意、内容做好,从而发挥创意本身的价值。


空手:这就关于与品牌做内容的理念了。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着,这个内容就是为了把我的产品做更多的植入与推广,那确实是很难做出好内容。因为这个时候你做的不是内容,而是广告。


刀姐doris:我觉得未来的消费品的趋势,一定是人群品牌。我自己也做社群,所以非常相信未来是社群化的,一群人代表着其所相信的共同价值观、理念、兴趣爱好的圈层。说白了,品牌就是通过某种物质或者媒介把这一群人圈起来,为他们而服务,他们的精神果实呈现出来。


所以我写了一篇《中国很难再出“宝洁”,但会出现无数个“lululemon”》,因为我觉得宝洁是大通货逻辑,但是未来可以完成现在的基本需求时,消费者需要的其实是精神食粮,而有精神价值的产品,其实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品牌税”或者“品牌产品”。


空手:过去做品牌是圈地逻辑,就像你提到的宝洁,用海飞丝、飘柔、潘婷这些品牌,去圈不同的市场,比如去屑洗发水就是海飞丝,柔顺洗发水就是飘柔。


今天做品牌,是圈人逻辑,一群人认同一个品牌,相当于品牌圈住了这批人,可以延展出更多产品给他们。比如说蔚来,你可以去看看蔚来汽车的商城,各种周边做得非常好,它逐渐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认同蔚来品牌,买了蔚来汽车的消费者,相当于进了蔚来车主的圈子,互相之间也会更亲密,也许未来会从蔚来买更多东西。


刀姐doris:我最近正准备买蔚来汽车。之前去看车,发现他们二楼有个车主CLUB区域 ,只有蔚来车主才能进入。蔚来的人跟我聊过,他们的用户理念,其实就是社区文化,所以他们整体是一个互联网品牌,不是一个汽车品牌。这非常符合人群品牌的概念。


讲到这里,我就想说,前面不是说品牌做得好的公司,经常会被说是“智商税”,那么如果是用户运营做得好的公司,用户都会为你去口碑传播,然后大家又会说你是做传销的。


空手:所以说做广告,做营销,是有原罪的。要想让消费者购买产品,品牌总要把这个原罪背起来。


我想再补充一下,当时我在研究各大汽车App,发现很多车主都在讨论车的性能、用车体验、节油等。但是蔚来的车主更多讨论的是生活方式,比如自驾之类的,并且根据用户的分享,会有独特的生活标签,标志你对这个社区的贡献。一套品牌的社区标签体系,这个确实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一点了。比起大部分汽车品牌做产品的思路,蔚来是做社群的思路。


刀姐doris:我觉得汽车售卖的就是一种形象和用户想要的生活方式,它跟品牌真的是天然挂钩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企花那么多预算在营销上,打造品牌形象,因为感知太鲜明了。品牌的形象,需要和主打的品类以及商业模式、用户运营方式都要完全知行合一。


四、未来做营销,重在发挥创意本身的价值


刀姐doris:你之前有篇文章《营销简史:一文读完百年营销史》,我当时觉得真的蛮了不起的,能把营销史这么大白话的写下来。我也一直在研究各种营销派、理论派、品牌派,那么到底是什么派别更适用于当下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


空手:所有的营销理论里面,我觉得最基础、最推崇的当然还是科特勒的需求论,所有的市场营销都要基于消费者需求。这是做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


在当下的中国市场环境,我认为最适用的是价值设计理论,即营销就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为什么说这个理论适用于当下呢?因为里面有一个理论叫“蓝海战略”,即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变得同质化的时候,怎么样超越竞争,找到一个蓝海的市场?


方法就是对产品的价值链进行重新的组合,从而帮助产品或者品牌变成一个新物种,找到全新的市场。我觉得这个观点对当下的中国市场是最具实操性,也是最具价值的。


举个例子,最经典的案例就是Zara。以前买一件衣服,需要看的价值有很多,比如裁剪、面料、品牌、店铺、代言人等等。但是Zara只突出其中一点,不断紧跟潮流,把裁剪风格这个点做到极致,然后把其他的价值砍掉,所以他就创造了“快时尚”市场。我觉得这对于创业,做品牌,做产品,都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刀姐doris:最近经济其实也不太好,然后疫情至少对我们上海人民是非常大的影响的,行业也都在唱衰新消费。我是觉得虽然新消费可能短期有一些困难,但是长期中国还是会出好品牌的。那么对于当下的品牌创业者或者品牌营销人,你会有什么建议呢?


空手:那就从我刚才讲的这两个理论中来延伸,我认为这些是今天一切的企业,不管是成熟的企业还是新锐品牌,生存、发展、增长的基础。


  • 第一,企业基础要建立在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上,找准你的用户在哪里,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等待你去满足。


  • 第二,就是品牌和产品要有坚实且独到的价值。因为我觉得不管疫情怎么反复,中国人的整体消费需求还是不断往上升的过程。很多年前我们开始喊消费升级,其实是每个人都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用上更好的产品,这个需求是不会变的。这个不会受到疫情的打击,可能只是暂时抑制了这个需求,也许等这波疫情缓过来后,这个需求马上就会出现反弹。


那么这时候,我们怎么样做出产品价值更坚实的一些产品?过去这两年,我觉得一些新消费品牌的产品价值并没有做得很坚实。但是今天确实是需要找准用户群体,把产品价值做扎实,有这两者作为基底,再去看品牌、内容、用户运营应该怎么做。这些是成就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秘诀,也是不变的配方。


刀姐doris:我完全同意。就像毛主席说的“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品牌还是要回归到你到底服务的是哪一群人。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想着今年要先苟住,甚至很多平台都在裁员,尤其是品牌团队,营销团队还是要花钱的,那可能就会进入一种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的状态。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空手:我觉得对做营销的人来讲,还是要提高自己,比如说做创意、做内容这些最基础的能力。特别是这两年,我感觉到广告营销的圈子还是比较浮躁,方案很多时候已经套路化了。


但不管哪个行业,一旦方案变得模板和套路,背后其实是一个被流量绑架的营销思维。


我觉得今后做营销,真的要把创意、内容做好,从而发挥创意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靠煽动社会情绪的 KOL、直播带货做推广等。那我请你这个代理公司干什么呢?直接找 MCN 公司、直播运营公司的这些人去合作不就得了。


刀姐doris:对,我一直相信内容本身要大于媒介,媒介只是把内容放大而已,所以关键还是内容。内容其实还是回归到我们说的用户是谁、价值是什么,怎么样让他们更高效地看到你的内容,并且为你传递了价值,其实就是做这么一件很朴素的事情。


空手:是的,过去广告行业非常讲究这些点,把一个文案写好,把一条脚本写好,把一个内容做好。这是过去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但今天大家会更加关注做一个什么样的话题,比如说扯一扯社会情绪,然后把这个话题爆出来。这两年做营销确实会有一些偏离,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营销翻车事件。


所以今后做营销,真的要从用户想看什么样的内容,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出发。否则为了追求争议性、话题性的流量,一不小心搞出品牌负面信息,把过去积累的品牌资产全部挥霍掉,这是我们今天营销人需要慎重的一点。


刀姐doris:我最近觉得2022年营销的声音变小了。以前每年都有新概念,比如H5、裂变、增长黑客、短视频、直播、私域。但今年什么都没看到,当然我也看到了元宇宙,但我觉得那个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你有没有觉得今年很朴实无华呢?


空手:其实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啦,营销行业真的不要年年都造一些新的概念出来。就像我刚才说的那几个词,都是过去二三十年一直在强调的东西。“创意”这个词也很难成为这一年的流行的词汇,这些都是很基础,但实际上很有价值的东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姐doris(ID:doriskerundong),作者:刀姐doris,对话嘉宾:空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