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24 22:07

一位恐龙迷、生态学博士眼中的侏罗纪六部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色WSJ中文版 (ID:WSJmagazinechina),作者:何鑫,编辑:DaJuan,题图来自:《侏罗纪世界3》


《侏罗纪世界3》的上映,让这个从1993年《侏罗纪公园》开始的故事,终于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30年来,侏罗纪系列的深远影响力,既在电影届,也在学术界,更在与它一同成长的一代人心中。


何鑫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生态学博士,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古生物发烧友,他一路追寻《侏罗纪公园》,走上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道路。我们邀他写下这篇长文,历数了30年来侏罗纪六部曲中的科学精神、失误之处,以及每一种古生物的表现。



本文作者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科研课题四十余项。


网名“核心17”,自然科普达人,古生物发烧友,自幼喜爱恐龙,1993 年看过《侏罗纪公园》后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追寻走入了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道路。曾以专家身份带队前往肯尼亚、南非、斯里兰卡、厄瓜多尔等地。撰写和翻译了《环游加拉帕戈斯》《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等多部著作。


侏罗纪系列的历代海报变化


一切开始的地方


从 1993 年的《侏罗纪公园》开始,导演斯皮尔伯格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恐龙复活故事。




富有情怀的富翁哈蒙德花巨资建立了侏罗纪公园,邀请古生物学家格兰特博士、赛特勒博士、马尔科姆博士三人来参加公园试运行,整个侏罗纪电影系列的故事由此展开。


斯皮尔伯格用巧妙的设计,亲手将这座本已准备开门迎客的公园推向全面混乱之境。霸王龙和所谓的“迅猛龙”联手,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的经典画面。


“Life finds a way.”这句经典台词无疑代表了电影所呈现的世界观。生命的发展不应受到人类的限制,也自然不会受到人类的控制。





2015 年,作为侏罗纪系列粉丝的导演科林·特莱沃若重启了这个经典电影 IP,《侏罗纪世界》三部曲横空出世。


在新近上映的《侏罗纪世界3》中,导演将 29 年前的老三人组饰演者邀请回归,无疑是片中最大的亮点。对于老粉丝而言,看到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致敬镜头,已经倍感欣慰和知足了。


《侏罗纪世界3》里三位老主角回归


技术前沿,科学态度也是


在电脑 CGI 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运用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科幻电影的拍摄方式。回顾电影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使用粗糙的模型还是让演员穿戴皮套模型进行演出,恐龙早已经以各种方式在影视剧中登场,但真正划时代的只能是《侏罗纪公园》。 



斯皮尔伯格邀请斯坦·温斯顿工作室进行恐龙机械模型制作,再加上 90 年代初刚刚开始投入应用的电脑特效。《侏罗纪公园》第一次真正逼真地为全世界呈现了恐龙活灵活现的形象。



就像《侏罗纪公园》中的古生物学家格兰特博士等人第一次见到腕龙时的经典画面,当须发全白、拄着镶嵌着带有蚊子的琥珀拐杖的哈蒙德老爷爷,掷地有声地说出“Welcome to Jurassic Park”时,宛如一个圆梦时刻,谁能不动容呢?



随后,赛特勒博士扶着格兰特博士坐在地上,他们饱含热泪地望向远处成群结队的恐龙时,格兰特博士说道“They're moving in herds. They do move in herds”。


这一句话无疑是说到了恐龙迷们的心坎上,哪个恐龙迷没有幻想过成群的恐龙真的成群安逸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呢?相信很多朋友也和笔者一样,从小就是被影片这一段所呈现出的场景所折服,从此成为忠实粉丝。



然而,技术只是手段,从《侏罗纪公园》直至《侏罗纪世界》,其中更为难能可贵的其实是它的内在世界观。也就是,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真的能够创造或者复活古生物吗?复活后的古生物能与人类实现共存吗?人类自身真的能凌驾在自然之上吗?……相信看过这几部影片的朋友不难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尽管侏罗纪系列电影带着对基因工程等技术滥用的隐忧,但在科学领域的古生物学上,起到了极大的正面宣传作用,特别是为恐龙本身,带来了一股持续跨越近三十年的热潮。这一切的开端正是基于 1993 年最早这部《侏罗纪公园》所秉持的严谨科学态度。



虽然现在再回看《侏罗纪公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符合时下恐龙研究的复原特征,但至少在当时,剧组采纳了影片顾问 Jack Horner 和 Gregory Paul 两位著名古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观点。所以我们才能第一次看到像现代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生活的恐龙形象,而不是像传统影片中的“大蜥蜴”造型。


事实上,虽然鸟类演化自恐龙的科学猜想早已有之,但直到 1996 年在中国辽宁省西部第一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之前,科学界并没有形成完全的定论。但在 1993 年的《侏罗纪公园》中就已经借多位主角的口,多次说出了鸟类与恐龙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说这也是这部影片名垂青史的一大亮点。




正是因为《侏罗纪公园》上映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恐龙热潮,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老师专门以这部电影八位主演的名字命名了一种在我国新疆新发现的恐龙——明星天池龙 Tianchiasaurus nedegoapeferima


明星天池龙复原图


其中的种加词 Nedegoapeferima 包含了影片中 Sam Neill、Laura Dern、Jeff Goldblum、Sir Richard Attenborough 等几位主演姓氏的前两个或一个字母。董老师此举正是为了感谢《侏罗纪公园》为恐龙研究所带来的推动。


朗朗上口的侏罗纪公园,竟然装的都是白垩纪的动物?


话说回来,作为需要博取票房的科幻大制作,如何让电影更为卖座,是更为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用现在流行的“多元宇宙”来说,在侏罗纪电影系列所呈现的宇宙其实有诸多科学问题。


首当其冲的其实就是“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的名字。事实上,在整个六部影片中,出现的恐龙等古生物大多是生存于中生代的白垩纪(Cretaceous),而并非侏罗纪(Jurassic)


那么,为什么要用侏罗纪来命名呢?其实电影的名字直接传承自原作者克莱顿 1990 年出版的原著小说。

 

事实上,在中文语境下看来,侏罗纪和白垩纪在名字上并没有太大感觉上的差异,都是地质学上年代的称呼而已。但在英文语境下,地质学上侏罗纪中的“侏罗”其实命名来源于瑞士、法国、德国交界的侏罗山(Jura Mountain),1829 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布朗尼亚尔(Alexandre Brongniart)提出并命名。有趣的是,如今在中文中,这座山的标准翻译是汝拉山。


而白垩纪中的白垩是什么呢?白垩是一种极细的粉末状碳酸钙沉积物,属于方解石的变种,一般用来制造粉笔等产品。1822 年比利时地质学家第哈罗伊(Jean d'Omalius d'Halloy)根据法国巴黎盆地一段产白垩灰岩的地层命名。


所以,对比思考一下,在西方语境下,侏罗纪以名山命名,就好比以昆仑山命名“昆仑纪”,显得霸气十足。而白垩纪以矿物,而且是用于做粉笔的白垩命名,就好比以石灰命名了“石灰纪”,显得过于寻常。所以,显而易见,郎朗上口的“Jurassic”更合适成为主题公园的名字。



DNA复活恐龙真的可能吗?


在侏罗纪系列电影的世界观中,复活恐龙依靠的是从带有吸了血的蚊子琥珀中提取的恐龙 DNA,然后对其中不完整的片段采用其他现代物种的基因进行补充,从而再采用克隆技术,将恐龙复活。


电影海报中也常使用蚊子形象,文字通常是“It all started here.”


事实上,DNA 分子是一串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构成的双螺旋结构,生命要想实现遗传,需要的是完整的 DNA,也就是全部基因组发挥功能。


而当生物死后,细胞核中的 DNA 在自然状态下会逐渐降解,时间越久远存留下来的有效片段就会越少。以恐龙为例,它们繁盛的时间跨度是从距今 2.3 亿年前到 6600 万年前。这么久远的时间下,在恐龙化石中提取出完整 DNA 基本没有可能。


电影里借用公园里的卡通科普影片向观众解释复活恐龙设定


在现实世界中,最近 20 多年间,也有多篇科学论文报道了在恐龙化石中发现软组织和 DNA,但其实都是只有片段化、碎片化的 DNA,没有相对完整的整个基因组遗传信息,这对于像电影中那样复原恐龙,其实都还是无济于事的。更不要说缺失的部分用其他的动物来补,在目前的科技手段下,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电影里这个方法至少在现实世界中是行不通的。



让恐龙吃草?对不起,也行不通


那么姑且按照电影的设定,人们真的成功复活了恐龙,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么?真相是,复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还得养好恐龙。


首先的问题就会出现在吃植物的恐龙身上。要知道,生存时代跨越 1.7 亿年的恐龙家族,不同生存年代的种类,所取食的植物也是千差万别的。



对于剑龙类这样生活在侏罗纪的恐龙来说,如今地球上的植被和那时相似度很低,如果把它们复活了,很可能现存的植物它们都吃不了。这是因为许多植物为了对抗植食性动物,演化出了很多防御措施,例如生物碱等毒素。贸然让恐龙吃现代植物,很可能会中毒。


如果是恐龙灭绝前的那一批植食性恐龙,例如一些鸭嘴龙类、角龙类,倒是有可能适应现代植被,因为我们如今周围的银杏、杉树、柏树、以及不少开花植物在那时也已经广泛分布了。


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游客坐在球状观光车里,身旁是吃草的恐龙


不过,如今地球上最普遍的植物——俗称为草的禾本科植物,在恐龙时代末尾才开始出现在地球上。像侏罗纪系列电影那样,让植食性恐龙在草地上自由吃草。先不管能不能消化,它们的牙口首先就受不了,因为草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会极大地损耗牙齿。


如今地球上的食草动物为了适应吃草,演化出了能够不断抗拒磨碎的臼齿,最成功的偶蹄动物,例如鹿、牛、羊等还演化出发达的反刍能力反复咀嚼和消化植物。这对于大多数植食性恐龙来说都是很难适应的。



两代园区都没解决的问题


过了植物这一关,接下来还有气候。要知道,侏罗纪公园和世界中复活出来的恐龙种类,原产地可是来自于世界各地,其中许多种类的分布区域都位于中高纬度——没错,最主角的霸王龙和“迅猛龙”就是。


但电影中的怒布拉岛 Isla Nublar 和索纳岛 Isla Sorna 都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屿,归哥斯达黎加管辖,在气候上和这些恐龙曾经生活的气候肯定是大为不同。在这里直接养恐龙,出现“水土不服”的几率极高。


努布拉岛和索纳岛的位置


另外,我们在电影中还能看到,无论是“公园”,还是“世界”,前后两个主题园区都存在广泛的活体投喂恐龙现象,甚至还有骑恐龙等游乐场。虽然给游客带来了刺激和直接接触的机会,但以我们真实世界的动物园发展理念来说,这些行为都不符合动物福利的法则,属于不被提倡、甚至应该取缔的对待圈养动物的方式。



而且,以许多恐龙们的巨大体型,真不知道园方真的为它们设计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吗?这些其实都是运营恐龙“公园”和“世界”的安全隐患。


所以,其实按照电影中园方的经营水平,出现像《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中两次园区大混乱导致关门的情形,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恐龙小种群的岛屿生物地理学


顺着电影中的情节演进,无论是“侏罗纪公园”还是“侏罗纪世界”,最后都因为突发事件造成一系列破坏,在恐龙出逃、人类撤离后,恐龙等一众被复原的古生物们只能面临自生自灭的境地。


但《侏罗纪公园2》、《侏罗纪公园3》和《侏罗纪世界2》中都有情节告诉我们——自然状态下,恐龙们都生活得很好。植食性恐龙自己就能找到合适的食物,甚至通过取食一些植物解决了某些氨基酸缺乏问题。肉食性恐龙也各有各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些地方形成了正常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乍一看,好像挺合理的。但事实上,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影片中虚构的公园所在地岛屿的大小。


在 1993 年《侏罗纪公园》中头几个镜头里,表示影片中虚构的努布拉岛位于哥斯达黎加外海 120 英里处。



而且我们从片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知道,这个岛南北长 8 英里,东西宽 3 英里,面积为 22 平方英里。换算一下,也就 12.9 公里长,4.8 公里宽,面积 57 平方公里。


实在不能算大,要知道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和临近的黄浦区面积加起来,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呢。



努布拉岛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云雾中的岛的意思。看看上面这张侏罗纪世界的导游图,除去本来就不适合恐龙生存的火山口区域和人工设施区,虽然植被总体来说很茂密,但这岛上的有效栖息地面积实在比较有限。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地形图和恐龙展示区域分布。有人投喂食物的情况下还好,但明明这个游乐公园已经瘫痪了好几次了,而且跨度已经快三十年了,里面的恐龙居然都能一次次地生活良好,也真的算是不容易。要知道电影中事实上复活的恐龙种类和每种恐龙的数量都不算多,即使都能进行所谓的“孤雌生殖”,自由繁殖几年后,种群数量扩大应该也不会特别明显。


类比现实世界中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这些复活的古生物其实都是不折不扣的濒危物种。如果任凭这些动物自己呆着就会不断繁衍,生生不息的话,那现实世界中保护东北虎、丹顶鹤、金丝猴就没那么困难了……



我们姑且相信岛上的植物资源丰富到能够自然养活那么多拥有巨大饭量的植食性恐龙,并且相处愉快,那肉食性恐龙怎么办?


即使植食性恐龙多到足够包括霸王龙在内的这么多种的大小型肉食恐龙吃 N 年,它们之间就真的能和平共处吗?



在现在的世界中,与侏罗纪系列电影所设置的努布拉岛距离不远、生境相似的中美洲大陆环境中,顶级食肉动物是美洲豹,它们的雌雄个体在墨西哥家域大小就分别为 25~60 平方公里和 33~41 平方公里。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本片中霸王龙老奶奶还去动物园和美洲豹的亲戚狮子对吼,非洲狮和它的体型差距一目了然。美洲豹可是要比狮子还要小一大圈呢。



我们不难推测,仅仅一只霸王龙就需要多少面积的家域空间,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明显呈现竞争关系的其他种类的大型肉食恐龙。想想这岛的总共面积才 57 平方公里,各种大型食肉恐龙之间只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努布拉岛西边还有更大的索纳岛,西班牙语的意思是讽刺之岛。《侏罗纪公园2》开头开船的渔民曾经不愿靠近这个索纳岛附近,并称周围五座岛屿为五座死亡之岛。它们的相对位置如这个地图所示。



索纳岛的大小甚至是努布拉岛的四倍以上。所以,至少在侏罗纪系列电影宇宙中,如果真的发生危机,人员撤离后让恐龙自生自灭,作为恐龙培育基地的索纳岛上其实才更有可能维持下去。


然而,在《侏罗纪世界2》中展现努布拉岛伴随着火山爆发毁灭后,并没有提及索纳岛的情况。据说,电影官方也没想好怎么处理这两个岛屿的设定,索性自己干脆暂时忽略了,这……



算了,这么想下去,电影设定中的 bug 还能源源不绝地被挑出来,我们还是别把问题想的那么细,就相信电影中的这个世界真的实现了恐龙复活、生活美满吧。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中都复活了哪些古生物?


侏罗纪系列电影物种大图鉴



要说出侏罗纪系列电影中最有代表性的恐龙,那当然要属贯穿整个六部的霸王龙和“迅猛龙”了。不过要想把片中所有出现的恐龙,以及其他复活的古生物理清楚,我们还是要有点规律。按照生物的分类学进行整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大家请跟我来。




很多朋友会误以为侏罗纪系列电影中复活的都属于恐龙,但很明显,熟悉古生物的朋友一眼就知道片中出现的翼龙和沧龙就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其他中生代爬行动物,它们并非恐龙。只能说是恐龙的亲戚,所以我们把话题先从这里开始。



非恐龙界物种代表——“沧斯拉”


恐龙时代,非恐龙的爬行动物其实也是各领风骚。但是在电影中,水生的爬行动物只有沧龙 Mosasaurus 出过镜。



而且除了在《侏罗纪世界》中吃过鲨鱼、消灭过人为制造的暴虐霸王龙外,体型一部比一部离谱的它,来来回回也就摆了几个 pose。




在真实世界中,沧龙当然不可能有这么大。


在分类学上,它们其实是属于有鳞目的动物,也就是说它其实是蜥蜴和蛇的近亲,和恐龙们差的有点远。而且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沧龙的皮肤也应该更接近蜥蜴的感觉,而不是电影中一身大鳄鱼装备。



无论是后来沧龙离开努布拉岛后出现在了热带冲浪圣地,还是在寒冷海域抢渔船上现成的鱼。以电影中已经所谓“沧斯拉”化的体型大小来看,无论是吃冲浪者,还是鱼,感觉吃都是不够塞牙缝的。



真的要生存,估计它得依靠捕食更大的须鲸类才行?也许导演们也没想好,所以让沧龙露几次脸就可以了。



空中代表——翼龙家族


在真正的恐龙时代,除了在中生代后期,由非鸟恐龙演化成的鸟类(没错,按照最新观点,鸟类其实本身就属于恐龙)有能力发起竞争外,天空都是由翼龙家族统治的。


在分类学上,翼龙是一个目——翼龙目 Pterosaur。它们在演化上,基本上和恐龙属于并列的近亲关系。



在侏罗纪系列电影中,出现过三种翼龙。首先是在 1997 年《侏罗纪公园2》结尾振翅一吼,



随即在 2001 年《侏罗纪公园3》中多次尝试抓人的无齿翼龙 Pteranodon而且为了电影效果,还错误地给无齿翼龙加上了牙齿……



2015 年的《侏罗纪世界》里出逃后的无齿翼龙也忘不了攻击人类,当然有一只不幸的家伙被水中的沧龙一口吞了。


最新的《侏罗纪世界3》里。也又有一群无齿翼龙集群前来攻击主角的飞机。




无齿翼龙在翼龙的演化史上属于晚期的翼龙,早期的翼龙往往拖着长长的尾巴,满嘴尖牙。在《侏罗纪世界》中伴随着无齿翼龙一起出逃的真双型齿翼龙 Eudimorphodon 就是代表。





但要说整个六部曲中最拉风的,无疑是最后这部才露脸的风神翼龙 Quetzalcoatlus




风神翼龙地球历史上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生存于晚白垩纪,见证了恐龙时代的最终落幕。


《侏罗纪世界3》中有风神翼龙直接破坏飞机的一幕,虽然不知这是什么无脑行为,但也可以一窥它超过 11 米的巨大翼展。



不过大家还是要认清,虽然风神翼龙很大,但是电影中这个大小,还是把真实的风神翼龙给放大了不少……



乱入的非恐龙时代动物


前面我们提到过,侏罗纪电影系列中大多数古生物是白垩纪的,其实同属于中生代,都是恐龙时代的角色,也倒都情有可原。


但在最新的《侏罗纪世界3》中,赫然出列了两种和中生代相差千万年的古生代动物。这就是基本生活在古生代二叠纪的异齿龙 Heterodontosaurus 和水龙兽 Lystrosaurus



别看这俩一个“龙”一个“兽”,实际上,它们与恐龙的亲缘关系很远,反而与我们哺乳动物家族更为接近。没错,同样站在它们面前的你和霸王龙,如果要攀亲戚的话,我们人类和它们才是近亲……


植食性恐龙第一弹——剑龙和甲龙


上文中我们已经说过,恐龙时代可没有大草地、大草原,所以千万别把恐龙时代吃植物的恐龙叫做食草恐龙,正确的名称是植食性恐龙。在这里,侏罗纪公园最名副其实的代表是真正生活在侏罗纪的剑龙 Stegosaurus



剑龙在 1997 年的《侏罗纪公园2》中大出风头,那只正在大嚼特嚼蕨类的小剑龙可谓该片的最萌点。



当然随后护幼心切、用尾巴攻击片中女主的剑龙父母也是动作流畅、英姿飒爽。



剑龙在其他几部中出镜不多,基本属于在片中打酱油的角色,也就在《侏罗纪世界2》中,有被捕捉后运离即将毁灭的怒布拉岛、然后运至拍卖行的场景比较明显。


其他画面中出现的剑龙,要么是和其他植食性恐龙一起在草坪吃草(关于吃草的问题吐槽,我们就不再重复了),要么也就是在火山爆发时和一堆恐龙夺路狂奔。剑龙之后的身影就被牢牢地锁在运送车的笼舍中了。



在这些场景中,和剑龙一道出镜的常常还有甲龙 Ankylosaurus。甲龙在《侏罗纪世界2》中一开始就有出镜,只不过出现的是地面的遗骸。



后面还在古堡内进行恐龙拍卖大会中展示了把身姿。而它最亮眼的表现是在上一部《侏罗纪世界》中,毕竟它曾和暴虐霸王龙大战过几个回合,尽管后来还是被暴虐霸王龙翻过来,一口毙命。





植食性恐龙第二弹——角龙三兄弟


要说在植食性中出镜最多的恐龙类群,则非角龙莫属。在侏罗纪电影系列中,一共出现过三种角龙,它们中的第一位是在《侏罗纪公园》中出现的三角龙 Triceratops


在那个三角龙侧卧的经典画面中,格兰特博士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动物,赛特勒博士还亲自留下来为生病的三角龙治病。



在《侏罗纪世界》中可爱的小三角龙曾在互动区给小朋友骑着玩。在《侏罗纪世界2》中三角龙主要是带着一个宝宝一起楚楚可怜地出现在被囚禁的笼子中。



《侏罗纪世界2》之后虽然没有三角龙活体出镜,但变成骨头还是能够继续发挥战斗力的。那就是在本片故事情节中,运送恐龙离岛的幕后推动者 Lockwood 的庄园博物馆里,三角龙的头骨赫然在列。


古堡搏斗中,巨大的三角龙头骨化石也起到了最后的关键作用,毕竟反派恐龙暴虐迅猛龙是最后从房顶跌落、戳在三角龙角上才死的。



《侏罗纪世界3》中赛特勒博士还再次与三角龙亲密接触,不过这次又是一个三角龙宝宝。



在角龙中,第二位出镜的是《侏罗纪世界2》中的中国角龙 Sinoceratops


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中国角龙的化石发现于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山东诸城,2010 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徐星老师描述。



与三角龙的实心颈盾不同,中国角龙的颈盾有两个空洞。它不仅顶翻了食肉牛龙,还在片中对挽救我们可爱的男主角欧文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位出镜的则是在《侏罗纪世界3》中对车辆发动撞击的大鼻角龙 Nasutoceratops。这是 2013 年美国犹他州发现角龙新属。


它们还在之前推出的先导预告片《大石之战》中与异特龙较量过一番。



植食性恐龙第三弹——铁头功的肿头龙和冥河龙


说到铁头功,肿头龙 Pachycephalosaurus 当仁不让。在《侏罗纪公园2》中它们就曾经充分展示头部实力,在被人类围捕时不断将人顶飞。



在时隔多年后的《侏罗纪世界2》中施展铁头功的的出镜机会留给了肿头龙的小同胞,体型小了一半的——冥河龙 Stygimoloch而它也不负众望中分发挥了肿头龙类的优良传统,帮助男主角欧文把牢房的墙一头顶穿。



植食性恐龙第四弹——温顺的鸟脚龙类


在最新这部《侏罗纪世界3》中,在雪原上疾驰的副栉龙 Parasaurolophus 画面给人感觉十分美好。





它们也算是经典的恐龙形象了,1993 年的首部《侏罗纪公园》它们就在远景中出现过,给人留下了梦幻一般的美妙场景。



而在《侏罗纪公园2》中,它们还在被“坏人”捕捉时秀了一把力量。



在《侏罗纪公园3》和《侏罗纪世界2》中,也曾出现奔走的副栉龙群体。




今年的冬奥会联动预告片也有过它的身影。



作为鸟脚类恐龙的代表性物种,鸭嘴龙科的副栉龙的头冠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津津乐道的研究重点,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具有两性差异的发声装置,能发出美妙的共鸣声。



而鸟脚类家族的其他成员在侏罗纪电影系列中出镜不多,也就在《侏罗纪世界3》的先导预告片——那个反映远古恐龙时代的短片中有短暂露面,分别是禽龙科的禽龙 Iguanodon 和鸭嘴龙科的埃德蒙顿龙 Edmontosaurus


在现实世界中,它们都有大量的化石被人类发现,许多博物馆都会展出它们的形象。



植食性恐龙第五弹——巨大的蜥脚类恐龙


在整个侏罗纪系列电影中出镜的第一种恐龙——腕龙 Brachiosaurs,其实就是最著名的蜥脚类恐龙之一。



后面格兰特博士还曾经带着两个小朋友在树上过夜时用树叶喂过腕龙,并形容它是温顺的母牛,除了小女孩被喷了一脸鼻涕,其他画面也是相当温馨。



《侏罗纪公园3》中也有腕龙出镜的画面,周围还散布着剑龙和甲龙一起吃草。



到了《侏罗纪世界2》中,一行人回到的怒布拉岛上,这里即将因火山爆发而毁灭,剩下的故事就围绕解救恐龙运回大陆后而展开。在曾经的购物大街上停下脚步仰望的腕龙。这正是对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中腕龙作为所有恐龙的代表第一次出镜的经典致敬。



老恐龙迷们在看上一部《侏罗纪世界》时,一定对片中的兄弟俩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大厅充满回忆。


而这一部中,腕龙则为我们贡献了宛如 25 年前的那个前腿抬起直立身子吃植物一样的经典形象。当然在火山爆发中摆出的这个剪影令人十分哀伤,承包恐龙迷们观看本片的最大泪点。



不过腕龙在三部中的三次出镜,颜色居然都不一样……



其他蜥脚类恐龙在电影中出镜不多。在《侏罗纪世界》中被暴虐霸王龙集体屠杀的迷惑龙 Apatosaurus 算是其中之一。



《侏罗纪世界2》中,有几只迷惑龙也被捕捉运离了即将毁灭的小岛。在《侏罗纪世界3》中,进入人类世界的迷惑龙分别在下雪天和池塘里为大家摆过 pose。



此外,在 2022 年初“侏罗纪”与北京冬奥会联动预告片中也出现过迷惑龙。



除了这两个之外,其他蜥脚类恐龙在电影系列中只能说是惊鸿一瞥了。《侏罗纪公园2》中恐龙捕捉队员曾骑着摩托车在巨大的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身下穿行而过。



在《侏罗纪世界3》的先导预告片中,第一个镜头则是蚊子在叮咬无畏巨龙 Dreadnoughtus 的腿。接着画面拉到远景,一群无畏巨龙在行军,更多的镜头也就没有了。



肉食性恐龙第一弹——主角“迅猛龙”


说完了植食性恐龙,我们再来看看肉食性恐龙。如果说要在“侏罗纪”系列中找出一个最名不副实的恐龙,“迅猛龙 Velociraptor”一定是当仁不让了。



它们从最初《侏罗纪公园》三部曲中的反派一步步成为了《侏罗纪世界》三部曲中的正派。



事实上,电影中的迅猛龙其实是长着恐爪龙 Deinonychus 的加大身形,挂着伶盗龙 Velociraptor 名字的“不标准中文翻译龙”。但这并不妨碍“迅猛龙”这个名字深入人心,尤其是那只名叫“Blue”的雌性,在《侏罗纪世界》三部曲中,部部都有重要作用。



侏罗纪系列电影中迅猛龙名字、身份、体型、外貌形象的众多 bug 我们就简单讲讲吧。真正的 Velociraptor 发现于蒙古及中国内蒙古等地,标准中文名是伶盗龙,体型远不及电影中那么大,而且身披多种羽毛。


不过也有人说《侏罗纪公园》系列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最早撰写这个系列时,采纳了科学顾问的观点,那就是将中文翻译为恐爪龙属 Deinonychus 的几种恐龙放在伶盗龙属 Velociraptor 中,其中就包括《侏罗纪公园》影片开始时在美国蒙大拿州发掘的那种。所以,这个名字就这样叫下来了。



当然那都是 1993 年的事了,而且在当时也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之后的恐龙研究更是日新月异,同属驰龙科的许多恐龙都被认为身上都应该带有羽毛。所以,整个电影系列中的长着恐爪龙体型和模样的“迅猛龙”其实也该有不少羽毛才是。



作为整个系列中智商最高的恐龙代表,很多朋友都对迅猛龙不断进一步圈粉。 



尤其是对它小时候萌态可掬形象的回放,想必会温暖一大批想像片中欧文一样养恐龙的粉丝们的心。





在最新的《侏罗纪世界3》中,迅猛龙 Blue 做了妈妈。造型可爱的小迅猛龙估计之后又会成为许多小朋友的最爱。




肉食性恐龙第二弹——“迅猛龙”亲戚野蛮盗龙和终于长羽毛的火盗龙


迅猛龙的亲戚在整个电影系列中,直到最后这部才有出现,首先是反派生物公司复活的野蛮盗龙 Atrociraptor



影片中,它们免不了与主角们一番恶战,甚至与男主角欧文上演过《007》和《谍影重重》中一样的摩托车追逐戏。



此外大放异彩的就是火盗龙 Pyroraptor。火盗龙是发现于欧洲的驰龙科恐龙,这次《侏罗纪世界3》中最大的惊喜就来自于它。为什么,你没看这一身火红的“大公鸡”形象么。



得益于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如今的我们早已知道在恐龙时代,很多恐龙都身披着羽毛。但是,在“侏罗纪”系列电影首映的 1993 年,距离第一具带羽毛恐龙化石——中华龙鸟的发现还有三年。按照电影中自己的世界观设定,实在是不方便给恐龙轻易安上羽毛啊。



在之前有幸与本片导演的采访对话中我曾经问道,在这部影片的世界观中,会以什么样的理由为火盗龙引入长羽毛的形象?



如今,新上映的电影中出现了浑身红色羽毛的火盗龙,基本符合我们现在对于这类恐龙的形象认知。对于这个打破以往的设定,导演的回复完美地解答了我们的困惑。他解释道,早在《侏罗纪公园》时,就有一个情节是,侏罗纪公园的竞争对手雇人盗取公园内存放的恐龙胚胎。所以,在影片的电影宇宙中,其实一直另有一家公司也在秘密研究恐龙复原,而且它们所获取的恐龙基因组更完整,所以也就能更完整地还原恐龙在史前的真实形象。


所以片中出现的火盗龙就是这家公司复原的。这一段回复似乎有点剧透,但却完美地为影片中出现正确的带羽毛恐龙形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不得不说,这样的处理,还挺高明的。



肉食性恐龙第四弹——大反派棘龙和它的小兄弟重爪龙


素有“棘斯拉”之称的棘龙 Spinosaurus 曾经在《侏罗纪公园3》中大放异彩,一把扭断霸王龙脖子的它曾经因为这部电影的播出,风头盖过霸王龙,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最厉害的食肉恐龙。



那么为什么人气颇高的棘龙只耀武扬威了一次就不再出现了呢?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棘龙的形象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四肢远没有之前人们设想的那样修长强壮,基本上只能在水中捉鱼吃(当然也是很大的鱼,例如巨大的鳐鱼)


所以,和霸王龙打架,而且还轻松打赢了这事这事,大家就当没发生过吧……



看看小兄弟重爪龙 Baryonyx 登场吓人就可以了。重爪龙和棘龙亲缘关系接近,也属于棘龙科。




在《侏罗纪世界2》中扮演过凶狠角色,也就是那个在岩浆四溢处还强忍着烫伤,努力抓女主角和配角技术男的家伙。



肉食性恐龙第五弹——终极反派南方巨兽龙和它的冷门对手


所谓的终极反派,也就是在《侏罗纪世界3》中最后登场的南方巨兽龙 Giganotosaurus



作为南美洲发现的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在先导预告片中与霸王龙“老奶奶”的前世有过一战的它,在正片中和与霸王龙“老奶奶”还有一番恶战。



至于它的形象,很多恐龙粉大呼不能接受,毕竟真实的南方巨兽龙和这个形象实在相差的有点大。甚至有种为了当反派而故意设计得充满邪恶感。当然它的最后结局,实在是有点…… 




那么所谓的冷门对手是谁呢?这就是镰刀龙 Therizinosaurus



别看镰刀龙长着恐怖的巨大爪子,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们实际上是兽脚类恐龙中的另类,估计主要以植物为食。



根据科学界现有的了解,镰刀龙是一类长相奇特的兽脚类恐龙,前肢长有三个巨爪的它,在食物选择上却很有可能是植食性的。



肉食性恐龙第六弹——重要配角美颌龙和双嵴龙


首先还是从最不起眼的说起。那就是美颌龙 Compsognathus,哪里都有它们活蹦乱跳的身影。在《侏罗纪世界2》废弃的商店柜台上,和恐龙玩具一起摆 pose 的就是它,看起来十分可爱。



《侏罗纪公园2》中出场时一起恐吓小女孩,中段集体出动攻击特种兵的那一小群家伙也是它们。




不过这么小的体型,科学家们还是倾向认为它们以昆虫为食。



提到《侏罗纪世界3》的情怀,除了几位老演员的回归,双嵴龙 Dilophosaurus 的出现绝对让粉丝们大呼过瘾,毕竟这个长着褶伞蜥一般褶皱喷着毒液的家伙,也是只存在于电影世界中的双嵴龙形象。真正的双嵴龙完全不长这样。



在《侏罗纪公园》中通过喷射毒液杀死反派的它,时隔近 30 年重现,技能还是喷毒液杀反派,也算是始终如一了。

 


肉食性恐龙第七弹——“跑龙套”的其他肉食恐龙


其实在侏罗纪电影系列中,典型的侏罗纪肉食恐龙只有异特龙 Allosaurus 叫得上号。在《侏罗纪世界2》中有过惊鸿一瞥。



而之后异特龙也就剩下拍卖会上的少许镜头。不禁让粉丝略微失望,作为真正生活在侏罗纪的最顶级掠食者,无论是在侏罗纪公园还是世界中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啊。



在片中所出现的真实存在过的恐龙中,长着萌萌的四指小短手,而且头上有犄角的食肉牛龙 Carnotaurus 也算是倾力配合奉献了一把。作为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的代表,食肉牛龙萌萌的小短手可是比著名的暴龙科(Tyrannosauridae)还要迷你。



在《侏罗纪世界2》中,它是在众龙奔逃中试图捉中国角龙而失败、然后又在试图吓唬我们的主角而被老霸王龙一口摁倒而失败。



最后还在制服片中树立的反派的过程中,被老霸王龙轻松推开而失败。不得不说食肉牛龙是一个敬业的好演员啊。



在最新一部《侏罗纪世界3》中,打过酱油的异特龙和牛龙再次出镜,这次又来客串一下路人甲。



在酱油角色中,不应忘记的还有似鸡龙 Gallimimus,从 1993 年的《侏罗纪公园》开始跑步,然后被霸王龙一口吃掉一个,再到《侏罗纪世界》,它们的任务仍然还是跑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导演们可能只看上了它这一个特点。


   



除此之外,如果查漏补缺的话,我们还能举出《侏罗纪公园3》在棘龙粪便堆处留下一脸惊愕问号脸就跑了的角鼻龙 Ceratosaurus。以及在这次《侏罗纪世界3》先导预告中简单出镜的窃蛋龙 Oviraptor 和厄兆龙 Moros。这些只能说是龙套中的龙套了。



肉食性恐龙第八弹——永远的女主霸王龙“老奶奶”


至于侏罗纪系列电影永远的主角——并不生活在侏罗纪的——霸王龙 Tyrannosaurus rex,想必大家早已再熟悉不过了。



霸王龙在片中次次出镜,除了《侏罗纪公园2》和《侏罗纪公园3》,甚至都是同一只,跨度近三十年的它在电影中有自己的名字——Rexy,不过中国粉丝们会亲切地称呼它为“老奶奶”。




在1993年《侏罗纪公园》中留下最后一个吼叫镜头的它永远是大家难忘的经典画面,它的更多故事我们就无需赘言了。





毕竟无论是“侏罗纪公园”还是“侏罗纪世界”,真正的 logo 永远都是它的形象。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我们并没有提及《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2》中出现的两种“混血恐龙”——“暴虐霸王龙”和“暴虐迅猛龙”,吴博士的经典作品。




没错,它们俩在那两部片中都算是反派主角,画面镜头诸多,但毕竟这并非真实存在过的动物,我们就不在它们身上做更多的笔墨了。


跨越近三十年的侏罗纪系列电影,想总结起来,话总是太多太多,看着最初的三人组演员三十年青丝变白发,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十年,不管电影中的故事有多么不科学、不合理,有这么一部“侏罗纪”不断为我们带来人类与恐龙共存于世的故事,有这样的梦,让我们在大银幕上见到恐龙真的活生生地在我们周围奔跑,激发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恐龙,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想这样就足够了,你呢? 



附录:侏罗纪系列电影 6 部曲古生物名单


《侏罗纪公园》

腕龙、副栉龙、“迅猛龙”、三角龙、双嵴龙、霸王龙、似鸡龙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

美颌龙、剑龙、肿头龙、副栉龙、马门溪龙、霸王龙、“迅猛龙”、无齿翼龙


《侏罗纪公园3》

棘龙、霸王龙、腕龙、甲龙、剑龙、无齿翼龙、角鼻龙、“迅猛龙”


《侏罗纪世界》

肿头龙、三角龙、甲龙、剑龙、副栉龙、埃德蒙顿龙、迷惑龙、似鸡龙、霸王龙、“迅猛龙”双嵴龙、“暴虐霸王龙”、沧龙、真双型齿翼龙、无齿翼龙


《侏罗纪世界2:陨落国度》

迷惑龙、剑龙、三角龙、甲龙、肿头龙、似鸡龙、中国角龙、冥河龙、美颌龙、重爪龙、异特龙、食肉牛龙、霸王龙、“暴虐迅猛龙”、“迅猛龙”


《侏罗纪世界3:统治》

副栉龙、迷惑龙、“迅猛龙”、沧龙、霸王龙、镰刀龙、野蛮盗龙、异特龙、食肉牛龙、火盗龙、风神翼龙、无齿翼龙、大鼻角龙、双嵴龙、南方巨兽龙、禽龙、无畏巨龙、腕龙、窃蛋龙、厄兆龙、异齿龙、水龙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色WSJ中文版 (ID:WSJmagazinechina),作者:何鑫,编辑:DaJua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