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16 14:14
平均5天新增一所大学,中国大学会有泡沫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想不到的马马哥 (ID:mcbscj),作者:马昌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天我们聊的是中国疯狂建大学的事,今年高考的同学应该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了,马马哥做个调查,不论是今年高考的还是此前高考的同学们,你读的是哪所大学?


除了历史悠久的老牌高校外,肯定有不少同学读的是新大学,这很正常,因为新世纪以来,中国平均不到5天就会有一所新大学诞生。很多省份都在热火朝天地建大学,这期内容,马马哥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些新大学背后的趋势。


一、第一部分:疯狂建大学现象


咱们先来看一张图。



它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变化。


我今天说的新大学就特指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和专科,不包括成人教育以及军队院校。


1978年,我国普通高校不到600所,2000年增加到1041所,到今年5月增加到2759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专科和高职院校1489所,相当于新世纪以来,平均不到5天就有一所新大学成立。


看高校总数,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处在第一梯队。


马马哥此前讲各省高考难度时说过,一个省份的大学数量越多,本省考生得到的招生指标就越多。我把各省的大学数量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做了一个对比,可以看出贵州、河南、云南、广西、广东、河北、山东、甘肃、四川这些省份每万名适龄学生拥有的高校数量最少。而北京、天津、上海考生是最幸福的,然后就是东三省的考生。



其实这些人口大省和高考大省一直在努力追赶,它们本身也是过去20年里新建大学最多的地区。广东新建了98所大学,江苏、河南新建超过90所大学,山东、四川、江西、湖北、浙江都新建了70所以上。



其中广东的大学总数从第6提升到了第2,河南从第4到了第3位,山东被挤到第4。


二、新建的都是什么大学?


下面咱们聊聊这些新大学都是怎么建起来的。


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种情况:公办大学、民办大学、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以及中外合作办学。


主流的就是各类公办大学,近年比较知名的新建本科院校有深圳市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柳友荣调研了很多公办新大学后,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发展比较好的新大学总体特点是,学生规模一般在一两万人,一般有20~4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是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应用型属性。


2006年前后,全国超过30%的新建本科院校定位是应用型;从2016年开始,几乎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都明确定位为“应用型”大学。


与公办相对的是民办大学,目前2759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762所属于民办。


虽然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录取分数线普遍更低一些,不过,近年新建的民办院校中异军突起了好几个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之前在高校地位变迁那期,马马哥讲到过新兴的研究型民办大学,比如,西湖大学以及筹建中的东方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


此外,也有一些民办院校获得了研究生教学资质,比如,北京城市学院、西京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等;有的民办院校录取分数不低,甚至赶超一些公办高校,比如长沙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


有些同学可能有点困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北理工和厦大是啥关系?它们也是过去20年里新出现的学校类型,属于民办高校中一类特殊的存在:独立院校。


独立院校会单列在教育部高校名单当中,而非独立的、直属于本部的分校区则不会单列,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它们属于公办大学的分校区。


所以我前面说的1700多所新高校中,只包含独立院校而不包含这些分校区,其实名校在异地建分校区也已经成了一股潮流。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卢彩晨等人曾做过统计,截至2020年的20年间,已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


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最集中的城市分别是深圳、苏州、青岛和珠海。


与独立院校相比,分校区无疑与大学的关系更亲密。一般来说,除了办学地点有区别,其他都与本部保持一致。比如哈工大是双一流,哈工大深圳校区、威海校区也都是双一流,甚至哈工大深圳校区比本部的录取分数还高。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这样的独立学院就不能享受北师大的“双一流”光环。


有些学校的本部和分校还有一个小区别,就是在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会标注培养校区,例如哈工大。



近几年,还有不少学校把分校开到了海外,这也是咱们国家高等教育拓展海外市场的一种表现。


说完了公办和民办,咱们再来聊聊近些年挺火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以及中外合作办学。


截至今年5月,内地已有10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其中有3所是专科院校;有2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院校;另外,前几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也得到教育部批准,计划今年9月招生。


这些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模式更加国际化。学费嘛,自然也比公办、民办大学贵很多,每学年几万到二十万不等。


其中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都在多个省份招收本科生,每学年学费10万元起步。两所院校都是英文教学,师资队伍来自多个国家,甚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


毕业生可以同时拿到两份证书,一个是内地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一个是香港高校的学位证书。


比如,港中大深圳的毕业生,可以得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毕业证书、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比较特殊,可以获得港中大理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和港中大(深圳)医学学士学位证书两份证书。


除了与香港合作办学之外,纯粹的中外合作大学中有7所本科院校,分别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


需要说明一下,咱们今天说的都是中外合作办的独立的大学,而不是大学里中外合作办的项目。


马马哥整理了一个表格,带大家看一下重点:



首先这些学校基本高考成绩不能低于一本线。据悉,宁波诺丁汉大学2021年在浙江省的录取最低分为589分,超省控线94分。


本科学费呢,最便宜的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每学年大约是4万元,最贵的是上海纽约大学,一年20万起。这些学校大多以外方高校的语言为教学语言,使用外方高校的教材,嫁接外方高校的教育模式,被很多人形容为“家门口的留学”。


它们颁发的学历证书一般是“双证”:国内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国外大学的学位证。


我看了这些大学官网的数据,它们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升学率和就业率合计超过90%,其中直接就业学生大概有一两成,大部分选择升学深造,大多去往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名的学校。可以看出,中外合办大学也是留学深造很好的过渡跳板。


此外,中外合办的大学里还有三所专科院校,分别是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苏州百年职业学院、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它们的学费大概和民办大学学费水平相当。


三、为什么疯狂建大学?


不管是公办、民办,还是合作办,各地建大学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发展高校被写入很多省、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前面我们提到的都是已建成的大学,目前正在建设或筹建的新大学也有数十所。


根据软科去年年底的统计,在广东至少有15所新大学在建或筹建,包括中山科技大学、佛山城市学院、大湾区大学、黄埔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等;内地与港澳合办高校进行中的有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


其他省份也是动作频频,山东在筹建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江苏在筹建江苏传媒学院、江苏戏剧学院;安徽在筹建华佗中医药大;甘肃在筹建敦煌大学;河北在筹建雄安大学、应急管理大学;天津在筹建中国核工业大学等。


全国各地都在卖力建大学,原因也不难理解。


从表象上看,是因为需要上大学的学生多了,200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总数是220万,过去两年已经超过了1000万,去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近60%,新增加这么多教育资源,这些新建大学功不可没。


而内在,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新建高校比较多的省份,基本都是人口多并且经济发达的。因为高等教育面临着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需求,人口多意味着考生多,经济发达意味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多,人口、经济和高校彼此之间都是双向的促进关系。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所以我们特别希望高等教育发展能与城市发展紧紧结合起来,同频共振。”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筹办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时,就是因为特区发展等不及了,急需人才搞活经济。


这些新建大学也为特区发展做出了贡献,就拿深圳技术大学来说,其专业设置就直接瞄准了深圳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要发展的产业。也就是说,让学生只要来到深圳技术大学读书,未来就更容易留在深圳就业。地方引进名校异地办学、合作办学等形式也是一样的经济发展逻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想不到的马马哥 (ID:mcbscj),作者:马昌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