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上流(ID:heyupflow),作者:邢卉、辛夷,编辑:豌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一名广东考生的命运牵动了大家的心,这位同学今年考了632分,填志愿时,却填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让网友纷纷猜测,这位同学是不是原本想要填电子科技大学却填错了,毕竟“民办三本”独立学院和985高校的录取分数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究竟是不是填错,由于本人并未出面回应,无从得知事情的全部真相。这个热搜,却让大家关注到一个现象——有些大学的名字实在是太像了,真的不是为了蹭名校热度吗?
其实,还真不全是。
至少今天上流君要讲的深圳的各大分校们,个个都是根红苗正的宝藏学校,不是非一般的选手,还真的进不去。
一、深圳多分校
深圳的大学若是光论名字,除了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其他的大学怎么看怎么好像“不太正规的样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
emmm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是某某学院就是括弧深圳,这画风是不是像极了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误)
坊间有传言,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同学毕业后去面试,结果被HR误以为是野鸡大学,因为ta只听过香港中文大学。传言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它的流传,其实也反映了深圳诸多大学面临的问题:学校知名度确实不太高。
所谓人不可貌相,学校当然不能只看名字和名气。其实深圳的这些学校,个个都是卧虎藏龙。
△来源:知乎
就像港中深的同学自嘲的那样:广东省著名双非(非985非211)“野鸡三本”,建校时间短,学费还一年十万块,分明就是圈钱的!毕业生去向都是华为、腾讯、字节跳动这样的“野鸡企业”,工作一般为投行、咨询、bat等996“辣鸡工作”。
△来源:知乎
对不起,一场误会,港中深表示:龙岗大学是我装的。别的分校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我们家真不是那种分校,合作办学谢谢,至于录取分数,已经超过一本线90+。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分数线参考情况:广东省招生分数线630+,其他省份录取分数线理科平均也就高100分左右,文科也就高一本80分左右。(写到这里,小编打字的手已经微微颤抖。)
这么说吧,这里的高分同学基本上都是能上清北复交人浙的水平,至少也是都能上985的天之骄子。
坐标东北的哈工大大家都知道,是理科著名名牌大学,但其实除了本部,哈工大还有威海校区、深圳校区。
尽管此前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分数线会略低于本部,但在最近几年的招生里,深圳校区因地理位置和就业机会等吸引力,分数线蹭蹭上涨。
在2017年,哈工大(深圳)理科最低分与中山大学分数齐平,2018年甚至还高过了中山大学。(确认过分数,是小编上不起的学校。)
至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那也是正经的清华和北大,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学生素质高,师资力量也是杠杠的。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就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来说,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国际化,全英文教学、双语教学都是家常便饭。毕竟人家外国专家、海归人才一抓一大把,哪怕是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也都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名校教育背景。
听起来很像“三本”的XX大学+XX学院模式,例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只有一个学院,离广州本部遥远,形单影只也就算了,却经常被误以为不是一本。
△来源:知乎
但它真的不是什么专科三本,而是深圳校区,正经的百年名校暨南大学啊喂。
这里校区虽然小,实力却并不弱。要知道,暨大深旅1996年就设立了,隔壁的中山大学旅院、华南理工旅院都是2004年才设立,可以说暨大深旅是珠三角较早看到旅游产业趋势的高校。
这里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还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委员会的资格认证,是内地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的高等旅游院校。
此外,深旅是由中国中旅集团、香港中旅集团、福建中旅集团、广东中旅集团和深圳华侨城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并提供办学经费。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随随便便的学生社团活动都能有赞助,各类企业主办的比赛随时可以参加(拿奖),以及最宝贵的实习、就业机会。
二、深圳分校啥体验
许多选择深圳的学霸们,其实是经过长远考虑的,选择了这些深圳高校,就等于选择了这座城市。而深圳最大的特点,自不用说,就是经济发展迅速,整个城市都是年轻人的世界。
这里有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华润、普华永道等名企,也有着各大中小企业,不论你是想获得一份大厂经验,还是去小公司独当一面甚至创业。深圳,最不缺的就是机会。
△《财富》公布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8家在深圳|来源:南方+
更不用说,有些学校还有专门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还没毕业就会被学校安排去到大公司实习,当然这些学生本身也都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重视实践。
当别的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纠结是否要前往大城市时,深圳的毕业生们,早已熟悉了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在4年时间里参加过各大企业主办的创业比赛,在大大小小的公司有过好几份实习。
深圳各大院校高大上的各种对外交流机会和项目也是吸引学霸们的一个亮点。比如清华大学还专门设立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定位就是国际化视野培养目标,学生可以去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海外学术交流活动。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师资力量近三分之一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
在深圳读大学,你可以与诺奖得主、院士们面对面交流申请各种出国深造或交换项目,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可以和来自各个优质高校的同龄人交流学习。
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丽湖边的大学城,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多个高校,学校之间共享食堂、球场。
可能今天在你后面排队的就是GPA4.0的清华学霸,昨天和你一起打篮球的小伙子,明天就要出国交流了。
在清华的草坪看书,去北大的湖边喝酒,然后去工大荔枝园摘荔枝,这样的场景你能想象吗?在深圳,让想象变为现实。
如果你对宿舍条件要求比较高,那么恭喜你,深圳各大高校的宿舍都是有空调的!因为建校时间短,多数高校的宿舍楼都很新,条件也是别人家的大学系列。
比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就在旅游景区华侨城杜鹃山,世界之窗、欢乐谷就在旁边。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读书是啥体验?书院制度了解一下,简单来说书院管理学生除上课以外的生活事务,学生们专业上有各自的院系,生活上归属于各个书院,书院提供的不止是宿舍、食堂,还有音乐室、健身房、洗衣房(还带烘干机),还会举办特色讲座活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共进晚餐……
△自带健身房、洗衣房的宿舍了解一下
你可以去音乐室练琴,可以去健身,最后累了还可以去按摩室,怪不得同学们都说“书院是爸爸,书院是妈妈”。
△来源:知乎
三、深圳为何多分校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统计,到目前为止深圳市一共有14所招生的高等学校,而在这14所大学里,“分校”占了快一半。
为什么深圳有这么多“分校”呢?这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色发展轨迹密不可分。深圳作为一个用40年时间腾飞的年轻一线城市,经济上的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迹。
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教育一直是深圳的一块短板。长期以来,深圳一直面临着只有一所深圳大学的尴尬处境,基础教育也都不尽如人意,中学升学率甚至不足一半。
△深圳的教育支出远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来源:证券时报网
办大学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建设,引进高校就成了一个快速吸引人才的折中办法。
于是深圳在建设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大学以外,开始和国内顶级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合作,建立研究生院。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科研,将科研成果快速应用到产业发展,这也正是深圳发展所需要的。
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例,就已经累计孵化企业2500多家,培养上市公司21家,包括力合微电子、兰度生物材料、水木金谷等。
到了现在,这些名校已经不仅仅是将研究生的培养转移到深圳,本科教育也在慢慢跟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从2017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录取分数线甚至一度超过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引进大学的进程并未因为清华、北大、哈工大的入驻而停止,而是一路飞奔。
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高校要达到20所左右,达到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的目标,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届时将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看看深圳近几年确定的合作引进高校名单:不仅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名校,还有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
△2019年南开大学与牛津大学宣布在深圳成立联合研究院
△剑桥大学与北京大学将在深圳联合办学
这种引进合作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模式,可以说唯有深圳这座讲究经济效率的城市可以办到,这也变成了深圳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
诚然因为建校时间短,这种合作模式也存在着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更注重理科而人文学科薄弱等等问题,但事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办大学更是如此,深圳教育的发展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见到效果,唯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
前不久,深圳刚过完40周岁的生日。这座见证了改革开放奇迹的城市,如今在教育上,也正在实现它的深圳速度。
参考文献:
[1]戴明杰.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特征与战略定位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9,11:134-135
[2]大学城不是一天建成 深圳能否“山寨”出斯坦福?[EB/OL].中国新闻周刊,2017-08-11
[3]从1到15,看深圳高等教育如何“弯道超车”.[EB/OL].南方网,2020-08-28
[4]全民焦虑的深圳教育,问题出在哪?[EB/OL].证券时报,2019-12-0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上流(ID:heyupflow),作者:邢卉、辛夷,编辑: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