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30 15:22
都说“桃李满天下”,为什么李子越来越边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云川,编辑:詹茜卉,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眼下正值夏季水果大量上市的时节,桃子、西瓜、杨梅、荔枝……鲜果们早已被摊主安排上货架,等待市民选购。相比之下,同属夏令鲜果的李子稍微显得有些落寞,一些水果店中甚至“一李难寻”。


李子在水果市场中的存在感有些低?怕是连李子自己也有些小郁闷。毕竟“李”曾是中国最古老的果树品种之一。


古人素有夏日食李、品李的传统。文学领域中,李子也一直有着“顶流”身份,时不时就被拿来打比方,比如成语投桃报李、瓜田李下、李代桃僵、方桃譬李……


清代郎世宁《午瑞图》中的李子。来源/故宫博物院


按理说,李子的地位应当不亚于差不多同时成熟的桃子、西瓜,可为什么现在水果市场中,李子的地位十分边缘呢?


文学领域的“顶流”


揭晓谜底前,先看看李子在古代的高光时刻。


李子在中原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殷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李”字。《诗经》中也常能看到李子的身影,如《国风·王风·丘中有麻》有言:“丘中有李,彼留之子。”《诗经·卫风·木瓜》言:“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大雅》中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人们还依据《诗经》的词句总结出成语“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先秦时,李子已是十分常见的水果了。或许因为常见,“李”早早走入百家姓中。传说,“李”姓的出现与水果李子有密切关系。有说法称,李姓与商代理征和利贞二人有关。商朝末年,皋陶的后裔理征因直言进谏,被残暴的商纣王杀死。迫于无奈,理征的妻子只能带着儿子利贞逃难。奔波多日的母子俩饥渴难耐,偶然间,他们发现一棵李树,后来母子俩人用李子充饥才得以存活。理征姓名中的“理”本意是掌管刑狱的官职,因感激路旁救命的李子,利贞改用与“理”同音的“李”作为姓氏。还有说法称,李姓与老子和李子有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传说,老子的母亲吃了李子后生下老子,老子出生指了指身旁李树,母亲便将“李”作为老子的姓氏。


传说故事虽然离奇,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李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汉代,李子不仅栽种广泛,还增添了许多品种。据《西京杂记》记载,扩建上林苑时,朝中大臣纷纷献上名果异树,其中就有李子树。当时敬献的李子树品种已经达到十五种,包括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等等。


栽种李子树的过程中,古人也总结出一些经验。王羲之晚年,将种植果树作为自己的爱好。他曾在《青李来禽帖》中写道:“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分别指李子、沙果、樱桃和海棠果,这句话是说,青李等果子需用布袋盛装,用木盒装容易导致种子在种植的过程中不发芽。


《青李来禽帖》拓本。来源/张志清,吴龙辉 《兰亭全编 外篇》


每年夏日,古人开始食用新鲜的李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言:“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说的就是古人将甘甜的脆瓜放入清泉,将鲜红的李子放入凉水,作消暑之乐。想来也是,酷暑难耐之时,来颗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李子,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后来,人们将这句古诗总结为成语“浮瓜沉李”,文人多用此来形容夏日之行乐。


李子的常见与美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子在文学领域的地位。文学领域中,李子常常以祥瑞果实的身份出现。


与桃子一样,李子一直被视为美好的水果。成语“投桃报李”即是最好的证明。先秦时,李子就被作为礼物互相赠送。此外,还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子、桃子因味道可口,吸引了众多路人前来,树底被踩出了一条道路,同样是在赞美桃李果实的可口。这则名言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李”还常常与数量多联系起来。“李”字的写法为“木下有子”,因此,在古代“李”一直有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桃李满天下”常用于夸赞老师,指老师培育出的学生优秀,遍布全国各地。用“桃李”来比喻学生,正是取了桃李数量多的含义。


成语“李代桃僵”中“李”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意向。“李代桃僵”一词,指虫害发生时,李树在桃树之前枯死,常常比喻互助之情,不过现在也多用引申义代人受过。军事战略中,李代桃僵是三十六计之一,指用小的代价换得大的胜利。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宋书·乐志三·鸡鸣》


鲜果市场“小杂果”的命运


为何在文学领域人气这么高的李子,到了水果市场就显得不温不火呢?


李子是一种时令水果,每年七八月份,是李子大量上市的时节。成熟李子的货架寿命较短,往往只有5-7天。因此,一年之中人们能与中国李相遇的时间很短。同时,与西瓜这类大宗水果比,李子属于“小杂果”门类,栽种相对较少。


枝头的李子。来源/四川卫视《早安四川》截图


也许有人会疑惑,从古代文献记载看,中国李不是随处可见的水果吗?现在这样的情况是改变了吗?


倒也不是,全国有不少地方盛产李子。据2021年数据显示,中国李子第一大省贵州的种植面积约有287.8万亩。此外,还有许多地区被冠名“李子之乡”,如广西贺州八步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等。中国李子虽然生产的多,但是这些新鲜李子并没有全部走入水果市场,它们还进入了果脯等其他加工企业。中国李子虽多,但并不都是鲜果良种。众多中国李品种中,真正能作为水果商品出售的只有几种。


古人也常常遇到新鲜却苦涩的李子,如果不加以鉴别,食用之后很可能会被酸的产生“心理阴影”。魏晋时期文人王戎可以称得上古代最识李之人,成语“道旁李苦”“卖李钻核”都与他有关。《晋书·王戎传》中记载了“道旁李苦”的故事。王戎与朋友一同外出,小伙伴看到路旁的李树很是开心,但是王戎却告诉他们这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的,小伙伴不信,采来一尝,果然,还真是苦李。后来人们便把这则小故事总结为“道旁李苦”,提醒人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卖李钻核”的故事,仍然与王戎有关。王戎喜爱李,怕别人获得良种,便将李子的核剔除。后来,成语“卖李钻核”比喻做事极端自私。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


水果市场中,虽然新鲜的中国李不常见,但新鲜的进口李比较常见。最常见的进口李就是黑布林、西梅。由于它们的名称较洋气,许多人并没有识别出它们也是李子的一种。黑布林是从美国引进的李子品种,为中国李和欧洲李的杂交品种,因颜色是紫黑色,又被称为美国黑李。而西梅,虽然叫梅,其实却是李,其表皮呈黑紫色,果肉呈琥珀色,也叫智利西梅、加州西梅、欧洲李。


前些年,景区门口的水果商人很喜欢卖黑布林、西梅。水果推车中的黑布林和西梅往往个头硕大饱满、表皮光滑,优秀的品相获得了许多游客朋友的青睐。早期,进口李售价高昂,是高档水果,以黑布林为例,初入国内市场时,它的价格甚至高达40到50元人民币一斤。见利润丰厚,果农纷纷加入种植队伍。不过,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为了抢占市场,果农过早采摘黑布林进行售卖,于是,市面上黑布林的品种开始变得参差不齐,黑布林的口碑也受到影响。不过,最近黑布林的价格已十分亲民。夏季,黑布林仍然是十分可口的时令水果,值得尝试。


李子走出水果圈,你可还认得?


虽然中国李在水果市场被冷落,它却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


蜜饯圈变身“嘉庆子”


不少种植李子的果农在李子成熟时,将它们贩卖给果脯加工企业。蜜饯圈中,李子很是活跃。以宋代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徽柔公主最爱吃的果脯蜜饯就是嘉庆坊的李子。她还给贴身小宫女取名“嘉庆子”。


影视剧中,赵徽柔给宫女赐名。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唐人韦述在《两京记》中提到:“东都嘉庆坊有美李,甚甘鲜,人称嘉庆李。”宋代,李子多被称为嘉庆子或者嘉庆李。明代也有相关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今人呼干李为嘉庆子。”清代嘉庆年间,因为避讳,人们又把“嘉庆子”改呼为“嘉应子”。下次到了商场的蜜饯售卖区,如果再看到嘉应子这类果脯,一定要想到,它们也都是李子呢。


果酒圈变身“驻色酒”


在果酒圈,李子也占有一席之地。前几日,微博话题#妈妈酿李子酒半夜爆炸吓醒全家#冲上热搜,吸引了1.9亿的阅读量,说的就是江苏盐城一户居民用李子酿酒的情形。


来源/四川观察视频截图


听过用梅子酿酒、葡萄酿酒,李子也能酿酒?在古代,用李子酿酒十分常见。立夏时分,齐鲁一带的女子都会饮用“驻色酒”。这驻色酒,就是由李汁和酒调和而成。传闻这种李子酒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古代女子颇有意趣,喝驻色酒时,还会特意办李会营造氛围。不过,酿酒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比如最好用玻璃瓶装,不要装太满等等。李子酒有养肝、改善微循环等功用,夏日喝上一些,还可以预防中暑。


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故是日妇女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


                                                                              ——元·佚名《玄池说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杂果优质品种的增多,小水果的生产日益受到重视。除了李,杏、无花果等小杂果也出现在水果市场中。他们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值得受到关注。


就李子而言,夏日食用李子有着诸多好处。李子有生津止渴、去暑解热之功效。当然,吃李子也有一些讲究,例如浮在水面上的李子不能吃,未熟李子不宜吃等等。眼下正是李子上市的时节,何不趁着新鲜,来上几颗?


参考文献:

罗桂环:《中国栽培植物源流考》,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

欧峰字:《李果家族新成员——西梅》,《农家之友》 2017年第7期。

张艳玲,李艳君编著:《2000个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云川,编辑:詹茜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