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04 20:05

七夕情侣不吵架指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Vanilla,原文标题:《我们最会说话的作者教你七夕如何不吵架》,题图来自:《爱情与灵药》


七夕到了,这本该是个你侬我侬,充满柔情蜜意的日子。但对于情侣们来说,说错话也很可能让鹊桥坍塌,就算是月老本人来了也救不了。


有研究发现,像七夕这样的情人节是对情侣关系的一次考验。本身缺乏安全感、或者刚认识不久的情侣会倍感压力,最终可能导致分手。2020年,数据统计网站YouGov随机采访了1352位网友,发现其中高达20%的人有过情人节前后与另一半分手的经历。2008年,另一项对Facebook情感状态变更的调查也发现,情人节一过,就是分手高发期。


情人节后的春假和圣诞节前是两大分手高发期,节日也会成为促成分手的契机|Facebook Lexicon 2008


为了避免因话不投机酿成七夕惨剧,为了大家不在回家之后懊悔自己聊天没发挥好,也为了拯救可能有更光辉的未来的情侣们,我们编辑部最会说话的作者和编辑写了一份七夕不吵架指南,或许能帮你度过一个甜蜜的情人节。


太长不看版:


  • 传统性别语言研究认为,男女说话方式有别,不同的童年游戏倾向是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

  •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良性的对话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添加回应标记、重复对方的上一句话等方式来实现。

  • 快要吵起来的时候,可以采取共同完成话题、转移话题的方式来化解。


吵起来很正常,男女交流有差异


情侣之间交流经常是“你说城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不过没关系,和男/女朋友对话时常有摩擦,也许怨不得你。


传统性别语言研究认为,男女说话方式迥异,聊天逻辑悬殊。女性更擅长表达情感,注重聊天对象的感受、把握人际关系,男性则更倾向于提出建议,且富有竞争暗示。比如吃饭时,一句简单的“这菜好烫!”,女生可能会赶紧安慰“没事吧?没烫伤吧?”,但男生可能会说,“下次别这么急着吃”。虽然表现不同,但这都是表达关怀的方式哦。


此外,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倾向于在“谈话”中培养关系、以过程为导向;男性则更多在“行动”时形成关系,以结果为导向。同样是道歉,男生可能觉得说出“对不起”三个字就该两清翻篇了,但对女生来说,只有一句随口的“对不起”往往显得不够诚恳,真正的歉意是需要再三确认的。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人际沟通的教授茱莉亚·伍德(Julia T. Wood)认为,童年游戏是造成这种性别化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


孩提时代,男孩儿们大多沉迷于攻守战争等本身具有强规则性、竞争性的游戏。相反,女孩儿们则更多参与需要在协商中进行、需要通力协作的游戏。儿童们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同人沟通,培养出来的习惯会造就成长经历,进而影响人们长大后的沟通思维。


但也不是没治了,现在学说话还不晚


但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传统的性别语言概念显然存在针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男性有体贴敏感的,女性也有刚强直白的。性别不一定与性格绑定,哪怕是同性之间,也经常“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诉诸于性别差异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想要不吵架还是得学说话。


研究会话分析的语言学家们认为,良性的对话往往需要双方达成一致,确保对聊天内容的共通理解。其中,倾听者不仅要表现出倾听的意愿,更需要有技巧地回应,将对话内容像传球一样抛来抛去,造成你来我往的互动。


听起来很困难?可以从最简单的添加回应标记(Response token)练起。


回应标记可以是“是+语气词”,也可以是“嗯嗯”“然后呢”“真的吗”等简短的、表示收到的词语。回应标记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可以表示认同:“今天天气真不错!”“是呢!”可以引导对方表达:“我刚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然后呢?”还可以表明态度:“这件衣服真好看。”“是吧!”


当然,在使用时别忘了经常换说法,否则可能直接吵架(目前两人已分手)|豆瓣用户@奔跑的鹅 


相反,缺少回应标记会显得人心不在焉,哪怕真的认真倾听也会被误认为是心猿意马。《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对郭靖娓娓道来九阴真经的故事,木讷的郭靖虽听得有趣,却不懂得回应,周伯通急得连连追问:“你怎么不问我后来怎样?你如不问后来怎样,我讲故事就不大有精神了!”


其次,倾听者可以适时“捧哏”,共同完成(collaborative complete)话茬子,补齐说话者的下一句。对情侣来说,这可能更是个促进感情的好方法,比如共同想象场景、描绘未来。美国西南大学的语言学者艾比·丁思(Abby Dings)曾追踪记录过6名大学生在西班牙留学的一年期间与他们房东的对话。其中,只有索菲亚(化名)和她的房东阿里(化名)有过大段的共同完成的场景描述对话,而最终,两人也从房客与租客变成了男女朋友。


当然,捧哏也是需要大量精力的,捧得不好还不如不捧。有没有什么偷懒的办法?你可以重复对方上一句话里的重点(大家爱当复读机也不是没理由)。比如对方说:“我昨晚开黑打游戏,竟然碰到了个猪队友!”你就可以义愤填膺地说:“不是吧,猪队友!”再比如,对方说:“你知道吗?我们上次一起去吃的那家饭店好像关门了诶!”你就可以痛心疾首地说:“什么?那家饭店关门了?”


当你不想费心思接话,又想当好捧哏时


这一招虽然听起来很敷衍,但实际应用范围却很广,在特殊场合中,它甚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耶鲁大学和纽约大学会专门为医学生和律师专业的学生开设沟通技巧课堂,专门讲解如何复述、总结客户与病人讲话的重点,避免误解。


真的吵起来了?别放弃啊!


如果真的吵起来了,也别慌,我们还有招。


首先,一定不要嘴硬怼回去!社会语言学家盖尔·杰佛逊(Gail Jefferson)早在1988年就指出,反驳是对抱怨的消极回应,想象一下在同事们扎堆抱怨上司时,有人突然蹦出“不会吧?我没觉得呀?”,是不是把天聊死了?


反驳是一种消极回应,试试看高情商的回复吧!


杰佛逊还指出了另外两种错误:示范纠正(reinterpretation)和往好处想(bright-side formulation)。假设对象七夕收到的礼物不称心,“纠正式”就是硬说这颜色温柔可人、这礼物心意满满;“往好处想式”大概是劝你,有礼物就不错了,好多人还没有呢。


恋人收到都哭了!


化解怨气其实并不难,上文提到的共同完成同样适用。加入话题、一起吐槽,让怨气泄得更快!对方说:“你看看你买的这花,都蔫儿了!”你可以说:“就是!这马上都能沤肥了!”加上一些夸张,对方兴许就忍不住笑了呢?


如果实在不想附和对方的槽点,还有一招巧妙转移(Subtle disattending,作者译),从抱怨中另寻角度,进而转移方向。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语言学者珍妮·曼德尔鲍姆(Jenny Mandelbaum)记录过这样一段两个学生之间的对话:


A:最近学校真的忙死了,一大堆事儿!


B:真的?


A:累得要死!


B:我也累得要死。刚就打了两个多小时篮球。


A:你们在哪儿打啊?


A本来在抱怨学校生活,但B巧妙地把重点从“学校”转移到了“累”,进而让A的关注点渐渐移到了打篮球上,而非抱怨学校生活。类似的,如果七夕对方同你抱怨:“七夕出来到处都是人!就为了吃这饭,排了两个小时队!”你可以规避等位苦恼的抱怨,把重点转到“七夕”或者“吃饭”上,比如说“咱们一会赶紧大吃一顿!”弥补一下对方受伤的心情,或者说“这是咱们一起过的第X个七夕”用温情驱走负面情绪。


英文老歌《寂静之声》中有一句“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有人只听不闻),心不在焉不仅发生在情侣间,更是一种广泛的现象。虽说本文教了一些聊天“敷衍”技巧,但还是希望大家七夕约会时能用心倾听对方,过一个心心相印的节日呀!


参考文献:

[1]Chopik, William J., Britney M. Wardecker, and Robin S. Edelstein. 2014. “Be Mine: Attachment Avoidance Predicts Perceptions of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on Valentine’s Da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63 (June): 47–52. doi:10.1016/j.paid.2014.01.035.

[2]Wood, T, J. (2020).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veryday Encounters. Cengage.

[3]Jefferson, Gail, 1988. On 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troubles-talk in ordinary conversation. Soc. Probl. 35 (4), 418-441. https://doi.org/10.2307/800595.

[4]Mandelbaum, Jenny, 1992. Conversational non-cooperation: an exploration of disattended complaints. Res. Lang. Soc. Interact. 25, 97e138.https://doi.org/10.1080/08351819109389359.

[5]Sacks, Harvey, Schegloff, Emanuel A., Jefferson, Gail, 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 Language 50 (4), 696-735.https://doi.org/10.2307/412243.

[6]Wagner, S., & Lewis, K. B. (2021). Third-party complaints in teacher post-observation meetings. Journal of Pragmatics, 178, 378-390.

[7]Waring, Hansun Zhang, 2017. Going general as a resource for doing advising in post-observation conferences in teacher training. J. Pragmatics. 110, 20-33. 

https://doi.org/10.1016/j.pragma.2017.01.009.

[8]https://informationisbeautiful.net/2010/peak-break-up-times-on-facebook/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Vanill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