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26 12:41

谈谈出海公司的文化冲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题图来自:《华尔街之狼》


前几天有文章刷屏了,说Shopee本土员工大量流失,因中国员工逐渐掌控公司管理,文化冲突严重,本地化举步维艰。


其实,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出海落地这个事上都面临类似的挑战,实际上阿里收购lazada也不例外。其他类似案例我还能数出很多,甚至我自己曾经的新加坡公司,也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可以分享几点。


第一,我之前讲过“傲慢与偏见”系列,当年美国互联网巨头来中国,充满了傲慢和偏见,认为复制美国模式,可以通杀全球市场,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但后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也有些类似的问题,认为中国模式吊打全球,所以不顾文化差异,动辄就讲“降维打击”,事实证明,有不少公司过于乐观了。


本地化需要对当地文化,社会习惯,用户诉求有更深入的理解,需要本地人的常识和认知作为重要的参照信息,这是不能忽略的。


第二,就人才规模、人才储备而言,新加坡限于人口规模和本土市场规模的制约,其实不足以养育类似Sea这样体量的国际巨头互联网公司。


所以,用中国顶尖人才换血,其实是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必然。


新加坡的人口数量比中国小两个数量级还不止。我就说句要挨骂的话,做个非常过分的假设,请注意我已经说了,非常过分的假设。假设新加坡的人才密度比中国高10倍(极端假设是为了证明结论的可信度,不是说中国人才密度不如新加坡,请不要抬杠,谢谢),那么在历史上,IT行业一直以来不如医学、法律、金融等行业更受优秀学生的青睐,所以大概Top十分之一的人就可以轻松获得一份不错的互联网行业工作。


而在中国,能够在互联网产业领域获得新加坡的工作签证,是什么难度,我说句Top千分之一的顶尖人才不夸张吧?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比新加坡大两个数量级以上,就算新加坡人才密度比中国高十倍,那么能够获得新加坡工作签证的人才质量,和本地的从业者质量,就平均水平而言,那也是Top千分之一和Top百分之一的差异。更不用说中国信息产业这么多年摸爬滚打,各种技术场景的复杂度考验,是新加坡本地市场从未经历过的。所以,即便在极端假设的前提下,中国来坡的信息产业人才平均质量,也是远高于本地相关产业人才的。


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其实换血,换技术管理者,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必然的事情


第三,对于早期的Sea本地员工,其回报应该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Sea之前,新加坡没有通过互联网行业上市暴富的案例,财富榜单上也看不到IT从业者的存在,Sea上市改变了这一切。


实际上,随着Sea的崛起和Tiktok的进入,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计算机专业应届生起薪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排名第一。而本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录取门槛,也大幅度跨越,成为最难录取的专业之一,和医学,法律几乎不相上下,超越了金融,这在我所了解的新加坡教育行业历史中,是第一次出现的。对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影响还是极为巨大的。


此外,去年Shopee总部对面开盘的新楼盘,也成为新加坡最畅销的投资性质楼盘。


所以,相关本地从业者从薪酬回报上来看,是被公认十分可观,而且有无数相关证据可以证明。


本地人的抱怨主要是集中在失去管理位置,被迫接受不同的沟通方式,以及需要面对更多不确定的需求和变化。但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人抱怨在薪酬和待遇承诺上出现问题。


说一下我的观点和结论。


第一,关于本地化,需要重用本地运营人才,培养本地运营团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市场风俗和文化,也需要尊重不同区域本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前段时间lazada在泰国广告也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我认为也是本地化存在严重问题的表现。


不能无脑复制中国成功模式,不能认为中国的玩法和套路可以包打天下。


第二,用中国高质量人才进行关键岗位换血,是新加坡本地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然过程,不仅仅是本地企业如此,新加坡这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留学生制度实际上为新加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也是这个国家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个角度说,本地人才应该对自身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其实中国企业真不存在对新加坡人的职场天花板,Tiktok全球总裁是新加坡人,雷军的顺为基金投资合伙人也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人在中国的互联网投资领域表现活跃,也深受国内巨头的信任和尊重。至于新加坡高校的一些顶尖学者,被中国互联网巨头挖角,给予天价薪酬的案例也有很多。能力足够的新加坡人,在中国背景的企业里,通常是不存在任何晋升和信任障碍的。


在本地公司的职位竞争中,由于新加坡政府的人才输入政策原因,本地人已经拥有非常强大的择业优先权,但本地人往往只看到自己“吃亏”的那一面。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对自己轻易得到的机会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知道,如果不是新加坡政策对本地人的保护,他们很多人可能根本拿不到这些公司的offer。


Sea的崛起,来自腾讯的发行版权扶植,来自上海的free fire研发团队,都是重要的核心因素,如果还觉得都是本地员工市场拓展的功劳,那真的只能说缺乏自知之明。


第三,文化融合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话题,短期内可能真的无解。


但其实我们想想,中国人在硅谷所面临的文化挑战,其实更加严峻对不对。


谷歌、FB在新加坡,也会存在他们的文化习惯,当然新加坡人可能会更适应一些。一些西方人聊天讲段子,中国员工插不上话的情况,在欧美互联网巨头里,不也是很常见。


新加坡政府最近这些年让年轻人讲中文,重新重视中文教育,就是让年轻人更好地和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做生意,中英双语能力本来是新加坡国际竞争力的名片。很多年轻人没有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理所当然认为别人必须配合自己的英文沟通。


作为一个跨国企业,依赖于中国的技术人才资源,那么管理者就必须平衡一个问题,是快速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重要,还是快速打造英文沟通环境重要?显然前者更具有优先级,毕竟代码表现力是世界通用的。


当然,中国出海的程序员,研发人员,也要快速强化英文沟通能力,才能让自己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有意义的,但回到我们常说的,双向容错。作为本国华人,强化一下中文能力,也是能更好地迎接这一波中国出海红利的必要准备。


有战斗力的跨文化、跨族群团队,应该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都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妥协。


最后,对Shopee而言,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文化冲突,而是竞争格局和逆全球化的趋势。蒋凡执掌lazada,会有不少大动作,而Tiktok shop也会对Shopee有一定的冲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对全球化不友好,世界呈现出逆全球化的趋势,这不是Shopee能独自面对的问题,想想Uber和Airbnb也在全球多个地区受限,甚至折戟。 不同区域实现本地化业务的道路,确实还任重道远。


那么对Sea而言,游戏不能提供稳定的增长预期,SeaMoney拥有新加坡金管局全金融牌照,但动作如此迟缓,迟迟没有什么重量级的产品上线,实在有点让人失望。


作为新加坡第一个本土创建的全球性互联网公司,我还是希望Sea能够突破这层迷雾,实现更好的成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


跨境交易支付链条的安全是出海人的生命线。虎嗅「502线上同行」出海潜望镜系列活动第一期,关注PayPal事件发展,与如何合法维权。点击回看直播全程,或点击链接留下您的交流与合作诉求,我们将与您联络,同步最新行业动态与活动信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